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中國、巴西相比,哪個的地理位置好?

管住大嘴邁開大腿


單純比較三個國家的地理位置,我直接把論點放在前面:中國最好,印度和巴西都不咋滴。


比較起來很簡單,看著三個國家歷年的GDP發展就有數了……曾經有人評價金磚國家的時候有那麼一句經典的話:現在的經濟體量,中國=(巴西+印度+俄羅斯+南非)*2,還不夠說明問題嗎?



莫迪:切,胡說,我們印度有喝了不上頭的恆河水,你們有嗎?



博索納洛:我也覺得他說得不對,這是比較地理位置,又不是比GDP,還不如咱們各找11個人,球場上比試比試?(國足瑟瑟發抖中)



其實,衡量一個國家地理位置的好壞,就兩個方向,一個是經濟,再一個是軍事,然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對於大國而言有了錢自然可以造導彈衛星航空母艦;再加上在當今時代,核武器、洲際導彈、全球打擊的概念之下,地理位置對軍事的影響力趨於弱化,因此衡量一國的地理位置,只要不是幾乎門戶洞開(很明顯,中、印、巴均不存在這種情況),關鍵就是衡量這個國家的地理位置,是否適合發展經濟。


對於中國、印度、巴西的地理位置是否適合發展經濟,看很多人糾纏於島鏈封鎖(和平時期島鏈幾乎沒有什麼用)、還有耕地面積、礦產資源、森林、漁業……這種說法都是有問題的,沒有抓住關鍵。什麼印度耕地面積比中國大,巴西有世界最好的鐵礦,這樣的說法,都是很以偏概全的。


一句話,現在是工業時代,中國、印度、巴西這三個國家,誰的工業最強?


答案很簡單,中國。印度和巴西都是典型的資源出口國,出口糧食、礦石、木材等原材料,去換取中國的工業品。,而中國則是用工業品換取巴西、印度的原材料,雙方在這方面不對等。


然後我追問下去:中國哪裡工業最強?


答案也很簡單:我國工業最強的地方是長三角和珠三角。這個是眾所周知的,除此之外,我國華北平原、山東半島、環渤海也有很多大型重工業基地……


然後我繼續追問:印度和巴西的“長三角”和“珠三角”工業基地在哪裡?


莫迪:你丫怎麼哪壺不開提哪壺呢?沒有……



好了,說到這裡,其實論點已經看明白了,那就是:從軍事角度上,可以說印度、巴西的海岸線外面,沒有島鏈制約;從農業和資源角度上說,印度、巴西不缺乏自然資源甚至還可以出口,但是,從發展經濟、工業化的角度上說,印度、巴西這兩個國家,整合資源的成本太高,這兩個國家未來很難發展到一個很高的高度。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衡量大國國運,重要的不是具體看這個國家有多少人口、多少耕地、多少礦脈……對於一個大國而言,重要的不是佔有資源的數量,而是這個國家整合各方面資源據為己用的成本。這才是關鍵。


這方面例子很好舉。正方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我們的鄰居日本。在很多人的印象裡,日本資源匱乏,幾乎所有的工業材料都需要進口,而且國土坐落在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地震、颱風等自然災害頻發,為什麼日本在這樣的地方卻能成為數一數二的經濟強國?難道真的是很多人所宣傳的日本國民素質優秀,品格堅韌嗎?不完全是。


仔細看日本地圖會發現,日本幾乎90%的人口,都聚集在圖上幾個紅圈的位置。尤其是最右邊一個。稍微有點地理知識的人會毫不猶豫的說:這裡是日本關東平原。


是的。日本雖然沒有什麼資源,但是天照大神給了日本“關東平原”這麼一個風水寶地。東京灣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巖質灣區,港闊水深,不淤不凍,可以停泊最高等級的貨輪,而港口後面正好接上關東平原,風水樓臺先得月,正好修建大城市,在大城市周圍興建工業園區、發展工業、修建路網全是在平地上進行,距離最短、成本最低——意味著利潤最高——加上日本(曾經)不缺人手,只要政策對頭,發展製造業的優勢得天獨厚。


因此,把中東的石油、印度的鐵礦、中國的稀土、巴西的木材……統統裝上大船,送到東京灣來,一番加工以後,變成機床、設備、電子產品,再裝上大船,運往世界各地,就是日本這個國家正確的打開方式。在通過貿易賺到第一桶金以後,日本就產業升級、研發科技,成為我們現在看到的“19年19個諾貝爾獎”的發達國家。


因此,日本這個國家的地理位置絕不像很多人想象得那樣差,甚至可以說,站在發展工業的角度,日本的國土質量在世界各國當中,要名列前茅。



反方的教材是誰呢?是我們的另一個鄰居,俄羅斯。歷史上俄羅斯熱衷於領土擴張,四處侵略,最終以1.4億的人口占據了170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國土,。很多人在痛恨俄羅斯歷史上侵佔了我國數百萬平方公里國土的同時也羨慕俄羅斯擁有多到手軟的石油、天然氣、木材、漁場等自然資源。


但是有人就奇怪了,為什麼從帝俄到蘇聯乃至今天俄羅斯,這個國家的工業就是搞不好?“衛星能上天,電風扇就是轉不起來”的梗被眾人熟知。課本上的解釋是:蘇聯為了和美國爭霸,把過多的資金都投入到重工業和軍事領域,忽略了輕工業和民生工業的發展……

<strong>

課本上這麼說也許是對的,但是細想想總覺得意猶未盡,以當時蘇聯超級大國的實力,國內應該不缺精英,我們課本上都寫著的東西,他們不可能認知不到。既然能夠認知,為什麼不去解決,還是一味透支國力去爭霸?


