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的騎兵可以橫掃羅馬帝國,為何會敗於隋朝的軍隊呢?

鈺眀


突厥其實在面對隋朝的時候也確實是倒黴,正好遇上了一次軍事化改革,我們一直在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其實在戰場上面科技也是第一戰鬥力在戰場之上,因為科技的進步最後導致戰局出現出乎意料的變化,這個可能大家都見得多了。

唐朝的時候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冷兵器迎來一個大發展的時代,在這個時候近戰形的冷兵器可以說發展到了一個巔峰,各種各樣配合野外對決時期的近戰武器被開發出來,並且實戰證明了它們的實用性。

在隋朝的時候實際上已經開始了這種發展,當然隋朝的發展其實對於冷兵器方面的進步偏少一點,畢竟這個時候還是處於技術儲備的時代,而此時重要的一個兵種出現了,這個就是具裝鐵騎,或者換一種說法就是中裝騎兵這個時候騎兵的發展可以說迎來了一個質的飛躍,中裝騎兵的出現證明此時代騎兵的載重能力和作戰裝備的技術提升迎來了一個新的時期,而隋朝就是正好抓住了這個歷史時期。

在草原之上想要真正的對付別人的騎兵,就如同現如今的坦克相聲相剋論,能夠對付敵人騎兵的東西就是自己的騎兵,所以隋王朝在這方面的發展不遺餘力,打造出了一支強大的具裝騎兵部隊。

就是這一支王牌部隊在面臨突厥人進攻的時候爆發出了強悍的戰鬥力,在隋朝第一名將楊樹的帶領之下,大隋王朝完成了這一次立國之戰,在這之後突厥方面分裂成多個部分,開始對隋王朝進行騷擾,其中大致分為五個部分,我就和大家去講一講其中兩個部分。

首先一個部分發生自敦煌,這個地方一直是中原王朝最西邊的一個據點,在這個地方隋王朝的部隊和突厥人爆發了衝突,雙方之間想要爆發戰爭,但是突厥那一方的將領和我方的將領都覺得開戰損失太大,雙方都承受不了,因此各自派一個勇士進行對決,勇士如果贏了,那戰爭免除,如果中原方面派出的勇士輸了,那突厥人就可以過來進攻。

這個裡面就得提到一個傳奇色彩的勇士叫做敦煌戍卒,這位隋朝士兵可了不得,常年在敦煌地區擔當著守衛任務,並且沒有一次任務失敗,(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就連突厥的可汗都聽說過這個勇士的威名,所以在聽說對方派這個人迎戰自己的勇士的時候,他說車被這張不打了,輸了已經。

第二個,就是我一直講過的一個案例,就是步兵方陣對抗騎兵方陣,2000個步兵面對數萬騎兵的追殺,一路殺到了長城腳下,最後只剩下400多人仍然頑強抵抗,打到最後突厥的騎兵自己認慫跑了,這400多個人全部都是帶著重傷的,其中將領都有四處貫穿傷。

正是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摩擦,大隋王朝在摩擦之中建立起了自己的威望,所以突厥也不敢小覷了,大隋王朝遊牧民族就是這樣欺軟怕硬,你如果強硬起來,遊牧民族自然就不敢去折騰,如果你軟弱了,對方把你往死裡整,就是想要撕扯你身上的血肉。


漩渦鳴人yy



隋朝是歷史上盛極一時的王朝,不要忘記了楊堅統一的可是南北朝,是一個五胡亂華後的中原,因此楊堅的能力應當是很強的,但是此時,在隋朝身邊的另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強大帝國,突厥。

突厥汗國是公元4-6世紀期間,在亞歐大陸上興起的一個強大的帝國。這個帝國以她強大的武力,所佔領的領土遠遠地超過曾經的匈奴。曾經輝煌的羅馬帝國,也在她面前不堪一擊。

