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茅台,这5家酱酒百年老字号你听过吗?

随着茅台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后来的人几乎把茅台与酱酒划上了等号。似乎酱酒就是茅台才最正宗,不是茅台出品就不是好的酱酒。事实上,除了茅台以外,历史上还是涌现过许许多多知名的酱酒老字号。

1.百年老字号——恒兴酒厂

1929年,贵阳市商人周秉衡在茅台村开办“衡昌酒房”,并为生产的酒命名为“衡昌茅台”。到了1941年,赖永初个人独资收购他与周秉衡、贾文钦开设的“衡昌烧房”后,将茅台“衡昌烧房”改名为茅台“恒兴烧房”,独资经营生产恒兴茅酒。

除了茅台,这5家酱酒百年老字号你听过吗?


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茅酒赝品充斥市场,直接影响到茅酒的经营秩序。为区分酒市场赝品,赖永初先生将自己的姓氏“赖”与产地茅台镇的“茅”作为“赖茅”酒商标冠名注册,成为恒兴酒厂所产茅酒的名称,并且注册了大鹏图案的“赖茅”酒标志,以示“恒兴茅酒”之正。

自此,“赖茅酒”因其“酱醇厚”、入口丰满、空杯留香、开瓶飘香满堂的酒质特性,在海内外享赋盛名。抗战胜利后,赖永初将300多瓶“赖茅”酒带到香港试销,被海内外客商一枪而空,这是赖茅酒第一次通过香港走向国际市场,赖永初也成为将赖茅酒打入国际市场的第一人。

1953年,“恒兴酒厂”被政府接管,与其他几家烧坊合并转为“地方国营茅台酒厂”,即现在的“贵州茅台酒厂”。“恒兴酒厂”至此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至今,贵州 “国酒文化城”塑有赖永初先生的塑像以示纪念。而“恒兴”作为茅酒历史上第一大酒厂,成为了历史文化上的一块“瑰宝”。

2.百年老字号——成义烧坊

成义烧坊是由清末贵州首屈一指的大盐商华联辉一手创办。1854年,贵州黄、白号武装起义的农民战争,延时10多年,战火遍及全省,茅台成为激烈争夺的战场,基本上被毁掉了,茅酒的生产也中断。

据华问渠在世时口述的资料记载,华联辉待其长辈甚孝,当时华联辉的祖母彭氏在一次闲谈中,回忆起年轻时曾喝过茅台的酒,觉得味道很好,很想再尝尝这种酒,就令华联辉前去采购。

华联辉到茅台,买下已夷为平地的酿酒作坊,找到旧时的酒师,在原址上建起作坊试行酿制。酿出的酒经彭氏品尝,确定这正是她年轻时喝过的酒,于是中断多年的茅酒生产恢复了。

除了茅台,这5家酱酒百年老字号你听过吗?


最初大约10年间华氏的酒仅供家庭饮用和馈赠、款待亲友。谁知亲友们交口称赞,求酒者接踵而至,具有敏锐商业头脑,善于捕捉商机的华联辉立即决定将酒房扩建,正式对外营业,并将酒房定为“成义烧坊”,酒名定为“回沙茅酒”。

据《贵阳文史》等资料记载,起初年产茅台酒1750公斤。后因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因“一掷”而“酒香四溢”一举摘取金奖成为酒中之冠,年产扩大到8500一9000公斤。也正是这一展览“营销”,创立了从那时至今“茅台” 的国酒地位。

从如过江之鲫的国内各种“老字号”、悠久名牌酒中脱颖而出,如果不是华氏的近代商业眼光有先见之明的话,“茅台” 很可能至今只是中国国内众多名酒中的一员,而不能达到酒中至尊——“国酒” 的地位。

除了茅台,这5家酱酒百年老字号你听过吗?


后来到了1951年,华家成义烧房被收为国有,政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国营贵州茅台酒厂。酱酒老字号成义烧坊(华茅)也随之成为历史。

3.百年老字号——荣和烧坊

1879年(光绪五年)王荣(又名石荣霄)、孙全太、“天和号”老板合股,三方各取一字,命名并创建“荣太和(王茅)烧坊”于贵州茅台镇。

1915年,“王茅”与“华茅”统称“茅台酒”参展“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金奖,使“茅台酒”一举成名。同年,股东孙全太退股,“荣太和(王茅)烧坊”更名为“荣和(王茅)烧坊”。

除了茅台,这5家酱酒百年老字号你听过吗?


作为一家百年老字号,荣和烧坊与中国红军以及中国国家领导人之间亦有着不解之缘。1935年红军长征四渡赤水途径茅台镇,王茅烧坊用美酒慰劳红军,周恩来等高级将领豪饮王茅酒,为红军长征浩歌壮行。

1949年周恩来在北京饭店钦定王茅酒为开国大典第一宴专用白酒;1950年毛泽东出访前苏联会见斯大林,带去的礼物中就有王茅烧坊酒......

