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生活條件那麼好,為何壽命還不如莊稼漢長?

用戶53609373405

中國的皇帝是古今中外權力最大的人,“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擁有巨大權力的人當然唯我獨尊,物質上應有盡有。然而,排除了宮庭政變等非正常死亡外,歷朝皇帝的平均壽命並不長。主要有幾個原因:

皇帝是個苦差事,腦力勞動強度大。

皇帝雖然權力很大,所有人未坐上皇位時都覬覦那個寶座。但是真正當上了才知道皇帝是很辛苦的,尤其是那些有作為的,比較勤政的皇帝,更是天天絞盡腦汁。每天大清早起床準備上朝,接見一撥又一撥的官吏,晚上批文件批到三更半夜。秦始皇時代用竹簡寫字,每天要批120多斤奏章。雍正皇帝在位短短十三年,竟然寫了1300多萬字的紅批,勞動強度可想而知。

此外,皇帝一人高高在上,底下可不全是忠臣,大量的奸滑之輩天天算計你,還有各類野心家不時想篡位,皇帝睡覺都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樣的苦差事,你想長命都難。

皇帝權力沒有制約,放縱聲色權馬。

除了上面的工作狂外,大部分皇帝自律性並不強。有了好吃好喝好玩的,誰不懂享受啊。天天滿漢全席、酒池肉林,過度暴飲暴食也成為皇帝身體的負擔。

更關鍵的一點你懂的,後宮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姘妃,個個都想著帝王恩寵,天天花枝招展勾引你,英雄都難過美人關,何況可以隨心所欲的九五之尊。此外,皇帝納妃有時還不完全是因為好色,也有政治的因素在裡面,想駕馭天下,還得籠絡底下一般人,所以把權臣的姐妹女兒通通招進後宮,不時還得雨露均霑,否則會弄出問題來。

多數皇帝自幼在深宮長大,缺少身體鍛鍊。

開國皇帝很多是打天下出來的,經常風餐露宿,把身體鍛鍊的比較好,所以劉邦、朱元璋等壽命都還算長。二世三世皇帝有的父親教育比較嚴,從小也加強武術騎馬之類的鍛鍊,相對還算好。其他後面幾代皇帝基本在深宮長大,上不得馬,舞不動刀,身體也就十分孱弱。看看清朝的12位皇帝,前期都是打天下的,除了康熙苗條一點,大都身體壯碩,但從道光起,一個比一個瘦,基本上和清末的國力成正比。


皇帝老年迷信也嚴重縮斷壽命。

中國的皇帝大都比較迷信,原本用來糊弄臣民的那一套東西,到老自已迷上了。無論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等等英明無比的帝王,還是那個荒唐的嘉靖,最後都迷上了煉丹。古代道家的丹藥用了大量的水銀製成,最後這些帝王大多死於慢性重金屬中毒。


華哥雜談

這個問題的本身就有疑問。

古代帝王的生卒年、在位時間都有基本準確的記錄,而同時代的“莊稼漢”的平均壽命卻不好統計。

以當下社會,社會的溫飽問題已經解決,沒有戰爭,很多古代的不治之症已可以治癒,沒有大面積的傳染性疾病……這些都是制約古人壽命的主要因素。所以很難統計出單純健康因素的壽命數據。

同樣古代帝王,一部分是被殺被害的,也並非全是自然壽命。

拋開這些非健康因素,同時期帝王平均壽命也是高於社會平均值的。

人們經常樂於把“縱慾”的帽子,給皇帝們帶得高高的,其實也沒有直接大數據的佐證。如清代康熙乾隆都算是長壽,妻妾很多,孩子很多。清末同治光緒,只幾個妃嬪,也無子嗣,命也不長。也有野史說同治帝是逛妓院染上花柳病。

列出一組在位時間較長的皇帝,大部分也是長壽的佼佼者。

○ 清康熙(61年)、乾隆(60年+太上皇4年)

○ 明嘉靖(45年)、萬曆(48年)

○ 元順帝(37年)

○ 遼聖宗(49年)、道宗(46年)

○ 西夏崇宗(54年)、仁宗(54年)

○ 宋仁宗(41年)、高宗(35年+太上皇25)、理宗(40年)

○ 唐玄宗(44年+太上皇6年)

○ 梁武帝(48年)

○ 蜀漢後主(42年)

○ 漢武帝(54年)

單純從年齡上看,超過80歲的皇帝有五位:

○ 乾隆帝 89歲

○ 梁武帝蕭衍 86歲

○ 武則天 82歲

○ 宋高宗趙構 81歲

○ 元世祖忽必烈80歲

另外,西漢初年南越國自稱武帝趙佗,大約活了103歲,死後孫子繼位,即廣州南越王墓的那位自稱文帝的趙眜。



幾葦渡

皇帝的壽命比現在的莊稼漢短,這是肯定的,和同時代比較,那就不得而知了。


能成為皇帝者,畢竟是少數。他們是受人矚目的一個群體,很多人會關注他們的壽命長短。而莊稼漢人數眾多,又是處於社會底層,鮮有人關注他們的壽命。



的確,古代帝王的平均壽命確實不長。這就造成了一個錯覺,皇帝的壽命不如莊稼漢長。

人的壽命長短,有很多因素。


社會因素


古代科學技術比較落後,醫學更是沒有現代發達,很多很簡單的疾病都可能導致死亡。皇帝雖然醫療條件比普通人好,但和現在相比差距還是很大的。


心理因素


一旦當上皇帝,其實內心是孤獨的。他不能作為一個自由的個體而存在,他作為天下人的共主,一舉一動都受人囑目。他必須要理順方方面面的關係,要在各個集團之間搞平衡。稍有差池,就有可能引起局部變動,甚至引發動亂。還得關注民生,太過分的話,老百姓又不會放過他。



皇帝真的是心累啊!表面上風光,實際上是坐在火山口上。風險和利益同在,多高的權利就有多

大的風險。


就像秦始皇,每天睡覺都要換不同的房間,半夜還得挪窩睡覺,無時不處於提心吊膽之中。

正常的情緒得不到宣洩,加上長年心理上的恐懼,不安全感,最容易引發身體上的疾病。這就造成很多皇帝英年早逝。


職業因素


皇帝每天要定奪很多國家大事,政治、經濟、民生……內憂外患。工作強度大,工作時間長,導致作息時間紊亂。長期睡眠不足,易引發過勞死。最典型的就是清雍正皇帝。


相當一部分皇帝的工作能力差,根本就不能勝任這個崗位,又不能辭職。被強迫在不適合的崗位上工作,身心俱疲,也是引起早逝的一個原因。

家庭因素


皇帝老婆看似很多。但實際自己心儀的確不多。有些老婆娶來,其實是因為政治上的需要,為了平衡各個利益集團的關係。即使是心儀的,也不能過分的厚此薄彼。皇帝在多個女人之間奔波,雨露均霑,又有什麼和諧的家庭關係可言。


家庭本來是心靈的避風港,和諧的家庭關係和良好的夫妻感情是長壽的一個重要因素。對皇帝來說,家庭關係也變成了利益關係,又有何處是他放鬆心情的地方呢?


生活方式


長期養尊處優,缺乏鍛鍊,使得他們的體質下降。



皇帝處在權利的巔峰,不免驕奢淫逸,聲色犬馬。不良的飲食習慣和混亂的生活方式,加上一些不科學的養生辦法,如服用丹藥(易引起重金屬中毒),加速縮短了他們的生命年限。


意外情況


權力的爭鬥都是要流血犧牲的。皇帝雖然是一個高危職業,但古往今來,追逐權利的人比比皆是,導致皇帝被人殺死毒死的很多。


世人只看到皇帝生活條件好,吃穿用都不愁,卻不知高處不勝寒。

有書君認為,除了那幾個雄才大略的君主,如果讓他們重新選擇職業,恐怕大部分都不願再做皇帝。


皇帝真的是太辛苦了,還不如爾等小民來的自在。尤其是生活在這個物質生活豐富,科技高速發展的年代,我們不但吃穿不愁,還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按皇帝的平均壽命39歲來看,我們個個不是皇帝,卻都勝過了皇帝。願我們珍惜當下的每一天,個個笑口常開,健康到永遠!



有書共讀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皇帝壽命絕對不比莊稼漢短。

其實在古代,醫療是非常差勁的。

無論莊稼漢身體再好,一場感冒沒有及時醫療就能送命。

但皇帝享受國家最好的醫療,最低程度不會因為小毛病死掉。

之所以皇帝平均壽命較短,主要是因為皇帝被暗算或者公然殺害的較多,遠遠高於莊稼漢。

以五代十國的五代來說,共有皇帝14位。

這14人中,有9人可以確認是被殺死,其餘5人也多是在驚恐中病死或者嚇死。

因為這些橫死皇帝的出現,導致皇帝總體壽命降低。

但科學估算,中國歷史上皇帝的平均壽命也有40多歲,而不是39歲。

其實,你知道沒有發明抗生素之前,中國普通老百姓平均壽命多少?