然而當隋朝統一北方後,中原政權與突厥的攻守形勢瞬間逆轉。當時,西突厥的達頭可汗在西部世界攻城略地,波斯、東羅馬帝國被迫向他納貢。達頭可汗自稱“世界七姓之主”,驕橫的不可一世。然而當他帶兵攻打隋朝,妄圖使隋文帝楊堅屈服時,卻遇到了真正的對手——隋朝大將楊素。楊素以騎兵對騎兵,輕鬆將達頭可汗輕鬆擊敗。而達頭可汗的失敗也讓他意識到,他能擊敗波斯和羅馬,其實只能說他們實力太弱。而隋朝的實力,比波斯和羅馬加起來還要強。

在許多人眼中,楊素是個大奸臣,專門排除異己,陷害忠良,還勾結楊廣,害死了隋文帝楊堅,成為隋煬帝最大的幫兇。在歷史上,楊素的形象的確不太好,他嫉賢妒能,也的確為隋煬帝的繼位出了大力。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楊素雖然人品不佳,但他卻是個大能臣、大名將,他北破突厥,南滅陳朝,為隋朝的統一和繁榮立下了汗馬功勞。楊素治軍,以嚴苛聞名,只要違反了軍紀,他定斬不赦。戰前,楊素一定會派出數百人作為先鋒,派他們率先攻打敵軍。若打勝,則全軍重賞;若打敗了,則定斬不赦。由於殺人過多,以至“流血盈前”,而楊素卻言笑自若。所以,楊素手下的軍人在作戰時均悍不畏死。只能說敵人可怕,而楊素更可怕。

對當時的隋朝來說,最強大的敵人莫過於突厥。所以隋文帝採用了長孫晟的計策,利用東突厥沙缽羅可汗和西突厥達頭可汗的矛盾,利用外交和軍事兩種手段,成功地促使東、西突厥分裂。隨後,隋朝利用強大的經濟在東突厥內部招降納叛,挑撥離間,導致突厥人自己打起了內戰,隋朝便坐收漁翁之利。在突厥內戰中,都藍可汗和染干可汗是東突厥大可汗最有力的兩位競爭者。於是,隋朝選擇支援較弱的染干可汗,攻打較強的都藍可汗。都藍可汗不敵隋朝與染干可汗聯軍,於是向西突厥的達頭可汗求援。當時達頭可汗,剛剛擊敗薩珊波斯帝國,並與東羅馬帝國在亞美尼亞交鋒,迫使羅馬人遣使求和,正處於事業的頂點。

當時,達頭可汗擁兵四十萬,皆是身經百戰的精銳。達頭可汗見東突厥內戰,有心統一全突厥。但想要統一,就必須先過隋朝這一關。於是達頭可汗親率大軍入侵隋朝,並與楊素率領的隋軍相遇。由於突厥的騎兵很厲害,所以隋軍在對付他們時,經常擺出步兵、騎兵和車兵組成的混合陣,以放棄機動性為代價,達到擊退敵人的目的。然而楊素卻不準備按照以往的經驗對付突厥人,在他看來,這樣的混合陣只能擊潰對手,不能殲滅敵軍有生力量。於是,楊素擯棄步兵和車兵,擺出騎兵大陣與突厥人對峙。

達頭可汗見隋軍擺出騎陣,竟與部下一起哈哈大笑。達頭可汗說:“素聞越國公(楊素)會打仗,今天看也不過如此,漢人用騎兵和我們作戰,不是找死是什麼?”實際上,達頭可汗所說並非虛言,突厥人從小就練習騎射,不是半路出家的隋軍可比。但是達頭可汗沒想到的是,楊素手下的騎兵可不是以往的漢族騎兵,而是武裝到牙齒的具裝甲騎。隋軍騎兵結合鮮卑人和漢人的優點,成為衝擊力強、防禦堅固,善於使用長矛和弓箭的綜合型重騎兵,實力遠超東羅馬和波斯帝國的鐵甲騎兵。

