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精神”與硅谷創業泡沫:投資者要警惕模糊和不確定的幻覺

“動物精神”與硅谷創業泡沫:投資者要警惕模糊和不確定的幻覺

“動物精神”這一術語在古語和中世界拉丁文中被寫成“spiritus animalis”,指一種基本的精神力量和生命力。但是,在現代經濟學中,動物精神具有略微不同的含義。它現在是一個經濟學術語,用來指經濟的動盪不安和反覆無常,還意味著我們和模糊性或不確定性之間的特有聯繫。

這是經濟學家喬治·阿科洛夫的《動物精神》中對動物精神的解釋,我們這裡談到的動物精神的含義,主要是指我們和不確定性、模糊性的聯繫,這也是行為經濟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

阿科洛夫舉例說波士頓通勤列車上有塊告示牌:禁止吸菸——普通法第272條43A款——單處或並處不超過10日的監禁,罰金不多於50美元。這兩項處罰內容看起來互相矛盾,實際上描述的是我們的貨幣幻覺。

“動物精神”與硅谷創業泡沫:投資者要警惕模糊和不確定的幻覺

貨幣幻覺可能並不單一地發生在這種告示牌上,即使在看起來非自然的條件下,人類甚至動物本身也會產生這類糟糕的幻覺。更重要的是,這類幻覺本身是我們非理性的一部分,壓根不能假設這種非理性不存在。

一、

非洲南部的布須曼人沒有佔有和貨幣的概念。在歐洲人佔領南非以後,他們被視作偷牛賊,殖民法庭法官則判處他們苦役。

後來因獵物減少,傳統生活無法延續,這群人也開始工作並有了財產觀念,可一旦拿到工錢,他們會立刻花掉所有的錢。

“動物精神”與硅谷創業泡沫:投資者要警惕模糊和不確定的幻覺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流浪漢身上,美國那些資深流浪漢的共同特點是:只要政府的救濟金髮到手裡,第一時間花掉。而這筆救濟金本來足夠他們按照普通的營養標準度過一週。

對於習慣了非理性生活的人,會同樣選擇初始的狀態,即使有條件改變也不會立刻發生,就算布須曼人已經有條件改變貧困,他們還是要想辦法維持一無所有的狀態。

很難說我們這個世界上存在脫離生物本性的理性,有些泡沫就是這種糟糕的東西的雜燴反映。我們的動物精神總是在不經意間被髮掘出來。

二、

來硅谷創業的年輕人多數是有一技之長的,如比爾·蓋茨、謝爾蓋·布林、楊致遠之類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年輕人有個好點子,可以說服一批有眼力的企業家、大財團和機構投入資本,然後等公司上市套現獲取高回報,這種方式被稱為風險投資。大批硅谷的高科技企業就是靠這種方式轉型的。

“動物精神”與硅谷創業泡沫:投資者要警惕模糊和不確定的幻覺

可是有些人並不具有一技之長,甚至他們連起碼的技術設計也沒有,與有創意的年輕人相比,如果在同一行業競爭,他們顯然無法獲得風投的青睞。

辦法總是人想出來的,這些競爭力差一些的人,就開出各種技術以外的附加條件,吸引那些顧慮少的風投。比如有這麼個公司,曾經宣稱其最有競爭力的優勢是可以把若干家高科技企業的資源進行合併從而創造出高價值來。

三、

微軟說自己有個人計算機的新創造,開價10萬美元,這家公司就宣佈這種優勢的專利它可以優先獲得,至少便宜10%。

微軟要求100萬美元的先期投入,這家公司就提80萬美元。打包上市後,這家公司還會答應風投提早退出。

對於不瞭解硅谷企業的風投們來說,多數會選擇價廉物美,這家公司倒是很快上市,其他創業者也開始群起效仿,在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提出“信息高速路”概念後,這種迷茫的概念很快成了這類公司補充的競爭條款。

“動物精神”與硅谷創業泡沫:投資者要警惕模糊和不確定的幻覺

一段時間內,這種沒有實際技術支持,大搞概念的公司幾乎增加了數倍,硅谷充滿了肆無忌憚的吹噓,大規模沒有前途的企業遍地開花,而真正需要資金的創新企業反倒因為不夠概念化,缺乏刺激感和吸引力被人冷落,或者滯留在學校。

這就是著名的90年代硅谷創業泡沫,也是動物精神的後果。

“動物精神”與硅谷創業泡沫:投資者要警惕模糊和不確定的幻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