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京滬高鐵:超100億利潤背後,鐵路、天路、公路“三國殺”

解密京滬高鐵:超100億利潤背後,鐵路、天路、公路“三國殺”

京滬高鐵的利潤之謎

華說

京滬高鐵上市的傳聞,傳了不止一次了,也“久矣夫非一日矣”,但這一次是真的,因為其IPO招股書披露於眾了。上市指日可待也。

都知道京滬高鐵賺錢,但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還是一新公眾耳目,超乎市場預期。招股書說,2016年-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262.58億元、295.55億元和311.58億元,對應利潤總額為90.24億元、120.71億元和136.64億元,歸屬母公司淨利潤達到79.03億元、90.53億元和102.48億元。今年1-9月,京滬高鐵營收250億元,利潤總額126.93億元,歸屬母公司淨利潤95.2億元。2016年至2019年1-9月,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143.85億元、148.88億元、137.65億元和133.33億元。“利潤奶牛”、“現金奶牛”之譽,不為無因。

京滬高鐵2008年4月18日全線正式開工建設,2011年6月30日建成通車,2014年第三季度開始扭虧為盈,其時距離開通僅三年時間。今年前三季度的淨利潤達95.2億元,逼近去年全年淨利潤102.48億元,淨利潤實現大幅增長已然鐵板釘釘,不在話下。

年淨利潤超過百億,淨利潤率超過30%,招股書向外界展示了京滬高鐵強勁的盈利能力。京滬高鐵何以如此賺錢?

提到鐵路,人們大抵會下意識想到“鐵老大”,想到“壟斷”。京滬高鐵如此能掙錢是因為壟斷麼?不是的。凡有社會,必有競爭,競爭是無處不在的。鐵路面對的競爭,上有“天路”(航空),旁有公路,甚至還有水路(航運)。京滬高鐵的主營業務是旅客運輸,其所面對的客源競爭是激烈的,上有京滬航線——這是民航業的“黃金航線”,旁有京滬高鐵沿線各地的汽車公路客運。從事實來看,京滬高鐵以其快捷、舒適和高準點率在與天路與公路的競爭中大獲全勝。京滬高鐵開通之後,沿線城市之間的航線受到了極大衝擊,或者取消,或者航班數量大幅減少。譬如說,天津與南京兩地之間如今已沒有直達航班,上海與濟南兩地之間航班減至每日6班。與民航“同命運共呼吸”的,還有公路汽車客運。交通部發布的數據說,全國營業性客運車輛公路運輸量在2014年達到頂峰,之後便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一路下滑。其時,正是高鐵網絡逐漸成形,輻射能力漸益強化之際。京滬高鐵是客運線,做的是旅客的生意,沒有乘客則一切無從談起。這樣看,在客源的競爭中的優勝,為其賺錢打下了基礎。

與其他高鐵線路相較,京滬高鐵的票價不高,甚至略低——其二等座每公里的票價約為0.42元,低於每公里票價平均值0.46元(時速300-350公里高鐵)。略低票價何以成就了最賺錢的“黃金線路”?其實不復雜。收入(I)=價格(P)×銷量(Q)。在價格給定的前提下,其收入(I)增長取決於銷量(Q)。因為每列高鐵列車的座位是固定的,因而任何一條高鐵線路出售的車票數量,決定於該線路每天開行多少趟列車,以及每趟列車的上座率幾何。每天開行的列車班次越多,列車上座率越高,則其銷量越大,意味著收入越高,也就是賺錢能力越強。

看一下京滬高鐵的狀況罷。2018年,京滬高鐵全線發送旅客1.92億人次,用全國鐵路1%的里程運送了全國5.69%的鐵路旅客。每天開行的列車達到了472趟,日運送52.6萬人次。本線(全程行駛在本條高速鐵路線上列車)基本在80%左右,全線(包含在本條高速鐵路線上運行部分距離的列車)的客座率也超過75%。沒有疑問,密集的開行班次以及高高的上座率,是招股書上優秀的財務數據和“利潤奶牛”、“現金奶牛”之譽的根源所在。

進而問之,密集的開行班次以及高高的上座率從何而來?來自於其所處的地理區域。京滬高鐵縱貫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轄市和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四省,連接“京津冀”和“長三角”兩大經濟區,沿途經過蘇州、無錫、常州、南京、濟南等經濟較發達城市。國家統計局2018年的年報數據說,京滬高鐵途徑的行政區域面積約佔全國陸地總面積的6.5%,卻擁有全國27.32%的常住人口,並創造了全國35.20%的GDP。一言以蔽之,京滬高鐵沿線地區經濟發達,人口密集,工作、生活、休閒的出行需求大,為其提供了極為充沛的客源。

解密京滬高鐵:超100億利潤背後,鐵路、天路、公路“三國殺”

該區域充沛的客源,不是由高鐵獨享。鐵路、天路、公路彼此競爭,高鐵以其快捷、舒適和高準點率在競爭中勝出,吸納了從天路、公路分流出來的乘客,贏得了潮來潮往的客流。極為龐大的客流成就了每天開行472趟、上座率高達八成和日運送52.6萬人次的壯觀一幕。從收入(I)=價格(P)×銷量(Q)公式看,意味著每天超過52萬張車票賣出。單位時間內的出售量,即為交易速度。逾52萬張車票/天,這是驚人的交易速度。京滬高鐵以略低於高鐵平均票價的價格,收穫了300多億元的營業收入和超過100億元的淨利潤(2018年的數據),奧秘即在於此:驚人的交易速度。

最後說一下聳人聽聞的標題黨——“京滬高鐵盈利超百億員工僅67人”。京滬高鐵是京滬高鐵鐵路及沿線車站的投資、建設、運營主體,其主營業務為高鐵旅客運輸,具體主要包括:(1)為乘坐擔當列車的旅客提供高鐵運輸服務並收取票價款;(2)其他鐵路運輸企業擔當的列車在京滬高鐵鐵路上運行時,向其提供線路使用、接觸網使用等服務並收取相應費用等。如此龐大的生意,67人就能運作?當然不可能。招股書其實說得明白,這與京滬高鐵的運營模式有關,京滬高鐵“通過委託運輸管理模式,委託京滬高鐵鐵路沿線的北京局集團、濟南局集團和上海局集團對京滬高鐵鐵路進行運輸管理,並將牽引供電和電力設施運行維修委託中鐵電氣化局集團進行管理。”是的,67人只是一個財會數據,並非京滬高鐵參與運營的真實人數。

2019/11/1

解密京滬高鐵:超100億利潤背後,鐵路、天路、公路“三國殺”

《歷史之謎:一個經濟學的答案》(華說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現已新鮮上市,天貓、京東、噹噹等全網發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