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布達拉宮是怎樣建成的?

微蝴


建築是人類最巨大且最偉大的美術作品,因為它不但具有觀賞價值而且還具有實用價值,而布達拉宮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布達拉宮不是一天建成的,就像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樣。它經歷過自然災害和戰亂,歷經幾次復建和增建才有了今天的面貌。


布達拉宮的建設歷程

“布達拉”是梵文譯音,是“佛教聖地”的意思,這也是事實,音譯的很貼切。

布達拉宮始建於公元7世紀吐蕃王朝藏王松贊干布時期,距今已經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

布達拉宮是吐蕃王朝藏王松贊干布為了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而興建的,它建於公元631年,建在了在紅山之上,是共有一千間宮殿的三座九層樓宇,因吐蕃王朝信奉佛教,故取名布達拉(佛教聖地的意思)宮。紅山內外有圍城三道,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宮殿之間有一道銀銅合制的橋相連。正應了一句話:愛是一道橋!


可惜的是,吐蕃王朝覆滅後,布達拉宮也大部分毀於戰火,又有雷擊等自然災害的摧殘,使其日益縮小,曾一度落魄到成為大昭寺的分支。

到了明朝末年,清朝的屬國和碩特汗國為了鞏固其政教合一的政權,在1645年重建了布達拉宮,因為布達拉宮在藏族是一個精神的象徵。

1690年,在布達拉宮復建的基礎上,第司桑傑嘉措為五世達賴喇嘛修建了靈塔,擴建了“紅宮”,於1693年竣工。

1936年,在布達拉宮又增建了十三世達賴喇嘛的靈塔殿,為布達拉宮今日的規模奠定了基礎。

2017年,國家文物局先後撥款3100多萬元,對布達拉宮頂層的重點建築進行了修繕,於2018年11月7日竣工,歷時一年半,這次修繕為布達拉宮的保護和傳承起到了重大作用。

由上可見,布達拉宮的建成非一朝一夕之功,是經過歷代的完善才有了今天的輝煌!


布達拉宮的建築工藝

布達拉宮是木與石的完美結合,是藏漢文化的完美交融。主體是典型的藏式建築,屋頂是典型的漢式建築,兩者完美結合起來,顯得異常的大氣美觀!

布達拉宮主體:藏式工藝。宮殿外牆厚達2~5米,基礎直接埋入岩層,堅固異常,牆身用花崗岩而砌築,高達數十米,每隔一段距離,中間有鐵汁灌注,以增強其堅固性。

(布達拉宮的外牆)


布達拉宮屋頂:漢式工藝。屋頂和窗簷用木製結構,有外挑的飛簷,翹起的屋角;屋頂採用歇山式和攢尖式,這是典型漢式風格。在古代,屋頂是有規格的不能亂用,按規格分為:廡殿頂——只有皇家和廟宇才能用;歇山頂——官員府邸和園林可用;懸山頂和硬山頂一般用於民居;攢尖頂,這個沒有等級劃分,一般用於亭臺樓閣。當時布達拉宮的屋頂用歇山頂也是有道理的,也是符合規制的,因為當時和碩特汗國畢竟屬於清朝的屬國,布達拉宮也非皇家園林。


(布達拉宮的屋頂)

  • 結語

布達拉宮非朝夕之間建成的,是中華民族的靈魂之作,是歷代先賢們的智慧結晶,也是我們寶貴的財富,值得後人們崇敬、瞻仰......


小姐姐講史


布達拉宮坐落於拉薩市中心的紅山上,始建於1300多年前的吐蕃王朝,是松贊干布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興建。當時的布達拉宮被稱為“紅山宮”,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布宮,是自374年前持續修繕後的面貌。

公元7世紀初,松贊干布遷都拉薩後,在紅山上修建了三座九層樓宇宮殿,取名叫做紅山宮。據史料記載,紅山內外共有三重圍牆。當時修建的宮殿共有一千間,吐蕃完成滅亡後,宮殿的大部分毀於戰火與自然災害。

由於老宮殿已不復存在,史料中又缺乏記載,因此紅山宮的建造過程並不清晰。公元17世紀時,五世達賴喇嘛在紅山宮舊址上重新修建了新的宮殿,稱為“布達拉宮”。之後布宮一直作為西藏政治和宗教的中心。

