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埠岸村――万家曾有九只金鸡

今天继续讲述黄岛村庄系列――两埠岸村

两埠岸村,位于长江路街道西端,距胶南市灵山卫镇2.6公里,处在九顶莲花山中峰西面的平原地区,南临王家港村,北与薛辛庄村接壤,土地肥沃,山林茂盛,滩涂资源丰富。村域面积约2.5平方公里。2006年,全村有608户、1776口人,居民有陈、王、薛、宋、刘等姓,皆为汉族。

据老人讲,明朝万历年间,万世万从胶州迁来立村。当时,村内有南北大沟一条,直通唐岛湾入海,沟上口宽10余米,深约5米。南海涨潮时,水进入沟内,自然形成东埠岸和西埠岸,居民分别居住在东、西两岸,故取村名为“两埠岸”。

两埠岸村――万家曾有九只金鸡

万世万迁来立村时,万家在胶州已是富户。他大量购买土地,又雇用大批佃户垦荒,不几年就成为拥有千顷土地、周围百里首屈一指的首富。

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10年),万家因丢失“地垠”,怕朝廷定罪而远逃他乡。村里只有陈、王等姓人家十几户。

据老人说,明朝成化年间(约公元1476年),陈姓兄弟三人从老家迁至灵山卫安家,繁衍了灵山卫的陈姓家族。公元1506年,老二的后代搬到本村落户。王姓于公元1547年从现胶南王台王家沟迁来,薛姓于公元1576年从柳花泊北庄迁来,宋姓于公元1593年从灵山卫南街迁来,刘姓于公元1609年从灵山卫刘家草场(现杨七岭)迁来。本村的薛姓、刘姓同姓不同宗。另两宗薛姓分别于公元1693年、公元1908年从灵山岛和濠洼村迁来。另一刘姓于公元1876年从王家港村迁来。后张、汪、高、周、郭等诸姓陆续由外地迁来。

当时,这片土地上荆棘丛生,杂草遍地,高低不平,盐碱成灾。先人们开发山林,垦荒造地,耕田牧渔,积累了许多生产生活经验。人们起早贪晚,把荒山坡开垦成层层梯田,将芦苇成片的盐碱洼地治理为旱涝皆收的块块良田。他们就地取材,筑起简易的“

草披屋”居住。夏天用山胡椒和艾子熏赶蚊虫,冬天建起火炕烧柴草御寒。后来采用半土半石为墙,顶下边扣瓦、上边铺草,建起了“罗汉衣子屋”。当时居住条件虽然简陋,但房屋布局、采光良好,街道安排经纬分明,时有南北大街8条、东西大街3条,村内道路四通八达。村庄占地约0.5平方公里。

当时,村内大沟东有一清泉,水旺而甜,供居民饮用。长年累月后,大沟不断淤塞,泉眼也不断用石头堆砌。直至今日,大沟已淤平,形成了南北老大街。直至1960年,居民还称路东为东崖、路西为西崖。清泉也变成了6米多深的古井,今仍可供饮用。尽管此后又相继挖了13眼水井,但只有这口古井与村庄同龄,润育了祖祖辈辈,是两埠岸的一大村宝。

村东一华里处,是九顶莲花山中峰。九顶莲花山自古就是战略要地。明朝初期,在峰顶修筑有烽火台,名为烟崮墩,战时燃起的烟火可作为联络信号,用于防御倭寇。1948年冬,驻青岛的国民党军占领薛家岛时,解放军与之经常在此激战,曾有近百名解放军战士英勇牺牲。至今,还能看出山上的战壕遗迹。山上现长满了黑松、刺槐等林木。

九顶莲花山像一条南北向的巨龙,南为头北是尾,唐岛湾中的牛岛是一颗明珠,可谓“一龙戏珠”。龙头(黄山南头)早已露相,看上去活灵活现,两只龙眼常年积水。传说如果谁得了眼病,去用龙眼水洗洗就会好的。原先龙头的前后左右都是两埠岸的土地,村民在干活时还往往好奇地用龙眼水洗洗眼。