實際上站在“大國最大的優勢不是擁有資源的數量而是整合資源的成本”角度上來說,俄羅斯的問題很好理解。衛星導彈能上天,戰鬥機動動翅膀整個世界都哆嗦,是因為俄羅斯這個國家重視教育、培養人才、攻關技術,對於導彈衛星戰鬥機這樣的不計成本的高科技,只要技術攻關成功,對俄羅斯而言,造出來並不是難事。


但是電風扇、電冰箱、洗衣機這樣的簡單民生產品,大家都能生產,關鍵問題就不再是高技術而是生產成本。這時候俄羅斯的問題就出來了:人太少(人力成本高)、地太多(運輸成本高),在高成本之下,俄羅斯的電風扇、電冰箱乃至電燈泡,根本沒有市場競爭力,生產多少賠多少。


有心的人可以去查查俄羅斯的物流情況,一個包裹快遞時效動輒數月,甚至經年不是新聞。在俄羅斯,“普通人上街溜狗熊,真的勇士去郵局寄快遞”、“中國的送餐公司叫餓了麼,俄羅斯的送餐公司叫餓死了麼”、“等兩個包裹,一輩子就過去了”類似的段子,是層出不窮的。有人疑惑以俄羅斯的先進技術為什麼不修高鐵、不建高速公路提高物流效率,其實道理很簡單,一趟高鐵跑上萬公里,只能賣出幾張票,鐵路總公司撐不過三天……



還有人覺得,技術是萬能的,我們的很多短板都需要研發、技術、專利去彌補,站在中國國情上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從俄羅斯的例子來看,“待到郵件送達時,家祭無忘告乃翁”的俄羅斯國情,單純指望研發科技、培養人才就能補回來嗎?不可能的。一味靠科技彌補成本劣勢,造成的結果只可能是蘇聯式的“衛星上天,紅旗落地”。



這裡需要加個備註,物流對工業生產成本的影響,是累加的,每一個零件,甚至零件的零件都需要物流,這裡面一步步積累最終可以翻數十倍,而賣資源或者進口工業成品,物流只需要一步即可,影響有限,這就是資源詛咒的真實奧義,所以俄羅斯人極少地太多的國情,足以最終讓俄羅斯工業萬劫不復。


所以,上天是公平的,凡事都沾便宜最後就可能吃大虧。歷史上的俄羅斯饕餮一般的吞噬鄰國土地才是現今這個國家逐漸墮落的根源。雖然憑藉國土之下蘊藏的豐富資源,俄羅斯未來吃喝不愁,但是在進入經濟全球化、商業全球競爭的現今時代,分工越來越細、對運輸的依賴越來越高,俄羅斯想再翻身恢復一個超級大國的榮耀,概率是很渺茫的。


說了這兩個例子,我們回到題主的問題上,那就是印度和巴西的國土質量,為什麼會導致這個國家整合資源的成本過高?一句話,這兩個國家缺乏適合建設大型工業基地、大型城市群、能夠匯聚海量人口的河口沖積平原和巖質大灣區。


我們先看看巴西。巴西北部赤道地區,是人跡罕至、瘟疫橫生、毒蛇惡蠍、沼澤密佈、土地貧瘠的亞馬遜平原。這裡不適合發展經濟,甚至不適宜人類生存。這裡再次強調一下,熱帶雨林雖然對維護生物多樣性、控制二氧化碳總量有重大意義,但是站在發展經濟的角度,亞馬遜平原和雪域高原、西伯利亞、撒哈拉沙漠一樣,都不適合人類生存。覺得巴西可以開發亞馬遜平原的,請先去惡補一下自己的地理知識。


拋開亞馬遜平原這塊不適宜人類發展的世界最大平原,巴西絕大部分人口,都分佈在南部地區的巴西高原之上。巴西高原雖然不高,但是大,它幾乎佔據了巴西南部迴歸線附近所有的國土,直抵大西洋邊上。


這種地形有多坑呢?站在一箇中國人的角度上很難理解,不過看看里約熱內盧就知道了。都說上帝是公平的,從“上帝的視角”看過去,很明顯可以得知,里約熱內盧實際上建設在山和海之間的一小塊平地之上,城市用地極其緊張,哪怕是山腳下,見縫插針,每一塊稍微平坦的位置都建滿了建築……



光是建老百姓居住用的房子都捉襟見肘,里約熱內盧想像我國上海、南京、青島學習一下,搞什麼浦東新區、江北新區、西海岸新區……那都是不現實的。



看一下巴西的核心地域位置的地形圖,可以看出來,從里約熱內盧向北走差不多100公里,就登上了曼蒂凱拉山,平均海拔一千多米,周邊無法建設任何稍微大一點兒的城市——地圖上的新伊瓜蘇距離里約熱內盧的距離也就是30-40公里左右,如果把里約熱內盧比喻成上海的話,新伊瓜蘇的地位和閔行差不多,用松江、嘉定比喻都過分了。上海周圍的衛星城,像蘇州、無錫、常州、嘉定之類,對於里約熱內盧來說,統統都要翻上高山——實際上不能存在。從地圖上看,從里約熱內盧向東北走有一個叫做新弗裡堡的小城市,距離里約熱內盧100多公里,海拔高達846米……


里約熱內盧就這樣了。巴西還有聖保羅來著,不過……

等等,這個海拔,我們的山城重慶無非是100-200米之間,這個高度相當於泰山中天門了,你確定這是一個海濱城市應有的風格?


所以,同樣是海濱城市,我國天津到塘沽的道路,畫風是這樣的:

而聖保羅到桑托斯,同樣的距離,畫風是這樣的:


當然,我知道很多網友看到這裡,肯定已經“愚公移山”精神大發,半瓶啤酒下肚,不知道天高地厚喊著“派點中國工程隊過去,把山挖掉就好了,正好還可以填海”。


有這麼簡單嗎?稍微懂造價的算一下土石方量都知道,挖平一座1000米高、坡度30度、綿延1000公里的高山,把挖下來的磚石送到300公里外去添海,組織一個1萬輛重卡的運輸車隊,以現在最先進的工程手段,從秦始皇時代開始忙,到現在都幹不完。


至於在大山中間修幾座大橋、挖幾條隧道,這個肯定是沒問題的,但是修橋架路不是白忙活,這裡面的成本最後還是要由巴西的企業埋單,還是要抬高工業成本。


更重要的是,以上海這種城市,港口卸了貨,運往蘇州、嘉興這樣的衛星城進行加工製造,難道挖通一座山,修一條雙向八車道的高速公路就夠了嗎?回答肯定是不夠的,路網的概念瞭解一下……




再退一步,就算挖了N條隧道 ,巴西人到了蘇州、無錫、嘉興這種一望無際的工業園區,到處都是加工廠的城市考察一番,他們的表情也一定是:


因為,在里約熱內盧、聖保羅等地的周邊,就算挖了幾條隧道,建了幾座大橋、挖通了幾座大山,卻根本找不到大片平地可以修工廠。(在山裡硬修的話,想象一下之前唸叨了很多遍的工業成本問題)


