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與明朝雙方的大決戰,30萬蒙古軍隊為何會全軍覆沒?

張進娣


 蒙古與明朝雙方的大決戰,30萬蒙古軍隊為何會全軍覆沒?

這場大決戰應該說奪得是明元之間的沈兒峪之戰。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正式稱帝,成立了大明王朝。而正在這個時候,明朝的大將軍徐達正率領著明軍精銳正在北伐。而且成功的攻下了大元的都城元大都。不過雖然攻下了元大都,元朝的主力軍隊卻都向北撤退了,所以徐達並沒有成功的消滅元朝的主力部隊。所以這些部隊在回到草原之後,休養生息,準備反攻。而徐達沒能殲滅敵軍主力,也為大明留下了隱患。

其實元朝此時在陝西,甘肅,寧夏等地還擁有不弱的力量,而且在徐達進攻元大都時,當時的元朝皇帝,沒有抵抗直接棄城而逃,逃往明上都(內蒙古正藍旗),到達安全之地後,元順帝以冷靜,覺得心裡很憋屈,不對啊我手裡還有幾十萬大軍,我這麼狼狽跑個甚,隨後火速命令王保保組織軍隊,準備和明軍進行一場決戰,以此來收復大都,進而重新統治中原地區。王保保可以說是元朝末期最後一位名將,在西北登等地和明軍有一戰之力,此時的王保保也在等待時機,和明朝軍隊進行一場大戰,這就是沈兒峪之戰的背景開端。

元朝曾是疆域最廣闊的王朝,蒙古騎兵曾是整個歐亞大陸的噩夢為何在元末期會一敗再敗。因為內鬥和將士風氣的腐敗,八旗軍隊入關百年後一樣是喪失戰鬥力。

此時的元朝內部勢力交錯,門閥林立,一方崛起就會受到其他勢力的合力打壓,此時忽必烈的子孫們完全不在意國家大業,只看著自己碗裡的一畝三分地。

所以說內鬥極大的消耗了元朝的軍事力量和行政力量,而在沈兒峪之戰之前,在北方元朝軍隊已經而北方紅巾軍交戰多年,精銳力量損耗嚴重,可以說朱元璋在大敗陳友諒之後能夠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二的北伐成功者,是有一定的運氣因素的,當然機會只給有準備的人,此時明朝的大軍正在磨刀霍霍向西北而來。

沈兒峪之戰失敗後元朝在無力量組織南下,之後的戰爭侷限在北方草原地區,元朝正式成為北元,成為了獨守一隅的地方政權

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明朱元璋命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分東西兩路第一次北伐元朝殘餘勢力。徐達率部出潼關,直攻擴廓帖木兒的新根據地定西。四月,雙方在沈兒峪(定西西北六十五里車道峴南)隔溝而陣,一日數戰。大敗擴廓帖木兒。俘獲元郯王、濟王等將吏人。徐達命左副將鄧愈引軍而西,進克河州(今甘肅臨夏)。右副將軍引軍北上,進定寧夏,東攻察罕腦兒(今陝西橫山),獲牲畜10餘萬頭。又徵大同、宣化等地。
由於徐達等人趕回參加常遇春葬禮的緣故,明軍處於守勢,甘肅戰事由馮勝負責。馮勝對陣王保保,還是力有不逮。後來,他還在王保保手下吃過大虧。從太原率領18騎逃到西北的王保保,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後,勢力大增,部眾達到十餘萬。乘此機會,王保保大舉反攻。

蘭州自然首當其衝。王保保率軍過黃河後,不僅將蘭州城團團圍住,而且在蘭州黃河北和東崗附近修建了兩座城堡,後來人們把它們叫做王保保城。王保保很有謀略,但明軍也是征戰多年的精銳。明軍守衛蘭州經歷三個關口。

