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失掉的又一个人才商鞅和吴起变法

公元前340年,秦国派公孙鞅进攻魏国,大败魏军,魏国的公子卬被俘虏,拿下了魏国的河西之地(这段事后面细说)。在这种情况下,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到徐州去见齐威王,提出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这时俨然是诸侯中的霸主,但公然称王只有楚国和吴、越等南方国家,中原诸侯是没有的。当年吴王夫差黄池会盟,与晋国争霸,晋国就提出签订盟约可以,但你吴国不能称王。我们知道王只有一个,就是周天子,周天子之下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称“公”的是天子重臣,比如周公、召公;称“侯”、“伯”的最普遍,一般诸侯都称侯或伯,秦国因平王东迁护驾有功,所以从子爵升到伯爵;称“子”、“男”的比较少,比如楚国是子爵。然而到齐威王时,情况不同了,一个是周天子的权威进一步下降,从春秋到战国,几百年过去了,影响力越来越小。另一个是有楚国在前面做榜样。再加上魏惠王主动提出,可能本来齐威王不想,但别人一提就不能不想了。不过齐威王还是有些顾虑,毕竟中原的诸侯没有称王的先例,所以他把魏惠王拉上,说你尊我为王,我也尊你为王。这样即使有人反对,也不至于孤军作战。魏惠王当然也会接受,因为这样他和齐威王就平起平坐了。这件事在历史上叫“徐州相王”。“徐州相王”的意义在哪里?在这之后,中原诸侯也纷纷称王,在称号上同周天子平起平坐,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争霸模式就不存在了,转为更为激烈的兼并模式。

魏国失掉的又一个人才商鞅和吴起变法

徐州相王

​魏国的衰弱还在于失去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才。把吴起排挤掉的公叔痤当了几年国相后病重,魏惠王亲自去看望他,“你如果有不测,我该怎么办?”公叔痤说:“我手下有个人叫公孙鞅,这个人非常有才,希望您能够重用他。”公孙鞅是卫国国君的庶子,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后来到魏国公叔痤那里做中庶子(侍从)。魏惠王听了不说话。公叔痤又说:“如果您不用他,就一定要杀掉他。”魏惠王答应了。魏惠王走后,公叔痤叫来了公孙鞅,说:“刚才国君问我谁能出任国相,我推荐了你,但我看他的神情是不会用你的。我出于先忠于君的考虑劝国君杀掉你,你赶快逃吧。”公孙鞅却说:“他没有听您的话任用我,也不会听您的话杀掉我。”公孙鞅就没有走。魏惠王大概走后就忘了,自然也没有杀公孙鞅。后来公孙鞅到了秦国进行了著名的“商鞅变法”。

魏国失掉的又一个人才商鞅和吴起变法

公叔痤

​说“商鞅变法”之前先说说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前面说到楚国在战国前期国力下降,经常被三晋欺负。当时在位的是楚悼王,楚悼王面临的不仅有外患,还有内忧,当时楚国有屈、景、昭三大贵族,把持朝政。所以楚悼王非常希望能够改变这种局面。就在这种情况下,吴起来到了楚国。楚悼王早就知道吴起是个人才,就任命他为国相进行改革。这下给了吴起大展拳脚的机会。我们知道吴起是个很看重功名的人,所以这样的机会不会放过,于是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首先一条就是针对贵族的,叫“使封君三世而收其爵禄”。什么意思呢?就是贵族的爵位和俸禄只能传到孙子,然后就要收回来,不能世世代代享受了。然后就是整顿吏治,精简机构,裁掉冗员,明确法令。把节省下来的钱用来加强军队。吴起在魏国已经有了丰富的治理军队的经验,所以训练起楚国军队来游刃有余。还有一点很绝,吴起说楚国的幅员辽阔,很多边远地区没有得到开发,你们这些贵族后代不是没有俸禄了吗,就到那里去开垦耕种吧。

经过变法楚国强大起来,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到了楚威王时国力达到鼎盛。

魏国失掉的又一个人才商鞅和吴起变法

​但吴起的变法问题很大,主要就是对贵族的打击力度太大。原来那些贵族有很大的特权,现在一下子全部剥夺了,换谁谁都不肯善罢甘休,只是因为楚悼王的全力支持这些矛盾被压制住了。一旦楚悼王一死,这些人立刻冲进宫里报复吴起,朝他射箭。吴起知道自己难逃一死,就趴在楚悼王的尸体上。吴起当然死了,但楚悼王的尸体也中了不少箭。按楚国的法律,凡用兵器碰到国王尸体的,一律处死,并罪及三族。楚悼王的儿子楚肃王继位后,除掉了七十多个家族,实际上为楚国后来的强大扫去了障碍,这算是吴起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