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人生底事,來往如梭。 閒看秋風,洛水清波

滿庭芳·歸去來兮

【宋】蘇軾

元豐七年四月一日,餘將去黃移汝,留別雪堂鄰里二三君子,會仲覽自江東來別,遂書以遺之。

歸去來兮,吾歸何處?

萬里家在岷峨。

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

坐見黃州再閏,兒童盡楚語吳歌。

山中友,雞豚社酒,相勸老東坡。

云何,當此去,

人生底事,來往如梭。

待閒看秋風,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細柳,應念我,莫剪柔柯。

仍傳語,江南父老,時與曬漁蓑。

蘇軾:人生底事,來往如梭。 閒看秋風,洛水清波

詞前小序已將寫作背景說得很明白,大意是說:元豐七年(1084)四月一日,作者將離開黃州,移居汝州(今河南臨汝),向東坡雪堂的兩三位鄰居告別。恰好李仲覽從江東來告別,於是寫了這首詞贈他。

歸去來兮,吾歸何處?

萬里家在岷峨

歸去呵歸去,可我到哪裡落腳?我的家遠在萬里,在那岷山和峨眉山所在的地方。“歸去來兮”,直接引自東晉陶淵明《歸去來辭》。陶寫棄官歸隱,蘇軾也希望像他那樣,但卻不可能。因為他此時仍是帶罪之身,不得自由。“萬里”一句不過是託辭。

蘇軾這次由黃州改任汝州,罪名並未撤銷,官職也仍是一個“不得籤書公事”的州團練副使,政治處境沒有任何實質上的改善。如果說陶淵明的“歸去來兮”是在擺脫塵網樊籠後的悠然吟唱,作者此刻只能是悲嘆飄蕩無依,有家難歸。

蘇軾:人生底事,來往如梭。 閒看秋風,洛水清波

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

人生百年已過了大半,我餘下的日子不多了。韓愈《除官赴闕至江州寄鄂嶽李大夫》詩:“年皆過半百,來日苦無多。”此用其句。其時,蘇軾四十八歲。“強半”,過半,大半。

一個“苦”字,流露出作者對生命空自流逝的惋惜之情,以及對眼下生命的珍惜。這一句加深了失意思鄉的感情氛圍,是作者經歷二十多年宦海生涯、嚐盡人生苦味之後的惋嘆。

坐見黃州再閏,

兒童盡、楚語吳歌

我已在黃州經過了兩次閏年,孩子們早學會了當地方言和歌謠。作者於元豐三年(1080)二月到黃州,元豐七年四月離開,歷時四年多。其間過了兩個閏年,故說“黃州再閏”。

前面一“坐”字,表明光陰虛度。黃州在戰國時屬於楚國,三國時屬於吳國,故稱當地語言為“楚語吳歌”。

山中友,

雞豚社酒,相勸老東坡

山中友人用豬肉、雞、酒款待我,並勸我在黃州長住下來。“豚”,豬。“社酒”,春秋社日祭祀土神所用的酒。

“老東坡”,終老於黃州東坡。作者將筆鋒一轉,拋開上文生命短促、人生無常的感嘆,轉而敘述起黃州山川人物。這幾句承上啟下,在技巧和章法上並無奇巧,卻以真實感人的情緒和渾然天成的結構取勝,表現了作者與黃州父老之間純真質樸的情誼、依依惜別的情懷。

蘇軾:人生底事,來往如梭。 閒看秋風,洛水清波

云何?

當此去,人生底事,來往如梭

對這次離別,我能說些什麼呢?人生一世,為何要東奔西走,來往如梭?“云何?當此去”,正常語序為:“當此去,云何?”“底事”,何事。“人生底事”二句是黃州父老的問話,也是蘇軾借他們之口自抒感慨。以下都是作者的答詞。

對離開黃州一事,作者這裡沒有多說,但在《與王文甫書》中,說得很明白:“前蒙恩量移汝州,比(近)欲乞依舊黃州住,細思罪大責輕,君恩至厚,不可不奔赴……本意終老江湖,與公扁舟往來,而事與心違,何勝慨嘆!計公聞之亦悽然也。”所謂“量移”,指的是被貶謫遠方的官吏,遇赦酌情移近安置,並非平反覆官。

待閒看,秋風洛水清波

等到了汝州,我要悠閒自在地欣賞秋風中洛水清波盪漾的景色。“洛水”,即洛河,源出陝西,經河南,流入黃河。汝州與洛河相去不遠。

作者瞻望未來,表現出隨緣自適的心理。一個“閒”字,將上闋哀思愁懷化開,全詞一直徘徊低沉的氣氛終於變得開朗起來。“秋風洛水”,化用賈島“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詩意,暗合作者漸趨明澈的心境。

好在堂前細柳,

應念我,莫剪柔柯

這幾句是作者對黃州父老的囑託:雪堂前的柳樹枝細葉嫩,請為我照管好,不要讓人剪伐。“柯”,枝條。因為是朝廷命令,作者不得不去汝州,但他是很不情願的。這幾句是表示自己以後還要回來。

蘇軾:人生底事,來往如梭。 閒看秋風,洛水清波

仍傳語,

江南父老,時與曬漁蓑

並請轉告大江南岸的父老,經常為我曬曬打魚時披戴的蓑衣。這些交待越是瑣細,便越發表現出作者對黃州的感情。尾句收束全篇,與上闋所敘與黃州父老的純真友情相呼應,於平直中見含蓄婉曲。“漁蓑”,在詩詞中往往指隱逸江湖,過一種平靜自由的生活。作者並不明說自己留戀黃州,而不捨之情、欲歸之意已充溢於字裡行間。

在這首詞中,作者通過娓娓的敘事和抒情,抒發了人生失意、宦海浮沉的感慨,表達了對黃州的留戀之情。

這首詞的語言十分質樸,感情卻非常真摯。“將去”之嘆,寄慨遙深,怨而不怒。“山中友”挽留之語,實際也是蘇軾的自白。尤其是上下闋的後半,不但情致溫厚,屬辭雅逸,而且意象鮮明,含蓄委婉,是構成這個抒情佳篇的兩個高潮。南宋周輝《清波雜誌》論曰:“居士詞豈無去國懷鄉之感,殊覺哀而不傷。”正宜於概括這首詞的情感特徵。

蘇軾:人生底事,來往如梭。 閒看秋風,洛水清波

投稿郵箱:3304331669@qq.com

更多精彩內容請拿起手機微信關注“眉山東坡文化”~

審核:周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