這相當於玩紅警勉強只能展開基地車,看著別人的戰車工廠、作戰實驗室、超級武器都建起來了乾瞪眼。(想象一下紅警2白令海峽地圖裡的3號位置,電腦處在這裡就是等死,給隊友送經驗的如果是雙人對戰,得第一時間把基地車拖走才有活路,但是戰機已經錯過)


基地車:Let us find some flat land……



博索納洛:怎麼拯救巴西?別問我,問上帝吧……


說完巴西,其實印度的情況差不多。印度人口最密集的區域是哪裡?恆河平原。恆河平原的入海口歸誰?孟加拉國。



蒙巴頓公爵:我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我黨高級臥底,不謝……


印度不是還剩下很多海岸線嗎?和巴西的曼蒂凱拉山一樣,一道“西高止山”,一道“東高止山”把印度的海岸線整個“打了包”……



這是什麼概念?這意味著,從孟買出來以後,走不了多遠,印度的道路的畫風就必然是這樣的:



或者這樣的……


印度的地理位置如何,一眼便知。


莫迪:雖然路況差了點,但是我們印度開掛民族在人的方面更厲害……比一下,明顯是印度道路運輸的效率高啊!


中國的鐵路,畫風是這樣的:


印度可以是這樣的:


中國的公路是這樣的:


印度可以是這樣的……


看到這裡,其它人的表情是:WTF?這也行……


到這裡寫得也差不多了。很多人關注到為什麼二戰之後以日、韓為首的東亞國家能夠興起,改革開放之後的中國也能飛速發展……一方面是儒家文化帶來的勤勞致富、先耕耘後收穫的文化底蘊導致東亞人民相對刻苦、勤奮,另一方面,東亞地域有大量適合建設工業基地、大城市/城市群的港口平地。如日本東京灣、韓國漢江口、我國長三角、珠三角、越南湄公河口……從地理上講,東亞國家確實大部分都適合工業立國的模式,但是印度和巴西就不行了。


換言之,印度和巴西,上帝給這些類型的國家安排的,就是出口糧食、礦石換其它國家工業品的命。對於這兩個國家而言,雖然人的素質和勤勞等問題不能排除,但是從地理位置來看,印度和巴西這兩個國家,天生整合資源的成本就遠高於東亞國家,不適合走工業強國的道路。未來這兩個國家的發展天花板是很低的。巴西在人均GDP發展到1萬美元左右的時候,已經發展不下去了,印度目前基數還比較低,有一定發展的空間,但是印度就是人口數量即使再翻番,GDP總量超過我們和美國難度也太高。這個國家未來撞牆停滯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亦是大概率事件。


更要命的是,印度、巴西這種工業成本方面的地理劣勢,是不能通過研發科技、興辦教育、引進人才等辦法解決的。文章講到俄羅斯的時候已經說過,不服“上帝的安排”,硬槓科技、妄想科技上去了就可以改變現狀的話,只會造成“衛星上天,電風扇就是轉不起來”的悖論怪圈當中。也就是說,事實上是無解的。


俄羅斯曾經成為超級大國,和二戰的特殊歷史時期,能夠通過打敗對手對外掠奪獲得財富有關。一旦戰爭之門關閉,在和平時期俄羅斯窮兵贖武的結果就是死路一條,最後不得不走回到賣資源為生的老路上來。印度和巴西更是如此,實際上並沒有太多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的機會。


但是,就算美國的地理位置幾乎無可挑剔,美國的科技幾乎獨步天下,這個鬥敗美國成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機會,中國目前也還是有的。道理很簡單,中國的三級階梯地形,天生擁有大量的良港、大塊的適合建設城市群、工業區的平地,整合資源的成本成本相對是全球最低的,甚至比日本還要低。故中國無論怎麼折騰,都不可能出現“衛星能上天,電風扇轉不起來”的情況,在我們這裡,“只要稍微折騰一下電風扇就可以轉得很好,故怎麼做到衛星更快更好的上天才是關鍵”。所以,只要注重研發科技、引進人才、加強教育,中華民族不愁興盛無路。這要比印度、巴西等國家,生生從大山裡開出一條血路的難度,低多了。


從地理上來講、從經濟體量上來講、從科技水平上來講……結果都是大同小異的。未來地球的霸主,只可能是中美對決的勝者,不會有第三個國家。




說到這裡,莫迪又有點不滿意了:想那麼多幹嘛?來,乾了這杯恆河水,來世還是印度人……


Magic6981045


印度,中國,巴西,三個國家都屬於人口大國,且都是發展中國家。要比較它們的地理位置,其實各有優缺。

一、印度

印度位於南亞地區,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人口數量高達13.24億(2019年數據)。如果僅是從人口與土地面積佔比來看,印度是一個物質嚴重匱乏的國家。但是若是忽視人口劣勢,僅是從自然資源、地理狀況來看的話,這個國家的地理位置較好。


印度的平原面積非常大,約佔總面積的40%左右,比如恆河平原就是一個佔地面積非常大的平原,這就為糧食的生產提供了良好的保障。與中國的高山、丘陵等相比,印度的山地、高原則相對少很多,他們的高原,海拔一般在一千米以下,其地形比較平緩。

另外,印度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平緩的地勢,較大的沖積平原,肥沃的土壤,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如此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這個國家提供了很好的農業生產條件。

需要一提的是,印度的北部背靠喜馬拉雅山脈,這座又高又險峻的山脈無疑是這個國家的一道天然的軍事屏障,如此特殊的地理環境,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阻隔了外敵的入侵。此外,印度半島地理位置也非常明顯,它北進可以壓制中巴、藏南地區等,南部能夠對印度洋進行控制,西部可以進入西亞地區。

與此同時,印度地處於世界文化中心,這既有利於它對外吸收文化,又有利於它對外輸出文化等。

二、中國

中國是世界歷史上最古老的國家之一,中國和印度地理位置相近,擁有較多的相似之處,但是又有較多不一樣的地方。中國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顯然比印度大很多,但是中國大部分為山地、高原地形,耕地比重小。

中國幅員遼闊,海岸線漫長,這既是優勢,也是劣勢。優勢在於多樣化的氣候為自然生態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通商港口多,為對外貿易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拓展空間。另外,中國海岸線漫長,這就在國際上佔據了重要的交通要道,這點無論是對經濟還是軍事來講,都非常重要。當然,幅員遼闊,海岸線漫長,就意味要防禦外敵入侵,其難度被大大提升了。