中國人歷代平均壽命為,夏商時期不超過18歲、周秦約為20歲、兩漢22歲、唐代27歲、宋代30歲、清代33歲、民國35歲。

可見,就算加上了橫死的皇帝,皇帝的平均壽命仍然大大高於老百姓的水平。

所以,

壽命還不如莊稼漢長,壓根就是扯淡的!


薩沙

典型的錯覺!

題主能提出這個問題,證明是看過皇帝平均壽命的,中國古代皇帝的平均壽命確實不高,但你要說不如莊稼漢,那就是典型的錯覺。

中國古代皇帝的平均壽命是39歲,乍一看太短了,但實際上,這個壽命比起古代村莊村民的平均壽命,已經非常高了。

我們對比,絕對不能拿秦漢時期的人的壽命對比明清時期的人的壽命,不能用秦朝皇帝平均壽命對比清朝某村莊人的平均壽命,也不能拿戰亂時期某村莊村民的平均壽命,對比和平時期皇帝的壽命。

要對比,就得同時代、同環境!你拿古代皇帝平均壽命和現代社會人(平均七十多歲)比,古代當然活不過現代!

清代皇帝平均壽命53歲,與此同時,中國清代農民的平均壽命則是33歲。

明代皇帝的平均壽命是43.2歲,與此同時,中國明代農民的平均壽命是30歲左右。

注意,這裡的平均壽命,和常見壽命不是一個概念。

譬如清代,皇帝常見壽命是60歲+,而農民常見壽命則是50歲+,為什麼被嚴重拉低?因為夭折率和早死率太高,皇帝總共才十多個,一兩個考零蛋,就能給你把總分拉低。

我們接著看:

唐朝皇帝平均壽命46.2歲,唐朝百姓平均壽命是28歲左右。

漢朝皇帝平均壽命是35歲左右(其中西漢39.5,東漢29.9),漢朝百姓的平均壽命23歲。

同樣的,這是平均歲數,而不是常見死亡歲數。常見死亡年齡,唐朝皇帝是55歲到65歲左右,唐朝農民則是45到55歲之間,早死、夭折率太高,直接拉低平均分。總的來說,這個問題是不成立的,既然不成立,大家分析來分析去,那就都是錯覺。你問,古代皇帝咋還不如莊稼漢活得長?

有人說,老百姓戰亂被拉低平均分了!皇帝沒有經歷戰亂,所以不算。這就很扯了,戰亂時皇帝被弒、早夭,也全都算上了,0歲的都有。和平的話,我們僅僅以非常和平的康雍乾三朝為例,三位皇帝平均活到了70.3歲,百姓的平均年齡則為48歲左右。清朝道光以後的後期(不算溥儀),皇帝平均年齡為39歲多,而百姓的平均壽命,男性為31,女性為33。你要說皇帝活不過莊稼漢,可能是拿夭折的小皇帝對比七十歲的莊稼漢,或者是拿漢朝皇帝對比現代人。皇帝享有更好的醫療條件,更好的生活環境,壽命自然要比普通人長。

當然了,你非要拿我們現在的人對比,也要對比建國後的墜高領導人。

建國後,墜高領導人平均壽命正無窮。

普通百姓平均壽命70+。

有法比麼!?


豆子人民藝術家

我是“腦洞大開的歷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不知道是否有統計數據做支持?估計只是一種印象吧。在古代,皇帝的壽命有記載,可莊稼漢的壽命,誰去記載?

不過,問題所說的現象還是存在的。皇帝們一般有良好的飲食條件和醫療保障等,按說應該活得比其他人更長,為什麼不少皇帝反而短命?

很多人第一個聯想是縱慾過渡,畢竟皇帝的一個特點是老婆多,身體經常透支。第二個容易想到的原因是心累,畢竟要考慮怎樣治理好國家,內不要有政變造反,外不要有強敵侵,精神壓力大,常常處於超負荷運行狀態。這兩個原因都有不少歷史證據。莊稼漢呢?如果能滿足基本的物質生活需要,身體上因為勞動本身就是鍛鍊,再加上心裡不用想太多,往往比較長壽。四川雅安有一個地方叫碧峰峽,很多長壽老人,因為那兒環境好空氣好,老人們鍛鍊好心態好。

其實,人因為心累“過勞死”的,何止是皇帝,政客也一樣。最典型的案例是陳立夫和陳誠,比討論皇帝和百姓更有說服力。陳立夫是百歲老人(1900-2001),比陳誠(1898-1965)小2歲,卻多活38歲!為什麼?陳立夫在接受採訪時說了8個字——“靜以養心,動以養身。”什麼叫“靜以養心”?他與陳誠鬥爭失敗,退出政壇,到美國“隱居”,開了養雞場,遠離政壇,不再勞心。什麼叫“動以養身”,比如他每天早上起床以後都要散步,而且至少1000步。這8個字,是他比陳誠多活近40年的秘訣。

