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不是可讀可不讀,而是必須要讀!

讀書,不是可讀可不讀,而是必須要讀!

01

一次,與朋友討論閱讀的問題,談到閱讀的五個階段的時候他表示不懂,並且坦率地表示,她並不關心閱讀,他只關心實驗和學習之類的事情。

不得不說這個說法很真誠,這就是當前社會的現狀,讀書這件事情,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了一件可做可不做的事情。

也許有些人對這種變化持寬容甚至鼓勵的態度,但,我的觀點是:讀書不是可讀可不讀,而是必須要讀!

讀書,不是可讀可不讀,而是必須要讀!

02

其實,讀書能力本身甚至代表了一個國家最根本的優勢,而中國的現狀如何呢?

有一個關於中美大學生閱讀書目的差異的統計數據,大家可以看一下:

中國大學生的閱讀,排第一位的是小說類,諸如《平凡的世界》在兩所校園奪得閱讀之冠。餘者有《三體》、《盜墓筆記》、《神鵰俠侶》、《絕代雙嬌》,《天龍八部》,多是些文學作品,思想類型的書,極為稀少。

而美國十所高校綜合排名,借閱量前十名的書籍分別是:

01.《理想國》柏拉圖

02.《利維坦》霍布斯

03.《君主論》尼可羅·馬基亞維利

04.《文明的衝突》塞繆爾·亨廷頓

05.《風格的要素》威廉·斯特倫克

06.《倫理學》亞里士多德

07.《科學革命的結構》托馬斯·庫恩

08.《論美國的民主》亞歷克西斯·托克維爾

09.《共產黨宣言》馬克思

10.《政治學》亞里士多德

中國孩子的閱讀量太少,少到了嚇人的程度!

有許多孩子告訴我,他屬於那種一拿起書本就腦袋疼,一看到密密麻麻的文字就想吐的那種,並認為自己“天生不適合閱讀”。

這是真正令人惋惜的事情。

讀書,不是可讀可不讀,而是必須要讀!

03

文字在人類發展歷史當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位置,如果沒有文字,可以說很難有浩瀚的人類文明進程。

因為語言是單線程的原始模式,稍縱即逝,而文字的產生讓思維得以向更高階的維度發展。

並且語言是一種即時的溝通工具,雖然近代科技的發展使得語言也可以得以留存,但在很大程度上來說,人類文明的傳承大部分是依靠文字來進行的。

而文字本身的侷限性,比如不夠豐富和具象,則成為了另外一種優勢,即:它留有極大的餘地,可以調動每個人的主動思考。

人們在閱讀的時候,其實是不斷調用自己已有的經驗來理解書中的文字,所以才會有“一千個人讀紅樓夢,就有一千個林黛玉”之說,這對大腦的進化和社會的發展是極其重要的。

無論是聽音頻、看電影還是其他,形式越完滿豐富,就越容易框住思維,並且讓大腦進入一種被動的狀態,所以我們樂於看電影,或者說把電影看作娛樂而讀書看作痛苦的不得已的學習,正是因為看電影,基本上可以不動腦子。

而從閱讀層次上來說,小說類的文章自然比《理想國》這類抽象、枯燥、邏輯的書籍要輕鬆地多,所以有些人會說,我喜歡閱讀,但我只喜歡看小說,看故事。

這是人類本能的傾向,也無可厚非,但是並不利於人們自身的發展。也很難通過閱讀通俗小說,來得到很多的智慧啟發,滋養浩然之氣。

讀書並非為了某種單純的娛樂,它必然多少帶著一些精神上的緊張。就像如果想要鍛鍊身體,必然需要伴隨著肌肉的拉伸和疼痛感,當然,這些輕微的、持續的疼痛感,實際上在熱愛閱讀的人看來,是一種真正的享受和上癮。

讀書雖然艱難,但是卻有一種更深的趣味。

一旦有了這種感覺,你就可以看到浩瀚而豐富的另一番景象,並且挑選自己適合的書籍。

讀書,是對生活最大的擴展,也是對人生最好的獎賞。

缺少閱讀的人生,是帶著極大缺憾的,甚至是不自由的。

讀書,不是可讀可不讀,而是必須要讀!

04

讀書,是對人格形成最為有益的方式。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在心裡構建屬於自己的世界。

這是一種非常快樂和必要的過程,但是近些年來,有一種藐視自我構建的傾向越來越明顯。

很多人開始根本不把內心世界當回事,反而覺得認真很沒趣、很無聊。

大家也很難談論一些真正嚴肅的,值得談論的話題。

內心越來越空虛,思想越來越淺薄,正是這類傾向造成的。

閱讀是錘鍊思維的最好方式,也是我們理解這個世界最基礎的能力。

我們需要通過廣泛的閱讀來形成寬廣的心胸,來理解矛盾而錯綜複雜的世界。

如果一個人的自我裡僅有自己,那麼這種自我就很容易崩潰。

但是如果裡面容納了各種複雜的事物,而且讓它呈現出一種螺旋式上升的狀態,那麼這樣的自我將堅不可摧。

也只有這樣,才能得到真正強大的心靈。

反之,則會形成思維的停滯和冥頑不靈的心智,呈現出貌似堅強而內心脆弱的自我形態。

內心的強大需要與複雜事物共存的能力,需要樂於不斷接受他者。

而這種剛柔兼備的自我,是隻有通過讀書,才能培養起來的。

讀書,不是可讀可不讀,而是必須要讀!

05

在這個時刻保持聯繫的時代,我們失去了一樣最寶貴的東西,那就是自己的時間。

有一種時間應該只屬於一個人,而這種安靜的時間是培養和造就一個人的最重要時刻。

我們每天都跟很多人對話,卻總是忘記了跟內心的那個自我,說說話。

也許你要問,這跟閱讀又有什麼關係呢?

實際上,閱讀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種自我對話。

一方面,我們是超越了時空限制,跟古今中外最有智慧的作者們進行交流,我們可以獨自盡情享受那些精湛而洗練的語言。

人往往是通過跟智者、精英們的對話而獲得總體性的進步的,我們可以通過閱讀,傾聽各行各業的精英們都在說些什麼,我們在思考,我們在理解。

另一方面,這種思考本身就是一種優質的自我對話,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雙重的,對事物和自我的同步理解。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那種把一切作為信息看待的觀點越來越流行,在最短的時間截取自己所需的信息並進行綜合的能力越來越被強調。

所以才有了那麼多的速讀術被追捧。

與其說這是閱讀,不如說這是一種很好的信息篩選和汲取方式而已。

然而,如果僅有這樣的一種針對具體事項的處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人性就無法得到充分的培養。

如果真的是這樣,一切都是信息,那麼,人之為人,又在何方?真正的思考,又在何處?

至少就目前來講,我們大多數人是無法真正認同,人與AI無異的。

讀書,不是可讀可不讀,而是必須要讀!

06

讀書,是提升思維,是強大心智,是與精英邂逅。

讀書,不是可讀可不讀,而是必須要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