起初,王保保想突襲蘭州,結果卻被明軍看穿了。王保保是朱元璋稱讚過的奇男子,他策略也與眾不同。王保保計劃夜襲蘭州,趁著夜色登城。守衛蘭州的明軍將領是張溫,看穿了王保保的把戲,打了一個反擊。原來,張溫利用王保保軍初到蘭州城下,不瞭解虛實的情況,也利用夜晚成功突襲。獲勝後,明軍士氣大漲,依城據守。
王保保無奈,只能圍困,準備圍點打援。果然,王保保的計劃實現了。聽到蘭州被圍,駐紮在隴西的鷹揚衛指揮使餘光率軍救援,行軍到距離蘭州不遠的馬蘭灘,遭遇埋伏,餘光兵敗被俘。不過,餘光也是硬漢子。王保保說,只要餘光到蘭州城下,按照他們規定的內容喊話,就能保命。誰知,餘光被押到蘭州城下後,卻大喊,“我被他們抓了,你們要堅守城池,徐總兵(徐達)率大軍很快就到了。”
這下,王保保就難攻蘭州了。
王保保的希望破滅了。餘光也被殺了。當夜,王保保依舊打起了夜襲奪城的主意。他選拔軍中精銳,利用夜色掩護,逼近蘭州城下,而這時負責防守這段城牆的朱千戶卻喝醉了。幸運的是,明軍巡邏隊發現了夜襲者。蘭州城躲過一劫。
洪武三年三月,徐達率領十萬大軍,出安定州(今定西),再次進攻甘肅。夏四月,徐達抵達平西(地名),王保保只好採取守勢,後撤到車道峴(今車道嶺一帶)。徐達進佔沈兒峪口。隨後的沈兒峪大戰中,徐達指揮明軍全線出擊,激戰一天後王保保潰敗,十幾位元軍高級將領被明軍俘獲,八萬多元軍投降。王保保只帶著老婆過黃河從寧夏逃往漠北。
此戰光俘虜就有八萬多人,元朝對外宣城是有三十萬大軍,而明朝史籍記載為十餘萬,可以說是一場大勝,只可惜王保保成功脫逃,在之後的漠北之戰成功擊敗明軍為明軍剿滅北元最後的勢力增加了難度。

闡史觀


無論是徐達北上滅元,還是朱棣五次親征漠北,蒙古的軍隊都沒有達到30萬的規模。元朝的軍隊分為戍衛京師宿衛部隊和鎮守全國的鎮戍部隊,都很分散。元朝大都的禁衛軍絕對沒有突破10萬,所以徐達和常遇春滅蒙元時只用了25萬人。元順帝北逃以後,任命王保保,召集了10萬人的軍隊,對抗徐達。所以,自始至終元朝的軍隊都沒有30萬人,如果元朝當時有30萬,徐達估計會派更多的軍隊滅元朝。

元末農民戰爭勝利以後,朱元璋相繼滅掉了陳友諒和張士誠的政權,佔據了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朱元璋決定進行北伐,在經過戰略研究以後,任命徐達為滅元先鋒。徐達率領明軍所向披靡,可以說暢通無阻,一路打到元大都附近的通州。元順帝在得知明軍逼近大都,帶著後宮妃子和太子等人,從居庸關逃到了元上都開平。而元大都,在元順帝出逃不久,就宣告陷落。

元順帝逃亡上都以後,為了奪回大都,啟用了王保保。王保保上任以後,集結了10萬大軍,從關外向大都發起猛攻,並一舉擊潰了徐達的前鋒部隊。在這之前,徐達還未曾有過敗績。不過徐達也很冷靜,在隨後的作戰當中,徐達調整了戰術。徐達放棄大都,轉而進攻王保保的後方。王保保見後方空虛,立即放棄大都星夜兼程的回援。徐達和常遇春聯手,在一個深夜突襲了王保保的軍隊,對方大敗而逃。徐達繼續對王保保窮追猛打,一直打到甘肅蘭州。王保保假裝詳攻蘭州,把主力隱藏在定西。徐達知道是計,就將計就計,排除一支軍隊迷惑王保保,徐達親率主力進攻定西的軍隊,王保保被徐達出其不意,一舉殲滅。自此,元朝殘餘勢力已經無力翻盤,只能被動挨打的地步。

