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銷近4億,海天、恆順經銷商生意的“三板斧”

年銷近4億,海天、恆順經銷商生意的“三板斧”

掃描二維碼即可報名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觀點:未來5-10年,70%-80%的中小企業將被“清場”,回顧過去新經銷這一年對經銷商的報道和觀察,我們對此深信不疑。

從行業的宏觀環境看,市場已經進入“搶餅”階段,銷量的增長不是做出來的,而是搶出來的。存量市場搏殺,必然有輸有贏,而最直接的體現便是中間環節經銷商的離場。

潤米諮詢創始人劉潤先生,有一句話印象深刻:“在紅利期,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紅利期一過,天下就沒有好做的生意”,按照這個邏輯放在經銷商行業,非常契合。

在過去,經銷商跟著一個好廠家走,品牌起來了,經銷商自然會跟著起來,這是紅利。現在呢,雖然也有品牌崛起,但能帶領經銷商“發家致富”的,已經很少了。

面對“沒有好做的生意”困境,經銷商到底該怎麼做?近日,新經銷對話揚州缺貨嗎供應鏈管理公司創始人於先進先生,一位年銷近4億的糧油、調味經銷商,他是如何思考經銷生意的,商貿生意崛起的背後,除了抓到品牌的紅利外,他又做了什麼?

-01-

誤打誤撞,做商貿16年

回顧經銷生意,於總告訴新經銷,“1998年大學畢業,之後便進入了當時黃金髮展期的連鎖賣場工作,一路做到了店長職位,由於長期出差,再加上職業天花板,所以選擇了回家創業,最初的想法就是做點小生意,做經銷商純屬偶然”。

於總回憶,當時接的第一個品牌是“中糧福臨門”,因為生意太小,索性又接了“海天”。彼時,海天在揚州的生意也就幾百萬。

2003年到2009年,是商貿公司的起步階段,6年時間做到了3千萬,之後公司便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2012年銷售額過億。

年銷近4億,海天、恆順經銷商生意的“三板斧”

在2015年和2017年,於總花了1000萬分別併購了2家本地調味品經銷商,與自身的渠道和品牌進行資源性互補。現如今,其經銷代理幾乎涵蓋了80%的一線調味品品牌。

當然,商貿生意的壯大除了跟隨品牌的崛起外,他還做了另外一件事—拆分公司。

-02-

拆分公司,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

從2012年開始,於總就以拆分公司的形式,逐步退出一線業務的日常管理工作。注意,這裡的拆分不是指“分公司”,而是“股份制公司”,他成為公司的股東。讓過去跟著他一起創業的核心員工,成為新公司的法人和股東。

目前,於總持有4家商貿公司的股份,1家是以經銷糧油為主,1家是以經銷調味品為主,1家是以KA賣場渠道經銷為主,1家是以餐飲渠道經銷為主。這四家公司均是獨立經營,自負盈虧。

談及為何要拆分,於總告訴新經銷,

很多經銷商沒有看開,認為生意都是自己一個人做出來的,什麼都自己幹,什麼事都自己說了算,乾得很累。但事實上,很多經銷商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另外一個角度看,越能幹事的老闆,越做不大。認識到這一點,既然我不能幹,我就用人。讓優秀的員工進來,通過投資入股的形式,讓他們幹,讓他們變成責任主體,而我只需要提前設計好利潤分配機制。

很多經銷商起步階段,往往是夫妻創業。但一旦過了業務的起步期,有了員工,有了資源後,進入到公司化治理階段。由於夫妻雙方沒有有效地協調分工,隨著經營理念的衝突,思想的不統一,最後導致公司經營的搖擺,成長也因此受阻。

無論是利潤分配,還是家族化經營,本質上還是商貿公司的管理出了問題。經銷商做業務是一把好手,但到了一定規模體量時,內部的管理往往會成為經銷商的“一道坎”,而很多經銷商沒有認識到,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幾百家店老闆都能搞定,區區幾十個業務員,我還管理不好?”

