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D時間管理法:做出合乎實際的行動

關注 ;一起自律,一起成長,一起遇見更好的自己。
GTD時間管理法:做出合乎實際的行動

GTD時間管理方法是時間管理領域最具影響力的著作之一,同時也是全球千萬讀者用來輕鬆高效完成工作與個人事務的最佳工具。

作者戴維·艾倫,獨創了這一套可以不斷更新和迭代的個人事務管理系統;每一次翻閱,都能有新的體悟和心得。

當然,任何好的方法和工具,都必須經歷認真的實踐,總結,修正的過程;經歷漫長的不遺餘力的踐行。

更加堅定了我對GTD時間管理法的認知。

雖然方法很簡單,但是在實際的踐行過程中,想要找到自己的節奏和適合的內容,形成自有化的習慣,卻是實屬不易。

在研習的階段,我也遇上了很多的問題。

清單思維的缺失,收集箱的定期清理的延誤和拖延,2分鐘法則的遺漏,日程表和下一步行動的界限模糊。

甚至經常忘卻“理清”和“組織整理”之間的細節,只關注小部分內容,以偏概全;導致最後回顧的時候,沒有完整的脈絡去整理分析。

1. 那麼我們為什麼需要GTD時間管理法?

2. GTD時間管理法具體內容是什麼?

3. 如何更加有效的形成GTD時間管理法體系?

4. 我的一些思考,GTD時間管理法的背後的洞見又是什麼?

當下,工具化,互聯網化越來越日新月異;提高我們效率的環境似乎也越來越成熟;

摩爾定律下的數字技術,不斷興起,導致,信息洪流,我們無法在過剩的信息之中,甄別有效的信息,在漫天的信息中選擇,會耗費我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商業性質的娛樂化,越來越發達,就如同尼爾波茲曼所說的論調“娛樂至死”;導致我們總是在被動選擇,被動消費,選擇無能,執行無能的現象,會越來越多。

大量的商業化競爭,爭奪著用戶的心智;如果無法有效的處理內心的承諾,我們勢必會在時代的洪流中,成為混亂焦慮的炮灰。

時間和注意力成為了更加稀缺的資源。專注力的訴求也越來越強烈。

如何甄別有價值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取捨,並能在不斷碎片化和豐富度的前提下,做到簡單制勝,戰勝速成急功近利的心態,以及,在繁雜的現象,杜絕馳騁於外,行不著,習不察,都是我們所面臨的挑戰。

如何消除外界因素的干擾和壓力,做出合乎實際的行動。

事情越來越多,工作屬性越來越複雜,各種變化層出不窮;新鮮事物,變革的氣息濃厚,產生的焦慮感,也隨著內心的眾多懸而未決的問題和決策,不斷昇華,縈繞在我們的心頭。

市面上,有很多,鼓吹方法和工具論的時間管理內容,但是真正實踐,發現,效果並不顯著;因為方法可以有一百萬種,但是原則卻寥寥無幾。

我們需要一個更大的,更高維度的系統,其背後是有著更深的價值和意味承載的;這樣,我們可以從更高的維度,進行有效的降維打擊,從而平衡我們的個人生活和工作體系。

很多鼓吹工具論的人,他們不會告訴你:你何以明白你在任意時間點所做的事情正好是你應該做的?

運用得當,這些工具,可以在你做出決定時提供支持,但是他們不會代替你在工作或生活中的控制和核心地位。

一方面,我們需要一些行之有效的工具,來幫助人們在戰略層面和戰術層面集中精力,保證不遺漏任何一件需要處理的事情,另一方面,我們需要形成思維習慣,創建工作環境,來保證那些最關切,最投入的人們不會因為不堪重負而垮掉。我們需要積極有效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規範,吸引最優秀,最聰明的人才並使他們留在我們的組織裡。我們需要能改善清晰度,控制權和創造力的個人和家庭慣例,以惠及我們所愛的人,更重要的是惠及我們自身。

在工作環境當中的效率,真的非常影響企業的運作和結果;沒有一個系統的支撐,所有的流程,都是混亂不堪,是資源的浪費,而且,也會滋生出各種藉口和扯皮;效率大打折扣。

我們不斷提升自我效能感,不斷的平衡工作和生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更大的系統,面對這些痛苦的改變,習慣的養成和堅守,都是為了進入一個更大的世界,能夠更好的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去追求更有意義的價值;

