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經銷商跨入社交電商,是必然更是必需

近幾年,家電的銷售渠道變化非常驚人。從最早的電商平臺,到現在的社交電商。中國的家電經銷商已經被訓練得“寵辱不驚”了。

社交電商的機會多多

面對線上的電商,家電經銷商經歷了從最早的抵制、到追崇,到現在的飽和,特別是近些年電商的用戶紅利逐漸消失,獲客成本也開始迅速攀高,使傳統電商陷入流量瓶頸,家電經銷商又開始尋找到新的方向——社交電商。

微信是中國用戶的最大流量入口,是社交電商活躍的基礎能量。再加上移動端的應用崛起,各類型的APP應用涉及網民的生活、娛樂、購物、社交等各個方面,而社交軟件的便利和無界溝通,讓更多人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手機上進行社交和溝通。

家電經銷商跨入社交電商,是必然更是必需

簡單來說,社交電商就是藉助社交軟件的傳播途徑,通過社交互動、內容等手段來引導用戶購買或銷售的行為。

與傳統電商相比,家電經銷商將目光投向移動端的社交電商,無論在用戶流量還是用戶習慣上都自帶優勢。傳統電商平臺大多需要商家砸入廣告成本來吸引用戶關注度,而坐擁十億用戶的社交平臺微信,對家電經銷商來說是一片更為肥沃的土地。

社交電商的崛起看似偶然,其實深入探究下,它和傳統電商遭遇瓶頸有著必然的聯繫。

社交電商優勢突出

我們依然可從“人貨場”看出某些端倪:

從流量上看,兩者流量模型的不同,社交電商流量的特徵是分享裂變,從一到百,流量獲取的成本相對更低,拉新效率更高。

從產品內容上看,社交電商產品更細分、內容更細化,具有較高的轉化率優勢。

從購買路徑上看,傳統電商和社交電商相比,因為兩者的購物路徑有著明顯的區別。

而社交電商則是通過內容分享給消費者種草,引導出消費者的購買慾望,讓消費者直接面對種草的這一款產品,從加購到下單購物期間沒有與其他同類產品對比的過程。這種購物方式讓社交電商的轉化率遠高於傳統電商。但是前提就是要輸出的內容要夠優質。怎麼去評判內容是否優質,最關鍵是看否抓住用戶的核心痛點——痛點不用多,一個就夠。

從發展趨勢來看,社交電商的發展逐漸會成為或者說現在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零售模式。在這個時候各個平臺的規則和發展會有些許的差別,家電經銷商要抓住機會,跟上平臺的節奏,努力成為某個平臺的頭部商家。

比如康巴赫炒鍋,曾經在電商傳統平臺上進行銷售,銷量非常低,但是後來藉助抖音網紅的推廣銷售爆紅。這就是一個產品藉助社交電商翻身的典型例子。

社交電商依然存在問題

商品品質、用戶體驗、供應鏈需求、售後服務仍舊是社交電商的根本。

不論是會員制社交電商,拼購類社交電商,內容導購類社交電商,還是社區團購類社交電商,或者微店、微商代理模式類社交電商,其實各自存在自己不同的問題。

會員制電商雖然流量模型現在看來要優於傳統電商,但是每個小B的社交群體相對有限。所以當小B的拉新遇到瓶頸時,作為供應商方應該如何保證小B的利益,保證平臺一定速度的增長,是運作社交電商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

拼購類電商則需要考慮儘快擺脫在前期引流過程中出現的低價低質商品對平臺產生的負面影響。同時,後續操作過程中,毛利和性價比的平衡點也是需要考慮的一個重點方向。

內容導購類電商則需要儘量縮短從種草到割草的過程,優化割草的購物路徑,同時對同質化的內容,簡單複製粘貼需要做好管控,在保證原創內容真實性的情況下,保證原創作者的利益。

社區團購類社交電商一般適合接受度廣,性價比高的家居日用食品等產品。且社區類團購一般在某個小區中進行,相對來說人群固定。所以用戶的不斷激活、提升復購及貨單價是這類電商的重中之重。

微商類社交電商,更應關注的是產品本身的,迴歸商品本質。同時電商法的調整也會對微商有著深刻影響。

電商發展的多元化和快速變化,多渠道經營一定是未來電商的發展方向。因為只有這樣可以獲取更多的渠道流量、分擔各項成本,同時可以把產品按產品線佈局到每個渠道,實現全網鋪貨霸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