所以,徐達滅元用了20萬,而元順帝在逃跑上都,只有10萬的軍隊。到了朱棣稱帝以後,他對漠北的蒙古勢力進行了5次親征。雖然,5次沒有滅掉蒙古殘餘勢力,但是給予了蒙古沉重的打擊。朱棣在第5次親征漠北的途中病逝,明朝征討漠北之戰結束。直到土木堡之戰,蒙古才扳回了一局。不過後來於謙在北京保衛戰當中,又打退了蒙古瓦剌也先的軍隊,當時只有五六萬,最後退回關外。所以,元朝從滅亡到北京保衛戰蒙古都沒有超過10萬的軍隊,別說30萬了。


謀士說


30萬蒙古大軍覆滅確有其事,但並非一戰而亡。1368年8月攻克大都(今北京)後,明軍對逃往草原的北元殘部窮追不捨,在20年間的歷次征戰中抓獲、收降的蒙古部眾粗略計算有近30萬之眾。

比如常遇春攻佔上都後,明軍繼續追擊數百里地,俘虜蒙古宗王、平章及所轄將士上萬人,繳獲金銀財寶眾多。

1368年徐達夜襲北元名將擴廓帖木兒大營,後者倉皇間穿上一隻靴子就跨馬逃走,營中4萬軍兵都當了俘虜。

1370年徐達再次擊敗擴廓帖木兒,又俘獲2名蒙古宗王及國公、平章以下文武僚屬1860餘人、士兵8.45萬人。

李文忠攻佔應昌後,北元嗣君逃走,但其嫡子、后妃、宮女、宗王、文武官僚數百人都被拿獲,城中沒來得及跑的蒙古軍民想必也不少。

沐英進軍至漠北攻陷和林(蒙古帝國早期首都),將北元將領、丞相脫火赤及所部俘虜。

1372年明朝大將馮勝、傅友德在甘肅北部擊敗蒙古軍一部,迫使對方8300餘人投降。同年李文忠繼續追擊北元殘部,將抓獲的敵方軍政官員、士兵及家屬1800多人押送南京。

1387年,盤踞遼東的北元丞相納哈出降明,麾下軍政官員3500餘人及所轄4萬官兵盡數投誠,史載明軍繳獲的羊馬駝驢輜重竟然綿亙百餘里。

1388年藍玉擊破蒙古大汗脫古思帖木兒,俘獲敵方部眾7萬餘人,素稱精銳的朵顏三衛蒙古軍也在明廷感召下來降。


網言軍事


1368年元順帝黯然退出中原之後,朱元璋為了永絕蒙古這個心腹大患,先後對逃遁到漠北的元順帝建立的北元發動了8次大規模的北伐,派遣徐達、常遇春、藍玉、傅友德、湯和、沐英等名將出徵,並數獲大捷,消滅了大量北元有生力量。但不管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間組織的八次北伐戰爭還是明成祖朱棣於永樂年間的五次御駕親征北元,明朝與北元之間都從未發生過30萬人以上的大決戰,我們可以從洪武年間的八次北伐戰爭看出來,元朝在逃入漠北後實力已經大大削弱,已經無法組織起大規模的反攻,因此,30萬蒙古大軍對明朝的大決戰根本是子虛烏有的事情。




元順帝自1368年北逃上都後始終沒有放棄重回中原,恢復元朝河山的夢想,因此長期屯軍邊境窺視明朝內地,伺機南下。1369年六月,元順帝遷都應昌府,和位於燕山的大都不過兩三天的行軍路程,對明朝北部形成了嚴重的軍事威脅。朱元璋鑑於北宋末年燕山一帶在兩年之內得而復失的前車之鑑,決定北征消滅北元。由此揭開了洪武年間多達八次的對北元殘餘勢力的作戰。





第一次北伐,時間: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至11月,主將:徵俘大將軍、左丞相徐達 副將:浙江行省平章李文忠、都督馮勝、御史大夫鄧愈、中山侯湯和。

結果:此役最大的消息應該是元順帝病死,其子愛猶識理達臘在和林繼位為元昭宗。李文忠大敗應昌府的北元守軍,攻克這個一個月前還是首都的北元重鎮。同時,在回師途中李文忠李文忠還攻克了興州(今河北灤平),北元軍民3.69萬餘人投降;在紅羅山(今遼寧錦州境內),北元軍民又有6000餘人投降。十月初六日,北元已無成建制的抵抗,徐達、李文忠等奉命班師回朝,明軍第一次北征大獲全勝。

