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丨潮南两英有一间开了70多年的粿条店铺

汕头丨潮南两英有一间开了70多年的粿条店铺

在两圩的溪边,有一间“双利店铺”,据说已经营业70多年了。

“双利”是店名,“店铺”即是餐馆的意思。我老家说的“食店铺”,指的就是到餐馆吃饭,类似北方的“下馆子”。

我是近期才听说“双利店铺”的存在,很好奇她是一间怎样的店,总想着去一探究竟。但我不知道她的具体地址,仅有一些模糊的线索,例如溪边、老店、粿条汤、味道独特。

这些线索在我脑海编织了一个画面,我想象“双利店铺”应该是宽敞的铺面,有一块古老又充满韵味的招牌,店内食客人声鼎沸,粿条汤一碗碗呈上餐桌,热气腾腾地,令人无比神往。

汕头丨潮南两英有一间开了70多年的粿条店铺

我开着摩托车穿梭在两圩的街道,沿着大溪两岸四处寻找,都没有发现“双利店铺”的踪影。直到我在桥边遇见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她没有招牌,没有宽敞的铺面,仅仅对着溪边开着一个窗口和一扇窄窄的门。若不仔细观察,可能都不会知道,这里原来藏着一家店铺。

我猜想这应该就是“双利店铺”了,但却不能确定,于是我决定走进店里看看。店内环境十分老旧,设施也都十分简单,但却收拾得很干净整洁。这里保存着旧时代的原始面貌,每个角落都充斥着久远岁月的气息。可能因为经年累月的油烟弥漫,店内的色调显得有些灰暗,并且带着油光。

窗口边上有一个灶台,显然已有些年头,如今早已由煤气代替柴火燃烧。灶台旁边有一张方凳,应该叫做“椅岛”,据说是从前新娘必备的嫁妆之一。老式木门的红色油漆磨损脱落,早已不再鲜艳,却有一种沧桑的美感。几盏吊扇缓缓地转动着,搭配店内安静的氛围,时光在这里仿佛流逝得很慢。

汕头丨潮南两英有一间开了70多年的粿条店铺

经营店铺的是两位女性,可能是母女或婆媳。年长的那位是主厨,轻车熟路地煮着粿条,轻描淡写地招待食客。

“粿条一碗多少钱?”

“十五元的好么?”

不需要菜单,就这样一问一答,我点了一碗粿条汤,随意挑了一个位置坐下。店内有三张桌子,加上店外门口的一张简易折叠桌,这家店铺一共只有四张桌子。

“物一碗面老粿,面家下仔,迈虾迈猴妮,有俄有无?(来一碗面条混煮粿条,面条多放一点,不要放虾,不要放鱿鱼,有没有蚝?)”

店铺虽然小而隐蔽,但当时间接近中午饭点,便陆续来了许多食客。每一位都像是老熟人一般,对话稀松平常,似乎早已习惯按照自己偏好去定制粿条汤。

汕头丨潮南两英有一间开了70多年的粿条店铺

这时来了两位阿姨,其中一位带着个小孙子。她们点好粿条汤后,就争抢着埋单,动作幅度颇大,看起来好像打架一样。一番你争我抢之后,其中一方终于屈服。很巧地,她们与我搭台,聊起了这家店铺的故事,我一直未能确定这家店是否“双利店铺”,于是乘机搭话。

“这家店是不是已经开了好多年啦?”

“我很小的时候,我奶奶带我来这里吃粿条,当时这家店就已经开了很多年了。我今年55岁,你说这家店开多久了?”

“这家店叫什么名字啊?”

“双利……”

这家店的确就是传闻中的“双利店铺”,两位阿姨有些感概,说这家店经营了这么多年,却不扩大铺面,一直原地踏步。但我觉得,这可能就是保持初心吧。

汕头丨潮南两英有一间开了70多年的粿条店铺

粿条汤呈上桌了,我尝了一口,确实味道独特。可能是故事起到了调料的作用,但是一碗传承了70多年的粿条汤怎会不美味呢?搭台的阿姨用筷子夹着粿条,小心翼翼地喂着她的孙子,时空往前倒退50年,当年她的奶奶应该也是这样喂着年幼的她吧。这就是一种传承,就像“双利店铺”数十年如一日,一代人接一代人经营着。无论时光如何流逝,我们总能通过某种方式把情感或精神传承下去。

店铺斑驳的墙壁上,贴着几个收款码。食客们大多是扫码埋单,一声声付款到账的声音,回响在这家历史悠久的店铺里,竟有一种微妙的感觉。我遥想那遥远的岁月,一碗粿条汤可能只需要几分钱,在那个时候,“双利店铺”该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汕头丨潮南两英有一间开了70多年的粿条店铺

【私信】作者发送“你好”,了解及查阅作者更多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