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杨振宁论战大型对撞机的王贻芳再发声:花360亿怕什么?

11月3日,在2019腾讯科学WE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被称为“幽灵粒子”的捕捉者王贻芳再次提出,中国是时候建设下一代粒子对撞机了,否则就来不及了,第一期只需要360亿即可,

目前,世界上百亿级专用装置有几十个,中国一个都没有,这是不合适的。

这不由得激起了很多人的回忆。近些年,中国科学界最有名的争论应该就是杨振宁和王贻芳之间口水战,连带着吃瓜群众也卷入了一场大论战。他们其中一位是当前在世最伟大的科学家,比肩爱因斯坦、麦克斯韦的世界级的物理学泰斗,一位是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的得意门生,中国高能物理界领军人物,他们争论的焦点就是中国是否应该建造大型对撞机。杨振宁教授主张中国现在不适合建这种耗费过高的科学装置,而王贻芳则认为,中国科技要在走上世界前列,应当也必须建。

不过这次王贻芳非常明确的表示,大型对撞机科学上到底是不是重要,普通大众说了不算,科学界说了算。

与杨振宁论战大型对撞机的王贻芳再发声:花360亿怕什么?

这是中国引领世界基础物理研究的最佳机会

在王贻芳看来,建设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将是中国引领世界基础物理研究最好的机会”。

在腾讯WE大会的主旨演讲中,他总结了这样认为的4条原因:

第一,希格斯粒子是粒子物理目前一个最重要的观测窗口。

与杨振宁论战大型对撞机的王贻芳再发声:花360亿怕什么?

第二,希格斯粒子质量不是特别重,使得环形对撞机就可以高效产生大量希格斯粒子、成为一个理想的希格斯粒子工厂。相对于直线对撞机来说,CEPC是效率更高的一种设计。

第三,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对手(欧洲、美国、日本),它们都有正在进行的其他项目,暂时腾不出手来做环形对撞机希格斯粒子工厂。

第四,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刚好是我们会做的——我们已经有30年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经验。

相较美国、日本,欧洲似乎是中国建设大型粒子对撞机最大的“对手”。

我们建了,跟我们规划方案一样的欧洲就不会建了

他表示,举个例子,经过5年的努力,全世界最终得到了一个非常清楚的认识,正负电子环形对撞机,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日本,都在讨论未来的高能物理发展规划,欧洲的规划明年就会出来。

中国的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计划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先电子对撞、再过渡到质子对撞的技术路线。这一路线当时并没有得到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认同。

但经过后期的研究和验证,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也认同这一技术路线是现阶段最好的选择,并将其确定为未来环形对撞机(Future Circular Collider,FCC)的技术路线,同时大力推动FCC这一强子对撞机之后的大型对撞机的建设。

“我们跟欧洲是有竞争的,我们建了它们就建不了,它们建了我们就建不了。”

谁能够建、谁先建成,谁就将成为这个领域的领跑者。

“他们的规划方案跟我们一样,在世界范围内建设两台同样的大型对撞机显然没意义。”王贻芳说。

欧洲有没有可能先行一步?王贻芳认为,这是有可能的。

“即便是我们先提的idea,但它们的人才比我们多、技术水平比我们高,欧洲要想走到我们前面太容易了。”王贻芳说,这就是一个谁先行动的事。

中国上百亿级的专用科技装置一个都没有是不合适的

未来在中国能否实现建设大型对撞机,中国的科学家有没有勇气、能力,以及社会和公众的支持,是最核心的问题。正负电子对撞机是一个最核心、最难的问题,敢不敢做代表着中国未来科学发展是否能走到舞台中央。

他分析说,现在科学研究的对象要么越来越大、要么越来越小,都是人力极难触及的,所以借助仪器,借助越来越大的仪器,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所以未来的发展,不可避免还是会需要更大的设备的。

“实事求是讲,我们跟国际上的差距是非常大的。日前为止国内最大专用的科学装置大约在10亿元左右。”王贻芳说,国际上这种大型专用装置,比如专用科学卫星、大型加速器、专用中微子实验装置、引力波探測等,都在几十亿美元的水平,所以我们跟他们相差大约1到2个数量级。

他认为,10年、20年以后,中国应该至少有3到5个百亿级的项目。目前,世界上百亿级专用装置有几十个,中国一个都没有,这是不合适的。

与杨振宁论战大型对撞机的王贻芳再发声:花360亿怕什么?

围绕建设下一代大型对撞机最大的质疑之一,就是:到底需要花多少钱?

“CEPC这个项目,360亿元人民币,这是我们两次估算之后得到的结果。”

此前,有许多报道说这个项目要花超1000亿元。

王贻芳说,有些人把“可能有的第二阶段建设费用”混在一起了,第二阶段的费用是有可能超过这个数字的。

下一代大型粒子对撞机的规划路线是先电子对撞、后质子对撞,第一阶段的建设仅为“正负电子对撞机”,只有在限定条件符合的情况下,才可能继续第二阶段“质子对撞机”的建设。

在这个项目完成后,是否再开展第二阶段的投入,需要满足两个重要的前提条件:第一个,这个装置要有重大的科学发现;第二个,我们的关键技术要有突破。两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少了一个都不会有第二阶段。“这个重大技术突破,如果我们把高温超导做出来了那它对社会的贡献就不是百亿、千亿了,恐怕是万亿以上了。”

杨振宁至今强烈反对现在建设对撞机

毫无疑问,杨振宁是当今在世最伟大的科学家,在他95岁高龄的时候归籍中国,由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的时候,中国也收获了迄今为止第一位全球公认的世界级的大科学家。

他的一生有13项诺奖级学术成果,除了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外,虽没有获得诺奖,却被同行称之为至少值两个诺奖的杨—米尔斯理论不但基本完成了爱因斯坦在去世前30年都没有实现的大一统理论,更成为当前量子力学的基础理论,可以说,他的一生都是与力学、基本粒子打交道,因此他的话无疑很有分量。

与杨振宁论战大型对撞机的王贻芳再发声:花360亿怕什么?

今年4月29日,他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座时再次重申自己对于中国是否该建设大型粒子对撞机的看法依旧没有改变,因为The party is over(盛宴已过),中国要建设比欧洲更大的粒子对撞机,其建设费用不会低于200亿美元(超过1400亿人民币),还不包括后期维护以及开机的费用。

1400亿元人民币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2018年,中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为19677.9亿元,但分摊到如此庞大的基准科技项目上其实并不多,1400亿已经超过了几十个大型项目总和。

与杨振宁论战大型对撞机的王贻芳再发声:花360亿怕什么?

杨振宁细数了否决中国马上开始制作大对撞机的七大理由:

其一,制作大对撞机美国有痛苦的履历,这项履历使人人普遍觉得造大对撞机是进无底洞。杨振宁觉得中国制作超大对撞机的预算不可能少于200亿美元。

其二,中国仍旧只是一个成长中国家,制作超大对撞机,费用奇大,对解决燃眉问题不利。

其三,制作超大对撞机必将大大挤压其余基础科学的经费。

其四,多数物理学家包括杨振宁在内,觉得超对称粒子的存在只是一个料想,没有任何试验根据,希望用极大对撞机发明此料想中的粒子更只是料想加料想。

其五,七十年来高能物理的大成绩对人类生活有无实在好处呢?杨振宁的答案是“没有”。至多将来三十、五十年内不会有。

其六,制作超大对撞机,其设计和建成后的运转与分析,必将由90%的非中国人来主导。如果因此能得到诺贝尔奖,获奖者一定不是中国人。

第七,高能物理的前途在“新加速原理”和“几何理论”,不在大型加速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