三、巴西

巴西地處南美洲東部,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其國土總面積達851.49萬平方公里,其領土面積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排名世界第五。和中國、印度等人口大國相比,巴西人口就顯得少了許多,為兩億多人。雖然巴西是發展中國家,但是其經濟發展非常快速,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容小視。

從地理位置來看,巴西在南美擁有絕對的地位優勢,其周邊的國家實力相對比較弱,為此巴西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成為這個區域的強國。



文 | 一木君

【作者簡介:一枚熱愛寫作的有志青年,寫過上千份稿子,碼過幾百萬文字,夢想做一個有溫度的創作者。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一木MU。】

一木MU


一.印度

1.印度位於亞歐大陸中南部低緯地區。屬熱帶氣候。整體地勢較為平坦,耕地面積廣大(比中國可耕地多)氣候上水熱條件優越,適合農作物生長(環境承載力大)。劣勢(旱季溫度過高,降水分配極度不均),南亞次大陸風影響範圍太廣(北緯30 5月溫度基本40以上)。



2.印度半島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南可控制印度洋,北部可以壓制中巴,東北可以進犯藏南地區,西部可窺探西亞。由於位於中部,所以彈道導彈(遠程)即可覆蓋亞洲全境。周圍國家雖然擁有領土爭端,但是大部分國家在實力上不如印度,或者是統治力不如(中國)。



3.經濟方面,由於印度出色的環境承載力,使印度勞動力豐富,足以養活大部分人口,而且價格相對低廉,適合發展經濟。而印度市場潛力巨大,而又未經大量開發,所以適合投資建廠,讓印度成為未來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但是印度氣候偏熱,熱帶地區不如溫帶地區適宜人類生活。造成印度一定科技人才的流失(美國 新加坡都有大量優秀的印度裔)。同時高溫也導致軍事武器保養上需要更多的經費。

二.巴西

1.誕生自葡屬殖民地的巴西則繼承了南美洲的東側,擁有亞馬遜流域和巴西高原這兩個龐大的板塊,坐擁全球第五大陸地國土面積(約855萬平方公里),豐富的自然資源,加上兩億多的人口,巴西本應有望成為多極世界中的一極。

但是巴西的地緣與資源優勢遠沒有看上去那麼優越,雖然現代巴西已經在長久努力下彌補了劣勢,但一些長期的不利條件依然限制著他的發展。



2.如果我們觀察燈光圖,會發現經濟發達地區與氣候帶的關係,寒帶和熱帶地區由於農業條件惡劣,都不利於培育大規模人口和經濟活動(爪哇島、中南半島三角洲屬於特例)。而南半球的溫帶陸地是如此之少,完全無法與北半球相比,雖然如此,仍可發現幾塊沃土——南非、澳洲東南部、南美洲南部(又稱為南錐體),這其中南錐體的條件最佳,這裡也成為了南美洲的核心地帶。



3.另外,雨林雨水充沛,雨水淋溶作用強烈,土壤吸收的養分很難大量保留下來,而土壤中的養分又被迅速吸收到植物體內,所以熱帶雨林土壤是非常貧瘠的,加上沒有乾溼季的分別、疾病肆虐、河堤泥濘,以至熱帶雨林並不適合發展農業。



4.如果巴西能較好的利用亞馬遜流域之外的國土,其資源基礎還是相當遼闊的。但這時新的問題又擺在眼前,巴西沒有通向東南沿海出海口的大河(有一條,但是出海口在阿根廷手裡)。 巴西高原被拉普拉塔河和聖佛朗西斯科河從中間分隔,但這兩條河分別流向西南和東北,卻沒有流向東南沿海的巴西核心港口們!

而拉普拉塔的入海口在阿根廷人手裡(布宜諾斯艾利斯即位於此),這表明了地理基礎發揮的重要作用,控制河流入海口是控制整個流域的關鍵。

如果既不能有效利用亞馬遜,又不能將沿海核心區與廣闊內地建立起緊密的經濟聯繫,那巴西是沒法成為世界大國的。

三.中國

1.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一個相當bug的存在,如此體量的高原造就了世界上最強的季風,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帶來了充沛的降水,使得中國東部雨熱同期,極有利於農業發展。農業發達在當今看起來沒有什麼吸引力,但是,持續發達的農業能夠供養稠密的人口,這筆農業時代留下來的豐厚基業構成了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



2.可能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中國的緯度優越性,相比之下,西歐的精華區緯度跟黑龍江差不多,美國東北部緯度跟遼寧差不多,較為溫和的氣候對於經濟至關重要,中國廣袤的領土都位於中緯度地區,值得慶幸。



3.地形 由於強烈的造山運動帶來了複雜的地質構造,高原山地盆地平原等各種地形一應俱全,再加上縱深廣闊,植被覆蓋的種類也相當豐富,因此中國有著豐富的物產資源。石油、煤炭、有色金屬等各門類資源都還比較豐富,使得在工業化初級階段時能夠自給自足,順利完成原始積累。而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天山、戈壁、橫斷山脈成為內地十八省的天然屏障,有利於集中防守。另外大的高原有利於產生流量大且長的河流,因此中國三地階梯 的地形造就了黃河、長江、珠江、瀾滄江等世界級河流,適宜內河航運和水資源的利用。

4.中國海岸線極長,有良港也有灘塗,能發展航運也能發展海洋養殖。想想俄羅斯歷代沙皇求一不凍港而不得,而我國有舟山、北侖、洋山、香港、天津、青島、大連等世界級港口,簡直不要太開心。昨天還剛看到巴西缺乏良港,全國七大港口吞吐量總和不及美國第一大港新奧爾良,而新奧爾良港放到中國排前十都勉強……

現在海運對一個國家的意義已無需贅言,但中國的海岸線難得的是沿線分佈著全國人口最密集的城市和區域,相比而言,印度、伊朗、巴基斯坦、墨西哥大部分人口位於內陸,發展出口貿易當然就困難一些。



5.不像美國、阿根廷等國家偏安一隅、孤立主義傳統深厚,中國可以說是貨真價實的中央之國,世界上一半的人口都位於中國周圍。這意味著今後東(南)亞將會成為世界的重心,中國則處於人類文明的核心位置,這塊人口密集的區域將發揮出最強的規模效應,因此中國有了無與倫比的區位優勢。

