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蠶豆赤斑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前期如何防治?

農人答農事


蠶豆,像我們這邊又喜歡叫豌豆。新鮮的蠶豆可以用來炒菜或者打湯,老的蠶豆就可以用來油炸拌上食鹽就成了一道不錯的下酒小菜了。同時還是我們常買的豆瓣醬的原材料呢。蠶豆在種植中出現赤斑病該怎麼辦?下面我們來詳細分析。

赤斑病是蠶豆的一種重要病害。特別是在我們南方地區發生十分嚴重。發病率可達20%~30%,重病地塊病株率可達80%以上。對蠶豆產量影響較大,減產可達30%,重者絕收。

赤斑病表現症狀:

主要侵害葉部,莖部也有發生,並從莖基部蔓延至根部,還能侵害花和幼豆莢。葉片上病斑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

1:慢性型:近地面葉片上產生赤色小斑點,漸變成褐色或鐵紅色,邊緣深色,病健界限明顯。病斑圓形、卵圓形或橢圓形。病斑長期保護原狀,不再擴大,葉片仍保持正常綠色。陰溼氣候下,病斑擴大,數個病斑融合成不規則的病斑,中央陷落,病葉逐漸變黑死亡和脫落,病部表面覆蓋一層生長繁茂的灰色黴,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發病重時病葉落盡,莖桿直立如槍,葉柄、莖杆上常感病後形成長圓形或梭狀病斑,周緣深褐色,中央凹陷,呈淡赤褐色或灰色。花冠和豆莢上生有赤褐色小斑點,不擴大和腐爛。後期所形成的分櫱,衰亡較早。

2:急性型:當陰雨綿綿時,病斑急速擴大,連接成不定形鐵灰色枯斑,邊緣模糊,上面密生灰色黴層。發生嚴重的植株,整個葉片、花器、幼豆莢及枝幹都發黑、乾枯,葉片大量脫落。

發病原因:

1:越冬與初侵染源:病原以病莖內外或落在土表的菌核越冬和越夏,成為初次侵染源。菌核在適宜條件下萌發產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引起初侵染。

2:傳播特點:越夏後的菌核在初冬即可萌發,故田間一般冬前蠶豆上即可發生赤斑病。但萌芽盛期在翌春2~3月,可陸續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引起初次侵染,形成水平擴展。病葉上的分生孢子藉助於風雨進行再侵染。

發病規律:

1:發病時期:該病在蠶豆生長的整個生育期均有發生。在蠶豆種植當年的11月中、下旬為發病前或發病初期,為害盛期在第2年2月上旬至4月中旬。

2:氣候因素:春季陰雨綿綿,田間溼度大,溫度適宜,容易造成該病流行。

3:栽培因素:病害在田間往往成片發生,有發病中心,離發病中心越近,發病越早越重。種子帶菌未經消毒處理,條件適宜時,易造成田間發病。排水不良的酸性土及缺鉀的連作田利於發病,尤以低窪稻田種蠶豆發病重。

防治方法:

種子處理:播種前用56℃溫湯浸種5分鐘或1%石灰水浸種24小時。或用種子重量0.3%的50%可溼性粉劑多菌靈拌種。

農業防治:避免連作,合理配施磷、鉀肥。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深埋或燒燬。增施磷、鉀肥可促使蠶豆根第發達,植株健壯,增強抗病能力。適時播種,防凍防蟲。

化學防治:要早防早冶,發病前或發病初期施藥控制發病中心。每公頃用50%多菌靈15kg加細土300kg,拌成藥土,撒入蠶豆種植穴中;或用50%敵克松500倍液潑澆土壤。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噴40%多硫懸浮劑 500倍液,或50%農利靈可溼性粉劑 10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 1500倍液,或50%腐黴利可溼性粉劑 1500~2000倍液,隔10天噴1次,連續2~3次。

總之,好的作物都離不開科學的管理,在種植蠶豆時勤下地檢查,遇到病蟲害及時按照科學方法防治。


川妹莎啦


蠶豆是屬於豆科類的植物,有的農村地區也叫胡豆,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一般是在冬天的時候食用。它是屬於小雜糧類的作物,既可作為口糧,又可以作為綠色食品。我國種植蠶豆的產量達到了世界首位,主要在四川、雲南、湖北、青海等地區種植,蠶豆在生長過程中很容易發生赤斑病,造成減產,給種植戶造成了一定的損失,本文就通過對蠶豆赤斑病引起的原因、產生的症狀進行分析,來說說具體的防治方法,希望能給種植戶起到參考的作用。

