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館》:一部反“常規”電視劇,卻穩居收視寶座

現實主義題材影視劇還有市場嗎?

1928年,春。

日本殖民者對東北大地虎視眈眈。

大連熙來攘往的街頭,出現六位打扮奇特的異鄉客。

他們頭戴狗皮帽子,身穿大棉襖,揹著大包小裹,面色滄桑,眼神如刀,一看就是從關東山回來的亡命徒。

關東山什麼地方?

是天堂,也是地獄。

說是天堂,因為那裡遍地沙金,吸引八方好漢前來淘金。

說是地獄,因為那裡兇險荒蠻,淘金者多半有去無回。

這六位亡命徒能活著走出關東山,說明有著非凡的本領,尤其他們的大哥陳懷海隱忍大氣,談吐不凡,一看就非等閒之輩。

大夥之所以來大連,是想在這裡開一家酒館。

誰知剛來至此,包裹中藏著的金粒子就被人盯上。酒館還沒開張,租來的店鋪便發生了一起命案……

一部反常規電視劇 ,卻穩居收視寶座

這部劇就是金牌編劇高滿堂創作,著名導演劉江執導,陳寶國、秦海璐、馮雷、王曉晨、程昱、劉樺、牛犇、馮恩鶴、鞏漢林、曹可凡、方清平、袁姍姍、石兆琪、白志迪等眾多老戲骨聯袂出演的年代大戲《老酒館》。

《老酒館》:一部反“常規”電視劇,卻穩居收視寶座

《老酒館》海報

如今,大部分國產劇都給人一種感覺:演員演技不到位,劇情脫離現實。觀眾很難從中找到共鳴。

其實,早在二十世紀初,有著很多現實主義題材,反映百姓生活的好劇,像《中國式離婚》,《空境子》,《闖關東》等。但隨著流量時代的到來,片方為了掙快錢,製作大批以鮮肉主打、以談情說愛為主的偶像劇、玄幻劇。現實主義題材作品漸漸被拋棄,很多實力派演員無用武之地。

在這種情況下,現實主義題材作品《老酒館》應運而生。這部戲一反常規:請的全是實力派演員,劇情緊貼地氣兒。劇中沒流量明星,沒套路劇情,而且播到第六集連女主角都沒出現。

《老酒館》:一部反“常規”電視劇,卻穩居收視寶座

《老酒館》海報

儘管如此,劇集在北京衛視、廣東衛視登陸之後,首播便高開高走,以破竹之勢一路高歌登頂全國衛視黃金檔收視排行榜冠軍的寶座,穩居不下。

雖然,有些年輕觀眾覺得劇情節奏比較拖沓,兩集才講一個故事,但更多人給出好評,認為是有內容、有誠意的良心之作。

從劇集播出開始我便開始追,整體印象不錯,下面說說對這部劇的看法:

一、高滿堂以父親為原型創作,還原抗戰時期老東北

《老酒館》雖是年代戲,卻立足於現實,男主陳懷海便以高滿堂的父親為原型創作。高滿堂說:他的父親年輕時曾在大連興隆街開酒館,憑藉仗義的為人與良好的商譽成為整條街的主心骨,所以,他很想寫一部戲來紀念自己的父親與那個年代的生活面貌。《老酒館》便這樣誕生了。

《老酒館》:一部反“常規”電視劇,卻穩居收視寶座

編劇高滿堂

劇集的名字起得好,提到“酒館”很容易聯想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人必然有故事,再加個“老”字,更充滿了懷舊的質感與韻味。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南朋北客、三教九流都打這兒經過,圍坐一處,溫一壺酒,聊聊天,講講故事,瞬間有種熱鬧、溫馨的氛圍。

陳懷海在第一集中便說道:“咱老酒館是有戲的地方。”一語點題,說得好,說得妙。

《老酒館》:一部反“常規”電視劇,卻穩居收視寶座

《老酒館》劇照

《老酒館》不僅深度刻畫了陳懷海這個人物,更通過陳懷海開酒館的一系列經歷,呈現了歷史變遷及一個時代的人物群像。

從已播劇集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個鮮活的、身份各異的人物,為我們鋪開了一副生動的歷史畫卷。