布達拉宮主體建築共有13層,高117米,自山腳向上,直至山頂。布宮是典型的藏式宮堡式建築,享有“世界屋脊上的明珠”的美譽。布宮的主體包括白宮、紅宮及周邊搭配的附屬建築。白宮建築於1648年建成。

白宮是歷代達賴喇嘛進行政教管理的地方,建築坐北朝南共有7層。紅宮建築於1694年建成,位於布宮的中部,共有六層,此處是供奉歷代達賴喇嘛靈塔及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還有僧舍、印經院、監獄及馬廄等。

布宮的整體為石木複合結構,宮殿外牆厚達2到5米不等,地基直接打入岩層。整個牆體全部用花崗岩砌成,總的高度達數十米,採用隔段灌注鐵汁進行加固的方法,以提高牆體的穩固性。屋頂和窗簷等採用木製結構。

我們現在看到的布宮,僅有紅宮中的法王殿和聖者殿是吐蕃時期遺留下來的建築。據說法王殿曾是松贊干布的靜修之地,現供奉著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等人的塑像。聖者殿則供奉著松贊干布的檀香木形成的主尊佛。

布宮宮殿的設計是根據高原地區陽光照射的規律,牆基寬而堅固,牆基之下有地道和通風口。屋內由柱子、梁椽等支撐,鋪地和屋頂用的是阿爾嘎硬土,各大廳和寢室的頂部都有天窗,便於採光,以及流通空氣。

白宮的東面是宮殿,西面是僧舍。一層與五層地宮(地壟)形成倉庫,地壟有通風換氣之功效。從二層東面可進入白宮,三層是夾層。四層為白宮主殿,東大殿是歷代達賴喇嘛舉行政治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

五層、六層、七層通過天井與一層的地壟相通,以便空氣流通。五層、六層繞天井建有迴廊,沿迴廊設置有高等級人員的辦公區。七層是達賴喇嘛的起居宮殿,包括西日光殿和東日光殿,均設置有巨大的採光窗口。

白宮之下的山體中有像迷宮一樣的五層地宮,僅有極少數老僧侶和個別幾個管理者才能自由出入,外人進入是很難出來的。這裡深埋著布宮堅固的地基,其唯一的出入口就位於地宮的最上方,也就是地宮的第五層。

地宮的樓層間是靠天梯相連的,如果抽掉梯子,裡面的人就無法上下。每一層都可封閉梯子出口,地宮中的每層都有一個大約25釐米左右的狹長的通道通向通風口,用來保證地宮中空氣的流通,人是無法通過的。

紅宮內平面呈方形,從下向上,一至四層屬地壟分割而成的庫房等房屋。七至九層為各類佛殿、經堂,十至十三層設窗戶和內部天井,天井四周建有歷代達賴喇嘛靈塔,達賴喇嘛的坐床之地是在西有寂圓滿大殿堂。

其中五世達賴喇嘛靈塔為最大也最珍貴,貫穿紅宮三層,耗金近四千公斤。聖觀音殿內的聖觀音像與五世達賴喇嘛靈塔合稱為布達拉宮的鎮宮之寶。紅宮的紅色是用藏地白瑪草權類植物壓榨出的紅色汁液塗抹而成。

這種灌木還被用在牆體的最上層,這種灌木不但質地堅硬,而且重量極輕,在古代還能有效的吸附箭支等武器。白宮的塗料原料主要為白灰,產自西藏當雄羊八井,其特點是無雜質、粘性強且不易被雨水和風曬毀損。

塗料中還要添加牛奶、白糖、蜂蜜等輔料,主要是為了讓塗料更具粘性,不易脫落。在調配塗料時,還要按比例添加各種礦物質原料及藏紅花,這些在經書中都有記錄。金色也用的很多,主要用於宮殿金頂群之上。

布達拉宮的設計建造均保存了公元7世紀以來的風格,各宮殿的修建都巧妙地利用了山形地勢,使整座宮寺佈局十分協調完整,在美學上達到建築史上的巔峰,創造了一項世界土木建築工程史上令人驚歎的天才傑作。

