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农村有三苦:插秧、割禾、走长路,你都经历过吗?

我们家乡土话,把这两个字读成“guawo”,“割”还是个入声字,“禾”是阳平,一仄一平,抑扬顿挫,很有趣的。

耒阳农村有三苦:插秧、割禾、走长路,你都经历过吗?

割禾是传统农业中绝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检验你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农民的一个标准。我的父亲从七岁发蒙读私塾,三年后到新市街当学徒,二十三岁创立“玉华丰粮油铺”,自任掌柜,后被“公私合营”,被下乡。在农村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可我父亲一生都不会割禾,所以村里人从不认可他是一位农民,总说他是“读书人”,“做生意的”。

耒阳农村有三苦:插秧、割禾、走长路,你都经历过吗?

割禾的镰刀是铁制的,弯弯的,上面有个木制的手柄。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冶铁技术应有近三千年了吧。我想镰刀的历史应等同于冶铁的历史。几千年里,镰刀的形状几乎就没有改变,这也见证了中国农耕历史的稳定与悠久。小时候,母亲教我们唱儿歌,印象最深的往往也还是那句:弯弯的月亮像镰刀。

割禾是门技术活。下田后,你得弯下腰来,左手手掌向外,握住一棵成熟的稻苗,右手拿着镰刀,在适当的位置,将镰刀平行地由外往内拉,拉的力度要适当,以刚好能割断禾茎为标准,角度要好:平行;往上斜了,飘,镰刀会伤手,往下斜了,镰刀会触泥。可是你不能只割一棵吧,要连续割,割成满把,然后直起身来,用禾叶把这把禾稻扎好,整齐地堆放在一起,便于下一环的工作:打禾。

耒阳农村有三苦:插秧、割禾、走长路,你都经历过吗?

割禾是一件慎重甚至神圣的事,小孩到了一定的年龄,父母会对他说:“该学会割禾了!”于是会为他准备好一把镰刀,带他到田边,拉他下到田土,手把手教他割。孩子一开始往往会非常兴奋,一顿割去,但割得不标准,父母就会在身边指点。可是割不了多久,他就烦了,抬头看天,左手擦汗,右手拿着镰刀,一动也不动,说:“腰好痛啊!不割了,不割了!”这时父母就会说:“才割了几蔸禾啊,就怕累!毛崽(小孩)哪有什么腰!继续割呢!”孩子会不情愿的又割一会儿。

耒阳农村有三苦:插秧、割禾、走长路,你都经历过吗?

割禾是件辛苦的事。我在农村生活了近二十年,除了犁田,什么农活都干过,我最害怕的还真是割禾。望着一大丘黄色的、沉甸甸的禾穗,想着要一棵棵的割去,割完一整丘田,能不犯愁吗?所以下田,往往就会愁眉苦脸的有些怨言,这时村中大人就告诉我:你只管勾着头割去,不要总是抬着头望着前方,割完一行就休息一会儿,这样就不会太累。我试了试,觉得果然有些作用,但终究还是累。其实,割禾的村民哪个不觉得累呢?要不他们怎么老喊“腰痛”呢?要不他们怎么还将白长帕捆紧腰子呢。我堂伯仁瑶公是位老实巴交的勤劳农民,每到莳田、割禾季节总会将一条长帕紧紧扎在腰间。他说,他这是防止腰痛呢。

耒阳农村有三苦:插秧、割禾、走长路,你都经历过吗?

“双抢”时节,莳田、割禾总是最累的,所以,每个家庭都认真对待,每到莳田、割禾,他们会定好具体时间,请来帮工,(互相帮工)大干几天。这几天,主人每天中餐还要备好酒席,饭,菜,酒,都丰盛,吃得随意,开心,吃完也不休息,就下田忙开了。

耒阳农村有三苦:插秧、割禾、走长路,你都经历过吗?

也有不请帮工的,当然也就不为别人帮工,自家几个人慢慢来,起早摸黑地割。中午太阳大,就呆在家休息会儿。早起晚回,两头见星星也是常有的事。

当然这是分田到户后的事,在集体化时代,那就没有这样自由的了,一律一切行动听指挥,一切都要整齐化一,而且几乎每天都加班。

耒阳农村有三苦:插秧、割禾、走长路,你都经历过吗?

因为太累,能量消耗大,早餐和中餐之间,要吃点食物,叫“打早伙”,中餐和晚餐之间也要吃点,叫“打岸伙”。当然就在田边田埂上进行,有人送来的。“打早伙”吃的往往是豆子粥、粑粒之类,打“岸伙”往往吃的是自酿酒糟。我是特别喜欢“打岸伙”的,自家酿制的甜糟,香啊,甜啊,和着甘甜的井水吃下去,通体舒畅,心旷神怡。那种滋味,几十年后的今天仍回味无穷。什么茅台酒、五粮液,在这种家酿甜糟面前,统统不值一提呢。

因为经验不足,小孩割禾伤手的事也是有的,我就伤过一回,当时流了很多血,但我并不惊慌,因为在农村被镰刀伤手的事是很常见的。母亲早就教我了:如果手被镰刀伤了,就去找镰刀草。我赶紧走上田,到小溪里将伤口清洗,再到田埂上扯了棵“镰刀草”洗干净,自己嚼碎,敷在伤口上。第二天,伤口发痒,第三天就好了。嘿!不花一分钱,又开始干活了。镰刀草的学名是什么,我至今还没有弄明白,当然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有效。

大学后,一直在城市工作,很少下乡,割禾的机会几乎没有了,很想圆一圆小时的割禾梦,这种梦有苦涩,艰辛,但更有欢乐。终于机会来了,在耒阳绿润农业公司流转的耒阳海拔最高处的元明坳几百亩土地中,我认养了一小份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