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純電寶來和高爾夫:一汽-大眾的“油改電”,不是用來賣的

解讀純電寶來和高爾夫:一汽-大眾的“油改電”,不是用來賣的

作者 | 王新宇

沒錯,依舊是“油改電”。繼上汽大眾後,一汽大眾也“迫不及待”的推出了純電車型。

10月29日,一汽·大眾發佈了自家首次在純電領域的兩款嚐鮮之作,高爾夫·純電和寶來·純電。其中,高爾夫·純電提供“馳”、“馳Pro”兩款車型,綜合補貼後市場指導價分別為14.77與16.88萬元;寶來·純電提供“尚”、“尚Pro”兩款車型,綜合補貼後市場指導價分別為13.68和14.68萬元。

跟上汽大眾的純電版朗逸一樣,一汽-大眾的這兩款純電車型同樣沒有擺脫“油改電”的帽子:同樣基於MQB平臺的“改裝”、同樣基於燃油車型的“升級”。三者最大的優勢則為大部分硬件實現了完美的共享,例如三臺車均搭載了完全相同的100kW,290N·m永磁同步電機。從某種意義上講,未來購買大眾“油改電”車型的消費者是可以享受到南北大眾品牌的“無障礙保養維修服務”。

解读纯电宝来和高尔夫:一汽-大众的“油改电”,不是用来卖的

( 一汽-大眾高爾夫·純電 )

從目前已公佈消息來看,朗逸純電的電耗水平為13.2kWh/100km;而寶來/高爾夫純電的電耗為13.6kWh/100km。箇中原因目前還無法得知,但從配置表中能看出一汽-大眾的這兩款純電車型搭載了更多的電氣化設備,想必這就是導致更高電耗的原因吧。

解读纯电宝来和高尔夫:一汽-大众的“油改电”,不是用来卖的

( 一汽-大眾寶來·純電 )

動力電池組則均由寧德時代提供。但為了區分出南北大眾的不同,上汽大眾選擇的容量是38.1kW、一汽-大眾選擇的則是40kWh。前者綜合續航里程為278km,後者為270km。的確,一汽-大眾的純電車型用更大的電池容量跑出了更短的續航里程。

續航短一直都是“油改電”車型必然需要面對的問題。可以預見的是,不到300km的續航成績讓這三臺在新能源市場中毫無任何競爭力,即便國人的“大眾情懷”再深,想必也不會有人為了情懷去買一臺“開車5分鐘,充電2小時”的新能源產品。

所幸,甭管是一汽-大眾還是上汽大眾,他們的這三款純電車型均不以C端銷量為目的。未來一汽-大眾很可能也會和上汽大眾一樣,將高爾夫/寶來·純電更多的投放到出行市場中。

首席出行官認為,一汽-大眾在兩款電動車的設計之初便十分清楚,此類的純電車型不可能在終端市場中帶來更大銷量。它們存在的意義無非有二:平衡自家雙積分壓力;為了之後引進MEB平臺車型積累更多電動車的生產與售後服務經驗。

此前已經有了確切的消息,大眾集團最新的純電動MEB平臺,將由南北大眾同時引進,並已同時開始了工廠和生產線的建設。例如,一汽-大眾未來將在佛山工廠生產基於MEB平臺的純電車型,而上汽大眾的產線選擇在了上海安亭。鑑於大眾集團將會提供平臺技術,所以對於一汽-大眾來說,

真正急需的正是電動車“三電”系統的裝配經驗。

如此說來,“油改電”恰是傳統車企轉型新能源的最佳之選。除了上述優勢外,“油改電”對於廠家來說,是集合了低成本、高效率、短耗時的最優解,能夠加速廠家在新能源市場的佔位。也就是說,在廠家戰略上想要通過“油改電”車型收穫的並不是“銷量”,而是維持外界關注度的“流量”。

所以,對於一汽-大眾來說,高爾夫/寶來·純電的推出只是在向新能源市場中傳遞這樣一個消息:一汽-大眾已經做好了生產純電車型的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