第二次北伐,時間: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至十一月,主將:徐達、李文忠、馮勝

結果:明軍三路進發,但缺乏協調作戰,基本上都處於各自作戰,無戰略配合的狀態。主力由徐達帶領的中路軍進至嶺北時遭到北元的埋伏,戰死萬餘人。東路軍由李文忠帶領,進至土剌河、阿魯渾河(即今鄂爾渾河,位於蒙古烏蘭巴托西北)一帶,也因為輕敵冒進,遭到元將蠻子哈刺章的頑抗,元軍雖敗退,但明軍亦損失慘重。只有西路軍的馮勝得勝而歸,二次北伐以失敗結束。



第三次北伐,時間:洪武十三年(1380)年二月至三月,主將西平侯沐英

結果:沐英率軍急行七晝夜大敗北元越國公脫火赤、樞密知院愛足率領的上萬人部隊,並俘虜此二人,明軍凱旋而歸。

第四次北伐,時間: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月至八月,主將:魏國公徐達 副將:信國公湯和,潁川侯傅友德。

結果:兵分兩路,東路軍由傅友德帶領,在灰山(今內蒙古寧城東南)大敗元軍,軍至潢河(今西遼河),遭遇小股元軍,元軍不戰自退,明軍攜威追擊,北元平章別裡不花、太史文通等被俘。西路軍同樣進展順利,八月底兩路明軍順利會師得勝而歸。

第五次北伐,時間:洪武十九年(1386年) 主將:宋國公馮勝,、潁國公傅友德、永昌侯藍玉

結果:此戰明軍出兵達20萬人,乃為消滅盤踞在遼東的北元太尉納哈出而來。納哈出擁眾數十萬,長期佔據松花江以北地區,對明朝的東北邊境造成巨大威脅。此次北伐朱元璋極為看重,親自擬定了作戰方略。明軍前期進展順利,殺平章果來,築大寧(今內蒙古寧城)、寬河(今河北寬城)、會州(今河北平泉)、富峪(今河北平泉北)4城以扼元軍,迫於明朝大軍壓境,納哈出最終攜軍民24萬餘人投降。遼東從此成為明朝勢力範圍,後來成為奴兒干都司的一部分。



第六次北伐,時間:洪武二十年(1387年),主將:永昌侯藍玉 副將:延安侯唐勝宗,定武侯郭英

結果:至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三月明軍已經深入北元,探知天元帝脫古思帖木兒在捕魚兒海(即貝爾湖),明軍遂星夜追趕,於四月十二日抵達捕魚兒海南岸,在此大敗北元軍,天元帝及太子天保奴等僅幾十人逃遁。不久北元發生內亂,天元帝為部將也速迭爾所弒殺。明軍乘勢進兵,元軍自亂陣腳,俘虜天元帝次子地保奴等64人、太子必裡禿妃並公主等119人、吳王朵裡只、代王達裡麻、平章八蘭等2994人、軍士男女7.7萬餘人,俘獲馬4.7萬匹、駝4800餘頭、牛羊10.24萬餘頭、車3000餘輛,以及北元寶璽、圖書、金銀印章等等,北元統治的根基遭到動搖。四月,明軍勝利班師。

第七次北伐,時間: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月至三月,主將:晉王朱堈,燕王朱棣 副將:潁國公傅友德、南雄侯趙庸、懷遠侯曹興

結果:主力人馬受燕王朱棣節制調遣,意在打擊前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兒不花、知院阿魯帖木兒等人多次襲擾明朝邊境。此次北伐消滅、收降北元人馬數萬人,明軍後續繼續進擊,但元軍遁而無蹤,遂得勝南返。

第八次北伐: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三月

結果:燕王朱棣受命殲滅襲擾大寧衛(今內蒙古寧城)的元軍,此次北伐規模遠比前幾次來的小,朱棣大軍僅在徹徹兒山遭遇小股元軍,元軍大敗,索林帖木兒等數十人被俘虜。明軍騎兵追擊到兀良哈禿城,又遇北元將領哈剌兀,再次大敗北元軍凱旋班師。