GTD時間管理法:做出合乎實際的行動

GTD(get things done)時間管理法分為:

Ⅰ橫向管理工作的流程5個步驟

Ⅱ 縱向管理項目的5個階段

橫向管理分為:收集—理清—組織整理—回顧總結—執行

收集:收集一切干擾你思緒的懸而未決的想法

關鍵在於:確保大腦空空如也;收集工具越簡單越好;必須定期清空。

理清:所有的想法,根據特定的系統,進行分類

組織整理:把各種想法,制定成關於行動的清單分類

包括:項目清單;等待清單;日程清單,下一步行動清單;將來/也許清單

回顧總結:回顧所有的清單,即時反饋整理

執行:即行動

方法有:① 四標準法

② 三分類法

③ 六分層法

我認為:關鍵在於“懸而未決”。把一切事務趕出我們的大腦。

縱向管理項目:一般是指,完成較多任務和環節的事務。

關於項目的處理:會採用自然計劃法來進行。

人的大腦在面對任何一項任務的時候,都要經歷5個步驟:

1. 定義目標和原則

2. 展望結果

3. 頭腦風暴/集思廣益

4. 組織整理

5. 明確下一步的行動方案

我自己是這麼理解上面的5個步驟:

針對目標,制定計劃的時候 ,我會問:

1. 我為什麼要做這個事情?

2. 我要得到的結果是什麼?

3. 我想要什麼?我要放棄什麼?

4. 我接下來應該做些什麼?

這種疑問的自問方式,會更有場景和實際的實踐效果。

在工作之中,我經常遇到,在處理雜事的時候,無暇去思考,內心之中,被瑣碎給填滿,而且很多任務,都需要不停的跟進;導致時間和精力的渙散,也經常遺忘,手忙腳亂。

有時候,等待關鍵節點的時候,承諾的時間已經來不及了,然後開始加班加點的匆忙處理,瘋狂的行動,更多人手,忙暈了。這種反應式的模式,大大增加了錯誤和失敗的概率;有時候,令很多人不堪重負,更加混亂,一團亂麻。

關於GTD,建立清單的過程一開始,是相對比較繁瑣的;在“理清”和“組織整理”的階段,比較難以形成習慣。

我最開始就經常遺忘清單的記錄和書寫。導致還是有很多信息,充斥在我的腦海,不斷的縈繞。讓我在實際行動,處理任務的過程中,被打斷思路,容易分神。

在處理任務的過程中,必須要有更好的視角;因為我自己就非常容易在任務中,忘卻初心,忘卻自己的目標和原則到底是什麼,我想這也會是很多人一定會忽略和易犯的錯誤。

其次,我發現,很多時候,即使我動用這套系統,我還是會在一定程度上拖延很多內容。特別是下一步行動清單和日程清單裡的部分。我還是在處理這部分事務的時候,刻意的規避一些困難,給自己找尋一些藉口。

誠然,這套系統,讓我有更加清晰的視角和分類,可以更好的處理事務,提高了一定程度的效率,但是,在效能方面,我覺得還不夠特別理想。因為,積極思維和消極思維的影響,在這個系統裡面,無法很好的規避。

整套系統的關鍵,有三點:

1. 明確預期結果或目標

2. 明確可執行可操作的下一步行動

3. 把懸而未決的事情的提示信息放在一個完善可靠的系統中,定期回顧和審閱

原則:有效的處理內心的承諾

在行動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保持內心“心如止水”的態度和境界,只有放鬆,才能高效。

所以,GTD的最重要的技巧和關鍵就在於:把一切事務趕出大腦。

GTD採用的視野是自上而下;行動是採用自下而上結合的方式,先瑣事,再理想。當底層具體事務得到及時處理後,我們就為更高一級的思維活動做好了準備。

這一點,我是深刻理解,過去,在創業的過程中,就是隻採用了自上而下的視野,卻沒有做到自下而上,先瑣事再理想,導致行動力嚴重的不足。最終導致失敗。

底層的邏輯,搞清楚,我們才知道更大的世界,前行的路徑應該是怎麼走。

GTD時間管理法:做出合乎實際的行動

自律改變認知

行動創造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