主要與波斯、羅馬人交戰的達頭可汗,並不知道隋軍的厲害,反而與部下一起下馬,向天朝拜:“這是老天在幫我們啊!”隨後,戰場上旌旗飛舞,戰鼓、號角齊鳴,隋朝騎兵和突厥騎兵戰到一處,殺得昏天暗地。隋軍騎兵的裝甲十分厚實,突厥人的弓箭根本射不透,一些騎兵身上插了好幾支箭,仍能像沒事人一樣和突厥人作戰。


最終突厥人被隋軍殺得大敗,楊素揮師追殺數百里,達頭可汗帶著殘部嚎哭而去。此戰後,被羅馬人和波斯人所懼怕的達頭可汗,被迫向隋朝稱臣。據東羅馬帝國的史料記載,達頭可汗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羅馬的10萬人還敵不過漢人的5000騎兵”。由此看來,古代西方和東方的差距還是相當大的,怪不得此前匈奴人、柔然人以及此後的蒙古人能在西方所向無敵。

隋朝之所以對外所向披靡,也是因為之前與隋帝國發生戰爭的大部分都是遊牧民族,之前的羌、氐、鮮卑等等在中原縱近進三百年,草原上經過多年的勢力演變,到公元六世紀末隋朝建立之初,突厥人才興起。最重要的是剛建立起來的隋朝可不像西漢初年那樣羸弱,隋文帝楊堅創下開皇盛世,隋朝開國即是盛世,面對這樣的對手絲毫不怯,依靠長城防線多次擊退突厥,後連年出塞作戰,屢戰屢勝。其中有記載的戰役中,使具裝甲騎作戰獲捷的主要有白道之戰與靈北之戰。

隋開皇二年,沙缽略率各部共四十萬騎兵南下,衛王楊爽派遣具裝甲騎決死突擊,配合二十萬主力部隊先後在白道,高越原等地殺得突厥丟盔棄甲,追七百餘里,殺敵數萬,萬家歸降。開皇八年在靈州(今寧西靈武)楊素率具裝甲騎一改傳統的外布戰車,再布重步卒,內置騎兵的保守戰法,擺開騎兵陣型與突厥騎兵正面決一死戰,突然看到隋軍不用保守戰法的突厥達頭部大喜過望,十萬騎兵直撲過來被殺得所剩無幾,抱頭鼠竄。此戰過後西突厥再也無力單挑隋朝遠遁西北,此後多次北征突厥,斬獲無數,殺得漠南再無王庭。

如果你要問我隋朝名將怎麼來的,我只能告訴你,與突厥的戰爭是隋朝的立國之戰,隋朝名將大部分戰績都是靠突厥人頭刷出來的,盛極一時的突厥也是被隋朝打得衰落下去的,各部族歸降的歸降,逃跑的逃跑,東部突厥上表稱臣,西突厥遠逃至中亞,隋朝就此成為了亞洲霸主。隋朝末年的突厥失去了入主中原的實力,不過他們扶持了一大批中原諸侯,包括李淵、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等一批北方軍閥,意圖控制中原。曾經讓李唐王朝蒙受渭水之羞辱,不過正因為他們已經不如當年,僅僅三年過後,就被穩定下來的唐朝打得丟盔棄甲。


中國人文歷史徽鑑


因為突厥遇到的並不是一般的奇兵,而是武裝到牙齒的裝甲騎兵。隋軍的騎兵結合了漢人和鮮卑人的特點,成為衝擊力強,防禦堅固,善於使用長矛和弓箭的綜合型重騎兵,實力遠在羅馬和波斯帝國的騎兵之上。隋朝用外交和軍事等手段促使東西突厥分裂,然後在東突厥內部招降叛將,又挑撥離間導致突厥人自己打起了內戰,隋朝自己坐收漁翁之利。

當時和隋軍交戰的突厥人並不知道重騎兵的厲害,突厥將領居然和部下一起下馬,還在地上向上天朝拜:這是老天在幫助我們啊。隨後戰場上,號角齊鳴,隋朝騎兵和突厥騎兵殺到一起。隋軍的騎兵裝甲十分厚重,突厥人的弓箭根本射不透。有好多士兵身上插了好幾支箭,依然能夠像沒事人一樣和突厥人作戰,最終突厥人被隋軍殺得大敗。