明朝為了永絕後患,對北元殘餘實力發動了共計13次的大規模北伐,除了發生在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間的八次北伐,尚武出身的明成祖朱棣更是五次御駕親征發動對殘元的北伐戰爭,最後一次北伐還病死在回師途中。明朝如此不遺餘力的對北元作戰,一為永絕後患,二為收歸漠北,將統治疆域最大化。


大國布衣


這個說法是錯的。被明軍擊敗的蒙古軍兵力沒有30萬,只有25萬人。其中戰鬥兵力實際上只有5萬多,而20萬人是給這些戰鬥部隊做後勤的並不參與戰爭,蒙古軍被擊敗後向北逃竄到蒙古草原上,並直接引發了明朝的八次徵元大戰。

當時指揮明軍作戰的徐達,徐達帶領30萬大軍從南京出發直接入關中河內,佔領了關中跟河內地區,然後高築城廣積糧。跟蒙古軍對峙,只守不攻。蒙古軍野戰厲害但是徐達不給他野戰的機會。由於徐達軍佔有了江蘇兩湖等長江中下游平原,關中平原,河內平原這三個產糧地區,供應30萬大軍沒有問題。而這時候的元軍失去了所有糧草基地,只有河北的平原,無法供應25萬人的吃喝,雙方僵持了8個月之久,元軍糧草耗盡不得不撤退回北京,這時候徐達出擊,由於元軍的後勤部隊都是由漢人組成的,徐達不斷招降元軍後勤的部隊,這使得元軍不斷撤退,逃兵越來越多,直到北京的時候元軍只剩下五萬的蒙古軍戰鬥部隊,所有後勤漢軍全部損失殆盡,此時元軍從士氣到戰力上面都嚴重衰弱。元朝皇帝只能命令王保保帶兵兩萬斷後,自己則帶著他的蒙古軍部隊向北逃走逸入草原。徐達擊敗王保保的部隊後進入河北佔領北京。


優己


題主問的應該是“定西大決戰”,這一戰明朝大將徐達殲滅了王保保率領的大軍10萬人,併成功俘虜8萬人,這一戰將元朝反撲勢力消滅的所剩無幾,在之後的元朝更加無力發動反撲,企圖消滅明軍。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明朝,這個時候的大將徐達並不在身邊,而是在北伐,當時攻下元大都,元朝軍隊敗逃,退回蒙古草原,但是心有不甘,一心想要反撲,兩年後,30萬蒙古軍隊與明朝徐達等人率領的25萬軍隊展開了大決戰,這次決戰以蒙元的失敗而告終。

蒙元在退回草原之後,其政權被稱為北元,北元皇帝有些不甘心,他認為自己手握重兵,竟然沒有抵抗就被趕出了元大都,況且手下大將王保保更是驍勇善戰,最後決定分幾路進行反撲,重新開始自己對北方地區的管轄,王保保認為進行一次大決戰是非常不錯的,自己對自己以及蒙古軍隊都有信心,而此時的明朝也有這個想法。

王保保最先想到的就是收回陝西、甘肅等西北地區,因為這些地區明軍主力早已撤退,所以王保保率領30萬大軍開始南下,先後擊敗了幾路明軍,然後開始包圍蘭州,朱元璋得知以後立刻派徐達前去迎戰,徐達率領25萬大軍(有爭議)前去,到達之後,徐達並沒有急著決戰,而是採取了保守的方法,徐達派一支小部隊不斷騷擾王保保的隊伍,自己又躲在營寨不出來,王保保被往返騷擾好幾次,每次想要決戰時徐達又不出兵,想直接攻取徐達的營寨可能性又不大,所以蒙軍大多心灰意冷,精疲力盡。

此時的徐達看準時機,認為蒙軍現在已經人疲馬乏,終於在定西的沈兒峪發動進攻,王保保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差點全軍覆沒,據統計,這一次定西大決戰,王保保北元的傷亡人數多達10萬人,有8萬人成了明軍俘虜,其中有不少高官,此後,北元失去了與明朝爭奪的實力。

