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超”成烫手的山芋,中甲“让超”大戏,再次放大中国足球病态

随着中国足球甲级联赛的落幕,联赛最后几轮的各种结果令人不解的冷门出现让人不禁发问,中国足球到底是怎么了?其实一个国家的足球强不强,看一个国家的足球联赛就能理解他们的成绩会这样。中甲联赛最后几轮各支冲超球队的诡异丢分再一次放大中国足球的问题。

“升超”成烫手的山芋,中甲“让超”大戏,再次放大中国足球病态

青岛黄海庆祝冲超成功

各级别联赛球员的能力差距过大,导致很多球员从内心里不想冲超。因为他们知道一旦球队升入中超,以他们的能力是不足以应付中超联赛的,所以我们在中甲联赛中就能看到以前排名靠前的球队明明是比分落后,但是还是球员频繁卧草,大部分时间都是出于散步状态。而且末轮联赛还出现球员进球之后竟然沮丧的抱头,就像错过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一样。这样场面真的就是让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得哭笑不得,真的是又气又恨。除了球员自身不想冲超,害怕下赛季被球队清洗失业之外,个别球员在踢假球的情况也是有可能的,但是没有证据的我们还是相信我们国家的球员是职业的不会参加假球,那些可笑的失误就是真的失误了。

“升超”成烫手的山芋,中甲“让超”大戏,再次放大中国足球病态

文总,明年还冲超吗?

球员场上不拼命,场下老板也是同样不希望自己的球队能够能够升级到中超。虽然说球队进入中超联赛之后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度,但是中超能够带来的赞助并不可观,甚至可以说除了老板自己和之前已经有的部分体育品牌的赞助根本就不会得到新的赞助。这样只能是老板增加投入,没有哪个老板是真的拿钱去打水漂。了解中超更多的人都知道就像恒大这样俱乐部在中超的亏损都是亿为单位计算的。所以说,中甲联赛末期的让超大戏必然也是各个俱乐部的老板背后里给与教练和球员的暗示。

“升超”成烫手的山芋,中甲“让超”大戏,再次放大中国足球病态

青岛球迷现场打出横幅

对于投资人来说,拿钱投资俱乐部是为了拿到地方政府给与的优惠政策。从很多俱乐部只有一线队而没有引入一个完整各年龄级的梯队体系,也是这些混迹中甲球队不想升级的原因。俱乐部没有一个完整造血体系,整个主力阵容都是在靠拿钱在砸,一旦买来的球员的不适应球队的战术体系或者是重伤之后,成绩就会呈现断崖式下跌。而且没有造血能力的俱乐部就可以明确这个俱乐部在每年的转会期根本不可能拿到一分钱的转会收入。这样的俱乐部经营政策就更加明确了投资人不想冲超的想法。

“升超”成烫手的山芋,中甲“让超”大戏,再次放大中国足球病态

现场的亚泰球迷

除去俱乐部自身的原因,足协引入的各种政策也是各大老板不想参与其中的原因。中超联赛不似欧洲五大联赛那样,每支球队都能拿到一笔不菲的转播收入和联赛的奖金。而且各俱乐部不但几乎拿不到这些收入,还要额外的要大幅度的投入,中超与中甲的准入标准完全就不是一个量级的,可能在中甲拿1个亿就能混的风生水起,但是到了中超可能你拿出10个亿都见不到一个水花,一个赛季之后就又降回到中甲联赛。而且,这些只是最基本的政策上的投入,还有对于俱乐部主场草皮的维护、联赛客场远征等的一系列费用也是相当高昂的。所以说冲超的高成本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投资人可以承受的。

“升超”成烫手的山芋,中甲“让超”大戏,再次放大中国足球病态

中超,我们回来了

最后就是球迷对于中国足球各个足球俱乐部的态度了,作为球迷的我们,拍拍自己胸口问问自己,有现场看过自己主队在联赛的现场比赛吗?每次在看实况转播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看到看台上有很大一部分的位置都是空缺的。这样低的可怜的上座率就会让成绩不理想的球队在中超上更加难以生存。也许中超联赛的上座率永远无法达到像安联、诺坎普、老特拉福德那样火爆的情况,但是至少我们应该让主队球迷的看台坐满支持他们的人吧。除去俱乐部在主场门票上的收入外,还有就是俱乐部周边的收入。一个运作良好的俱乐部的球衣以及俱乐部周边的销量是一个俱乐部财政收入大比例收入。这个时候很多伪球迷就会说,中国足球都已经这样了我难道还要去花自己钱去支持你?在网上一件球服才一百而已,而一件正品球服那要四五百呢,怎么都是支持你,你俱乐部拿不出成绩,还要怪球迷吗?对于这样的球迷我们也不能说什么,毕竟中国足球已经伤了中国球迷的心了这么多次了,说心里没有怨念那是不可能的。

“升超”成烫手的山芋,中甲“让超”大戏,再次放大中国足球病态

中国足球想要真的发展起来,不是仅仅就是在场上的那11个人努力就可以重现打进世界杯的那样期待的。只有足协、俱乐部与全国球迷团结一心,足协出台更加完善的制度让更多俱乐部能够达到收支平衡并融入到中国足球联赛的大家庭里来、俱乐部能够给与职业球员更加完善的保障和薪资体制、全国人民能够不再对中国足球带有有色眼镜,让更多的孩子去踢球,给与各个俱乐部更多的人员选择。这样中国足球的大环境才是真正的得到了改变,才能让中国这块足球荒漠变成绿洲,才能让这样奇葩的“让超”大戏不再出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