於總舉了個例子:2016年,我們接了沃爾瑪華東區域“海天”的經銷代理。眾所周知,這兩年受新零售和線上電商的影響,KA賣場的生意遭遇滑鐵盧,單在華東市場,沃爾瑪就從2016年的89家門店,光門停業到現在只剩不到60家。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的生意依舊每年保持著15%-20%的增長。

這個成績靠的不是自然增長,而是通過搶佔別人的生意獲得的,在品類份額中,海天從品類過去佔比37%,到現在的55%左右。

這是生意的結果,但在背後,除了品牌給予的資源外,執行力是關鍵環節。誰來執行,誰來統籌,這一定不是經銷商一個人就能做成的,而是團隊作戰。團隊作戰的核心就是充分授權+利潤分配機制。

-03-

佈局倉配業務,6年見成效

雖然商貿公司分出去的同時,但也沒閒著,於總在2013年將商貿的倉配服務剝離,獨立出來,成立股份公司。

從商貿跨界到城配,無疑是從0開始,再創業。於總說到,從2013年成立到2017年5年的時間,不斷調整迭代,光軟件系統就換了5套。到2018年年底,通過流程的再造,軟硬件的更換,機制的再設計,城配業務開始逐步進入到發展的正軌。

年銷近4億,海天、恆順經銷商生意的“三板斧”

於總告訴新經銷,5年時間的調整,從倉庫的規劃,到軟硬件的選擇,幾乎是換了一輪又一輪。為了提升倉配效率,我們對軟硬件的投入一點不敢含糊,比如“永恆力”的電動托盤車,“成普恆和”的系統

以前是物流拖商貿的後腿,經銷業務在高速成長,但物流服務沒跟上,尤其是在春節、中秋節點,1張訂單正常完成時間48小時、72小時,春節可能要5天左右,但現在12小時就搞定,最遲24小時,完全不受影響。

從2018年開始,缺貨嗎供應鏈公司除了服務其他股份公司的倉配業務外,正逐漸接入外部的社會化倉配業務,

當城配業務逐步進入正軌,於總告訴新經銷,現在因為還沒掙到錢,一旦開始盈利,我就把它分出去,讓更多優秀的人參與進來。

於總的“合夥”思路,不僅僅停留在拆分公司上,在配送環節上,缺貨嗎供應鏈與專業的第三方“承包商”合作,一個承包商管理10臺車和司機。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會做什麼。不懂、不專業的事交給別人來做。

-結語-

關於對公司的定位,於總告訴新經銷,未來公司將圍繞著3塊業務發展:

第一,聚焦調味品類的流通商貿業務。通過公司拆分的形式,再引入3-5家公司,通過孵化和競爭機制,不斷提升調味品類在本地市場的經銷份額。1個公司,不可能“吃下”所有的流通調味品市場;

第二,聚焦餐飲市場的調味品類經銷。餐飲渠道的調味品經銷相對流通渠道,更具備確定性,川味館的需求是川味調料,粵菜館的需求是粵菜調料,在每個細分調料領域,雖然容量有限,但聚合在一起,就能產生規模效應,繼而樹立市場壁壘;

第三,聚焦本地化的快消城配業務。目前缺貨嗎有3個倉,近2萬㎡的倉庫,除了服務自身的調味商貿業務外,通過整合資源,聚焦本地,會接入更多社會化的訂單,讓更多的其他品類本地經銷商入駐,為他們提供倉配一體化的服務。

在於總看來,未來在一個區域市場,不可能存在那麼多“小而美”的商貿公司,一定是基於垂直品類,深耕終端市場的品類經銷商,為上游優質的品牌商提供終端服務,通過品類下的商品結構,獲得更多利潤。

年銷近4億,海天、恆順經銷商生意的“三板斧”

↑ ↑ ↑喜歡我們內容的朋友記得點擊文首上方紅色按鈕關注我們哦,更多精彩推薦在此等著你.

年銷近4億,海天、恆順經銷商生意的“三板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