為了徹底擊潰北元殘餘勢力,朱元璋幾十年間先後發動了八次征討北元之戰,朱元璋北伐7勝1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邊疆的危機,並且加強了北方長城的管理,鞏固了明朝的統治,最主要的提供了穩定的發展環境,朱元璋對待蒙古族人的政策和元朝不一樣,元朝將人分為四個等級,而朱元璋顯得就非常高明,他要的是同化這些少數民族,蒙古族女子必須嫁給漢人,這讓明朝更加穩定。

其實明朝和北元戰爭中並沒有哪一次是超過30萬人的,北元也沒有30萬的蒙古士兵,能有10萬都已經很不錯了。


貓眼觀史


當時這30萬蒙古大軍全軍覆沒,必然是有的原因的。當時朱元璋下了鐵心,一定要剷除蒙古這個心中大患,所以就派遣了徐達等人前去討伐。

當時元朝一直都還是明朝的大難題,因為雖然明朝率領大軍開始慢慢佔領元朝的大都,但是那個時候元朝還是掌握著陝西、山西、青海、甘肅等一些地區的。這時候明朝大軍也是看準形勢一路進軍,在這個期間有些人也是看到了明朝之勢過於兇猛,也是開城主動選擇投降。慢慢的明朝把山西、陝西、甘肅、青海等地都慢慢佔領到了自己的手中。可是這個時候還要注意一點的就是,雖然說他們趕著元朝兵馬一直逃跑,元朝人馬甚至逃到了草原,但是元朝還是有幾十萬人馬的。更何況明朝當時出現了一個瑕疵,就是在佔領完甘肅之後,只留了一小部分人馬在甘肅進行駐守,其他的就撤離了甘肅地區。

那麼這一個瑕疵也是被元順帝給看破了,所以他馬上命令王保保要發起反擊,王保保率領著30多萬大軍,在南下的過程當中先後擊敗幾批明朝軍隊,照這個形式下去的話,王保保用不了多久則可以馬上佔領蘭州。明朝大軍也清楚的知道,如果說讓王保保佔領了蘭州的話,那麼中原地區將直接遭到非常大的影響。所以徐達就帶領著大軍一路奔襲,沒過多久雙方大軍在甘肅地區開始了長時間的對峙。

在這種情形之下徐達也非常的清楚,自己連夜奔襲過來,人跟馬都非常的累,所以他沒有發起進攻,而是開始了對於局勢的研究。之後他認為,對方這次反撲肯定也是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如果貿然進軍的話,必定會兩敗俱傷,所以他想著儘可能的降低自己這邊的損傷,多用騷擾敵方營地的方式來讓對方分心。就這樣徐達派人連續幾天幾夜對王保保的大營進行騷擾,經過這麼幾天的騷擾過後,很明顯王保保的大軍已經失去了剛開始的那一股作戰氣勢。

看到這樣的情形,徐達感覺自己這邊的機會來了,所以他立刻對王保保發起了全面性的總攻擊。很快王保保的大軍瞬間就被明軍斬殺了10萬多人,其中有8萬多人都成了俘虜,在這種情形之下,王保保帶著殘軍火速逃亡到了草原地區。

對於最後的一點殘餘勢力,明朝也是想出了非常多的辦法。其中招降計策就讓元朝人心不齊,當時明朝發出了招降的命令,只要願意投降的人就不會對其進行殺害。在元朝是當官的,那麼你到我這邊來,我依然會給你加官進爵。你在那邊是當兵的,你自己願意投降的話,那麼會給你分發銀子跟土地。很多人已經看清楚了當時的形勢,紛紛嚮明朝投降,就這樣當元朝的人心已散的時候,他就徹底的覆滅了。



史憶小史官


無論是徐達北上滅元,還是朱棣五次親征漠北,蒙古的軍隊都沒有達到30萬的規模。元朝的軍隊分為戍衛京師宿衛部隊和鎮守全國的鎮戍部隊,都很分散。元朝大都的禁衛軍絕對沒有突破10萬,所以徐達和常遇春滅蒙元時只用了25萬人。

