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防範大數據徵信下的金融騙局?進來瞧瞧


網絡兜售個人信息

近年個人信息洩露情況的問題日益嚴重,網絡上甚至有些人在出售個人信息的數據,這些數據被不法分子利用來進行詐騙等嚴重犯罪行為,基於個人身份暴露而導致的身份信息、銀行卡、社會交流信息盜取等問題愈發凸顯。 有些個企業和個體對用戶的數據信息過度採集、濫用和買賣現象已經愈發的嚴重,甚至將數據售賣給詐騙團伙,給各大用戶造成了經濟困擾和損失。信息詐騙方式已經逐漸從撒網式詐騙向精準詐騙升級,顯然已形成龐大的詐騙產業鏈,方式更加隱蔽、花樣不斷翻新,逐漸從傳統廣撒網、誘導式“撞騙”向"連環設局、精準的下套"的精準詐騙轉變。有的事主身份信息的洩出和暴露,被查到涉及一宗重大的電信詐騙案。 這次培訓重點針對的是電信詐騙、銀行卡安全和高利誘惑以及非法集資等金融知識進行詳細講解,並通過案件分析、互動競答等方式,增強廣大群眾防範金融詐騙和保護個人財產安全的意識,遏制金融案件的發生。關注個人信用,加強用戶自身風險防範意識。

為什麼要防範大數據徵信下的金融騙局?進來瞧瞧

不法分子獲取個人信息的途徑

有關專家提醒,不法分子獲取客戶想退款的信息有幾種可能的途徑,首先是持卡客戶中了不法分子發佈的木馬病毒,電腦中的信中信息被竊取;其次就是通過QQ聊天工具獲取的獲取;再次是通過一些虛假的網絡鏈接;最常見的就是不法分子直接打電話給客戶,用商品有優惠退款為理由讓持卡客戶意識鬆懈,從而洩露銀行卡的重要信息。 在網絡上出現類似的信息務必要仔細閱讀,要從個人信息洩露和個人財產安全角度出發,不要隨意填寫自己、父母、朋友的個人信息,也不要撥打詐騙信息上的手機號,避免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 越來越多用戶開始意識到個人信息的重要性,移動互聯與大數據時代,越來越多機構積極收集客戶個人信息,形成龐大數據庫。

建立安全的徵信系統

在其電商、支付、交友等各類數據維度的基礎上,為每個用戶建立芝麻信用體系,關聯到用戶的信用歷史,償還能力、消費情況等各類信息。自從背靠流量大股東的芝麻信用、騰訊徵信等徵信平臺開展個人徵信業務以來,它們或與徵信平臺互通數據,將用戶信用行為接入徵信系統,或將徵信為己所用,建立自己的信用評分體系。 但是縱觀徵信行業,不論是國外還是國內,企業徵信與平臺徵信的發展都不如個人徵信,因此大多數的用戶評判一個企業或者平臺的依據只能是品牌和口碑,缺乏實際的數據來支持和求證。為了讓用戶有道理可以證實,有依據可依靠,徵信行業應當積極的建立大型的數據平臺徵信,增強用戶的知情權,避免一些用戶再次的跌入不法分子設計好的陷阱。 核實的個人信息,比如身份信息、學歷證書和資格證書,這些都可以通過公安系統、學信網以及發證機構進行查詢。 與此同時,為用戶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交易環境,各類金融機構也需要加強風險防範措施以及加快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立法歷程。加強外部政策監管,建立健全個人信息規範法規。

加快關於網絡個人安全信息洩漏的法律建成

信息時代,侵犯到各公民個人信息的違法犯罪活動層出不窮,公民個人的信息安全問題日益受到重視。 事實上,自徵信行業發展以來,我國陸續頒佈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已逐漸為徵信業的健康發展構建了初步的法律制度框架。個人信息的獲取越來越容易,信息的安全也顯得越來越重要,"智能手機不僅有通訊錄、照片、個人信息,也涉及銀行資料,一旦智能手機安全出現問題,不僅僅是隱私洩露,也容易引發財產損失"。 為了還金融行業單個安全的工作環境,需要增強個人風險防範意識,擬定個人信息的安全愛護標準和操作程序,最重要的是成立大數據平臺徵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