清朝光绪年间,为防范土匪抢劫,每户村民自觉出钱购买土炮、土枪、土地雷、土炸弹等武器,晚间埋伏在村口交通要道警戒,安排专人巡逻,确保了一方安全。

解放后,为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村民在农闲时自发组织高跷队、秧歌队进行演出,还组织了茂腔剧团,由王宗洲任团长、刘宗福任导演、陈德业任编剧,自编自演了“秦奎卖妻”、“王汉喜借年”等剧目,还经常到薛家岛、灵山卫等周边村庄演出。

1946年春,村里成立了地下党组织,有郭成河、薛宝山等14名中共党员(其中女性3名),现健在的还有5名(按:2006年)。他们领导村民开展土地革命,并先后成立了武装基干民兵、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组织。解放战争时期,村民踊跃参军参战,出夫支前。在支援孟良崮、淮海等战役中,共出民夫百余人次、小推车50余车次、担架60余副,圆满完成了任务。

1947年,陈福业、陈洪业、陈全业(中共党员)、薛宝玉积极参军,参加了孟良崮、淮海等战役。其中,薛宝玉在淮海战役中光荣牺牲,灵位现存于胶南市烈土陵园。陈福业、陈洪业随军南下。全国解放后,陈洪业被派到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学习,后分配到铁道部锦州市铁路局报社任编辑,现已离休,定居锦州市;陈福业于1949年入党,在部队任团长、副师长等职务,现离职,定居福建。

1949年农历五月初四,村里组织担架队支授解放薛家岛的战斗。其中,王福禄、薛宝顶、薛宝岐、陈汝树、陈荣业五人光荣牺牲,灵位现存在胶南市烈士陵园。王增岐、范瑞义(党员)、宋增义(三级甲等伤残)三人光荣负伤。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村民大搞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开展水貂、猪、鸡、鲍鱼、扇贝、淡水鱼等养殖,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为发展淡水鱼养殖,村里在村前挖掘鱼塘15亩,挖土方12000余立方米。为抗早排涝,组织人力开挖了两条河道和一眼大口井。村东河道长1200余米、宽60余米、深1.5米,村后河道长1800余米、宽10米、深1米。村后大口井长40米、宽20米、深9米,可浇地300余亩。

改革开放后,将老房子全部拆除,建成了宽敝明亮、水泥砖石结构的大瓦房或别墅。村里将8条南北大街、3条东西大街两侧全部石砌,总长达5000余米。投资20余万元,将南北大街路面硬化,两侧栽上绿化花木,达到了四季常青。

两埠岸村东有江山路,南是长江路,西靠昆仓山路,北临富春江路,“王(家港)-岔(河)”路由村中穿过,道路四通八达。通过内引外联,有不少企业来村办厂,如华信印刷厂、冠王针织有限公司、寅亥工贸有限公司、青岛建国工程集团、青岛森林园艺有限公司、通利塑钢公司、太行山建筑公司、城市建设工程公司、国兴汽修厂、黄岛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等。青岛海蓝职业学校、黄海学院两埠岸分校、石油大学青岛科教园区也先后落户于周围。

村里也紧抓机遇,搞起了山林、渔塘承包,发展了厂房租赁业,开展了运输、养殖等多种经营。现村里有水库两座,各种轿车、货车30余辆。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1亿元,人均纯收入6211元。(按:本文数据等资料至2006年)

《万家的“地垠”和“九只金鸡”》

相传,明朝正德年间,万世万是两埠岸村拥有千顷土地的富户,被朝廷赏封千顷牌一个、地垠一个(为纯金铸造的金娃娃垠),凭此每年可免去地税。但朝廷一旦遇到经济困难,持牌、垠者也是其主要经济来源之。朝廷非常重视地垠,每年都派官员到地方查看。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万家的地垠丢失了。在当时,丢失地垠犯了满门抄斩之罪。头一年官员来查看时,万家热情招待,赠送大礼,花言巧语才骗过。可这样不是长远之计,万家天天提心吊胆,深怕日后东窗事发,更怕来年官员再查无法应付,便偷偷地以低价把千顷土地全部卖光,将财产分给四个儿子,让他们各自逃命。据说,他们一个逃至胶州,一个逃到烟台,一个逃至潍坊,一个逃至青岛。从此,万家便在两埠岸村消失了。至今,胶州、烟台、潍坊、青岛仍有万家的后代。

