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失掉的又一個人才商鞅和吳起變法

公元前340年,秦國派公孫鞅進攻魏國,大敗魏軍,魏國的公子卬被俘虜,拿下了魏國的河西之地(這段事後面細說)。在這種情況下,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到徐州去見齊威王,提出尊齊威王為王。齊威王這時儼然是諸侯中的霸主,但公然稱王只有楚國和吳、越等南方國家,中原諸侯是沒有的。當年吳王夫差黃池會盟,與晉國爭霸,晉國就提出簽訂盟約可以,但你吳國不能稱王。我們知道王只有一個,就是周天子,周天子之下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稱“公”的是天子重臣,比如周公、召公;稱“侯”、“伯”的最普遍,一般諸侯都稱侯或伯,秦國因平王東遷護駕有功,所以從子爵升到伯爵;稱“子”、“男”的比較少,比如楚國是子爵。然而到齊威王時,情況不同了,一個是周天子的權威進一步下降,從春秋到戰國,幾百年過去了,影響力越來越小。另一個是有楚國在前面做榜樣。再加上魏惠王主動提出,可能本來齊威王不想,但別人一提就不能不想了。不過齊威王還是有些顧慮,畢竟中原的諸侯沒有稱王的先例,所以他把魏惠王拉上,說你尊我為王,我也尊你為王。這樣即使有人反對,也不至於孤軍作戰。魏惠王當然也會接受,因為這樣他和齊威王就平起平坐了。這件事在歷史上叫“徐州相王”。“徐州相王”的意義在哪裡?在這之後,中原諸侯也紛紛稱王,在稱號上同周天子平起平坐,那麼“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爭霸模式就不存在了,轉為更為激烈的兼併模式。

魏國失掉的又一個人才商鞅和吳起變法

徐州相王

​魏國的衰弱還在於失去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人才。把吳起排擠掉的公叔痤當了幾年國相後病重,魏惠王親自去看望他,“你如果有不測,我該怎麼辦?”公叔痤說:“我手下有個人叫公孫鞅,這個人非常有才,希望您能夠重用他。”公孫鞅是衛國國君的庶子,喜歡刑名法術之學,後來到魏國公叔痤那裡做中庶子(侍從)。魏惠王聽了不說話。公叔痤又說:“如果您不用他,就一定要殺掉他。”魏惠王答應了。魏惠王走後,公叔痤叫來了公孫鞅,說:“剛才國君問我誰能出任國相,我推薦了你,但我看他的神情是不會用你的。我出於先忠於君的考慮勸國君殺掉你,你趕快逃吧。”公孫鞅卻說:“他沒有聽您的話任用我,也不會聽您的話殺掉我。”公孫鞅就沒有走。魏惠王大概走後就忘了,自然也沒有殺公孫鞅。後來公孫鞅到了秦國進行了著名的“商鞅變法”。

魏國失掉的又一個人才商鞅和吳起變法

公叔痤

​說“商鞅變法”之前先說說吳起在楚國的變法。前面說到楚國在戰國前期國力下降,經常被三晉欺負。當時在位的是楚悼王,楚悼王面臨的不僅有外患,還有內憂,當時楚國有屈、景、昭三大貴族,把持朝政。所以楚悼王非常希望能夠改變這種局面。就在這種情況下,吳起來到了楚國。楚悼王早就知道吳起是個人才,就任命他為國相進行改革。這下給了吳起大展拳腳的機會。我們知道吳起是個很看重功名的人,所以這樣的機會不會放過,於是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首先一條就是針對貴族的,叫“使封君三世而收其爵祿”。什麼意思呢?就是貴族的爵位和俸祿只能傳到孫子,然後就要收回來,不能世世代代享受了。然後就是整頓吏治,精簡機構,裁掉冗員,明確法令。把節省下來的錢用來加強軍隊。吳起在魏國已經有了豐富的治理軍隊的經驗,所以訓練起楚國軍隊來遊刃有餘。還有一點很絕,吳起說楚國的幅員遼闊,很多邊遠地區沒有得到開發,你們這些貴族後代不是沒有俸祿了嗎,就到那裡去開墾耕種吧。

經過變法楚國強大起來,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併了陳國和蔡國,到了楚威王時國力達到鼎盛。

魏國失掉的又一個人才商鞅和吳起變法

​但吳起的變法問題很大,主要就是對貴族的打擊力度太大。原來那些貴族有很大的特權,現在一下子全部剝奪了,換誰誰都不肯善罷甘休,只是因為楚悼王的全力支持這些矛盾被壓制住了。一旦楚悼王一死,這些人立刻衝進宮裡報復吳起,朝他射箭。吳起知道自己難逃一死,就趴在楚悼王的屍體上。吳起當然死了,但楚悼王的屍體也中了不少箭。按楚國的法律,凡用兵器碰到國王屍體的,一律處死,並罪及三族。楚悼王的兒子楚肅王繼位後,除掉了七十多個家族,實際上為楚國後來的強大掃去了障礙,這算是吳起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