蠶豆引起赤斑病的原因

1、病原菌傳播

赤斑病的病原菌是蠶豆葡萄孢,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裡存活,到了適宜的生長條件,就可以繁殖出大量的分生孢子,在進行中耕播種或灌溉的時候,都可以引起病菌的傳播。有利於病害發展的情況下,細菌的潛伏期只有48小時,只要感染疾病以後,會很快發病,引起很大的危害,這種病害目前只會對蠶豆造成危害。

2、土壤環境

蠶豆的適應能力還算強,可以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種植,在南方地區採用秋播的方式,而在北方地區,則是以春播為主。蠶豆適合在鹼性的土壤環境中生長,土層要深厚疏鬆。像很多丘陵地區,由於氣候的影響,土壤風化嚴重,逐漸轉變成沒有營養的土質,這樣的土壤環境缺乏氮、磷、鉀等微量元素,種植蠶豆就會發生營養不足而降低抵抗力,引發病害。

3、光照不足

蠶豆是喜歡長時間光照的植物,若是在比較低的地塊生長,被其它作物遮擋了陽光的照射,就會推遲生長,到了氣低較低時,耐寒的能力也會下降。若是遇到長時間陰雨天氣,種植環境過於潮溼,赤斑病的病原體細菌會滋生,從植株的傷口部位侵入,開始危害蠶豆的植株。

4、溫度

蠶豆是屬於溫性的植物,不耐寒也不耐熱,不同的生長階段對溫度要求也不一樣。在蠶豆發芽的時候,適宜的溫度是24~28度,如果在幼苗期,溫度低於5度以後就很容易發生凍害。在有的地區,種植蠶豆太晚或太早,晝夜溫差大,蠶豆的葉片和杆莖會發生不同程度凍害,凍害傷口給細菌侵入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5、缺少硼肥

種植蠶豆也是需要肥料很多的植物,特別是到了開花結莢的時候,若是補充的肥料不夠全面,就會影響蠶豆的根系生長,根鬚吸收營養受限,蠶豆的抵抗力就會降低。其中,硼元素很重要,雖然需求量不多,但是適量的硼肥能夠促進蠶豆的根系生長,可以在土壤裡更好地伸展。

蠶豆赤斑病的症狀

蠶豆赤斑病首先會危害葉片,之後就會向杆莖部蔓延,最後到達根部,還會對生長出來的花蕾和幼莢產生危害。

1 、葉片的症狀

赤斑病一般是在早春時節容易發病,在11~12月份的時候,在離地面較近的葉片上面,就可以發現稀少的病斑,到了第二年2月份的時候,葉片上面的症狀就會很明顯,先是產生小黑點,之後這些小黑點逐漸擴大,形成圓形或是橢圓形的大斑塊,呈現深褐色的顏色,斑塊的直徑達到了3毫米左右,正面要多於反面,中間部位會凹陷,邊緣會翹起乾枯,進一步發展葉片就會脫落。

2、杆莖的症狀

當病毒蔓延到杆莖部位以後,葉柄部位會產生褐色的條形斑紋,病斑的部位經過強光曬過之後,很容易發生破裂,之後皮層慢慢開始腐爛,引起杆莖低垂無力,植株發生倒伏。

3、根的症狀

感染赤斑病的蠶豆,通常根系都比較少,很容易就可以從土壤裡拔起,觀察病株的根部,可以發現主根的表皮已開始潰爛,變為了黑色。還有的根系,表面已經長出了灰色的黴層,這些黴層裡含有大量的病毒孢子,很容易傳染給其它的植株。

蠶豆赤斑病的防治方法

1、選用抗赤斑病的品種

選擇抗病的蠶豆品種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如果種植環境不好,用抗病的品種採取高畦深溝的栽培方式,合理的密度種植,發生赤斑病的機率就會降低。種植戶可以根據當地的氣候,選擇合適的品種。

2、播種之前對種子進行處理

在播種之前,對蠶豆種子進行挑選、消毒處理,可以促進種子的發芽率,將寄生在種子上的病毒孢子清除,起到預防病害發生的作用。在挑選種子的時候,可以採取風選或人工篩選,將比較飽滿的種子留種,乾癟有蟲眼的種子去除。種子挑選完成以後,在播種前的1~2天,還要用福爾馬林溶液進行消毒,具體的配比濃度是0.15%的福爾馬林用260份的水稀釋成溶液,浸種半個小時左右。