試問,有哪個皇帝能做到陳立夫的8個字?皇帝做不到,莊稼漢倒容易做到。因此,莊稼漢比皇帝長壽是有道理的。


腦洞大開的歷史

說皇帝的平均壽命不如莊稼漢或許有點誇張了,但考慮到皇帝最高標準的生活條件,歷代皇帝的壽命的確不算長。

簡單說幾個原因吧。


宮廷政治鬥爭。各種宮廷政變算是常事,很多皇帝在年幼時就“駕崩”了,大大拉低了皇帝的平均壽命。比如在東漢,漢衝帝只活到兩歲,漢質帝(被梁冀毒死)活到8歲;在唐朝,皇帝被太監殺死也算很正茶。


煉丹吃藥。這個原因比較奇葩,很多皇帝正是為了追求長壽或者長生不老,但是追求錯了路徑,積極的找道士煉各種丹藥,最好中毒而死。比如明朝的嘉靖皇帝是痴迷的求道昇仙者;明光宗使其更是發生了著名的“紅丸案”,在位一個月就駕崩了;雍正皇帝很可能也是死於吃丹藥,後來乾隆即位後,第一件事就是吧道士和煉丹爐清除出紫禁城,乾隆長壽的原因之一也是不吃丹藥。


坑爹的御醫。這可能是最有爭議性的原因,我們往往會把御醫看作皇帝可以長壽的“正面因素”,但實際情況很可能是,御醫反而造成了皇帝的早死。說起宮廷醫學,各種秘方最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殊不知,由於認知水平的侷限,當年的良藥,在今天也可能是毒劑,重金屬便是顯例。

《清宮醫藥與醫事研究》一書中曾記錄了一個慈禧被看病的情況:“看病時慈禧斜靠在一個較低的寶座上,兩邊各擺張小桌,上面鋪有軟墊,四個御醫進屋不能抬頭,低頭看地,跪拜叩頭九次後等候,慈禧身邊的人員將她的兩袖口輕輕挽起,分放在兩張小桌上,四個御醫跪著將身體移向小桌,左右各兩人,在慈禧蓋有絹帕的手腕上摸脈,隔一會兒,互換位置,摸第二次脈,摸脈結束後,然後叩頭退出。在樂壽堂配殿分別寫出四份脈案,一併交李蓮英呈進,慈禧令取《證治準繩》、《本草綱目》等書查對每一味藥,認可之後,再擬出第五張處方,才能依次配藥。”

看病醫生頭都不能抬,藥也不敢亂用,開幾帖無關痛癢的平安藥,病能看好反倒是奇怪了。


張明揚不說話

你這個問題就是錯的,誰說皇帝壽命不如莊稼漢長的?有證據嗎?

要回答,我們要知道歷朝歷代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多少。

“我國曆代人的平均壽命:夏、商時期18歲,周、秦大約為20歲,漢代22歲,唐代27歲,宋代30歲,清代33歲,民國時期約為35歲。新中國成立後,據調查1957年我國人民平均壽命已提高到57歲,到1981年為68歲,1985年為68.97歲,其中,男性為66.96,女性為70.98歲。”

這是期刊《生命與災禍》1996年第5期刊登的名為《我國曆代人平均壽命和預期壽命》,作者是林萬孝的一篇學術論文上披露的中國曆朝歷代人均壽命統計;由於這篇論文是中國知網少有的加密論文,無法下載,所以看不到論文原文,由於這不是一般的雜誌,而是學術期刊,我們姑且相信這個數據的準確性。

好,我們以這個壽命為準繩,來看看歷代帝王是不是壽命不如莊稼漢。

兩漢一共有26位皇帝,如果包括公元9年尚未登基就被王莽貶斥的太子劉嬰,則是27位皇帝。

在不包括劉嬰的26位皇帝中,有完整生卒年份記載的只有21位,平均壽命31歲。

超過漢朝平均壽命9年,這個數據在漢代看著不起眼,但是如果按照1985年中國男性人均壽命計算,那麼漢朝皇帝平均活75.96歲,這個數據在當年能排名世界前十。

我們再來看唐朝,根據史料統計,唐朝皇帝人均壽命47歲,遠遠超過《我國曆代人平均壽命和預期壽命》所記載的唐代人均壽命27歲。

宋朝皇帝平均壽命48.1歲,而宋代人均壽命30歲,宋代皇帝平均比宋代人均多活18.1年。

清朝就更不得了,根據史料統計,清代帝王平均壽命為53歲(帝王平均壽命最長的朝代),而清代人均壽命才33歲。

歷代帝王里長壽的確實不算多,但是皇帝在當時享受最好的條件,他們的壽命比同時代普通人肯定是要長的。

甚至我們可以這麼理解,如果皇帝都普遍短命,那麼同時代老百姓壽命肯定只會更短,平均而言。

最後,我想告訴大家,不要把古代的生活想象得多麼美好,古代最好的時期也是遠遠不如現在的;大家知道古人吃什麼嗎?