布宮的堅固程度讓人吃驚,首先是堅實的地基,無數的用方塊石頭壘起地壟牆,給布宮支起了堅實的框架。其次是宮牆的精妙設計,深入岩層的牆基最厚達五米以上,宮牆往上逐漸收縮,到宮頂時牆厚僅有一米。

再次是牆體內注入鐵汁,據文獻記載,為確保布宮的堅實永固,其部分牆體的夾層內注入了鐵汁。最後就是牆體使用白瑪草,大大減輕了牆體的重量。這些措施都構成了布宮堅如磐石的基礎,設計思想也讓人驚歎。

布宮中十三世達賴喇嘛的靈塔殿,是布宮最晚的建築,1936年建成。布宮的重建持續了近三百年,才有了現在的面貌。2017年,布宮進行了為期一年半的修繕工作。修繕後的布宮煥然一新,看起來非常的莊嚴雄偉。

總之,布達拉宮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在紅山宮被毀之後,布達拉宮的重建工作持續了近三百年,直到83年前才最終定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到拉薩目睹一下這一建築史上的奇蹟,不要忘記參觀它的懸空廁所哦。


野史也是史


布達拉宮是建在西藏高原上的雄偉建築,被稱為天上的宮殿、人間的奇蹟,是拉薩市的重要標誌。人們在幾十裡外就能看到布達拉宮的白色雄姿,這既是因為它修建在海拔很高的紅山上,還因為這座高大的宮殿本身就高達110米。這樣的建築高度,在古代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奇蹟,它是用什麼辦法修建了這麼高的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布達拉宮的修建歷史。1300多年以前,吐蕃國主松贊干布遷都拉薩,為了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在紅山之上建造了一座宮殿,稱為“紅山宮”,又叫“布達拉宮”。布達拉宮十分龐大,有三道圍牆,九層殿宇,一千多間房屋。可隨著歷史的變遷,紅山宮逐漸廢棄、坍塌,消失在了歷史的煙塵裡。



直到1644年,五世達賴喇嘛重建布達拉宮,建成了以白宮為主體的建築群。五世達賴喇嘛圓寂之後,人們又在白宮之上修建了紅宮,全部建築的牆體都延續之前的規格。後來,十三世達賴喇嘛在位期間,在白宮東側增建了東日光殿和山腳下的附屬建築,這項工程到1936年完工。至此,布達拉宮重建和增擴工程才全部完成,成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樣子。


布達拉宮從紅山南部的山腰開始修建,沿著紅山陡峭的山勢向上延伸,龐大的建築覆蓋了整個紅山。從最初的設計開始,布達拉宮就追求高聳、高大的建築效果。傳統的宮殿建築為了突出建築的宏偉、壯觀,往往採用中心對稱的建築方式。布達拉宮捨棄了這種模式,採用非對稱、不規則的方法,巧妙地利用紅山的地勢,根據山體的起伏、凹凸、傾斜程度,因地制宜地安排宮殿佈局。它先修建了堅實的根基,把花崗岩的牆基直接埋入紅山的岩層當中,外牆也全部用花崗岩砌成,每隔一段距離,就在岩石縫隙當中灌注鐵汁。在堅實根基的支撐下,布達拉宮順著紅山山勢層層疊加,宮殿和宮殿緊緊相連,房屋和房屋環環緊扣,共修建了十三層。


為追求高大、挺拔的效果從大門到佛殿,布達拉宮的各層建築逐漸收縮寬度,宮殿底部的外牆有五米厚,到了最高處只有兩米厚,形成了下寬上窄的形態。最後,布達拉宮不僅擁有了110米的實際高度,也有了拔地而起、直入雲霄的氣勢,看上去非常高大、雄偉。


尚武菌


有人說布達拉宮,是松贊幹部為了文成公主而建造的,這個完全不準確,松贊幹部建造的布達拉宮,實際上是1000多間房子,經過1000多年的風吹日曬,早就不復存在了,那是七世紀的事,到了千年以後,五世達賴喇嘛主持重新建造,現在的布達拉宮是宗教的一面旗幟。



