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城大力發展梨果業助農走上富裕路

依靠科技提品質 加大培訓強管理

近年來,阜城縣從實際出發,抓住本地資源優勢,努力把梨果業打造成縣域經濟的核心,收到明顯成效。改革開放以來,阜城縣的鴨梨每年增產近120噸。今年梨果總產量又實現突破,達到28.05萬噸,比上年增長10%,總產值達到近3億元,梨農人均增收6000餘元。

近年來,阜城縣通過“走出去觀摩、請進來教學”的方式,幫助貧困梨農開闊眼界、轉變思想,明確了現代種植新理念。此外,他們大力實施“科技興果工程”,針對建園不規範、品種良莠不齊造成梨果低質、低產、低效等問題,通過縣林果技術推廣站和科技等部門牽線聯絡,下大力抓了梨樹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通過與河北省農科院進行現代果品產業戰略合作,實施“院縣對接”工程;加強與河北農大的合作,與河北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簽訂合作協議,實行“校縣對接”。同時,阜城採取舉辦訓練班,推廣重施有機肥、果園生草、小管出流等新技術,提高了果農的技術管理水平。他們還組織果樹修剪隊、嫁接隊、打藥隊、培訓隊和果樹技術服務隊,巡迴服務於全縣各個梨園。他們先後為果農修剪梨樹2萬餘畝,嫁接苗木1100畝,打藥6萬畝,舉辦培訓班21期,培訓果農1.2萬餘人。

阜城縣努力在提升鴨梨品質、梨果錯季銷售、增加梨果附加值和梨農收入上做文章,梨園內採用不施化肥、不打農藥、不用生長調節劑、全程可追溯的有機化種植栽培模式。通過改善梨樹生產條件,推廣現代科學管理技術,促使鴨梨品質大幅提升,阜城鴨梨具有個大皮薄、汁多香甜、肉細可口、富硒保健,果形端莊、色澤鮮豔、口感純正等獨特品質,在省部級優質水果評比中屢列前茅,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金字招牌”,近年來在高端梨果市場聲名鵲起,產品供不應求,最高等次的霞口鎮劉老人村鴨梨賣出了10元一個的高價。近年來,縣林果技術推廣站幫助梨農新栽培了玉露香梨、秋月梨、紅香酥梨、雪青梨、新梨7號等10多個高產品種。阜城縣還大力發展梨果儲藏保鮮與加工,先後建起了13座恆溫氣調庫,總儲藏量達到2萬餘噸;建起了梨汁飲料廠,加工生產“匯鵬”牌純天然梨汁飲料,同時打響品牌戰,為梨農增收1200萬元。

“一業興、百業旺”。為利用好梨果資源的外溢效應,阜城縣出臺了優惠政策,鼓勵工商資本和村裡能人延伸產業鏈條,為梨果產業帶來了良好發展契機。霞口鎮劉老人村先後成立10餘家企業攤點,對鴨梨、梨木等相關產品進行深加工,開發出梨汁、梨乾、梨花茶、梨木傢俱、梨木飾品等產品;在今年4月舉辦的首屆中國阜城霞口梨花節期間,吸引各地遊客5萬多人前來遊玩,有效增加了梨果產品的附加值和梨農收入;積極推進“互聯網+果品”發展模式,截至目前,通過京東扶貧館等電商平臺銷售梨果已達200餘噸。眼下,多維集團與京東商城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建成全國首家扶貧金融小站,可實現高端梨果全部網上售賣。近年來,劉老人村靠發展梨果生產走出了一條農村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的新路,帶動了全體村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和村集體收入的連年大幅攀升。去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2500元,幾乎是土地流轉前的3倍,村裡70%的戶在城裡購置了樓房,90%的戶購買了汽車。村集體收入超過50萬元,是土地流轉前的7倍,從今年開始,村集體出資為60歲以上的老人代繳每年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金;75歲以上老人每月發放敬老金,85歲以上的老人除了每月領取敬老金,村幹部逢年過節必去看望,並送上慰問品。

現在,鴨梨產業已成為阜城縣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競爭力,為全縣貧困農民增收致富、脫貧摘帽奠定了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