單調的中國歷史課本:暴君、刺客和滑頭宰相

談及歷史,或說中國歷史,首先講的就是四百多位皇帝。其次是各種風流傳奇人物,最終這些人和他們的故事構成歷史元素,並最終和歷史畫上等號。

在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心中,朝代興衰、政治變遷,戰爭、動盪和權謀之術就是中國歷史的全部。很多年輕人對中國古代缺乏熱情,顯然與這一陰鬱印象有關。根正苗紅如我,被灌輸了九年義務教育的“歷史知識”的我,那時對歷史的認知也幾乎和上面說到的年輕人一樣。所謂作繭自縛,正好用在我們對自己的歷史的認知上。

對物質文明史的研究,已經嚴重影響著今天中國人對自己過去的認知能力。

舉個簡單例子,我們的電影工作者們不能不說愛國,他們一直滿懷豪情地想在影片中表現歷史,藉由的手段,卻通常只是戰爭、君王和刺客——一根筋想著情節想著爽點,除了能從衣服看出來這是中國古裝劇,和別的有什麼差別嗎?

那麼,究竟什麼是物質文明?

比如這個

單調的中國歷史課本:暴君、刺客和滑頭宰相

金累絲蝶趕菊耳環

這個

單調的中國歷史課本:暴君、刺客和滑頭宰相

花草色輕裾紋樣

“輕裾花草曉煙迷”,形容衣裾上纈染而成的花草紋,因為纈染法會在紋樣的邊緣形成煙暈,所以衣上的纈花就像是籠在清晨中的煙霧一般。

這個

單調的中國歷史課本:暴君、刺客和滑頭宰相

敦煌發現的唐藍地六瓣花夾纈絹(現藏英國維多利亞博物館)

還有這個

單調的中國歷史課本:暴君、刺客和滑頭宰相

四蝶銀步搖

採用結條工藝,幾乎細柔如線結成流蘇,末端飾以小銀片,帶上幾乎感覺不到重量,如有微風吹過,它們就會隨風輕顫。

篇幅原因就不繼續比如了。

對於物質文化,實際上,已經有沈從文這樣的智者為我們指出了走出繭縛的路徑,因此像《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和揚之水《奢華之色》這樣圖文並茂的書,為什麼不能被定為中學生的課外讀物呢?讓我們的年輕人也在暴君、刁蠻公主、腹黑宰相和霸道王爺之外,還了解那一點被稱為“文明”的東西。

誠然,這些東西大致無關精神、思想,更無關統治。但是,再舉個例子。假如長此以往下去,除了“輕裾花草曉煙迷”,我們也許會有越來越多讀不懂的古詩詞,不知“銀瓶乍破水漿迸”,不知“江娥啼竹素女愁,芙蓉泣露香蘭笑”,不知“翠鈿鎮眉心,玉釵敲枕稜”。

如今,喜歡和提倡漢服復興的姑娘越來多,我覺得,喜歡漢服,首先是因為美,而不是因為歷史,或是因為九年義務歷史教育。但卻可能因為漢服,對某個朝代產生興趣。道理大概就在於此,歷史教育不單單是人文歷史。

單調的中國歷史課本:暴君、刺客和滑頭宰相

有人可能會說,“大清都亡了一百年了,說那些已經過去,已經消散的東西還有什麼意義?還要過古代生活不成?”

回答借用一下《國家寶藏》的文案:

我們看,唐人是何等的自信。他們無論是梳著這個回鶻的髮髻,或者是用著絲路之上傳來的胭脂,甚至穿著波斯紋樣的這種唐錦,整體看上去,大唐依舊是大唐。我們為何花這樣多的時間跟精力去復原這些,並不是說以後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就要穿成這個樣子,而是我們要用這樣一個笨功夫,一點一點地通過對傳統服飾的挖掘跟整理去找到那份非常高級的對美的品位,在這個過程中,找回屬於我們中國的審美精神

我想,這份精神,必定也是文化自信的前提。

還可以舉個和問題同樣極端的例子——北京古城牆是怎麼沒的?

假如,領導一個民族走向偉大新生的知識分子群體,對於傳統中國,不僅僅將其視為現代文明的對立面而立意加以徹底取締;假如。在面對先進文明的威脅和吸引的時候,我們能夠沒有那麼驚慌失措,而能夠更復雜、更冷靜地進行應對;假如,假如我們能夠經受住歷史的考驗,那麼,也許事情是另外一個樣子。

所以,歷史課本不要在那麼單調啦!

本文想表達的,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