三國均人口眾多,經濟發展迅速,都是地區大國。但綜合比較,只要中國內部不出問題,印度和巴西很難超越中國。


歷史管家


地球上約有三分之二面積是海洋,一個國家不能沒有海陸位置或海洋資源。從太陽輻射在地球上分配來看,接受太陽輻射能量多的話太熱,少得話又太冷,只有適中才不冷不熱,宜居住與農業生產。人類活動總是趨利避害的,各種自然災害危害程度又影響一個國家安全。說了這麼多,三個國家哪個地理位置好?我想大家該有答案了吧,這就是我們的祖國——中國。

我國東臨世界上最大的太平洋,海岸線北起中朝邊境的鴨綠江口,到中越邊境 的北侖河口,全長約18000公里,佔世界第十位,大陸架面積廣闊,居世界第七位,我國的海岸線漫長曲折,多基岩海岸,多島嶼,沿岸多港口,很多都是天然的優良港灣,如寧波、青島、大連、廈門等, 而印度海岸線長度 7000公里 , 巴西海岸線長度7400公里,相對於我國來說無論是長度還是大陸架面積,都不佔優勢。巴西海岸港口區位優勢較差,生產力發展水平與港口匹配不是很好,印度海洋可利用的資源主要集中在東部與西部,中部地區為印度德干高原,是印度較落後地區,海洋資源開發和利用不均衡。

從氣候帶來說,我國地跨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帶等五個熱量帶,國土面積90%集中在亞熱帶與溫帶範圍內,三分之二面積處於溼潤和半溼潤地區,從年平均氣溫來說,沒有高緯度地區寒冷,也沒有赤道地區的炎熱。季風典型,冬夏分明,這種氣候的多樣性非常有利於農耕生產,農產品也很豐富,熱帶,溫帶農產品種類齊全。沿海灘塗多海洋資源,充分利用大陸架的優勢發展海產品養殖業。從人口居住的條件來說,中緯度位置適合宜居。而全球 近70的人口都居住在這個緯度帶,而我們國家就在這個位置。

對於印度來說,國土面積大部分位於北緯30以南的地區,基本上處於熱帶區域,一年分為乾溼兩季,終年氣候炎熱,農業可利用資源程度不高,農產品類型不是很豐富,很多農產品需要進口。印度人口眾多,與我們國家相當,但國土面積與我們國家相差很大,從人口居住條件來看,熱帶地區不適合居住。

巴西位於南半球赤道地區,終年氣候炎熱,降水量多,從各方面條件來看,赤道地區區位資源優勢很差,大體與印度相當。

從自然災害來看,我們國家也是一個多地震的區域,也有極端天氣出現,澇災、旱災時常發生,但在可控範圍之內,極端的天氣災害很少發生,冬季多寒潮,夏季多臺風,西部國土資源利用難度較大,成本較高。

印度、巴西都處於低緯度赤道附近,天氣炎熱,自然資源利用難度係數高,熱帶地區多瘧疾、霍亂、登革熱、絲蟲病等威脅著人類的身體健康。自然災害多於中緯度地區。


地理縱橫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中、印、巴三國不僅都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十個國家之一,也是目前綜合實力最強的三個發展中國家,在各自所在地區都具有巨大的影響力,同時,三個國家作為金磚成員國家,相互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日趨增多,被大眾拿來比較也是正常的,現在僅就三個國家地理位置孰優孰劣這個話題,可以從歷史、氣候與地質條件、地緣政治、發展潛力等方面來進行探討。

世界各國行政區劃圖

討論這個話題首先我們要確定幾個前提:1、三個國家只是自謀發展,不稱霸,2、三個國家維持現政權、主義、制度不變,3、國際形勢無重大變化。

首先,從歷史角度看,中國和印度同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恆河、印度河造就出古印度文明,黃河、長江孕育了華夏文明,至今都有五千年以上的文明史,而巴西約從10世紀末才有印第安人居住,正式有記載的歷史則是從16世紀初,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發現這片有龐大紅木林的土地起才開始的(巴西國名Brasil也就是紅木的意思),到現在也就五百多年的文明史。

印度歷史上除孔雀王朝之外,其餘時間長期被外來入侵者所統治,如貴霜帝國、莫臥兒帝國、英屬印度等,以此也導致印度至今民族、宗教問題極其嚴重。中國歷史上多次改朝換代,也經歷過少數民族統治及帝國主義殖民,但華夏文明一直未滅,沒有被外來文明顛覆,華夏民族始終是主流。巴西在三個國家中歷史最短,在經歷葡萄牙和法國的殖民統治後,除了國內政權更迭之外,再無外敵入侵。

歐亞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這塊土地上誕生了眾多強大的民族和國家,有人的地方就有爭鬥,某個民族崛起後 ,多數會選擇向外擴張,而中國和印度作為歐亞大陸上的重要組成部分,無法迴避擴張和被擴張的問題。南美州獨在地球一隅,作為最後一個被發現的適宜人類居住的大陸,遠離了爭鬥激烈的歐亞大陸,主動權更多的是在自己手上。

接下來說說氣候和地質條件,印度以298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排名世界第七,大部分國土都處於熱帶,在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有著如此優沃的自然條件,目前印度已經是世界上不多的農產品淨出口國之一了,而另一面,4-9月是印度最熱的季節,最高溫度甚至達到49℃,每年成百上千的民眾熱死,因而也造成印度整個國家在夏季的發展都變的遲緩。在地理位置上,印度半島向南伸入印度洋,左右都沒有屏障,每年的熱帶氣旋都會給印度南部帶來不小的危害,同時整個印度半島處於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結合部,部分地區會遭受地震、火山等自然災害。由於西南季風很不穩定,使印度降水量的時間分配很不穩定,水旱災頻繁。印度礦產資源豐富,鋁土、煤、雲母、鐵、鋁、鉻、錳、銅、鋅、鉛的儲量都位居世界前列,油氣和森林資源也比較豐富,基本實現自給自足。

世界氣候類型分佈圖

中國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高居世界第四(根據國際最新數據更新,排除爭議地區之外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美國),絕大部分國土都處於溫帶地區,以溫帶大陸性氣候和季風氣候為主,相較於印度來說,適宜人類生存指數會高一些。由於幅員遼闊,氣候與地質的多樣性,一方面各種農作物與經濟作物基本上都可以生長,中國也是世界上動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但遭受乾旱、水災、寒潮、霜凍、地震、颱風等自然災害在三個國家中也是最多的,目前中國仍是世界農產品進口大國。礦產資源豐富,已知礦產171種,其中鎢、銻、稀土、鉬、釩和鈦等的探明儲量居世界首位。煤、鐵、鉛鋅、銅、銀、汞、錫、鎳、磷灰石、石棉、石油、天然氣等的儲量均居世界前列。境內有長江、黃河、雅魯藏布江等水系,水利資源總量較為豐富,但分佈不均,旱澇頻發。淡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世界第6位,但人均佔有量僅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4,排在第88位。

