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辈子不当纺纱工了,要饭也不进纺纱厂,打死再也不去织布

最近没事上网闲逛,胡乱按百度,发现一个描写纺织生活和工作的帖子,竟然是写五环的事情的,看了以后感触很深,转帖空间大家看看描写的与五环的实际环境是否一致。

一直想写一篇有关西部纺织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文章,介绍一下现代纺织工人的辛酸苦辣,无奈受文化水平限制,现在退休了有点时间写出来,让大家真实的了解纺纱工的现实状况,呼吁社会多关心纺织工人,“纺织工人的工资太低了!”

无论是纺织总公司的有关领导,还是纺织企业的经营者,或者是普通的纺织工人,她们在和记者交谈的过程中无不提及这一话题。

下辈子不当纺纱工了,要饭也不进纺纱厂,打死再也不去织布

陕西纺织职工的工资可以用“三低”来概括,既纺织职工的工资低于全省职工工资收入平均水平。

省纺织职工工资低于全国纺织职工工资收入平均水平,在采访中,纺织工人最为关心的是什么时候能涨工资。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的比猪差,干的比牛累,收入比民工低,负担比泰山重,没完没了的清洁,没完没了的操作,没完没了的检查,各种检查比鬼子扫荡多,检查的项目比鬼子搜山还严格。

日慌慌,野茫茫,除了车间就是床,披星星,戴月亮,天天忙于岗位上,人茫茫,心凉凉,工作累的没人样,风扬扬,月朗朗,公司不发年终奖,气嚷嚷,愁断肠,公司坑爹又坑娘。

我是陕西五环集团的一名纺纱工,八十年代初随着反城知青招进了当时的西北国棉五厂也就是现在的《陕西五环集团》,当了一名纺织工人。

下辈子不当纺纱工了,要饭也不进纺纱厂,打死再也不去织布

能进国营大厂当一名收入稳定的工人,这在当时是人人梦寐以求的事,加上年纪小身体好,工作干劲大,积极要求上进,很快就成了班组生产骨干。

可是,好景不长,市场经济以后,由于纺织市场供大于求,纺织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用人多利润薄,企业渐渐进入衰退期,甚至与工资也不能按时发放。困难企业厂领导不好当,班组的工人更难煎熬。通过十几年的生产自救,企业步履艰难的勉强活了下来,可是,员工们可怜了,以前的福利全没了。

随着不断的减人,企业拼命的再三压缩定员,压缩各种费用,员工的工作量不断加大,劳动强度也不断的加大,可工资却远远的没有跟上,涨工资也是按最低标准涨的,烤火费,降温费都是按照政府的最低标准发放,而且厂里还是按94%的工资比例付工资,6%由车间支付,(车间又不印钞票,哪有钱发6%的费用啊,真是坑爹)。

纺织市场靠天吃饭,市场有时好些,有时不景气,企业的日子难过,员工的日子更难过,不管企业的经营好与否,大会小会厂领导次次开会都哭穷,目的是给员工施加压力,成为减员的理有,这都能理解,企业每年都要搞年初生产的开门红活动,年中的质量月活动,节能月,夏季的战高温夺高产活动,什么奋战四季度活动来刺激生产。

下辈子不当纺纱工了,要饭也不进纺纱厂,打死再也不去织布

搞笑的是,每年的1--9月份均为亏损,到了奋战四季度了,企业就盈利了,不但盈利,而且还超额完成全年的生产任务,年年如此这般,哎!员工也不明白是啥道道 ,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员工什么奖励也没有,也不知道为谁干的,(不知道厂领导有没有分红啊),更为有趣的是,2010年,五环企业全厂职工苦战一年,企业盈利,效益很不错,职工眼巴巴盼着厂里年底能发一小桶油过年,盼了一整,什么也没有得到,而隔壁的西北四棉正在亏损破产企业,四棉领导却给每一位的员工发放一桶油回家过年,一个亏损破产的企业都能给自己的职工发放一桶油过年,而盈利的五环集团却成了铁公鸡一毛不拔,气的五环职工骂大街。

下辈子不当纺纱工了,要饭也不进纺纱厂,打死再也不去织布

也许是五环领导看得远,可员工看的是自己碗里的饭,饭都吃不饱,谁又能走多远?

