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年轻人依赖“倍速观看”?《声入人心2》却制造了另一种可能


七成年轻人依赖“倍速观看”?《声入人心2》却制造了另一种可能


导语:纵观综艺市场,大众化娱乐热闹表象下,暴露出的却是观众快消型观看的弊端。脱离明星光环和话题光环,沉淀难、输出难成为了当下综艺的通病。可观的是,《声入人心2》顶住小众压力,以内容扎实、品质精细为核心标签输出,盘活了一批忠实观众,创造出沉淀的惊喜——《声入人心》高雅艺术的标签伴随着高品质的制作输出,势必会培养出“刁钻”的观众,从而给行业其它“带水”综艺带来冲击,推动综艺市场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这是表象惊喜;另一个惊喜,则是节目在试图打破观众对高雅艺术疏离感的同时,引导观众再忙也要回归内容本质,直击“倍速浏览”的痛点。


七成年轻人依赖“倍速观看”?《声入人心2》却制造了另一种可能


据行业权威调查数据显示,近七成年轻人看剧、看综艺都选择倍速观看。这些现象折射出两个耐人寻味的真相——观众很“忙”,节目和剧集内容太“带水”。然而从去年年末湖南卫视原创《声入人心》开始,到今年夏天《声入人心》第二季的回归,观众似乎在一场小众音乐的艺术氛围里沉下心来,享受一场“触手可及”的高雅艺术大赏;当大家倍速观看成为“流行”地时候,观看《声入人心2》不仅舍不得倍速,更是从歌曲到服装到编曲事无巨细地鉴赏和讨论.《声入人心2》似乎正在以自身的高标准来“作则”,创新着行业现象的多种可能性。作为一档被大众贴上高雅艺术和小众标签的综艺,究竟是什么制造了这样的“独特效应”?它又是凭什么能够抓住观众的心,吸引一大批“死忠粉”?

七成年轻人依赖“倍速观看”?《声入人心2》却制造了另一种可能

高雅艺术的小众化让其内容的普及总受到众多限制:生活在三四线下沉城市的大众,因为生活习性以及设施设备的原因,想要走进剧院看一场音乐剧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而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群体,虽然有相对比较完善的设施,但忙碌的快节奏生活已经让其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成本去走进剧院看一场音乐剧或者是舞台剧演出。但《声入人心2》则打破了这种艺术疏离模式。其以综艺呈现的模式设定,不仅让观众周五晚上打开电视就能欣赏到一场高雅艺术的音乐盛宴,更是节约了观众还需要“长途跋涉”走进剧院的时间成本,为喜欢音乐剧内容的垂类受众打通了便利通道,

另一方面,节目的原创以及高质形式在普众化的娱乐模式发酵下,也为观众带来了荧屏的新鲜血液,让其成为观众打开电视,并在种类繁多的电视节目中选择《声入人心2》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到,作为一档原创音乐节目,《声入人心2》不仅延续了第一季节目的内核,更是在原创努力和原创品质上为节目优质内容输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无论是《仰望者》还是《冬眠》,这些原创歌曲都以一种低调的方式让年轻人的歌单进行大换血,每一位成员都在用自己的实力和真诚歌唱。同时《声入人心2》总导演任洋在采访中也表示,节目组专门联合众多知名音乐制作人,根据美声唱法和音乐剧的演唱方式创作的作品并在节目中呈现出来,希望能给国内声乐界留下大家可以唱的歌曲。有了强大的内容支撑,《声入人心2》不缺好的原创作品,也不缺有实力的成员,产生高雅艺术的“流行爆品”触手可及。拥有敏锐洞察力的年轻人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挖掘优秀歌曲的机会,这种娱乐化的模式也在无形之中拉近了受众与高雅艺术的距离。

不畏严苛,用真诚打动“刁钻”观众

七成年轻人依赖“倍速观看”?《声入人心2》却制造了另一种可能

“我们不是不能接受虚假,我们只是不能接受谎言。”用电影《西蒙妮》里的这句话来形容当下大众对于综艺的态度再合适不过了。《声入人心》的原创形式和高品质的制作,也正在养“刁”一群观众对于综艺的口味。因为高,所以会要求更高;因为足够优质,所以足够“严苛”,而回归到现象的本质,观众的这份“刁钻”既承载他们对《声入人心2》最真切的热爱,还承载着整个综艺行业对它的高期待和高要求。观众们事无巨细的观看节目,无论是从成员选曲选人、还是成员的服装发型、灯光舞美、甚至是成员之间每次演唱的细微互动和变化,都能被观众敏锐的“侦察”到,每次看完节目后观众们意犹未尽从各个细节长篇大论做探讨,节目播后网络上甚至会出现大量的“技术分析爆贴”。