世界主要地震帶及火山分佈圖

國土851萬平方公里的巴西,面積位居世界第五,號稱熱帶之國,北部為熱帶雨林氣候,南部主要為熱帶季風氣候,囊括世界最大的平原亞馬遜平原和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北部的雨林氣候造成土地貧瘠,不適合農作,更適合放牧,而南部土地肥沃,可耕種面積世界領先,目前巴西是世界第一大咖啡、甘蔗生產出口國,世界第二大豆生產出口國,世界第三玉米生產出口國,世界最大的牛肉與雞肉出口國。由於農牧業高度發達,巴西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便大力研究綠色新能源,現在是全世界唯一在全國範圍內不提供純汽油的國家,巴西消耗的能源中有近一半是乙醇等可再生能源。巴西自然資源豐富,鐵、鈮、錳、鈦、鋁礬土、鉛、錫、鈾等29種礦物儲量位居世界前列,近年在沿海地區發現大量油氣田,總儲量位居世界前十。境內森林覆蓋率62%,以亞馬遜河為主的三大水系貫徹全境,木材和淡水儲量佔世界1/5。巴西可能是上天最心愛的孩子,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受乾旱、寒潮、地震、火山、颱風等自然災害的影響卻微乎其微。

全球檯風路徑走向圖

再談地緣政治,中國和印度作為緊鄰的世界最大的兩個發展中國家就一起說了,印度地理位置好,背靠大陸,兩面靠洋(美國也是),而中國沒有出海口,很難衝出第一島鏈。不過從印度本身的位置及周邊地緣政治環境來說,卻存在無法彌補的短板。這使得印度在與中國的競爭中,註定要承受更多的壓力,包括直接來自中國的壓力,而中國也避不開印度的牽制。

而誕生自葡屬殖民地的巴西位於南美洲的東側,佔據南美大陸一半的面積,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加上兩億多的人口,巴西本應有望成為多極世界中的一極。但現在的巴西,似乎很少有作為強國的存在感,這是為何呢?

因為巴西沒有通向東南沿海出海口的大河(有一條拉普拉塔河,但是出海口在阿根廷手裡)。由於巴西東部沿岸有巨大的弗朗西斯科地盾的存在,地盾在巴西高原的東部,海拔很高,巴西高原被拉普拉塔河和聖佛朗西斯科河從中間分隔,但這兩條河由於地盾的影響,分別流向西南和東北,卻沒有流向巴西東部的核心港口,這使得偌大的巴西沒有一個順暢的航運通道。如果要從港口把貨物運到內陸,成本相當高(反過來,內地到港口也是)。與其如此,還不如從拉普拉塔河進入更划算,但是拉普拉塔的入海口在阿根廷人手裡(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即位於此),這表明了地理基礎發揮的重要作用,控制河流入海口是控制整個流域的關鍵。

巴西主要流域與沿海主要城市這條河是如此重要,他是南美流域面積最大的在熱帶之外的可通航河流,這裡最利於積累資本和發展產業鏈,甚至支撐起曾經的發達國家阿根廷,我們可以稱其為南美的密西西比河。這一流域上的四個國家(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烏拉圭)為了控制這條河,在歷史上可沒少發生衝突。其中就包括著名的三國同盟戰爭,戰爭異常慘烈,巴拉圭在戰爭中幾近被滅國,而阿根廷與巴西形成對峙之勢,成為南美兩強,直至今日。

最後,附上一張地球夜間燈光圖,供大家分析。我是方不二,典型文科生一枚,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不同看法,我們一起探討。謝謝!

<strong>


方不二


這三個國家地理位置都不錯,但最好的就得屬人家印度。

先來看巴西

巴西位於南美洲地區,當地最大的國家。

(巴西位置)

南美洲位於南半球,西臨南太平洋,東臨南大西洋。

  • 巴西位置的好處

距離傳統的現代文明的中心東亞、西歐和北美都非常遠。

周邊阿根廷、智利等國經濟科技等實力也不強。

所以從地緣政治上來看,巴西位置過於偏僻。這樣的地區好處是,憑藉巴西現在的體量,對整個南美地區的影響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為,美國雖然也在美洲,距離巴西也有3000多公里,而且畢竟美國是全球霸權,也不可能將力量過多投放到南美地區。

而巴西作為當地最大的國家,擁有當地53%的人口和幾乎一半的國土面積,在當地的影響力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這也是為什麼前幾年巴西試圖成為聯合國新的常任理事國。

因為,美洲這種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的狀態,培養了巴西的大國雄心。

  • 巴西位置的壞處

由於遠離文明中心,周邊也沒有什麼強的競爭對手,巴西無論是對外的貿易還是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以至於政治影響力,在世界範圍來看都是不足道來的。

比如,巴西的大宗出口商品主要是初級產品,其中鐵礦石和大豆就佔到了整個出口額的30%。

(巴西的鐵礦業)

就算是巴西在南美地區擁有絕對的優勢地位,這種優勢對於世界來講可有可無。

最典型的就是在第2次世界大戰期間,全世界都打成了一鍋粥的時候,南美地區對戰爭的影響比撒哈拉以南非洲也高不到哪裡去,甚至連大洋洲都比不了。

這樣的地位只能讓巴西侷限為成為一個地區性的強國,卻難以成為一個擁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國。



中國的位置

中國和巴西正好相反。

  • 對世界的影響力

中國位於東亞,在這一地區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是世界文明中心了,對世界的影響力還是非常大的。除了文明影響力,軍事征服帶來的影響力似乎更大。

北方遊牧民族曾經多次西遷,對整個世界都起到了一個非常大的改變作用。

而這種西遷,很多時候都是因為與中原王朝有關。

比如匈奴人,因為與漢朝100多年的戰爭,讓很多匈奴人沒辦法在當地生活了,只好向西遷徙。這種遷徙呢,引起了草原上的連鎖反應,最終成為壓垮羅馬帝國的稻草之一。

(羅馬和匈奴的戰爭)

所以,中國所處的東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豪強輩出的地方。這樣的地方最大的好處是得到了充分的競爭,無論是勝出者還是失敗者,都是世界的強者。

壞處就是地緣環境極為惡劣,當中原王朝衰落的時候,難以避免會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

比如在二戰時期,東亞地區就是重要的反法西斯的戰場,並且是第2次世界大戰最早爆發的地區,中國人民為了反法西斯的勝利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 今天的東亞競爭烈度也遠超其他地區

即便今天,東亞地區也有怪物房之稱。北方的俄羅斯,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南亞次大陸的霸主印度將中國環繞其中。這些國家沒有一個是白給的,他們拿出來放到世界上都是極為強悍的國家。

例如,日本軍隊雖然經過閹割了,但是那個不叫做日本軍隊的日本自衛隊仍然擁有世界排名前10的武裝力量。

(日本海上自衛隊)

可以說,中國的地理位置是兇險至極呀!

