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拆了隔斷今年又成群租房,誰來管?住建部門是牽頭監管方

去年拆了隔斷今年又成群租房,誰來管?住建部門是牽頭監管方

去年拆了隔斷今年又成群租房,誰來管?住建部門是牽頭監管方
去年拆了隔斷今年又成群租房,誰來管?住建部門是牽頭監管方去年拆了隔斷今年又成群租房,誰來管?住建部門是牽頭監管方

齊魯晚報訊(記者 於悅)10月30日、31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連續報道了濟南拉菲公館小區群租房問題。“誰都可以管,誰都可以不管”讓群租房管理陷入尷尬。目前濟南多個小區都存在群租房亂象,今年截至10月30日,12345熱線共受理群租相關問題約2344件,市民深受其擾。31日,記者從濟南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了解到,目前濟南群租房的管理是由濟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牽頭負責,但截止發稿時未得到回覆。對於群租房亂象,本報將持續關注。

明確由濟南市住建局牽頭監管

“對房屋租賃市場的管理是在住建部門,群租房是房屋租賃市場中的一種形態,市裡在對這項工作進行專項治理的時候,住建是牽頭部門。”濟南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另外涉及到治安問題,公安也要參與,涉及到屬地問題,街道辦也要參與。“涉及到多個部門,但對租賃市場的監管職責是在住建。”

在去年印發的《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實施意見》中,“強化住房租賃監管”裡包括了健全法規制度、構建全市統一住房租賃交易服務平臺、嚴格租賃合同備案、規範住房租賃行為等內容,每一項後面的第一個責任單位都是濟南市住房保障管理局(現濟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其實,不止拉菲公館,群租房亂象在濟南許多小區都存在,市民對此也是意見頗多,據統計,2019年1月1日至10月30日,12345熱線共受理群租相關問題約2344件,其中,轉辦約1547件,約佔66.00%,直辦約797件,約佔34.00%。

這些涉及群租房的市民熱線主要分為四類,一是反映住改商戶或群租戶產生噪音,影響周圍居民生活的問題;二是諮詢群租行為是否符合規定,以及辦理相關手續的流程等問題;三是鄰居對房主改變房屋性質、房屋結構或供電等設施,出租給群租戶的行為表示不滿;四是反映群租人員較多,居住人員身份不明,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

31日,記者就群租房管理問題聯繫了濟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但截至發稿時未得到回覆。

除了拉菲公館,記者又採訪了濟南多個小區遭遇群租房問題的業主,其中,有的群租房一戶改成三戶人家,分別改建了衛生間,還有的經過整治後卻“春風吹又生”再次變成群租。對於身邊的群租房,市民的態度也都很一致:可以出租,但不能改變房屋結構。

一戶改三戶,每戶單設防盜門和衛生間

今年國慶節前,剛裝修完搬進新家的劉先生髮現,自家樓上冒出一家群租房,一間房被改成三家居住的房屋,“115平米三室兩廳一衛的房屋被改為獨立的三間房屋,每間房屋單獨安裝了防盜門及衛生間,這樣加上衛生間總共隔成了近十間房。”

這一幕發生在歷城區龍湖春江酈城。原本,劉先生是要去認識一下新鄰居,沒想到一去看嚇了一跳,“一進門右邊兩家左邊一家,原來客廳的位置抬高了一塊,加了個廁所,管道走到原來的廁所,這樣樓下住戶站在客廳裡,頭頂上不就是個廁所嗎,膈應不膈應?”也有砸的牆,也有再壘的牆。

這種一間變多間的格局是許多群租房的改造方式,住在高新區東城逸家的張先生也稱,他們小區有多家群租房,都擅自更改了房屋結構,“150平的房子隔成了八間。還有業主看到有人家裡裝了七八張上下床。”

房屋震動強烈,“萬一塌了咋辦”

“每天早上出去,就能看到好多穿著一樣工作服的人從居民樓裡集體出門。”張先生說,小區裡基本上每個樓都有群租房,甚至還有人在小區明目張膽地張貼群租房廣告。

群租房帶給其他業主的影響是直接的,“有沒有做好防水啊,安全不安全?現在還是新房子沒出大問題,萬一以後漏了水,發生了火災怎麼辦?”劉先生很是擔憂。

27號的中午,張先生還遭遇了一次房屋的強烈震動,“是在衛生間頂上,鐺鐺鐺地響,也不知道是在幹什麼,很大聲,感覺房頂快掉下來了。我上去敲門,根本敲不開。”

“本來四五個人用的電,改成十幾個人用的,有沒有消防隱患?心裡能踏實嗎?群租也沒有合理的登記和手續,外來人口很多,安全性也有問題。還有樓上所有的配套設施都是有固定年限的,正常100個人用,換成300個人用,電梯、管道老化的速度都會加快。”張先生說。

去年拆除隔離,今年再隔成群租

對於小區裡的出租房,住在歷下區姚家街道軍安和平山莊的張先生去年曾“成功維權”過一次,但沒想到今年夏天,這家群租房又“死灰復燃”。

“我們小區挨著學校近,這些租戶大多是在校或剛畢業的學生,作息時間不定,經常製造噪音亂扔垃圾,嚴重影響了我們這些正常的住戶。”張先生說,2018年他多次向街道辦和區裡相關部門反映,歷下區住建局和姚家派出所依法對分隔的房屋進行了拆除,但一轉眼,今年六月,恢復原樣的房子又被分隔成七個房間作為公寓對外出租。

“從那時起我一直在投訴,到現在也沒人解決問題。”去年能解決的事今年卻行不通了,張先生對此很是不解。

劉先生稱,自己也跟物業反映過遇到的群租事件,得知小區裡其他業主也在反映,“物業說他找到了原來的業主,但這個業主推託不知情,說是房子已經託管出去了,也不想再管。現在說是隻能上報給街道辦。”

市民態度:不反對租房,但不能改結構住太多人

記者發現,對於小區裡冒出的群租房,大多數業主的態度也並不是一刀切式的叫停。業主可以把一間房子出租給多人,但這人數要有限制,房屋結構也不能改變,才能達到最基本的要求。

“租房子沒問題,但別弄成那麼多人住的群租房,尤其不能改變房屋結構,隨便拆牆加蓋,改電路改管道,影響樓上樓下的住戶,否則後患無窮。”劉先生說。

東城逸家的張先生也認為,業主買房後出租出去是正常的、合法的,但一套好好的房子,因為想租給很多人,被隔得亂七八糟,不僅以後住起來是個麻煩,也有太大的安全隱患。“在不改變房屋結構的前提下,儘量控制下人數,一間臥室最多住兩個人,例如三室兩廳,租給六七個人住,哪怕客廳也住上人,我們都可以接受,但住上十幾個二十幾個,這就沒法忍受了。”

也有市民認為,即便一套房子給不超過一定數量的多人使用,也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注意租客的素質,做好監督與登記審查工作,防止產生過多的噪音,損壞公共設施乃至人身財產安全等問題,避免損害其他業主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