西晉時期有一個叫張華的人,寫了一本《博物志》,裡面記載了大量當時飲食情況,裡面說的很清楚,內地的人以“狸兔鼠雀”為肉食來源的,看清楚,“鼠”,老鼠的鼠。

註釋:


蘭臺

皇帝是封建社會的高危職業,雖然是一國之君,但是坐穩這個位子不容易。一般來說,皇帝有二種類型,一種是有為的明君,一種是昏君。

如果是明君,他每天的工作是非常忙碌的,要處理各種朝政中的問題,每天起早貪黑,有時候還要親征,如果身體底子不好,壓力一大,生病去世的概率很高。像清朝的雍正皇帝是個特別勤快和有責任心的皇帝,但是即位僅僅13年就去世了。像康熙皇帝這種又有能力,身體又非常健碩的皇帝在中國古代並不多見。

如果是昏君,那就更麻煩了,古代篡位的幾率很大,因為皇帝這個位子的吸引力足夠大,野心家一看有機可乘,那就乘虛而入,如果沒有肱骨大臣的保駕護航,昏君的結局是非常悲慘的,被殺被毒死的屢見不鮮,一部分是骨肉相殘,一部分是奸臣篡國。

當然還有一些皇帝,對於國事不敢興趣,卻沉迷於自己的愛好,趙徽宗是“不愛江山愛丹青”的皇帝。他獨創的書法“瘦金體”是書法史上獨樹一幟的一家派別,風格非常獨特。在他即位後,北宋政權腐敗加劇,先是方臘農民軍起義,然後又錯誤地進行聯金抗遼的政策,導致遼國滅亡後,金國迅速強大,調轉槍頭對準北宋。北宋末年金兵擄徽、欽二帝及其宗室、臣屬3000多人,還有皇室寶璽、法物、禮器、典籍。二位皇帝和妻兒的結局悲慘之至。南北朝時北齊後主高緯的興趣愛好,非常荒誕,希望當乞丐,在後宮裡刻意建設了貧窮村舍,天天穿著破衣爛衫當乞丐,尋求人生刺激,最後導致國事閒置,亡國後被周武帝賜死。


科壇春秋精選

眾所周知,在古代地位最高的人就是皇帝,全天下有什麼好東西都緊著皇帝來用,各種補品都是最好的,但是皇帝的平均壽命卻不高。縱觀歷史,壽命最長的一位皇帝就是乾隆皇帝,此人89歲才過世。在位六十年,退位當了三年太上皇,無疾而終。

壽命超過七十歲的皇帝,屈指可數。甚至可以說是少的可憐,那麼很多人就有個疑問,皇帝一切都是用的最好的,還都這麼短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首先我們要看看大環境,在古代醫療水平非常低下,很多現在看來不值一提的病,在當時可就要人命了,別說皇帝,古代任何一個人都要面臨這個問題。準確的說不僅是皇帝活不久,任何人壽命都不長。

題目提到了說皇帝的平均歲數是39歲,用平均來說這個數字就很嚇人了,如果仔細去查閱一番歷史上這些皇帝的壽命,就會發現這個平均數壓根不靠譜,有許多的皇帝都是意外身亡,被殺身亡的也比比皆是,並不每個都是善終的,皇帝也是高危職業,畢竟天下這麼大,但是掌管天下的權利只有皇帝擁有,誰不垂涎三尺呢?

最後要說的就是,皇帝短命除去意外死亡的,正常善終的壽命也並不長,但是相比普通人還是好的多了,如果硬要說皇帝短命,那隻能說他們操勞過度。很多人可能以為皇帝很輕鬆,想做什麼都行,這可就錯了。皇帝絕對是古代最勤奮的人之一,試想一番他們要掌管天下,每天得有多少事情要處理?除去昏君不談,剩下的都有每天的日程表,可以這麼說,每個皇帝每個月寵幸妃子幾次都是規定好的,每天都要忙著工作。並且還要小心有人覬覦皇位,每天都很累。

還有一點,歷史上很多皇帝追求長生,會去吃一些仙丹,用現在的話來說,那些東西會導致慢性中毒,想不早死都難。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