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南京民生老照片:领略不同于教科书的三四十年代的中国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园即景 1935年12月30日,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一位年轻的幼教老师带着孩子们在草坪上做游戏。

20世纪30年代,南京玄武湖畔游人如织,许多青年男女假日喜欢到这里享受湖边风光。此时为民国时代的发展高峰,春游景致倒也流露几许盛世气象。

20世纪30年代,南京近郊寺庙的阶梯上坐着许多乞讨的贫民,他们多半来自苏皖两省。每有天灾,大批的村民即会涌往城市乞讨。

20世纪30年代,南京玄武湖的画舫。南京自古为龙蟠虎踞之地,山明水秀,文人雅士徜徉其间,或抒山水之情,或发兴亡之叹。

南京街头贩卖鞭炮的小摊 20世纪30年代,南京春节期间贩卖鞭炮的小贩。传说中鞭炮可以辟邪,长年下来放鞭炮也成为除夕夜不可或缺的习俗,大人小孩都感到无比的兴奋。因此,中国人的春节记忆通常都伴随着震耳的鞭炮声。

1948年,南京城外挤满了看风筝比赛的人群,造成交通拥塞。

国民党导演的“戡乱除奸”大会 1948年7月,国民党在南京纠集群众,举行“南京市各界戡乱除奸大会”,企图挽住人心,撑住大局。事实上,三大战役虽未正式开打,但国民党高层眼见内部权力倾轧,军事将领怯于作战,勇于内斗,对于败局已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只是,为了保住少数当权者的颜面,仍将大批军民投入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战争,以致生灵涂炭,人民苦不堪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