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美國的民主》(三)民主對美國社會的影響

第三部分

那麼民主對美國社會產生了什麼影響呢?這就是我們本期要說的最後一個問題。我們知道,社會總體是由一個個的獨立個體構成的。所以我就分兩部分來說民主的影響,先說個體層面的,再說總體層面的。

我們先說說民主對美國社會中個體的智力活動、思維方式以及情感等方面的影響。

托克維爾發現,在民主時代,人們有一種天然傾向,就是喜歡抽象的觀念和理念。因為在民主時代,人人相似、人人平等,人們喜歡歸納人的共性,抽象的東西能為更多的人接受。比如,人們更喜歡討論抽象的人的權利,而不是具體某個人的權利。好在美國人比較實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種影響。

除此之外,民主還會與宗教相互影響。托克維爾反覆強調,宗教在美國人的自由和共和精神中的重要地位。在美國,由於實現了政教分離,宗教和自由獲得完美的結合。而歐洲人,特別是法國人痛恨宗教,認為宗教是自由的敵人,很大的原因是那裡政教不分,當政治腐敗的時候,人們會認為教會也是腐敗的。美國人清楚地知道,沒有宗教精神,就沒有美國的自由。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的觀念就來自於宗教,沒有這種先驗的觀念,人們不可能建立自由的制度。

反過來,民主對宗教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

在民主時代,人們會傾向於泛神論、多神論,甚至無神論,尤其是今天,隨著科學主義、理性主義的興起,人們過分地相信理性的力量,相信人定勝天,不再受宗教的約束和制約,不再有任何敬畏。在托克維爾看來,這是非常危險的。

托克維爾還發現,在民主時代,人們都愛平等超過愛自由。因為每個人都獲得了獨立和解放,人們樂於享受社會平等帶來的好處,任何微不足道的不平等都讓人心生不快。但自由意味著個人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為了自由得付出代價,這讓很多人望而卻步。在民主時代,大眾常常更願意選擇一個完全平等卻沒有自由的社會,如果不能平等地享有自由,那就平等地享受奴役。

托克維爾談到,如果一個社會先得到平等,後得到自由的話,熱愛平等的精神會尤其強烈,因為人們沒有享受過自由的好處,或忘了自由的好處,甚至認為追求平等到極致,就能獲得自由。他說,一個人要想享受平等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只需要什麼都不做,等著時間流逝即可,社會會不斷地走向平等。而獲得自由是需要付出代價的,而且,自由也不是一勞永逸的,人們永遠要為自由而戰,永遠要對侵犯自由的舉動保持警惕。

自由是人世間最令人驚奇的事物之一,它能給一個社會帶來豐碩的成果,但是保有自由的技藝是最難的、最複雜的。

托克維爾還指出,民主會導致個人主義。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他說的個人主義,是一種“原子化”的個人主義,是一種孤立主義。在民主時代,人人是平等了,但往常維繫人與人關係的各種紐帶都斷了,人變得孤立,而與他人疏離。托克維爾批評的個人主義,是哈耶克所說的“偽個人主義”。真個人主義並不是強調孤立的個人,而是強調自由選擇的交流和聯合,強調共同體價值、權威、習俗、傳統等。

那麼在美國,為什麼沒有出現法國或者歐洲國家出現的“原子化個人”呢? 托克維爾說,這跟兩個因素有關:一是,美國人對於“自利”的理解很恰當,認為每個人都有權利追求自己的利益,但不能損害他人和公共的利益;二是,地方自治精神深入骨髓,每個人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時,還要積極參與到公共事務當中。這種參與滲透到他們的教育和所有的社區、社團活動中,成為一種傳統,當然也就是廣泛的民情。

因為民主會導致個人過分地追求自我獨立,這就需要人們時刻有一種“結社”的願望和需求。這裡所說的“結社”其實就是聯合聯盟、自我組織。政治結社,就是政黨;實業結社,就是企業。托克維爾發現,在美國,結社極為發達,不僅政治結社,而且各種各樣的結社到處都是。他說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話:結社的技藝是一切技藝之母。如果你羨慕美國文明,那就應當好好學習美國人“結社的技藝”。

最後,托克維爾還提到了在民主時代,人們有一個天然的傾向,就是過分地追逐物質享受,崇尚物質主義。在貴族社會中,平民沒有條件,貴族沒有必要去追求物質財富。但民主時代不一樣,每個人都要養活自己,努力追求物質財富,成了天經地義的事。他發現,美國的物質主義非常嚴重,人人都做發財夢,結果,沒有時間停下來思考那些偉大的事情。

但是,在美國,也有一些因素來緩和這種物質主義傾向。一是宗教,他們不能背離上帝的意志來為所欲為,為了實現財富的積累而不擇手段。二是對自由的熱愛。美國人對自由有獨特的熱情,當追求物質財富和自由存在衝突的時候,他們會選擇自由而不會選擇物質財富,因為在他們看來,沒有自由就沒有物質財富,自由是更根本的東西。