面对观众的“刁钻”,第二季《声入人心》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说第一季是在让广大路人知道了美声的魅力的话,那么第二季就是在尽其所能的展现美声的真诚,并在此基础上让美声更流行和丰富起来。音乐类综艺,更考验的是歌者的真诚,观众在音乐里听的是一种精神的共鸣和灵魂的给养。歌里的情感是灵魂,而情感则来源于“人”。可以看到,《声入人心2》不仅多元化的丰富人物类型,更是以成员背后追寻音乐梦想的故事化设定,将人物的情感丰满起来,让观众在故事线条中更能共鸣音乐的魅力,让大众能更全面的了解声乐艺术的魅力。


七成年轻人依赖“倍速观看”?《声入人心2》却制造了另一种可能

2018年3月,徐均朔第一次收到了出演大型音乐剧的演出机会,在他的想象中,音乐剧应该是欢快和明媚的;从小是文体委员的张英席,则带着20年美声学习的经验和传递美声艺术的使命来到《声入人心2》的舞台,他也将这种情感唱进了他的歌里,就像他在节目中说的那样:“我希望能有更多人,真正通过这个节目,了解我们是怎么样训练成歌剧演员的……”戏剧和艺术融合下的美声文化,不是单纯的娱乐,他需要融入表达人内心深处关于爱情、亲情、友情等多样情感的融合。

高雅不“高”,流行不“俗”

七成年轻人依赖“倍速观看”?《声入人心2》却制造了另一种可能

观众的“刁钻”从《声入人心2》的制作层面上来说,也对其起到了一个督促作用,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链:制作团队会在“刁钻”中不断创新更高质量的内容,精品内容又会助升观众的更“刁钻”,这对于整个综艺市场来说,是一个非常可观的现象。但《声入人心2》与其它综艺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其美声、音乐剧、歌剧等艺术表达方式,并非一般性娱乐节目,它打开了中国音乐综艺的一个“小众”新领域,它没有优秀的先例,更没有可对比的对象,它的对手只有它自己。

无论是从成员歌曲还是到舞美灯光事无巨细的品质,它都凭实力支撑起了观众对它的喜爱,成为年轻人刷爆微博和朋友圈的高质素材。最直观的是歌曲的网络点播量和网络视频播放量,相较于第一季而言,是呈现了四五倍的增长,成功吸引了泛娱乐受众的视线,让高雅成为普众茶余饭后的休闲曲目。也更印证了《声入人心2》对泛娱乐音乐审美潜移默化的提升,流行曲目也不再是泛泛的口水快销,而是拥有了美声类的组队。在董攀、郭虹旭演绎影视剧中“小燕子”的角色曲《真心不假》中,两人饱含深情、温柔走心的演唱将歌中女孩勇敢诉说的心声展现得淋漓尽致。很难想象这首影视剧流行歌曲,能够很好的结合“高雅”和“流行”两种元素,并在他们大胆的演绎下在《声入人心2》的舞台上以艺术的方式呈现,收获大批观众的喜爱。“高雅”和“流行”之间的关系让人难以捉摸,稍不把握好度就会出现风险,但节目组在尊重优质内容的前提下敢于创新,才有了节目对观众最精彩的呈现。


七成年轻人依赖“倍速观看”?《声入人心2》却制造了另一种可能

随着节目组把更多流行优质的曲目呈现出来,节目在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刁钻”观众对音乐更专业的赏析技巧,从而形成第二条两性循环链。与此同时,在《声入人心》的影响下,声乐界的大佬们也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开始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微博超话、微博粉丝群、粉丝后援会。爱豆集群也不再局限于年轻、颜值、偶像,《声入人心》正在以一种更年轻、更潮流的方式走进年轻人的世界,改变粉丝爱豆结构。


《声入人心2》挖掘具有正能量,符合时代精神的实力新人,为音乐剧、歌剧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开拓了崭新的空间。无论是从节目内容还是传播模式上,都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以优质内容攻占第一触媒。当看客们都以看戏的姿态在嘲弄综N代的穷途末路时,《声入人心2》也正在以低调的原创内容打破这种讽刺的嘲弄。综N代想要走更远,也许可以从《声入人心2》中找到启发。一档节目若只以当下的热度为评判标准是远远不够的,能够将美声艺术大众化,让流行音乐艺术化,从而促使整个行业良性发展,似乎才更贴合《声入人心》第二季的长远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