當時隋軍的作戰指揮官是楊素,他揮師追殺了數百里。突厥人帶著殘部,哭嚎著離去。此戰後,被羅馬和波斯人所懼怕的突厥人也被迫向隋朝稱臣。根據東羅馬帝國的記載,當時的突厥首領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羅馬的10萬人還敵不過漢人的5000騎兵。由此看來古代的西方和東方差距很大,怪不得以前匈奴人以及此後的蒙古人能在西方所向無敵。







怪蜀看史


突厥能橫掃羅馬帝國為何卻敗給隋朝?我們就不得不先來看一看突厥這個國家。

公元4世紀到6世紀,在歐亞大陸上崛起了一個強大的遊牧帝國——突厥汗國,其國東起日本海,西到裡海,幅員萬里,領土遠超曾經的匈奴。在東邊,突厥逼迫北周、北齊兩國向他們稱臣納貢,還被迫娶突厥的公主為皇后;在西邊,突厥擊潰白匈奴和波斯,並且一度兵臨東羅馬帝國,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霸主。


當隋朝統一北方後,中原政權與突厥的攻守形勢瞬間逆轉。當時,西突厥的達頭可汗在西部世界攻城略地,波斯、東羅馬帝國被迫向他納貢。達頭可汗自稱“世界七姓之主”,驕橫的不可一世。然而當他帶兵攻打隋朝,妄圖使隋文帝楊堅屈服時,卻遇到了真正的對手——隋朝大將楊素。

楊素以騎兵對騎兵,輕鬆將達頭可汗輕鬆擊敗。而達頭可汗的失敗也讓他意識到,他能擊敗波斯和羅馬,其實只能說他們實力太弱。而隋朝的實力,比波斯和羅馬加起來還要強。


隋朝擊敗突厥的原因

1、重要人物 隋朝大將楊素

在許多人眼中,楊素是個大奸臣,專門排除異己,陷害忠良,還勾結楊廣,害死了隋文帝楊堅,成為隋煬帝最大的幫兇。在歷史上,楊素的形象的確不太好,他嫉賢妒能,也的確為隋煬帝的繼位出了大力。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楊素雖然人品不佳,但他卻是個大能臣、大名將,他北破突厥,南滅陳朝,為隋朝的統一和繁榮立下了汗馬功勞。

 楊素治軍,以嚴苛聞名,只要違反了軍紀,他定斬不赦。戰前,楊素一定會派出數百人作為先鋒,派他們率先攻打敵軍。若打勝,則全軍重賞;若打敗了,則定斬不赦。


由於殺人過多,以至“流血盈前”,而楊素卻言笑自若。所以,楊素手下的軍人在作戰時均悍不畏死。只能說敵人可怕,而楊素更可怕。

2、瓦解敵人內部 使其分裂

對當時的隋朝來說,最強大的敵人莫過於突厥。所以隋文帝採用了長孫晟的計策,利用東突厥沙缽羅可汗和西突厥達頭可汗的矛盾,利用外交和軍事兩種手段,成功地促使東、西突厥分裂。

3、經濟壓制 挑撥離間

隨後,隋朝利用強大的經濟在東突厥內部招降納叛,挑撥離間,導致突厥人自己打起了內戰,隋朝便坐收漁翁之利。 在突厥內戰中,都藍可汗和染干可汗是東突厥大可汗最有力的兩位競爭者。於是,隋朝選擇支援較弱的染干可汗,攻打較強的都藍可汗。都藍可汗不敵隋朝與染干可汗聯軍,於是向西突厥的達頭可汗求援。當時達頭可汗,剛剛擊敗薩珊波斯帝國,並與東羅馬帝國在亞美尼亞交鋒,迫使羅馬人遣使求和,正處於事業的頂點。