3 、合適的時間播種栽培

在春季播種的蠶豆比秋季播種發病的機率要少很多,在秋播的時候,儘量選擇生長週期短一些的早熟,對於生長週期較長的晚熟品種,經歷惡劣天氣的時間也要長一些。到了溫度升高的時候,土壤中的細菌就開始活動。在播種的時候,蠶豆植株之間的距離不能太密,特別是在陰暗潮溼的地塊。保持足夠的空間,有利於蠶豆植株的光合作用,空氣流通,降低土壤的溫度,有效抑制赤斑病形成孢子。

4、 加強苗期與花期的管理

蠶豆播種可以選擇地膜進行點播播種,之後用細壤土蓋住穴口,將地膜壓住,如遇到土壤板結的現象,要及時放苗。在苗期的時候,加強病蟲害的預防措施,保證蠶豆的出苗率。出苗以後,還要給弱苗追施一些尿素來助長。

蠶豆到了花期,要特別注意赤斑病和蚜蟲等這些病害,在花期的時候對葉面噴灑硫酸二氫鉀一到兩次,提高花期的抗病能力。到了結莢期的時候,應根據土壤的墒情合理安排施水,避免乾旱引起病蟲害。

5、減少病源菌

對於已經發病的植株,是病毒傳染的主要來源。應儘快將病株清除出地塊,進行統一燒燬。過了採收期以後,要用藥物對土壤進行消毒,可以用適量的多菌靈撒入土壤中,可以殺滅殘存在土壤裡的細菌。也可以在經常種植蠶豆的地塊,選擇其它作物進行輪作。

6、藥物防治

赤斑病嚴重的時候,都是採用藥物直接噴灑治療,選用波爾多液會比其它硫製劑的藥效要強得多。用藥物噴施以後,再結合多菌靈或託布津等藥物加強鞏固,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小結:蠶豆赤斑病主要對植株產生危害,進而會影響產量,發病的因素與種植環境有很大的關係。種植戶要加強前期的預防措施,控制土壤中病菌的滋生和蔓延。發生病害以後,採取有效的藥物進行治療,才能避免赤斑病帶來的危害。


農事隨談


今年蠶豆還真是豐收,立夏邊蠶豆還未上市時,幾乎夭天都有新鮮的蠶豆米吃。還曬了不少的幹豆。但隔壁一位族弟家,他夫婦二人由於忙著掙錢,豆種的面積比我還多點,因為蠶豆發了病,確切的說,他家蠶豆是染上了赤斑病,沒有功夫施藥,枯死了不少,產量因而大減。蠶豆赤斑病是由蠶豆葡萄孢、灰葡萄孢、擬蠶豆葡萄孢這三種病原菌引起的,蠶豆葡萄孢是其中蠶豆赤斑病主要的病原菌。



一、蠶豆是怎染上赤斑病的

蠶豆赤斑病,它是因病菌感染而生病的。這些病菌菌核在土地的表層、在一些雜草叢中越冬,到了春天,天氣暖和後,溫度適宜這些菌類生長了,萌生出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就藉助風雨動力,來到了蠶豆上面。

分生孢子菌到了蠶豆上面後,濃濃的露水都可以使它萌生出芽管,己形成的附著器緊緊沾貼在葉面上,產生出的侵染絲把葉面的角質房穿破後入侵到裡面,只有兩天的潛育期。

如果天氣乾旱,病斑就會停止擴展,

如果遇上春天的連綿陰雨,病斑就會迅速擴大,象有號令一樣集匯,蠶豆的葉片由青色慢慢的變為鐵灰色,致使落葉,整棵的各個部位變成黑色,並且滿是黑黴,一個星期之內,整棵就會枯死。如果把枯死的莖管切開,可以看到黑色扁平的病菌菌核。

二、蠶豆赤斑病的發病情況

在風雨的幫助,病原菌來到了蠶豆的植株上面



如果是豆葉兩面感染病菌,發病初期生育紅色的斑點,後來隨著病情的加重,慢慢擴大,成為圓形的或橢圓珍的大斑,直經可達3mm左右,中央部位顏色紅褐色並較凹陷。周邊深褐色並稍稍凸起。葉面健康部位和發病部位非常明顯。