印度地理位置

印度的地理位置就非常的棒了。

  • 處於文明帶的中心

印度自古以來就和東方、西方有非常多的交流,因為它的位置正處於文明地帶的中心。

所以,無論是向東前往東南亞、東亞,還是往西到兩河流域和歐洲都不是很困難。

(四大文明位置,印度正好處於中間)

所以,印度文明既不缺少向外界學習的機會,也有能力向外輻射自己的文明影響力。所以,在古印度時期,印度的佛教不僅向亞洲東部擴散,還傳播到了埃及地區。

而且,由於印度特殊的地理環境又很難讓他遭到大規模的外敵入侵。

北方的喜馬拉雅山脈,讓東亞的中原王朝難以通過這裡南下進入印度地區。炎熱的恆河流域甚至讓蒙古人望而卻步,所以即便蒙古打到東歐,也沒有對印度進行侵略。

西方的亞歷山大雖然有徵服世界的野心,也止步於恆河流域。

進入現代以後印度地區就更好了,大航海時代來臨之後,印度的位置正好能夠影響東方和西方能源、商品等物資的交流。

  • 印度的短板

目前來看,印度唯一的短板就是這個國家的人口素質不高,導致軍事、科技等領域發展落後於世界列強,這是一個自古以來的問題了。

在古代,雅利安人能夠輕易征服這裡;在近代,大英帝國都不需要出手,僅靠東印度公司就成功將這裡殖民。

所以,如果不改變目前人口素質低,戰鬥力差的現狀,印度的地理位置優勢就難以得到應有的發揮!


歷史風暴


當然是中國,毫無疑問。

亞馬孫熱帶雨林的大火已經持續了數週,地球之肺的“上火”再度牽動了很多人的神經。而與亞馬孫雨林“上火”相對應的,是巴西總統雅伊爾·博爾索納羅的上火,這個極愛面子的總統近期一直和西方國家在互撕,熱度都快要蓋過了亞馬孫大火。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印度總理莫迪也在克什米爾地區大放厥詞,為自己的有聲有色的“印度夢”搖旗吶喊。

相比之下,國力迅速膨脹的我國反而顯得雲淡風輕。

作為世界上面積較大的國家,我國和印度巴西最大的相同點就是同屬金磚國家陣營。的確,這些國家也都是很多磚家心中翻來覆去歌唱的超級大國的候選之國,放在一起比較想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那麼,三個國家相比,到底誰的地理位置最好呢?靜夜史認為當然是我國。而之所以這麼說,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自然條件適宜

能夠誕生古文明,就已經從側面說明了中國和印度的地理環境要遠遠優於巴西。而能夠保持古文明的不斷代,則說明我國的環境條件比印度更勝一籌。

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就已經統一了我國的中東部區域,這一區域北到長城,西部被青藏高原和橫斷山脈阻隔,東南部都是大海,唯一能夠和外界溝通的陸上通道是長達1000公里的河西走廊,而河西走廊的西部,是面積廣大的溫帶沙漠地區,這種優越的地理條件,保證了中華文明不會被西來的強悍政權顛覆,包括亞歷山大大帝領導的馬其頓帝國。

在東亞這個相對封閉的地理單元中,中原王朝的最大威脅是來自蒙古高原上的遊牧民族,他們和中原王朝的戰爭和衝突構成了我國曆史發展的主旋律。

而隨著17世紀遊牧民族的整體衰落,中原王朝趁機將整個遊牧民族區域,包括東北、蒙古高原、西域以及青藏高原等地全部納入版圖,為今日中國的疆域奠定了基本框架。

相比之下,印度和巴西雖然緯度較低,生存壓力小,但太過安逸的氣候,使得這裡的人們更加慵懶,面對外來殖民者入侵時,毫無抵抗能力。尤其是印度,在數千年的時間裡,始終處於不斷被外來民族征服的輪迴中,而印度也始終是一個地理單元而不是國家名稱。

而巴西作為印第安人的聚居地,在面對人數少的可憐的葡萄牙征服者時,也同樣沒有抵抗能力,就連巴西的獨立建國,也是在葡萄牙人的領導下完成的。

因為印度和巴西的疆域是通過殖民者劃定,而不是通過自身努力取得的,因此兩國的版圖帶有濃厚的殖民主義色彩。

印度境內,雖然恆河水量巨大,但出海口卻掌握在孟加拉國手中,以印度冠名的印度河則基本位於印度國境之外。另外由於印度境內的河流很多發源於青藏高原,這使得印度的水源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我國的影響。

巴西境內的亞馬孫河雖然是世界第一大河,但由於地處赤道附近,周邊熱帶雨林廣佈,使得亞馬孫河幾乎沒有利用價值。

相比之下,無論長江還是黃河作為我國的母親河都最大限度的發揮了航運或灌溉等作用。

河流條件作為一國環境的最主要體現之一,全面彰顯了異國自然條件的優劣,而毫無疑問,坐擁青藏高原這一世界水塔的我國更勝一籌。

2、人文環境優越

從古至今,所謂國土位置的優劣,從來都是一個歷史名詞,而且具有明顯的相對性。比如當下的蒙古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但一旦形勢有變,特別是鄰國交惡,蒙古將成為第一個炮灰。

但話又說回來了,因為地理位置的不可變性,理論上地理位置的優劣決定了一國發展的潛力與高度,像以色列這樣能夠在沙漠中野蠻生長的國家畢竟鳳毛麟角。

中國、印度以及巴西的地理環境,如果奔著小富即安的目標而去,自然都沒有問題,因為廣闊的國土面積本身就能提供豐富的資源能源,而且意味著巨大的戰略縱深,加上山脈、高原等阻擋,抵禦外敵併成功存活的問題不大。

