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的文筆,到底好不好?

今天,劉慈欣的小說已經是大IP了,《流浪地球》票房爆炸,《三體》不但拿了科幻文學最高的雨果獎,還在日本熱賣,一度賣到斷貨。

然而,有些剛剛讀《三體》不久的人,就跳出來質疑了,他們認為劉慈欣的文筆不好,作品缺乏“文學性”,我想,他們大概既不懂什麼是文筆,又不懂什麼是文學性吧?

劉慈欣的文筆,到底好不好?

我舉個例子,莊子的文筆好不好?其實作為開腦洞講段子來說,莊子的文筆是極好的,一會兒鯤鵬變,一會兒無何有之鄉,一會兒骷髏說話,一會兒子非魚。大家怎麼評價?汪洋恣肆!

其實你要拿傳統小說的標準去評價莊子,文筆也不好啊,因為莊子懶得去塑造什麼人物形象,設計什麼故事劇情。莊子只是個簡單粗暴的老司機,帶你們上車展開想象和哲學思辨之旅。

科幻小說,本身和其他類別的小說是有所不同,特別是硬科幻,不信你回想阿西莫夫和克拉克,他們塑造的人物形象很令人印象深刻嗎?其實也不咋地,讀者看他們的科幻小說,也不是去追什麼人物角色,而是去追逐那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想象力和腦洞,那些前所未有的有關宇宙和文明的思考。

劉慈欣的文筆,到底好不好?

劉慈欣更是變本加厲,他基本就是懶得去塑造人物、說好一個故事了,這些都不重要,他是是用故事在表達自己的一種思考。對科技,對文明,對宇宙,對物理規則的思考。所以,他小說中主角是誰重要嗎?讀者喜歡的也不是什麼人物角色,而是球狀閃電是宏電子,流浪地球可以裝上行星發動機,朝聞道馬上可以去死,高等文明看低等文明都是蟲子,蟲子也未必就服輸,技術發展到巔峰,能不能寫出一首美妙的詩?宇宙的真相是什麼?物理學是不是一桌子未曾動過的宴席?物理學是不是個冰清玉潔的處女?

劉慈欣的文筆,到底好不好?

這些問題,比小說中的人物有趣多了。

讀科幻小說的人群,和讀正經小說的讀者,本就是兩類人,一方喜歡人物故事,喜歡角色養成,另一方喜歡想自天來,每有妙悟,便欣喜若狂,劉慈欣最大程度上滿足了後者。

還有,文筆這個東西,你不能只限於感情描寫,心理描寫,人物語言細節描寫。劉慈欣最高妙的文筆,其實也挺吸引人的。比如對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描寫,地球末日之戰的描寫,全頻道阻塞干擾中絕地反擊的描寫,雲天明三個童話故事,史強的語錄,“給歲月以文明”,羅輯舉槍威脅三體世界時說的話……太陽系二維化的場面,都堪稱動人心魄。

如果你說這樣還不算文筆好,還不算有文學性,我只能說你心中的文筆和文學性的概念很狹隘,你對文學的理解也就是破產版郭敬明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