我們上面說的這些,都是民主對美國社會中的個體的影響。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總體的情況。如果我們把托克維爾所說的民主看成一種社會狀態,還有哪些特徵呢?托克維爾在書裡談了很多方面,我就選幾個重點向你介紹。

首先,托克維爾發現,民主社會中的公民之間關係更平等,民情更溫和

。他一再強調,民主社會區別於貴族社會的顯著特徵是身份平等。他說這種平等使“我們發現,民情亦日益溫和”。在貴族時代,社會分成不同的階層,彼此沒有共同的關心和利益,民情也比較嚴酷。到了民主時代,所有人的身份地位都一樣,人們更容易設身處地地替他人著想,法律和民情也變得更加溫和。

而且,民情變得溫和後,公民間的關係就變得簡單了。在貴族時代,各種禮節和限制,等級森嚴,貴族與平民根本不存在密切交往的可能。到了民主時代,身份等級不存在了,人與人的交往變得簡單。因此,他們待人的態度是自然的、坦率的和開朗的。托克維爾認為,比起美國人,歐洲人見到陌生人時的冷淡、持重和戒備,原因來自於他們的國家制度,而不是公民氣質。

不僅如此,民主時代的家庭關係也發生了變化。在貴族制下,家庭關係存在等級和權威,比如子女不能挑戰父母的權威。但是,到了民主時代,兩代人的關係變得平等,相互獨立。托克維爾說,在美國,子女們“先是在思想上自己做主,不久便在行動上自主……少年時代一結束,人便自己闖天下,開始走自己的人生道路。”

在全書的最後一部分,托克維爾還討論了民主的觀念和情感對政治的影響。首先,他指出,民主可能會導致中央集權。在民主社會,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同時又都是弱小的,社會卻日益強大。人們更容易喜歡單一的、至高無上的中央政府,會期待政府來做個人沒法完成的事,在缺乏自治精神的地方尤其如此。

而且,在民主社會中,一切都是流動變化的,只有中央政府永遠不變,人們對它充滿了熱愛和依賴,希望政府像監護人一樣,幫助自己完成心願,甚至最好所有的事都讓政府代勞。這非常像我們今天看到的一些福利國家。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托克維爾察覺到,民主時代,人人平等的觀念深入人心,使人們不能接受法律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只接受整齊劃一的法律,好像這樣對所有人才公平。在人們的觀念裡,立法的統一成了一個好政府的首要條件。這種對集中權力的迷戀,會造成一種新型的、歷史上沒出現過的暴政,這就是民主時代的暴政,是根據多數人的意志建立起來的,是人們自願的選擇。

這種暴政看起來不那麼殘酷,更加溫和,但細緻入微地侵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所以,這種溫和的暴政更可怕,因為人們沒有感覺,像溫水煮青蛙,讓人們不知不覺進入了奴役狀態,喪失了自由。

那該怎麼辦呢? 托克維爾說,在民主大趨勢不可逆轉的情況下,目標不應當是消滅民主,阻礙平等,而是引導民主和平等朝向自由的方向發展,或者說,讓它和自由相結合。這需要人們培育熱愛自由的精神,需要人們時刻對多數人至上所帶來的危險保持警惕,需要人們認識平等的限度,特別是自治的重要性,積極參與公共生活。人們必須為此而努力,才能收穫民主的益處,阻止它的弊端。

總結

好了,關於這本書的核心內容我們就說完了。最後我們再總結一下這本經典的主要內容。

托克維爾看到了在西方,民主趨勢的勢不可擋,看到了人類社會逐步走向身份平等的傾向,他的目標是考察民主在美國的表現,並比較為何與歐洲不同。他發現三個因素成就了美國的民主:自然條件、法律制度、民情,並指出民情最重要,法律制度次之,自然條件位列最後。

秉持著一種中立態度,托克維爾還深入地分析了民主的利弊得失,指出民主有助於人們培養公共精神、權利意識、法治觀念等,但它也會導致法律朝令夕改、公共開支增加以及多數人暴政等。他還發現美國的地方自治、法律家群體、陪審團制度緩和了民主的弊端。

他還考察了美國的民主對社會的影響,發現民主時代的人們更喜歡抽象的觀念,愛好平等超過愛自由,容易導致原子化的個人主義,熱衷於追逐物質財富等。不僅如此,民主社會中的公民之間關係更平等,民情更溫和,家庭關係也更平等。最後,他還分析了民主對政治社會的影響,發現它會推動人們追求整齊劃一,導致一種新型的暴政,雖然更加溫和,但更加可怕。

通過這本著作,托克維爾想告訴世人的是,通過什麼方式,人們可以有效避免或者抑制民主所帶來的弊端而享受它的好處。他強調,“正因為我不反對民主,我才想認真地對待民主”。他說:“民主是不可抗拒的,抗拒既無希望,又有失明智。”這就是當年,他給法國人的忠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