我們看到:

闖關東回來,亡命天涯的淘金客;

《老酒館》:一部反“常規”電視劇,卻穩居收視寶座

闖關東回來的淘金客

回國創業、雄心勃勃的留日學生;

《老酒館》:一部反“常規”電視劇,卻穩居收視寶座

回國創業的留日學生

清高窮酸,喜歡吹牛的說書先生;

《老酒館》:一部反“常規”電視劇,卻穩居收視寶座

清高窮酸的說書先生

江山不在,但氣勢不倒的滿清遺老;

《老酒館》:一部反“常規”電視劇,卻穩居收視寶座

滿清遺老

走街串巷,磨剪子、菜刀的師傅;

《老酒館》:一部反“常規”電視劇,卻穩居收視寶座

磨刀師傅

滿頭白髮,身世不明的孤寡老人 。

《老酒館》:一部反“常規”電視劇,卻穩居收視寶座

孤寡老人

還有那些常來酒館吃飯、休息、叫不出名字的平凡百姓,他們的階層、衣著、談吐都很寫實,彷彿從歷史塵埃中蹦出來有血肉的人,隔著屏幕都能感到那股熱乎氣兒。我出生在東北,雖沒經過那個年代,但很小的時候也見過一些耄耋老人,看劇時感覺特別親切,不自禁聯想到先輩過著怎樣的生活,有著怎樣的際遇。

不僅有人,還有故事。

在即將播出的劇集中末代皇后、地下黨將接連登場。劇集雖沒宏觀的表現歷史,卻通過一個個歷史符號暗示著時間的流動,國情的變化,將人物置身於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使個人的是是非非上升到家國的恩怨情仇,一舉昇華了主題,擴大了格局。

當然,人物好、故事好還不足以稱為一部好劇,關鍵是有精氣神——全劇充滿了“中國人的精氣神”。

裡面各個人物的命運糾葛都遵從中國基本的價值觀,謙恭禮讓,有節有義,看著過癮。

陳懷海酒館開張後,不論是地位低下的磨刀師傅,還是一頓僅能買得起二兩酒的貧窮老漢,只要是客都熱情迎入,不因貧賤而冷眼相加,體現了“仁”;

磨刀師傅喝完酒忘了帶錢,寧可深夜趕回家去取,也不願賒欠,因為他覺得賴賬的酒喝得沒味兒,體現了“節”;

滿族遺老、豪爽仗義的那爺見到有惡霸欺負人,仗義出手,痛扁惡霸,體現了“義”

陳懷海嫉惡如仇、反抗日本侵略者,保護革命義士,甚至不惜在關鍵時刻與日本浪人決鬥,更是體現了崇高的民族大義。

《老酒館》:一部反“常規”電視劇,卻穩居收視寶座

陳懷海與日本浪人決鬥

這一個個看似平常的人物雖各有缺點,但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中華民族的精氣神,彰顯著人性的光輝。看劇的時候,每每引發我的思考:

如今世界和平,物質富饒,生活質量提高,但我們又是否繼承了這些基本的節操與美德呢?

通過對歷史變遷中亂世眾生相的精準刻畫,《老酒館》徹底還原了抗戰時期老東北人民的生活風貌,令人欣賞並驚歎這段被遺忘塵封的歷史。

二、老戲骨飆戲,氣場足,看得過癮

陳寶國說:“《老酒館》集結了當代中國最有戲德的一群演員。”此言不虛。

劇集沒有一個僅靠臉吃飯的流量小生,全是老戲骨,看他們演戲就是兩個字“帶勁”。

主演陳寶國是公認的老戲骨,演了一輩子戲,深受人民喜愛,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大宅門》中塑造的白景琦,從青年到老年,將他的邪性、堅韌、大義刻畫的入木三分,令人印象深刻。

《老酒館》:一部反“常規”電視劇,卻穩居收視寶座

陳寶國在《大宅門》中飾演的白景琦

如今陳寶國已六十三歲高齡,但演起戲來依舊氣場十足,不減當年。光出場時的一個眼神,不用臺詞,就將一個闖關東歸來,歷經滄桑,隱忍大氣的“大哥形象”躍然熒幕,令人叫絕。

