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場式養豬才是中國未來理想的養豬模式

隨著對養豬業的環保要求越來越嚴格,許多中小型養豬場由於環保無法達標而被關閉。再加上傳染病的危害,今年養豬業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

許多中小型養豬場選址就有問題。有的養豬場靠近居民區,有的還處在居民區的上風口。像這類養豬場的地址就選錯了。還有的養豬場太靠近公路,養豬場最好離公路5裡以外,太靠近公路,一是容易造成汙染,而是容易造成傳染病的傳播。

要想把豬場建立在一個相對安全和隔絕的地方,農場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農場的面積一般比較遼闊,位置也比較偏僻,建立養豬場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農場可以自己種植玉米,做為豬飼料的基本原料。

自己種植玉米比從外面購買具有很大優勢。種玉米的肥料就可以來自自家養豬場。豬糞經過固液分離後,再經過有氧發酵,就是優質的有機肥料。從外面購買玉米總會有被細菌、病毒汙染的危險,用起來也不太放心。

實際上,農場養豬不是什麼新鮮模式,在國外就比較流行。在我國以前的家庭養豬就是農場養豬的縮小版。像南方農村家庭只要養2、3頭母豬,就能保證一個家庭吃穿用度。

農場式養豬抗市場風險的能力比較大。由於大宗原料自己種植,原料價格的波動對農場式養豬的風險變小。這樣就能保證能獲得持續穩定的利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