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包法利夫人》探究人性的弱點

福樓拜是一個純粹的作家,創作是他的生活,藝術是他整個的生命。他被稱為現實主義小說的“鼻祖”。他從不在任何一部作品中強加自己的情感,他像一位科學家或是解剖醫生,秉承著客觀、精確的態度來對待筆下的文字或是精準的解剖作品中的人物,同時他著重細緻入微的描寫現實,呈現日常生活中普通的人和事。

《包法利夫人》就是福樓拜的一部現實主義的代表作,他在這部作品裡沒有為任何一個人物貼上固定的標籤,也沒有為人物量身定做故事和環境,而更多的是從生活的原生態出發,來探討人物真實的內心世界。

福樓拜追求的並不僅是生活的表象,而是隱藏在表象背後的本質美,是人物面容後面的真實心理。他的作品中從不對任何一個人物直白的判斷評論,而是從遵從本心,塑造真實的生活與一些平凡人的平淡無奇的生活經歷,所以他的作品具有長久的生命力。

從《包法利夫人》探究人性的弱點

作家蘇童評論《包法利夫人》是一部包含人性弱點的百科全書。的確,整部小說我們可以看到包法利夫人愛瑪的貪婪與墮落,以及其他人的自私與麻木,而對愛瑪的批判與聲討往往讓我們忽視了一個重要的角色,那就是愛瑪的丈夫查理。

查理不僅僅平庸無能,潛藏在他骨子裡的人性弱點更是間接的導致了愛瑪的悲劇以及自己的悲慘人生。

01

查理是大家公認的“老好人”。其實老好人這個詞最早出自巴金的《寒夜》:“那麼你要怎樣呢?你有膽量麼?你這個老好人!”

可見老好人的性格就是沒膽量,隨和厚道,從來不得罪人,也不會拒絕別人,總是習慣性地接受他人的任何請求。

從《包法利夫人》探究人性的弱點

心理學上把這種“老好人”的現象稱為“取悅症”。

取悅症,是一種病理狀態。大多數習慣取悅於他人者,對拒絕和敵意有著根深蒂固的畏懼和焦慮,只考慮他人而忽略自己。這種過分取悅於他人的好人常常是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取悅症的類型有三種:認知型、習慣型和情感逃避型。

查理就是典型的取悅症人格,他天資不高,老實、懦弱無能,父親整日花天酒地,對他一點都不重視,所以查理的母親把希望統統都寄託在他身上,而為了不辜負母親,查理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學習,儘管他完全聽不懂。

他幹完一天的乏味工作,好像拉磨的馬一樣,兩眼矇住,兜著一個地方轉,不知道磨了些什麼。“

查理沒有清晰的個人目標和個人邊界,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或是該拒絕什麼,只是麻木的聽從母親的安排,用功學習、幹活。後來母親又介入他的婚姻生活,即使他對這樣的生活感到哀怨、壓抑,但是他從未反抗而是一直隱忍著。

從《包法利夫人》探究人性的弱點

而他一味的隱忍與順從導致了他習慣型“好人”人格的形成,從小到大他習慣了犧牲自己的需求而滿足父母的期望,從文中可以看出他從沒對母親和兩任妻子的要求說過“不”,他從不拒絕他們的需求,即使是無理取鬧。

尤其是娶了愛瑪後,他的取悅症更加嚴重,他對愛瑪所提的所有要求都言聽計從並且極力滿足她的所有慾望,她擔心愛瑪生病便全家都搬去永鎮居住,愛瑪不願意照看孩子,他便把孩子寄居在別人家裡,為了滿足愛瑪的奢侈消費,查理背上債務,最後當光所有的家當幫愛瑪償還鉅額債務。

而自始至終,查理從來沒有責怪抱怨過愛瑪,而是任由愛瑪胡作非為,並竭盡全力討好她。

心理學家Jay Earleyr認為,討好是一種人格模式,這意味著如果你是一個討好者,你可能會在生活的很多方面討好他人,親密關係是你的死穴,一旦愛上一個人,你可能就會開始配合對方的安排和喜好,對方提出的一切要求都儘量滿足。

查理對愛瑪的愛與討好已經超越底線,關於愛瑪的風言風語,查理肯定是聽過不少,但他覺得她那麼美招人愛慕是理所當然的事,而當他看到愛瑪與情人之間的信件後,竟然認為誰都沒有錯,錯的是命運。對愛瑪的取悅或討好,已經成為查理不自覺的、無意識的行為。

從《包法利夫人》探究人性的弱點

其實查理的這種行為歸根究底是因為查理沒有自我感和安全感,他對自己不認可,覺得娶到愛瑪是三生有幸,同時他受情感畏懼驅使,她害怕愛瑪離開他,害怕被人批評嘲笑,他堅信自己做個老好人默默地忍耐接受一切就能避免愛瑪的拋棄和流言蜚語。

最終查理扭曲的思維和對愛瑪的過分取悅讓他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他悲痛而死,愛瑪服毒自殺,女兒孤苦無依。

02

福樓拜的作品中沒有巴爾扎克或司湯達筆下的征服者和英雄,他塑造的只是一些平凡的人或是弱者,而《包法利夫人》中的查理就是一個典型的弱者,是一個老好人。

其實老好人的本質就是善良,在生活中他們為他人考慮的多,自己承受的也多。他們的理念是做個好人,給予他人溫暖,相信生活是美好的。

但諷刺的是老好人也恰恰暴露了人性的弱點,因為現實中有一種“得寸進尺效應”,意思就是如果一個人接受了別人的一個小要求,那麼別人在此基礎上會再提出更高的要求。

從《包法利夫人》探究人性的弱點

而醜惡虛偽的人總是會利用老好人的弱點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就如愛瑪她一次次的利用查理對自己的愛和包容來踐踏查理的情感和尊嚴,得寸進尺的滿足自己的慾望,但她因無視道德和人性終究引火燒身。

另一方面福樓拜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殘酷與黑暗以及人性的劣敗,福樓拜經歷了法國七月革命與第二帝國,他看到 了社會繁榮的背後是政治腐敗、社會上層道德墮落、物慾橫流的資產階級,以及人與人之間只有爾虞我詐而沒有真誠與信任。

所以福樓拜通過查理這個平庸的弱者角色的塑造來揭露資本主義社會腐朽墮落的社會道德及小市民的鄙俗和猥瑣的人性。

03

作品《包法利夫人》中有一幅漫畫是福樓拜在解剖包法利夫人,實際上是福樓拜秉承醫學的冷靜在解剖人性,解剖社會道德。

福克納領諾貝爾獎時說:“說到底,藝術的力量,是道德的力量”。

木心也說過:“道德在土中,滋養花果——藝術品是土面上的花果。道德力量愈隱愈好,一點點透出來。”

而福樓拜在作品中從不做是非黑白的判斷,他將道德隱藏的很深,他善於借用經驗和人物,使自己內心的因素顯露出來。

所以他通過查理這個人物,告訴世人強大的道德力量是真實的存在,善良的老好人也會存在,雖然地位低下的弱者會被欺凌、侮辱,最終也不能善終。

但真正承載生活本質特點的人還是弱者,即使被無情的壓迫和打擊,弱者還是會原諒一切,承擔一切,他們始終會昭顯出道德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輝。

從《包法利夫人》探究人性的弱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