如果是莖管或者葉柄感染病菌,開始象葉面染病一樣出現紅色小斑點,後隨著病情的進一步發展,發展為邊深赤褐色條斑,表皮會破裂並形成破裂的跡痕。


如果是蠶豆花染上病菌,美麗的豆花上會生長棕褐色的小點,慢慢把美麗的豆花花冠退去原來的美麗,改變成褐色,直至枯萎。

如果是豆莢染上了病菌,這病菌會透過外殼進入到莢殼裡面為害豆果,鮮嫩的豆子表皮之上就會出現小紅斑點了。

三、蠶豆赤斑病的發病條件

在氣溫達到20度,空氣相對溼度達到85%以上時,蠶豆最容易發生赤斑病。如果地勢低窪,地裡通風不良,植株過稠密、長勢過於旺盛的情況下蠶豆容易發生赤斑病。

孢子從發芽到侵入,氣溫20度時,只要8~12小時就可以,如果溫度只有5度左右,則要3~4天。

氣溫超過30度,或者低於1度,病菌就不會危害蠶豆了。

四、蠶豆赤斑病的預防

1.選擇優良的抗病良種。

2.不能年年種原地,選擇輪作的方式,有利於消滅殘存於地表和周圍的病菌。

3.種植時用藥拌和,殺滅種子上的病菌。

4.合理施肥,選擇元素較齊全的肥料。

5.合理密植,加強蠶豆的通風和透光。

6.要清溝排水,控制土壤溼度


五、蠶豆赤斑病的藥治

1.用50%的多菌靈3克,拌種1千克播種。

2.噴灑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或者50%農利靈可適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

3.用25%味鮮胺乳油兌水噴霧。


友情提示:防治菌類病的藥物很多,可結合當地經銷藥類品種,選擇防治。


一生好人大司馬


大家好,我是老王。蠶豆也叫做羅漢豆、胡豆、豎豆、佛豆等,屬於豆科、野豌豆屬一年生草本作物。莖稈高30到180釐米,莖直立無毛不分枝。種子2到4顆,橢圓形,略扁平。花期在3-4月,果期為6-8月。

蠶豆營養豐富,含8種必需的氨基酸。其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在47%-60%,不僅可以食用,還是飼料和綠肥的優質來源。

蠶豆生於溫暖溼地,耐零下4度低溫,但怕暑。適宜種子發芽的溫度為16℃-25℃,最低溫度為3℃~4℃,最高溫度30℃-35℃。蠶豆在我國大多數地區均可種植,目前以四川地區種植最多。長江以南地區以秋播為主,長江以北以早春播種為主。在蠶豆的種植過程中,有各種病害的發生,而赤斑病屬於其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病害。眼下秋播蠶豆生長高度已有十幾公分的高度,病害也陸續開始出現。下面我為大家講一下蠶豆赤斑病的症狀及相應的防治措施,供各位朋友參考。

蠶豆赤斑病症狀

蠶豆赤斑病以混在病殘體中的菌核在土壤中休眠,遇到氣候適宜的情況,萌發出分生孢子,隨後分生孢子對蠶豆進行浸染。

分生孢子可以通過風雨傳播,只要與蠶豆接觸,空氣溼潤的情況下即可萌發長出芽管附著在葉面,通過侵染絲穿透角質層入侵。

蠶豆赤斑病主要危害蠶豆的葉片,也可以危害莖稈和豆莢。發病初期葉片出現赤色小斑點,隨著病情的加重擴大為圓形或者橢圓形,病斑直徑在2到4毫米,中心凹陷呈赤褐色,邊緣濃褐色略微隆起,在葉子兩面均有分佈。當病斑數量很多的情況下,葉子尖端和葉緣變成灰綠色至深褐色,嚴重情況下葉片凋萎死亡,植株各部位黑色,遍生黑黴狀物質,數天內全株枯死。切開蠶豆枯死的莖部,可見黑色扁平菌核。

當莖葉染病之後也會出現赤色小點,隨後邊緣出現赤褐色條斑,表皮破裂形成裂痕。周緣呈深赤褐色,莖上病斑最長可達10釐米。

花被侵染之後出現棕褐色小點,隨後花冠枯萎呈褐色。另外病原還可以侵染種子,豆莢出現赤褐色小病斑,但是不會擴大和腐爛,種皮出現紅色小斑點。

蠶豆赤斑病發病條件

近幾年來由於氣候變化較大,蠶豆赤斑病在有的地區發生情況比較嚴重。特別是氣溫回升早、春季雨水多的年份發病較重,在一些蠶豆主產區,赤斑病普遍發生,田間發病率幾乎達到100%。蠶豆赤斑病導致蠶豆減產嚴重,嚴重的地塊甚至絕收。

蠶豆赤斑病是蠶豆葡萄孢菌侵染引發。一般赤斑病在氣溫20度空氣溼度85%以上的時候發病較重。病菌侵入適宜的溫度為20度,最高30度,最低為1度。孢子從發芽到侵染植株,在20度的條件下僅需8-12個小時,5度的時候則需要3-4天時間。