最辛苦的就是我们这些上运转班的职工了,说是一天8小时工作制,(有的工序上9小时,有的甚至上12个小时),实际上的时间不远远不止8小时,为什么员工们说纺织工人比鸡起的早,大家来算一笔账,早班7.50上班,下午4.30下班,中班下午4.30上班,晚上1.30下班,夜班,晚上1.30上班,早上7.50下夜班,四班三运转倒班上,规定每天提前15--20分钟进岗,不提前就按迟到考核,全场早班,中班吃饭不关车,车工没有吃饭时间,都是员工你换我,我换你这样去吃饭的,

由于不关车,很多员工没有时间去食堂打饭,都是自己在家里做好带到厂里吃的,在岗上急急匆匆吃完,由于工资比较低,家里负担重,大多数的员工都是在家多做点,下午上班带到岗上吃,有很多的员工基本上都时代的家里剩下的饭菜,要不就是咸菜加馍,年轻的员工去食堂基本就是一碗凉皮,一个馍,或者一碗面,荤菜基本吃不起,由于吃饭不关车,产量质量都有指标,为了能够完成指标,很多员工班中不吃饭,坚持到下班才吃饭。

由于是倒班制,人的生物钟被反复被破坏,患胃病和虚胖是纺织行业的专利,企业给个生产车间班组的任务是常年不关车,满负荷运转,班中紧张的程度可想而知,由于机器不停,员工的手脚基本不停,要不停地跑巡回处理问题,纺织厂的环境真是恶劣,除了细小的棉花毛和飞扬的颗粒外,最差的是三个工序,织布和无梭工序工作环境是常年的高温高湿,相对的湿度要求在65%以上才能正常生产,人就像在蒸笼里一样,员工每天汗流浃背,小毛巾不离手,而且噪音非常大,两人说话必须是嘴对着对方的耳朵才能听见。

下辈子不当纺纱工了,要饭也不进纺纱厂,打死再也不去织布

细纱车间冬季穿短袖,夏季温度高达30度以上,特别是高温季节,很多小组的温度都在33—35之间,就像在火炉旁一样,汗水不停的流,工服都是湿漉漉的,脱下来可以拧出水来。织布工,纺纱工最辛苦的就是双腿和双脚,她们一天围着机器不停地跑巡回,一天下来至少要走15-20公里的路程,一年穿烂10几双凉鞋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长时间的超负荷劳动,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间盘突出,已成为纺织女工的常见病,辛苦劳累的早班一天下来,人就和散了架一样,疲惫到了极点,下夜班的员工,脸上蜡黄蜡黄的几乎没有血色,困得眼睛眯成一条缝,迈着乏力的脚步走向宿舍,走向家属区,最让员工气恼是没完没了的各种检查扣钱,查质量,操作,现场,清洁,老纪,安全等等各项繁琐的检查,每天小组有组长查,轮班有工长查,教练员查,车间有专职的检查员查,每月生产科还要组织中夜班的突击大检查等等,这些检查员都扣员工的工资,为什么员工都讽刺说:检查人员进车间,就是鬼子进庄了,各种检查比鬼子扫荡还多,检查的项目比鬼子搜山还严,工作太累加上倒班,纺织工的觉是睡不够的,下了班除了睡觉还是睡觉。现在,单位好点的年轻人找对象都不找纺纱女工,这么辛苦的工作,这么恶劣的环境工资收入却低的可怜,

2011年西安社平工资是2858.25/月,而我们五环职工的收入远远低于这个数,织布工序,有梭工序挡车工月基本工资1280元,上岗津贴460元,加上中夜班费180元,工龄补贴几十元,加一起不到2000元,再扣掉四险一金,到手里就剩1800多,家里的水,电,气,孩子入托,供房,生活费等,进本就没什么积蓄了。

下辈子不当纺纱工了,要饭也不进纺纱厂,打死再也不去织布

细沙工序月基本工资1150,梳棉,并粗工序月基本工资1030,准备等工序月工资1100元,织布工序月工资1300元全厂辅助工月基本工资为1030元,这就使员工解嘲自己,干的比牛累,收入比农民工还低,纺织工的待遇可以说是最底层的,由于社会对纺织行业的了解甚少,社会对于纺织工的关心,远远要不如农民工,农民工受到社会与政府的关注度,而纺织工人却没那么幸运。

五环集团是国有老厂,劳动密集型纺织厂,这些年纺织市场不景气,尽管企业一直在更改体制,压缩定员,压缩原材料,降低消耗等,但企业效益时好时坏,由于企业效益不好,这些年轻员工的福利没有了,该涨的工资津贴,中夜班费等,都没有足额给够,由于企业缺钱,各方面都很抠,员工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损害,企业对员工的人情味越来越淡化了,

相反,员工对于企业也没有什么好感了,由于劳动强度大,工资收入低,这些年企业招不来人,想要留住人就更难了。目前,政府对纺织城综合拆迁改造,这是大家伙心中最大的希望与寄托,人心思迁(呵呵,也不是全部思迁,老总们可能不愿意搬迁,搬迁了以后他们还不一定当老总,优厚的待遇也就随之完蛋了)上了年纪的老职工盼望搬迁时能享受国家给的政策退下来,年轻的盼望搬迁后,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工资待遇能够提高,现在,只要报纸上,电视上只要有一点关于搬迁的消息,大家就都会兴奋的奔走相告,好像明天就能搬走一样,这就是企业员工的心态。

这就是 既可怜,又可悲的纺织工人!!!

更多精彩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