除了茅台,这5家酱酒百年老字号你听过吗?


到了上个世纪 50 年代初,政府公私合营,荣和烧坊与成义烧坊、恒兴烧坊合并而成茅台酒厂,也就是今天人们所知道的王茅、华茅、赖茅。

这“三茅”既是茅台酒的主要生产者,又是从清嘉庆一直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多年间,在盐运、酿酒、图书出版等领域创造了无数辉煌,在整个贵州乃至西南地区有着较大影响的三个家族。其中,荣和烧坊(王茅)得风气之先,最早开创了茅台酒的辉煌,被誉为“天下第一茅”。

4.百年老字号——惠川糟房

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荣昌商人邓惠川携家来到二郎镇,在二郎开办了“絮志酒厂”,所制的酒质地醇和、清香爽口。

到了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邓惠川将“絮志酒厂”改名为“惠川糟房”,并聘请贵州茅台酒厂前身之一的“荣笔酒坊”的师傅张子兴,采用茅台酒工艺并自己又在酒曲中加入多种草药,在原“凤曲法酒”的基础上酿造出一种“开坛喷香、入口呈酱”的酱香型美酒,以工艺命名为“回沙郎酒”。

由于与茅台酒风格相近,开坛时香气扑鼻,入口酱香更浓,获得了巨大声誉。到了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雷绍清等生意人合股办了“集义新糟坊”,以高薪聘请“成义糟坊”(茅台镇较早的酒坊)的郑银安为总技师,“惠川糟坊”的莫绍成为总酒师,酿出一种融惠川、茅台风味为一体的,既有焦香、酯香、醇香,又略带浓香的酱香酒,为彰显此酒是用有优美传说的郎泉水酿造的,命名为“郎酒”。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郎酒的前身。

据《四川经济志》记载,当时的郎酒因质优味珍而价格高昂,年产不过四五十吨,“每罐装(郎)酒一斤,抗战一年在当地之价,每罐大洋七八角,销售重庆、成都等地则值一元。”1956年在成都金牛坝会议上,周恩来总理说:“四川还有一个郎酒嘛,解放前就很有名,要加快发展!”当年,国营四川省古蔺郎酒厂成立。

1999年,国家质量监督局、标准样品委员会将39°酱香型郎酒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酱香型低度白酒标准样酒,成为中国酱香白酒标准。

5.百年老字号——泰和酒厂

泰和酒厂是由民国时期贵州首富袁廷泰与其子袁祖铭共同创办。袁祖铭时任贵州省省长、五省联军总司令、北伐军左翼总指挥,陆军上将。是黔贵地区有名的望族。相传袁廷泰生性好酒,尤其钟情于茅台。

袁祖铭掌权黔贵后,得知父亲心思后,为表孝心。便于贵阳市次南门外新桥桥头外的袁廷泰私人庄园内设立酿酒作坊,并尝试仿制茅台酒。期初,因水质和酿酒技术不合格,做出来的酒只比土酒稍好,根本达不到茅台酒的标准。

后袁祖铭几番亲赴贵州茅台镇,遍寻茅台镇酿酒名师,并亲自督酿,后酿造的酒色泽微黄,入口微甜,不辣口,酒香扑鼻,余味持久,经袁父品尝后,却有茅台酒的韵味。从此深得袁延泰喜爱。名气也渐渐在黔贵地区传开。

除了茅台,这5家酱酒百年老字号你听过吗?


一开始,袁祖铭的酿酒作坊所酿美酒仅供家庭饮用和馈赠、款待亲友。袁祖铭得势后,时常会在泰和庄内大摆宴席,款待权贵,所用制酒,也是自家精酿。谁知权贵亲友们喝过后都赞不绝口,求酒者接踵而至,络绎不绝。

具有敏锐商业头脑,善于捕捉商机的袁延泰、袁祖铭父子两立即决定扩大酒厂规模,并开始正式对外营业。并将酒房定为“南明酒厂”,酒名定为“泰和庄茅酒”。由于制法相同,水源相同,酒的质量与贵州茅台镇茅台相比亦相差无几。深德百姓的喜爱。

除了茅台,这5家酱酒百年老字号你听过吗?


到1943年前后,贵州巨富刘熙乙与林子贤、刘玩泉共同出资80万元,后将酒厂更名为“泰和酒厂”,继续生产茅台酱酒,所生产出的茅酒被人们称为“刘茅”,并且以优异的品质,与当时的其他四家(分别是“华茅”、“赖茅”、“王茅”、“金茅”)并称为“五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