當時,達頭可汗擁兵四十萬,皆是身經百戰的精銳。達頭可汗見東突厥內戰,有心統一全突厥。但想要統一,就必須先過隋朝這一關。於是達頭可汗親率大軍入侵隋朝,並與楊素率領的隋軍相遇。由於突厥的騎兵很厲害,所以隋軍在對付他們時,經常擺出步兵、騎兵和車兵組成的混合陣,以放棄機動性為代價,達到擊退敵人的目的。

4、改變戰略部署

然而楊素卻不準備按照以往的經驗對付突厥人,在他看來,這樣的混合陣只能擊潰對手,不能殲滅敵軍有生力量。於是,楊素擯棄步兵和車兵,擺出騎兵大陣與突厥人對峙。  



達頭可汗見隋軍擺出騎陣,竟與部下一起哈哈大笑。達頭可汗說:“素聞越國公(楊素)會打仗,今天看也不過如此,漢人用騎兵和我們作戰,不是找死是什麼?”實際上,達頭可汗所說並非虛言,突厥人從小就練習騎射,不是半路出家的隋軍可比。

但是達頭可汗沒想到的是,楊素手下的騎兵可不是以往的漢族騎兵,而是武裝到牙齒的具裝甲騎。隋軍騎兵結合鮮卑人和漢人的優點,成為衝擊力強、防禦堅固,善於使用長矛和弓箭的綜合型重騎兵,實力遠超東羅馬和波斯帝國的鐵甲騎兵。



 主要與波斯、羅馬人交戰的達頭可汗,並不知道隋軍的厲害,反而與部下一起下馬,向天朝拜:“這是老天在幫我們啊!”隨後,戰場上旌旗飛舞,戰鼓、號角齊鳴,隋朝騎兵和突厥騎兵戰到一處,殺得昏天暗地。隋軍騎兵的裝甲車輛十分厚實,突厥人的弓箭根本射不透,一些騎兵身上插了好幾支箭,仍能像沒事人一樣和突厥人作戰。   


最終突厥人被隋軍殺得大敗,楊素揮師追殺數百里,達頭可汗帶著殘部嚎哭而去。此戰後,被羅馬人和波斯人所懼怕的達頭可汗,被迫向隋朝稱臣。據東羅馬帝國的史料記載,達頭可汗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羅馬的10萬人還敵不過漢人的5000騎兵”。由此看來,古代西方和東方的差距還是相當大的,怪不得此前匈奴人、柔然人以及此後的蒙古人能在西方所向無敵。在隋軍的打擊下,達頭可汗部眾盡。

而隋文帝又趁機派人在西突厥汗國收買叛徒,製造叛亂。於是,灰頭土臉的達頭可汗被迫逃入吐谷渾,並且狼狽地死在了那裡。

由此可見戰爭並不是人數多少最重要,更重要的是策略、戰略、與戰前準備工作。正如隋朝在戰爭前所做的一系列活動都是為了這場仗而做準備。

正如中國老話,不打無準備之仗。


巴里喬


隋與突厥之戰是突厥與隋朝的長期戰爭。這場戰爭自581年突厥侵隋開始,到607年東突厥臣服為止,共經歷26年的時間。突厥經此戰爭分裂成東突厥與西突厥,分別在607年與611年臣服隋朝。由於隋朝因此戰爭獲的較大優勢,得以發動隋滅陳之戰,統一中國;最後與突厥的戰爭勝利後,得以將勢力擴展到蒙古高原。隋朝派兵防守邊境,主動出兵反擊,最後採納長孫晟的“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為方針,分化離間突厥各部。而突厥只以掠奪物資、逞罰戰爭等無戰略方針的方式作戰,諸汗又不能緊密團結,最後瓦解。隋對突厥戰爭的勝利,有利於保護中原地區經濟與文化。

隋開皇二年,沙缽略率各部共四十萬騎兵南下,衛王楊爽派遣具裝甲騎決死突擊,配合二十萬主力部隊先後在白道,高越原等地殺得突厥丟盔棄甲,追七百餘里,殺敵數萬,萬家歸降。開皇八年在靈州(今寧西靈武)楊素率具裝甲騎一改傳統的外布戰車,再布重步卒,內置騎兵的保守戰法,擺開騎兵陣型與突厥騎兵正面決一死戰,突然看到隋軍不用保守戰法的突厥達頭部大喜過望,十萬騎兵直撲過來被殺得所剩無幾,抱頭鼠竄。此戰過後西突厥再也無力單挑隋朝遠遁西北,此後多次北征突厥,斬獲無數,殺得漠南再無王庭。