元順帝北逃以後,任命王保保,召集了10萬人的軍隊,對抗徐達。所以,自始至終元朝的軍隊都沒有30萬人,如果元朝當時有30萬,徐達估計會派更多的軍隊滅元朝。

元末農民戰爭勝利以後,朱元璋相繼滅掉了陳友諒和張士誠的政權,佔據了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朱元璋決定進行北伐,在經過戰略研究以後,任命徐達為滅元先鋒。徐達率領明軍所向披靡,可以說暢通無阻,一路打到元大都附近的通州。元順帝在得知明軍逼近大都,帶著後宮妃子和太子等人,從居庸關逃到了元上都開平。而元大都,在元順帝出逃不久,就宣告陷落。

元順帝逃亡上都以後,為了奪回大都,啟用了王保保。王保保上任以後,集結了10萬大軍,從關外向大都發起猛攻,並一舉擊潰了徐達的前鋒部隊。在這之前,徐達還未曾有過敗績。不過徐達也很冷靜,在隨後的作戰當中,徐達調整了戰術。徐達放棄大都,轉而進攻王保保的後方。

王保保見後方空虛,立即放棄大都星夜兼程的回援。徐達和常遇春聯手,在一個深夜突襲了王保保的軍隊,對方大敗而逃。徐達繼續對王保保窮追猛打,一直打到甘肅蘭州。王保保假裝詳攻蘭州,把主力隱藏在定西。徐達知道是計,就將計就計,排除一支軍隊迷惑王保保,徐達親率主力進攻定西的軍隊,王保保被徐達出其不意,一舉殲滅。


自此,元朝殘餘勢力已經無力翻盤,只能被動挨打的地步。

所以,徐達滅元用了20萬,而元順帝在逃跑上都,只有10萬的軍隊。到了朱棣稱帝以後,他對漠北的蒙古勢力進行了5次親征。雖然,5次沒有滅掉蒙古殘餘勢力,但是給予了蒙古沉重的打擊。

朱棣在第5次親征漠北的途中病逝,明朝征討漠北之戰結束。直到土木堡之戰,蒙古才扳回了一局。不過後來於謙在北京保衛戰當中,又打退了蒙古瓦剌也先的軍隊,當時只有五六萬,最後退回關外。

所以,元朝從滅亡到北京保衛戰蒙古都沒有超過10萬的軍隊,別說30萬了。


無根樹花正孤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正月,朱元璋命大將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分東西兩路開始了第一次北伐。此次北伐的目的,就是要徹底剷除元朝的殘餘勢力。徐達奉命率領十萬大軍出潼關,直攻擴廓帖木兒的新根據地——定西。同年四月,元明雙方在沈兒峪(定西西北六十五里車道峴南)開戰。此役,徐達大敗廓帖木兒,並俘獲了元郯王、濟王等將吏人。

為擴大戰果,徐達命左副將鄧愈率一支軍隊向西去進攻河州(今甘肅臨夏),命右副將率一支軍隊北上,進攻寧夏,再轉而進攻察汗腦兒(今陝西橫山)。隨即又先後征討山西大同,宣化等地,皆大勝。但是這其中有著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元軍有三十多萬,明軍只有十萬,可為何會被打到全軍覆沒呢?要知道,蒙古軍隊的戰鬥力,在歷史上可是赫赫有名的,為何到現在會敗得這麼慘呢?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朱元璋——劇照

第一、徐達傑出的指揮能力

洪武三年三月的時候,徐達親率十萬大軍,出定州,即今天的定西,再次進攻甘肅。此時徐達的對手不再是廓帖木兒,而是王保保。四月的時候,徐達抵達平西,王保保後撤到車道峴(今車道嶺一帶),徐達則進佔沈兒峪口。此時的元明兩軍對陣,徐達並沒有急於求戰,而是一邊防守,一邊則派遣小股部隊去襲擾王保保的軍營。王保保面對著徐達的各種襲擾也不敢貿然出戰,只是加強防守。

經過數天的折騰之後,王保保的軍隊早已疲憊不堪,徐達知道戰機來了,便下令進攻,隨即雙方在沈兒峪展開了決戰。在此役中,徐達指揮明軍全線出擊,激戰僅一天之後,王保保就大敗而逃,八萬多元軍投降。