清末宣统年间的一天,村民刘德茂晒地瓜干时,无意间捡到了这个地垠。他不知是金制的,以为只是个黄铜孩像,就送给了邻居好友陈锡山。陈也不识货,便把地垠拴在烟袋包上,天天挂于腰带之上。使用了数日后,觉得挂在腰上太重,又物还原主。过了一段时间从胶州来了一个货郎,刘就用地垠换了一个铜烟袋锅。货郎好像识货,回胶州后就送到古宝铺鉴定。宝铺掌柜的一看就认为这是万家的千顷地垠,便偷偷地告诉了万家的后代。万家人到胶州府告状,说是货郎偷了他家的地垠。货郎被捉拿归案,审问后得知他是从第五区(辛安)于家河乡的两埠岸村用铜烟袋锅换来的。胶州府派人到村里找刘德茂和陈锡山核实,刘、陈把详情告诉了调查人,这才洗清了货郎的不白之冤。

传说万家败落时,家中的九只金鸡也不知下落。一天,胶州一贩鲜鱼的商人去积米崖购鱼,走至两埠岸村后才刚天亮,忽然发现有八只小鸡在边叫边跑。鱼贩感到奇怪,以为是卖小鸡者丢下的,就把小鸡捉进鱼筐。当八只小鸡都抓进筐时,忽然跑出来一只老母鸡。老母鸡一叫,大小鸡即刻无影无踪。当地居民听说后,认为那就是万家的九只金鸡。

《关公庙、星石》

关公庙位于村后。据老人们说,由陈氏家族在清朝嘉庆年间主持重修。此庙虽不太大,但周围百里无人不知。庙内有关公、周仓、关平塑像,十分精致。墙上的壁画非常精美。正北壁上还有一副对联: 千处祈求千处应,一方恭敬一方灵。当时,村民们把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的愿望都寄托于关公保佑,每逢年节就去庙里烧香、烧纸、磕头。1967年此庙被拆除。

星石,位于关公庙西侧。据传,清顺治年间,一村民晚间看到村后一道火光入地,第二天去一看,平地立着一块大石头。地上部分直径约50厘米、高1.2米左右,地下部分不知有多大,至今是个谜。村民认为石从天降,为不祥之物,便请道土来做法事。道士把咒符刻在一青石上,将其立于星石南边,以求不让星石兴风作怪、危害村民。此后不知经历了多少个春秋,人们从没去动过这块星石。直至1970年,可能有人将其用于盖房。现在看来,此星石就是一块较大的陨石。

《“咚鼓石”的传说》

在两埠岸村烟崮墩西坡下,有一片很怪的露面石,村民称为“咚鼓石”(又名石炕)。只要你拿石头敲打咚鼓石,它就会发出各种各样的鼓乐声。

传说原咚鼓石上有道裂缝,缝下面有个小洞。清朝末年,薛辛庄村有一渔民到南海捕鱼,回家的路上累了,在咚鼓石上休息。天快黑时,无意间发现从咚鼓石小洞中向外滚铜钱。渔民喜出望外,赶紧拾钱。拾了整整一吊钱后,天黑了,渔民就捡起一块石头把小洞堵住,准备第二天再去拾。第二天他去拾钱时,却怎么也拔不出堵洞的石块。当晚,渔民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老头对他说:“我花了一吊钱买了一个补丁。”20世纪70年代,村民开始在咚鼓石处采石建房。说来真巧,在所采石料上还有很多像铜钱一样的花纹。

两埠岸村――万家曾有九只金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