如果你要問我隋朝名將怎麼來的,我只能告訴你,與突厥的戰爭是隋朝的立國之戰,隋朝名將大部分戰績都是靠突厥人頭刷出來的,盛極一時的突厥也是被隋朝打得衰落下去的,各部族歸降的歸降,逃跑的逃跑,東部突厥上表稱臣,西突厥遠逃至中亞,隋朝就此成為了亞洲霸主。



雁灰殘月天


突厥得以掃蕩羅馬人,這和蒙古鐵騎踏平歐洲的方式差不多。但是,在面對隋朝的時候,裝備精良和以兵法見長的隋軍絕非戰術單一的羅馬人所能相提並論了。

突厥人崛起於公元4世紀到6世紀。他的前輩匈奴人在漢朝時期,被漢武帝打到一蹶不振,從此再也不敢覬覦中原。而突厥人崛起後,西擊東進,很快就建立了橫跨亞歐的大帝國。這也難怪,遊牧民族最大的特徵就是速度快。冷兵器時代騎兵的速度是一個無解的問題。

當突厥人崛起的時候,和西方羅馬同期的乃是北周和北齊等國。但是,面對氣勢如虹的突厥騎兵,兩國孱弱的實力完全不值一提。很快就臣服在突厥人的淫威之下。

而後,楊堅崛起,迅速統一中國南北,建立了大一統的中原王朝——隋。隋朝建立以後,因為終結了各國割據的局面,開創了開元盛世的局面,國力迅速強大起來。

而實力強大起來的隋朝,建立了一支後來讓突厥人膽寒的軍隊——甲騎具裝。

當然,軍事裝備上的發展並不是隋朝打敗突厥的唯一因素。

隋朝通過離間計和軍事雙管齊下,分裂了統一的突厥帝國。分裂後的突厥,一東一西。楊堅以超人一等的智慧和謀略在突厥兩國之間大打代理人戰爭,逐步削弱突厥人的實力。

而西突厥人的大漢,本想著一統東突厥的陰謀為隋朝破壞,便遷怒於隋軍。

隋軍面對突厥騎兵,開始時採用的戰術並不十分理想。最前面是戰車,擋住敵軍騎兵的衝擊,中間是步兵,而為數不多的騎兵則被牢牢的保護在身後的位置。

其實這在當時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要知道,中原王朝比不得北方遊牧民族。無論馬匹的數量還是質量都遠弱於他們,所以數量上並不佔優勢的騎兵就成了寶貝疙瘩,輕易不能使用。但是,如此一來,面對著地方的騎兵,隋軍雖然能立於不敗之地,但是想要完全剿滅敵人確實難上加難,畢竟兩條腿的速度遠遠趕不上騎馬的速度。

但是,在西突厥可汗的驕傲之下,又遇到了當時楊堅手下第一大將——楊素。

對,就是那個歷史上以奸佞小人面目示人的楊素。但是他卻是一個打仗奇才。就這樣,打得羅馬人抬不起頭來的突厥騎兵災難了。

當西突厥可汗照例用手下的四十萬大軍開始衝擊時,結果發現楊素竟然一反隋軍常態,先是派出騎兵來迎敵。

這大出突厥人的意料。然而接下來他們才發現自己意料的早了點。對面衝過來的騎兵雖然數量不如己方,但是竟然都是甲騎具裝。面對著突厥如雨般的弓箭,對已經武裝到牙齒的人馬而言如同隔靴搔癢。而殺進了突厥人兵團之中,如入無人之境,殺的突厥人是血肉橫飛。

此戰讓突厥人肝膽俱裂,從此在草原上無人不知楊素大名。而這個名字,也足足震懾了突厥人數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