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不準、用筆遲滯和虛實不分是臨習《聖教序》的三大誤區

喜歡“王”字的朋友,一般情況下除了臨習《蘭亭序》之外,就數《聖教序》了,它成了臨習“王”字的不二之選,該帖筆法森嚴,結構完美,俘獲了不是書法愛好者們的芳心,臨習時我們除了掌握他精妙的筆法、嚴謹的結體、氣勢恢宏的章法之外,還要避免一些臨習的誤區,有些朋友臨習過程中總是停滯不前,沒有長進和突破,主要是陷入了一些誤區,那麼臨習《聖教序》有哪些誤區呢?下面就這個問題,筆者談點個人的看法和見解,請指正。

結構不準、用筆遲滯和虛實不分是臨習《聖教序》的三大誤區

一、結構不準,我們知道臨習的最初階段就是要形似,要達到形似,就要避免結構不準的問題,我們在臨習的過程中要打通用筆的每一個細節,對於喜歡“王”字的朋友都知道,《聖教序》是一集字作品,字形在大小上可以會產生不一致的問題,我們在臨習的過程中要按照“八分書”的大小去掌握,在臨習的過程中不易寫得太大,太大的話就脫離了本碑的要領,因此就要求我們在臨習的過程中要留意觀察,最好能夠做到背臨結構,要在字的結構上,尤其是微妙之處下一番功夫,仔細觀察每一個字的大小,空間佈局、以及每一個筆畫的長短、高度,甚至是傾斜角度,對於每一個字的偏旁部首都要做到精確精細,在搭配錯讓上做到位,只有這樣才能夠走出結構不準的誤區。

結構不準、用筆遲滯和虛實不分是臨習《聖教序》的三大誤區

結構不準、用筆遲滯和虛實不分是臨習《聖教序》的三大誤區

二、用筆遲滯,臨帖最大的弊病就是一面看帖,一面臨帖,還要顧及臨寫的時候筆畫的輕重緩急和結構問題,這樣勢必造成用筆遲滯的問題,寫寫停停,看看臨臨,在行筆過程中就不會乾脆利落,造成顧此失彼的現象,對於有一定“王”字基礎的朋友來說,他們最熟悉“王”字的特點了,在用筆上以流暢韌挺為主,倘若出現枯澀的點畫,這絕對是病筆,那麼針對這一問題,筆者認為解決的最好方法就是熟能生巧,最好能夠記住每一個字的結構,當然我們也不要單純一味地追求結構,而失去流暢性,這樣也是本末倒置的。

結構不準、用筆遲滯和虛實不分是臨習《聖教序》的三大誤區

三、虛實不分,在行書中我們所說的虛實是有確切的含義的,“實”指的是確確實實存在的點畫,而“虛”指的是那種牽絲引帶的關係,在行書中體現虛實關係,虛實的分寸要有所把握嗎,實筆要稍稍粗一些,否則,過細就會顯得非常飄忽不定,倘若虛筆又寫得過實的話就會顯得結實,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就失去了行書的筆意,而在《聖教序》中著重把握虛實問題,有的的點畫重力在起筆,而有的則重力在後,還有的在轉折之筆,總之只有熟悉《聖教序》的整體結構才能夠做到虛實得當。

結構不準、用筆遲滯和虛實不分是臨習《聖教序》的三大誤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