徐達——劇照

第二、蒙古軍自身的原因

我們知道,在蒙古帝國和元朝初期的時候,蒙古軍的實力可以說是毋庸置疑的,也的確,要是沒有實力也不可能征服中亞大陸。但是這也都是過去式了,自大元帝國建立之後,元朝的統治者和軍隊在中原過起了養尊處優的生活,戰鬥力早已大不如前了。再加上當時社會環境等各種因素,元朝的失敗已經成為了歷史的必然,所以在元明戰爭中,元朝基本上都沒有佔據任何優勢。

當然了,元朝的覆滅也跟統治者的昏庸無能有著很大的關係,到元朝末年的時候,甚至只有丞相脫脫一個人在努力著。

王保保——劇照

第三、蒙古軍缺乏後勤保障

在本次戰役中,徐達所奉行的是高築城廣積糧的策略。那時候的明軍佔據這江蘇等長江中下游地區,要知道,這些都是產糧之地,支撐徐達北伐可以說是一點問題都沒有。而元軍則完全失去了之前的糧草基地,僅擁有河北平原之地,單單依靠草原上的射獵和牲畜來滿足幾十萬大軍的日常消耗,可以說是非常之困難的。所以,蒙古軍隊的失敗,跟自身的後勤體系有著很大的關係。

蒙古軍隊

據相關史料記載,在此次戰役中,徐達一舉殲滅了蒙古軍幾十萬人(估30萬),俘虜了八萬多人,將元朝的反撲勢力消滅得所剩無幾。至此,蒙古政權再也無力入主中原之地了!

參考文獻:

  1. 《明史》

  2. 《元史》


方圓文史


作為曾經統治全國的元朝,在朱元璋攻下了元大都,建立了大明王朝後,就兵敗退回到了蒙古草原。

元朝政府在中原統治幾十年,過慣了養尊處優、錦衣玉食的生活,不甘心就這樣被打敗,時刻準備著反撲。

在這樣的背景下,蒙古的王保保和明朝大將徐達爆發了著名的定西大決戰。

當時的蒙元政權仍是一個非常強大的集團,擁有幾十萬的軍隊,控制著遼闊的北方大草原,那為何三十萬大軍會全軍覆沒呢?有書君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徐達這個統帥技高一籌。

雙方大軍在甘肅定西的沈兒峪對峙,徐達並沒有急於決戰。

一方面採取守勢,另一方面派遣小部分軍隊對王保保的大營進行日夜不停地襲擾,甚至還組織了樂對進行吹拉彈唱。

王保保派軍隊進攻,徐達的營寨固若金湯。幾天的折騰,王保保大軍已疲憊不堪,喪失了南下時的氣勢。徐達此時發動進攻,自然大獲全勝。

二,蒙古軍隊在中原常年的養尊處優不再驍勇善戰,加上節節敗退士氣低迷。

當時朱元璋基本佔領了全國,攻佔了元大都,軍隊鬥志昂揚,充滿了朝氣和銳氣,自然勢不可擋。

而反觀元朝的軍隊,一路的節節敗退,丟了老巢狼狽逃竄回草原,沒落王朝的殘兵敗將,面對剛建立新王朝、身經百戰的勝利之師,未曾開戰,士氣就已戰勝對方。

三,後勤補給供應不上。

指揮明軍作戰的徐達,高築城廣積糧。

徐達軍隊佔有江蘇、西湖等長江中下游平原,它們都是產糧地區,後勤補給自然沒問題。

而元軍早已失去之前所有的糧草基地,僅僅擁有河北平原,草原地區資源匱乏,加上長途跋涉,不足以維持幾十萬人的吃喝。

且元軍的後勤部隊都是由漢人組成,徐達不斷地招降他們,使得元軍的逃兵越來越多,大大削弱了他們的戰鬥力,瓦解了他們的鬥志。

這一戰,明朝大將徐達殲滅了蒙古大軍幾十萬人,成功地俘虜了八萬多人,將元朝的反撲勢力消滅得所剩無幾,在這之後蒙元政權再也無力對明朝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了。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