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为什么是“烹羊宰牛且为乐”,听老师一讲恍然大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饮食习惯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曾提到古代人们常食用的五菜:葵、韭、藿、薤、葱,今天除了韭和葱外,其他三种好像都不再食用了。这是说蔬菜,那么肉食呢,好像正相反,不但古代吃的,我们今天还在吃,而且古代不吃的,我们今天也吃上了。但是,不同的阶层、不同的人群,吃肉食的情况却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诗词大会某一期一个很有趣的题目,就涉及到了这个问题。题目是这样的:

中国诗词大会:为什么是“烹羊宰牛且为乐”,听老师一讲恍然大悟

蔬菜

下列哪项最适合用来形容“吃货”?

A、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B、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C、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当然,题目很简单,答案是C也无异议。然而点评嘉宾蒙曼老师却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李白写的是“烹羊宰牛且为乐”,他为什么不说“烹猪宰鸡且为乐”?也许你会认为这是老师在开玩笑,但是听完老师的讲解后,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这里面学问这么多。

中国诗词大会:为什么是“烹羊宰牛且为乐”,听老师一讲恍然大悟

中国诗词大会

蒙曼老师说,这个问题在古代是一个重要话题,因为在唐代的时候,猪的地位是很低的。一直到宋朝苏东坡的时候,猪的地位还是很低。而鸡更可怜,鸡肉在唐朝连肉都不算。蒙曼老师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说,唐朝政府反腐败,唐太宗的时候规定:御使出朝的时候,公务接待不能上肉。而当时有一个叫马周的御史,在一次出朝的时候吃了肉,结果被人举报了。于是唐太宗亲自过问此事。他拿过案卷一看,原来马周吃了一只鸡。这时唐太宗就讲了,吃鸡怎么能算吃肉呢?既然吃鸡不算吃肉,马周自然就没有违反制度,当然也就没事了。

中国诗词大会:为什么是“烹羊宰牛且为乐”,听老师一讲恍然大悟

中国诗词大会

蒙曼老师还提到了苏东坡的时候,猪的地位依旧很低。那么这当然与“东坡肉”有关了。“东坡肉”最早是苏东坡在黄州制作的,他曾将烧肉之法写在《食猪肉》一诗中:“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苏东坡被贬黄州,生活很拮据,怎么会有钱吃肉呢?你看他在《食猪肉》诗中提到了:价钱贱的如粪土,富贵人家不屑于吃它,贫穷的老百姓又不会吃,因此就便宜了我老苏了。所以说在苏东坡之前,因为猪的地位很低,人们很少吃猪肉。也许就是因为“东坡肉”,才使猪肉的地位大大提高了吧。

中国诗词大会:为什么是“烹羊宰牛且为乐”,听老师一讲恍然大悟

东坡肉

中国古代对于饮食等级是有严格规定的。据史料记载,先秦时期的饮食礼政已经相当完备了。从肴馔品类烹饪品位,从进食方式到筵席宴飨等等,都对等级之别有着严格规定。比如周代盛行的青铜饮食器具——鼎就是衡量社会身份等级的标志物,制度规定:国君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一鼎或三鼎。而在具体的食物方面,《国语 楚语下》中有记载: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

中国诗词大会:为什么是“烹羊宰牛且为乐”,听老师一讲恍然大悟

三牲

也就是说,最初猪肉的地位并不低,它属于天子食用的三牲之一,那么为什么到了唐朝它的地位下降了呢?有一种观点认为,自西晋灭亡以后,大量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经过300多年的战乱,隋朝短暂统一后,政权归于李唐。李唐家族虽然是汉人,但早已严重胡化,将牛羊肉作为主要肉食。皇族如此,吃得起肉的贵族、官僚们也是如此。所以猪肉地位严重下降。由于根深蒂固的饮食礼仪制度,皇族的饮食自然是高贵的。所以,李白在这里写“烹羊宰牛且为乐”,因为这是高贵饮食的标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