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學大業績無好轉:17億關聯借款未還,鉅額商譽埋雷

記者|馮圓圓

有時,收購是一劑“毒藥”。這種說法用在紫光學大(000526.SZ)上再合適不過。

紫光學大三季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24.33億元,同比增長3.80%。前三季度淨利潤6398.75萬元,同比減少6.32%。

最令人關注的關聯借款方面,截至2019年10月17日,尚有17.45億元未歸還。這筆原本一年期的借款之所以拖了接近3年,主要是由於此前收購後公司業績不達標,而再次收益亦沒有獲得成功。

作為A股市場純正的K12教育標的,紫光學大的“不務正業”讓人失望。近三年來,紫光學大的併購涉及教育、鋁業等多個毫不相干的領域。

2016年,教育行業收購成風,當時名為銀潤投資的紫光學大籌劃以55億元收購學大教育。但由於未得到監管機構的批准,公司不得已於2016年2月2日與公司控股股東紫光卓遠簽署《借款合同》,借款金額不超過3.7億美元,期限12個月。至此,公司揹負了23.5億元的債務以及一年0.8億元的利息,完成了學大教育的注入。

到現在,這筆財務費用還在侵蝕紫光學大的利潤。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三季報,公司財務費用高達6055萬元,而淨利潤也不過6218萬元。高昂的財務費用始終在拖累公司業務。

2016年7月,在以23.5億元借款將學大教育收入囊中之後,“銀潤投資”更名為“紫光學大”,而公司的核心資產便是學大教育,其在K12課外輔導領率,市佔率僅次於巨頭新東方。

但學大教育在進入上市公司體系之後,紫光學大業績卻不達預期。僅2016年當年就虧損了1億元,由於2015、2016年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淨利潤為負值,2017年4月11日,紫光學大變更為*ST紫學,直至2018年5月才撤去“*ST”的帽子。雖然公司實現了扭虧為盈,但2017、2018年年末的淨利潤分別為0.2億元和0.1億元,勉強及格。可以說,納入上市體系的學大教育,遠沒有收購時說得那麼會賺錢。

紫光學大此次收購暫未體現出1+1>2的協同效應。收購之後,公司雖然每年營收過億,但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以及扣非後淨利潤每年均在盈虧線上下徘徊。此外,這次煞費苦心的併購不僅給紫光學大帶來了23.5億元債務,還有15.27億元的商譽。根據2019年半年報披露,商譽已達15.28億元,而公司的淨資產只有1.653億元,商譽足足是淨資產的924.38%。商譽一旦發生減值,公司難以承受。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從2017年開始,關於紫光學大持股5%以上的大股東減持的消息時有傳出。

2017年8月26日,持有公司股份6.99%的廈門市鑫鼎盛控股有限公司(下稱鑫鼎盛控),擬通過公開競價的方式減持不超過1%;2018年10月20日,鑫鼎盛控,擬再次通過公開競價的方式減持不超過1%;2019年1月6日,鑫鼎盛控,再次擬通過公開競價的方式減持不超過1%;2019年3月14日,持有公司股份12.9%的浙江台州椰林灣投資策劃有限公司,擬通過公開競價的方式減持不超過1%。

不得不說,紫光學大作為A股純正的教育標的,表現讓人失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