為什麼當時要重建布達拉宮,因為當時,肯定戰亂比較多,有一個高僧建議,要在原來布達拉宮的位置重新建設布達拉宮,才能夠抵抗外來的侵略,為了安全而建造,由於主持建造,布達拉宮的是達賴喇嘛,後來這邊就變成了佛教重地,一直延續至今,這就是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建造的時間,遠沒有大召寺歷史悠久,拉薩的名字也是按照大昭寺的意思,來起名的,先有大昭寺,後有拉薩名字,至於說布達拉宮,那是十七世紀的事,大昭寺要比現在的把布達拉宮要早1000年,可不是一個紀元,除了布達拉宮,大昭寺也是必去之地。

好了,就說這麼多吧!關於到藏區旅行,還有什麼其他的疑問可以隨時關注公眾號,藏區自駕遊,隨時問我,我會直言不諱,有問必答,最後祝每一位驢友都能夠到藏區玩的開心。


川藏自駕遊


作為雪域高原上的地標,也是藏族同胞神聖的朝拜地,更是人類建築藝術瑰寶,布達拉宮是怎樣建成的還是略有爭議的,大多數宣傳說是藏王松贊干布為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建,但拉薩藏族同胞卻不這麼認為。

這座集宮殿和城堡以及寺廟為一體的大型建築,矗立在開闊的拉薩河谷紅山上,說也神奇,拉薩河谷地勢平坦開闊卻基本在中央位置有紅山一座和旁邊的藥王山獨立挺拔。據說出生於墨竹工卡的藏王松贊干布勢力範圍本在山南,拉布雍康還訴說著這段歷史,後來兼併了象雄和藏北其他勢力,為更好控制征服區域另外也為擺脫舊貴族勢力,藏王決定統治中心遷到今天的拉薩,並在紅山上修築宮殿,建在山上目的戰時易守難攻,和平時可以俯瞰宮殿下的城市。另外陽光充裕能抵禦冬季寒冷,這應該是修建的初衷,只是作為政治中心,再後來藏傳佛教的影響就變成宗教中心,宮殿也曾毀於戰火和雷擊,但後世一直再重修,現在看到的是和碩特汗國時代重修的,後世各主政達賴作為冬宮居住理政,和作為夏宮的羅布林卡東西呼應。

現在布達拉宮作為國家文物保護和供遊人觀賞的藝術瑰寶。是藏族同胞的心靈聖地也是全世界遊人的嚮往聖地!







秦人藏地行


布達拉宮是松贊干布為迎娶文成公主而修建

公元631年(藏曆鐵兔年),松贊干布開始興建布達拉宮。當時吐蕃王朝正處於強盛時期,松贊干布為迎娶文成公主而修建這座宮殿。據說當時修建的宮殿有999間,加上修行室共1000間。宮外有護城河,上鋪厚木板。公元10世紀,這座宮殿因為奴隸起義遭到破壞,後來又因雷擊起火進一步破壞。現在布達拉宮裡只胡法王修法洞和觀音佛堂兩處的建築是7世紀的原來建築。

布達拉宮的建造,集中了藏族匠師的智慧和才華,反映了藏族建築的特點和成就:宮殿沿山坡用石塊建造,下部數十米實牆猶如紮根于山巖之中,建築隨山就勢錯落佈置,與山丘渾然一體,利用山勢增加建築的體量;同時又突出上山蹬道外側的層層橫向階梯形線條,拉長了上山蹬道的長度,烘托出建築的高聳、雄偉感。塊石牆牆身側腳顯著,結合山形增加了整座建築的穩定感。大片白色石牆上的黑色梯形窗套,短小的出簷,簷部用檉柳根作成的深紅色女兒牆,在藍天襯托下,色彩對比強烈。門廳、佛殿、經堂、日光殿等的室內樑架、柱頭、欄杆都飾滿雕刻和彩畫。宮內供奉著大尊佛像。在西大殿和壁畫廊內繪製的布達拉宮建造歷史和五世達賴喇嘛的宗教活動、藏漢人民之間的友好往來和文化交流等題材的壁畫,是瞭解西藏文化、藝術、歷史、民俗的寶貴資料。



360小貨郎


其實不是為文成公主建的,它建於吐蕃最強大時期,為佛教而建。


榮哥房車旅行季


想知道就請看千年菩提路,裡面有一集是講述了頌讚乾布是怎麼樣從屌絲成長成為西域的王,裡面很詳細的說明了布宮是怎麼樣建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