但國土面積的廣闊,本身就賦予了成為大國的潛質,而且不管這些大國有沒有稱霸的野心和目標,國際社會早已將其劃入大國範疇。說直白些,就是你不想爭霸,形勢也會趕鴨子上架,所以閉關自守是沒有前途的,走向世界才是正道。

而從走向世界的角度來看,我國無疑再度將印度和巴西兩國甩在身後。

巴西的國土面積雖然達到85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也超過了2億,但南美洲的地理位置讓巴西陷入了一個極其尷尬的境地。

首先,南美洲自古以來就不是國際政治舞臺的中央,就連兩次世界大戰都不曾波及,這意味著巴西想要走向世界,必須漂洋過海來到亞歐大陸,這無形中增加了巴西的發展成本。

而且因為南北美洲“與世隔絕”的狀態,這使得巴西自獨立的那一刻開始,就納入了美國的勢力範圍。從1823年美國發表“門羅主義”開始,隨著美國國力的迅速膨脹,拉丁美洲好不容易趕走了歐洲殖民者,又淪為美國的附庸。作為美國的小跟班,巴西即使有再大的野心,也逃不出美國的手掌心。

相比之下,印度可謂自由了很多,自擺脫英國殖民者開始,印度不但和俄國打得火熱還成為美國的座上賓,可以說風光無限。

但相比於美俄兩大國的吹捧,克什米爾問題的懸而未決使印度的崛起始終只是紙上談兵。巴基斯坦雖弱,但核武器面前人人平等,而且有我國的強力牽制,兩面受敵的印度連走向中亞的能力都沒有,何談影響世界?

而相比於令人絕望的地理劣勢,靜夜史認為無論印度還是巴西,最要緊的還是通過一次輝煌的勝利證明自己,比如抗美援朝這樣的,否則所謂的大國地位就是徒有虛名。

對比印度和巴西,我國國土因為列強的掠奪尤其是沙俄鯨吞而失去了大量戰略要地,比如庫頁島、克什米爾,蒙古也在沙俄的煽動下走向獨立,使我國東北、華北和西北等縱深受到嚴重威脅。而且我國周邊又有高達4個擁核國家,周邊環境可以說極其惡劣。

但因為巨大的國土面積,使我國和亞洲其他板塊都有連接,而且亞太越來越成為國際舞臺的中心。

當前的我國之所以在人文環境上處於劣勢,最根本原因在於臺島問題,這不僅嚴重損害了我國領土完整,且以臺島為核心的第一島鏈也嚴重阻礙了我國走向太平洋,更極大地掣肘了我國解決東海和南海領土爭端的腳步。

所以,一旦我國收回臺島,我國周邊形勢將徹底逆轉,無論印度還是巴西,都將更加望塵莫及。

事實上,隨著三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其地理位置的優劣也在此消彼長,不過相比於巴西因地盾而導致的沿海和內地撕裂,印度因人口無限膨脹而帶來的生存壓力,我國的優勢依然可以保持很長時間。

多有疏漏,煩情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第一,中國的經濟實力決定了中國地理位置優於其它兩國。

中國、印度、巴西三國都是世界大國,尤其中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本身就是核心,正如最強大的美國,周邊國家及人口不多,但卻是世界的最核心。

第二,自然環境巴西最好。

巴西人口2億多,而土地卻有851萬平方,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亞馬遜河及雨林,還有幾大天然優質良港,比如桑托斯、維多利亞、里約熱內盧等。其次就是中國,地大物博,溫差大,地形複雜,城市建設較好。印度相對最差,儘管耕地最多,但國土面積僅294萬平方,空間有限。存在開發過度,城市環境差的問題。

第三,軟實力中國實力最強

中國與印度都是文明古國,都有燦爛的文化,中國有以儒、道、法、墨、五行文化傳統,佛教在中國進一步發展,比如禪宗。中華文化5千年一脈相承,重團隊及協作,強調陰陽平衡。印度文化具有宗教性、多樣性、包容性的特點形成了以佛教為主的宗教,多樣性體現在印度歷史上統一與分裂時間比3:7,出現過幾個大的王朝,比如孔雀王朝,很多時候都是分散的小政體,造成多語言,多風俗性。包容性指印度在歷史上被英國殖民過,融合了西方文化,英語成為第二國語。兩國均人口眾多,經濟發展迅速,都有成為世界第一經濟體的可能性。但綜合比較,只要中國內部不出問題,印度很難超越中國。巴西文化軟實力相對次之,屬葡萄牙殖民地,多民族,移民國家,幾百年歷史,熱情奔放。


讀書解讀


地理位置好不好,分了情況才知道。中印巴西三國的地理位置比較,也得分為戰時與和平年代兩相比較。

第一,戰時,大戰之時,一國不處於博弈中心最好,離著主戰場遠點最好,最次也得靠邊,如果處於幾強之間,那作為小國被瓜分,作為大國是腹背受敵,難以獲勝。從這一點說,巴西顯然是最好的,也因此完美的規避了一二次世界大戰。印度次之,雖然處於印度洋航線中心位置,但是畢竟次大陸既不是西方中心,也不是東方中心,一二戰雖沾了邊,但是主體未遭到嚴重損毀。而顯然,我們,一戰二戰全都是戰場,幾成刀俎。

第二,和平年代,和平年代,四戰之地轉瞬就是四方經濟交流之中心場。這種情況下,處於經濟交往中心點最好,怎麼也得挨著邊,離得越遠,就越不好。以此觀之,顯然有些顛倒,巴西雖然各方面得天獨厚,但是遠離大國富國匯聚亞歐大陸,經濟發展也不錯,但是總欠那麼一點火候。而印度,依舊是老二的位置,處於航道要衝,也不錯,但離大國富國們還稍微遠點,所以,在三國經濟中排了第二。而我們呢,各種大小國家包圍,都來做生意,都來做買賣,不興旺,才怪。也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我們經濟的高速發展。注意我是說一定程度,不是說由此決定。

各位看官有何觀點,不妨留言聊聊。


北玄武


我以為中國地理位置最好,畢竟有973萬平方公里陸地面積,還有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洋,中國口川季分明總體溫帶,中國大江大河發源地都在國內,而門三從陸上可以直達中歐,非州,中國多種地型全有,邁有眾多島於,還有熱帶作物是一世界各類礦物最齊全的大國之一,中國風景是一世,,,,,:界最秀美。更正四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