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之痛,永失“东南第一峰”胜景

淮河之痛,永失“东南第一峰”胜景

自驾游豫南淮河沿岸,河道宽阔,悠悠淮水蜿蜒缓缓流淌,两岸沃野良田、水塘湿地一望无垠。车行至息县境内,忽见淮河南岸有突兀山峰耸立,十分醒目,逐驱车驶了过去。

山下围聚了依山坡而建的古朴村落,就地取材,民居房屋和院墙尽是石头砌就,颇有几分古朴意味。山下村庄的一侧有景区停车场和上山石阶梯,原来这里就是历史上淮河中上游的著名胜景——息县濮公山。山脚随处是杂乱的石头、石灰,抬头看山坡上散落着多座废弃、杂草丛生的红砖窑井;走上台阶步道来到山坡上,扑面的是仅剩壁立山体,几方巨大深坑潭水,景象十分壮观,现在的濮公山已是“濮公山矿山遗址公园”。

淮河之痛,永失“东南第一峰”胜景
淮河之痛,永失“东南第一峰”胜景

草坪上立了一方赭红色巨石,上书“东南第一峰”,历史上的濮公山久负盛名。位于河南信阳息县城南4公里处,淮河南岸的濮公山是大别山的余脉,面积仅4平方公里,海拨也不过一百余米,相传唐朝时有个叫濮濮的道人隐居此山,采药炼丹,悬壶济世,恩惠一方百姓,后人为了纪念他,遂将此山称为“濮公山”。北宋时,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途径豫南息县,见淮河南岸濮公山异峰突起,峰峦叠嶂、青翠山林与黄淮沃野平原景象迥异,赞称濮公山为“东南第一峰”。

淮河之痛,永失“东南第一峰”胜景
淮河之痛,永失“东南第一峰”胜景

濮公山在明代曾有“东南第一峰”的记载立碑,那么,历史上的濮公山是怎样的景致?千年古息县八景中有“濮山拱翠”,明诗人夏赉有诗曰:“濮公回折枕淮流,叠叠晴峦翠色浮。疑是芙蓉初削成,淋漓元气未曾收。”《水经注》:“淮水东经故息城南。淮水又东径浮光山北,亦曰扶光山,即弋阳山也。出名玉及黑石,堪为棋。其山俯映长淮,每有光辉。”古人描绘了一个山峦起伏、满目苍翠的清幽山,山色倒映在淮河水面上,有光辉闪耀,又名浮光山,登上濮公山主峰可俯瞰淮河悠悠东流。息县历史悠久,人文厚重,历史上的濮公山庙会规模颇大,在黄淮地区很有名气,覆盖了黄淮古七州一百多个县。每年的农历三月三、九九重阳节,方圆数百里,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都会齐集息州古城,纷纷上濮公山许愿还愿、登山远眺长淮水,山上山下是川流不息,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

淮河之痛,永失“东南第一峰”胜景

濮公山“出名玉及黑石,堪为棋”, 濮公山有珉玉,“珉玉玲珑,晶莹剔透,蕴天地之灵气,沐万世之风雨”,史载曾用此地玉石做成了棋子上贡过朝廷,小有名气。在濮公山游览期间,看到一些采矿石碓里确有些质地坚硬、细腻的玉化石头,据说现在仍有本地匠人收集此山的玉石,雕琢成工艺品在市场上售卖。濮公山蕴藏着大量白色的石灰岩矿,以此石烧制出的石灰,品质优良,“息石灰”曾是息县“三大宝”之一,曾成就了当地水泥加工支柱产业。正是这近几十年的县域支柱产业“息石灰”改变了濮公山。几十年来无休止的工业化炸山,开采石灰矿石,炼石灰,濮公山整座主峰消失不见了;深挖采矿,原山体位置变成了巨大深坑,濮公山千疮百孔,仅残留了几个小山头,原始自然景观与千百年的丰富人文几近毁灭殆尽,生态环境严重破坏,濮公山周边古老村落里的百姓饱受焚烧矿石污染之苦。

淮河之痛,永失“东南第一峰”胜景
淮河之痛,永失“东南第一峰”胜景

现在的濮公山矿山遗址,经过土地绿化、栽种树木,设置草皮、护栏等基础设施、景观;在矿坑水域里建了水上游览木栈道,多座年代感的红砖石灰窖也成了景区的一道风景;在仅存的山体崖壁坡上修建了上山步道,山顶观光亭等;生态恶劣、满目疮痍的矿山向一座矿山遗址生态公园转变,这得益于2012年息县县委、县政府治理生态环境、美化绿化家园、加快转型发展的英明决策。

淮河之痛,永失“东南第一峰”胜景

如今,濮公山主峰消失了,钟灵濮公,祈福之地的庙宇搬迁了,空留那首打油诗:濮公山上一座庙,小庙虽小比山高,一捧神泉去百病,濮公千年惠今朝。遗址公园里仿造了溶洞,曾经的滴水洞景观不见了;濮公山赋“ 百鸟和鸣,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胜丝竹管弦之乐,恰人间天赖之声。野鸡穿行林间,俨然道道风景;野猪出没树丛,遇人遁迹无踪。”已成为遥远过去,难再现;一方厚重人文,古庙会人潮比肩接踵,熙熙攘攘,尽是琳琅摊贩的盛况时光一去不复返了。遗址绿色公园好建,生态破坏再难恢复,“濮山亦修真养性之所,物华聚人间之瑰宝”,曾经淮河南岸“东南第一峰”,只能留在史载,残存在一方人的追忆里。息县之痛、淮河之痛,永失“东南第一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