酸性土及缺鉀的連作田容易發病,同時地勢低窪排水不良,播種密度過大田間通風不良均有利於蠶豆赤斑病的發生。

蠶豆赤斑病病原適宜的潛育期為48小時,當天氣乾旱的時候病斑停止擴展,呈現圓斑或條斑狀。如果遇到連陰雨天氣,病斑迅速擴大病情加重。

蠶豆赤斑病如何防治

蠶豆赤斑病屬於蠶豆種植過程中的常發性主要病害,一旦發生不及時防治的話,病原菌在蠶豆葉片、莖杆上快速繁殖,導致病斑數目迅速增多,造成葉片和莖杆發紅,遠看望去呈“火燒”狀,發病嚴重的田塊蠶豆植株提前枯死減產嚴重。因此,在種植蠶豆過程中,一定要抓好最佳的防治時機,出現病症及時進行防治。通常可以採用下面的幾種方法進行防治。

1、選擇排水良好的地塊,同時深翻土壤進行高畦種植,達到降低田間溼度提高土壤通透性的目的,促使蠶豆根系生長健壯,從而降低赤斑病的發生幾率。

2、種植抗病品種,在播種之前對種子進行處理,用55℃溫水浸泡5分鐘,同時用種子重量0.3%的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進行拌種,可以大大減少赤斑病的發生。

3、蠶豆容易重茬導致長勢衰弱容易發生赤斑病。採用配方施肥技術,減少氮肥用量,增施磷、鉀肥或者草木灰,提高磷鉀的用量,促進蠶豆根系發達,植株健壯,從而提高蠶豆的抗病能力。

4、在蠶豆赤斑病發病初期,了採用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或者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1500到2000倍液進行噴霧,每隔10天噴霧一次,連續2到3次即可。

好了,以上就是關於蠶豆赤斑病的介紹,各位朋友,喜歡的話請點贊關注老王,謝謝大家!


鄉知老王


蠶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大田豆類作物,味道鮮美可口,營養豐富,深受人們喜愛。在蠶豆種植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病害的侵襲,其中赤斑病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本文將為大家介紹蠶豆赤斑病的防治措施,供大家參考。

蠶豆赤斑病是蠶豆生產中易發生的重要病害,病菌以混在病殘體中的菌核於土表越冬或越夏,主要侵害葉、莖、花部,葉片染病初生赤色小點,後逐漸擴大為圓形或橢圓形斑,中央赤褐色略凹陷,周緣濃褐色稍隆起,病健部交界明顯,病斑佈於葉兩面;莖或葉柄染病開始也現赤色小點,後擴展為邊緣深赤褐色條斑,表皮破裂後形成裂痕;花染病遍生棕褐色小點,擴展後花冠變褐枯萎;英染病透過莢皮進入種子內,致種皮上出現小紅斑。一旦發病輕則減產、重則絕收。

防治措施

1、種植抗病品種,合理輪作,提倡高畦深溝栽培,雨後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溼度,適當密植,注意通風透光。

2、種子及土壤消毒處理,播種前種子用1%石灰水加新高脂膜800倍液浸種24小時;土壤處理用50%敵磺鈉溼粉(敵克松)5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噴施土壤。

3、加強管理,採用配方施肥技術,忌偏施氮肥,增施草木灰或其他磷鉀腮,增強抗病力,同時在生長期噴施促花王3號抑制主梢旺長,促進花芽分化,並在開花前噴施菜果壯蒂靈,可強花強蒂,增強授粉質量,提高循環坐果率,促進果實發育,使蠶豆無空殼,無秕粒,豐產優質。

4、藥劑防治,田間噴霧可用2:1:200波爾多液或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均有較好預防效果,同時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強藥效,發病初期噴施針對性藥劑加新高脂膜800倍液藥控制發病中心,以免傳播功蔓延。








彝鄉老六


赤斑病的發生和流行與溫度、溼度和栽培條件有很大關係。首先在葉片上發生小紅點,

正面較多,逐漸擴大成圓形或橢圓形,中間稍凹陷,邊緣紫紅色。大的病斑上有灰色的黴,即分生孢子。莖上的病斑擴大後,邊緣呈赤褐色,病情嚴重時葉片全部變黑,枯萎,脫落。主要的化學藥劑防治方法有:①用波爾多液和25%多菌靈1∶500倍液,於病害開始發生時噴灑防治,每7~10天噴1次,一般噴2次即有較好效果,病害重發時可噴3~5次。②用0.1%代森鋅,代森鋅—石灰,草木灰—代森鋅亦有效果,每公頃用三唑酮有效成分75~300克防治,效果可達80%。

使用吡唑醚菌酯和蕓薹素調節生長。謝謝,覺得有用麻煩點個贊關注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