《老酒館》:一部反“常規”電視劇,卻穩居收視寶座

陳寶國飾演的陳懷海

其他演員也都演技不凡,非但沒被陳寶國的光芒掩蓋,還建立了鮮明的個性,反過來令陳寶國飾演的角色更出彩。

劉樺飾演的三爺是男主陳懷海一起闖關東回來的生死兄弟,也是老酒館的管賬會計。他將三爺的幽默冷峻詮釋得淋漓盡致,雖然總是繃著臉,但每次看都感覺充滿喜感;

《老酒館》:一部反“常規”電視劇,卻穩居收視寶座

劉樺飾演的三爺​

程煜飾演的警察,滿臉橫肉,奸詐貪財,活脫就是一箇舊社會魚肉百姓的官吏形象。第二集中他與陳寶國飆戲可謂針尖對麥芒,眼神、表情、臺詞,總之就是兩個字“到位”,很多人都期待他倆能再來幾場對手戲;

《老酒館》:一部反“常規”電視劇,卻穩居收視寶座

程煜飾演的警察

鞏漢林飾演的說書先生,從外形上就特別神似,瘦得只剩皮包骨,穿上青衫大褂,再加上嘴皮子功夫夠溜,一股寒酸勁兒呼之欲出;

《老酒館》:一部反“常規”電視劇,卻穩居收視寶座

鞏漢林飾演的說書先生

馮雷飾演的留學生賀義堂將人物愛面子、好高騖遠,耍小聰明吃大虧的性格演得極為形象。有場戲特別好笑且突出人物的性格特點,賀義堂開飯館賠了本,流落街頭,被人搭救,非要逼對方寫下自己吃了什麼糧食以便日後歸還,強調自己不是“白吃”而是“借吃”,簡直令人笑出腹肌。

《老酒館》:一部反“常規”電視劇,卻穩居收視寶座

馮雷飾演的留日學生賀義堂

令人最為感動的還是八十四歲老演員牛犇老師,雖然,臺詞不多,但滿頭白髮,佝僂的背脊,蹣跚的腳步,以及喝酒時的神情,看著就很令人入戲。

《老酒館》:一部反“常規”電視劇,卻穩居收視寶座

牛犇飾演的孤寡老漢

好的演員就是這樣彼此成全,共同繪成一部氣勢磅礴的大戲。

三、貼近現實的電視劇,才是觀眾愛看的好劇

《老酒館》為什麼好評居多?我覺得主要是觀眾對小鮮肉、偶像劇、玄幻劇的審美疲勞。

如今,片商為追逐利潤,“重流量、輕質量”,“重製作、輕創作”,以為有流量明星坐鎮就可以保證高收視率,對劇情內容好壞並不在意,這就導致國產劇原創作品越來越少,跟風越來越多,同質化作品嚴重。再加上,現實主義題材需要編劇去體驗生活,很多人不願意耽誤時間,因此,誕生了大量脫離現實的、劇情雷同的電視劇。

《老酒館》:一部反“常規”電視劇,卻穩居收視寶座

非現實主義題材作品扎堆

為此,洞悉觀眾情緒與市場的編劇高滿堂曾預言:2019年是現實主義題材作品的迴歸之年。

事實也驗證了這點。上半年,反映原生家庭對孩子影響的家庭劇《都挺好》收視火爆,下半年反映高考的都市劇《小歡喜》口碑爆棚。如今,講述老東北歷史的年代戲《老酒館》再掀觀劇熱潮。

《老酒館》:一部反“常規”電視劇,卻穩居收視寶座

《小歡喜》熱播

相反,一些劇情沙雕,走流量路線的電視劇卻收視慘淡,評分很低。

當然,我並不覺得非現實題材的電視劇就不好,市場需要百花齊放,既要有浪漫的非現實題材,也要有嚴肅的現實主義題材,這樣才能滿足不同觀眾的需要。

但最重要一點是:演員一定要把戲演好,劇情一定要創新並有正確的價值觀導向,而不是為了掙錢而忽視劇集的質量。

事實證明: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為了流量而粗製濫造電視劇終究得不到觀眾的認可,而有內容、有內涵的好劇必將贏得鮮花與掌聲,奪得最終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