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这个20平方米专业又环保的“社区花园”,是杨浦“马大嫂”们造的

厉害了!这个20平方米专业又环保的“社区花园”,是杨浦“马大嫂”们造的

厉害了!这个20平方米专业又环保的“社区花园”,是杨浦“马大嫂”们造的

定海路街道第四睦邻点,不大的房间角落里摆着一张特别的椅子,说它特别,是因为这张椅子不是由传统意义上的木头制成,而是由一个个塑料空瓶塞上干垃圾制成的“生态砖”搭建而成,足以扎实地支撑起一个成年人的重量,实用又美观。

厉害了!这个20平方米专业又环保的“社区花园”,是杨浦“马大嫂”们造的

“生态砖”旁边放置着一罐罐装满“宝藏”的大瓶子,那是用厨余垃圾制作成的环保酵素,用以增添植物养分、驱虫,还能变成家用清洁剂。而利用厨余垃圾培植的生态肥料,无臭又富含养分,四睦邻门外一片葱郁的绿植,便是利用这种肥料栽培而出。

这样的生态理念还包括无土栽培的芽苗菜,小小一盆魔方菜园,只要浇水,无需施以化肥农药,也不受场地、环境限制,居民们就能享受到种植的乐趣,吃上纯天然的绿色蔬菜。

厉害了!这个20平方米专业又环保的“社区花园”,是杨浦“马大嫂”们造的

厉害了!这个20平方米专业又环保的“社区花园”,是杨浦“马大嫂”们造的

诸如此类巧思,都是由第四睦邻点的负责人肖莉丽和社区邻里街坊共同动手完成的。去年10月,定海路街道社区公益基金会、定海路街道自治办和十七棉工房第二居委会联手,正式启动第四睦邻点的“社区花园”改造项目,历经实地踏勘、居民参与设计花园方案、设计师优化方案、花园营造等环节。

“社区花园”倡导可持续、更健康、更绿色的生活方式,坚持优先使用废弃物改造的原则,打造社区共享空间。一年来,通过营造“社区花园”的形式对睦邻活动室进行改造,原本清冷的空间如今变成居民的“心头肉”,这个2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一步一景,随处可见充满创意的奇思。

厉害了!这个20平方米专业又环保的“社区花园”,是杨浦“马大嫂”们造的

平日里,她常常带着孙女来小花园帮忙,不少自制花盆就是她们俩合作一起完成的,杨阿姨还帮忙捡了不少废弃塑料瓶用来做酵素肥料。这里不但成了孩子玩耍的天堂,也成了居民交流的空间。

杨阿姨:“自从开始改造这个活动室,我们都爱捡废品了!一起动手营造花园,认识了很多邻居,大家见面儿都特别有得聊,聊的都是育园。”

一次性改造?不,这是一个持续创造的过程。社区花园的功能和细节由一次次睦邻活动逐步完善,是根据居民们的创意想法和行动持续变化的。

肖莉丽:“除了物理空间的持续变化,还有整个社区赋予它的意义,以及我们在这个睦邻空间的所有行为痕迹都会不断变化。或是增添一盆绿植,或是墙上多了一副公益画作,睦邻空间永远与社区共呼吸。”

厉害了!这个20平方米专业又环保的“社区花园”,是杨浦“马大嫂”们造的

厉害了!这个20平方米专业又环保的“社区花园”,是杨浦“马大嫂”们造的

为了持续完善“社区花园”建设,四睦邻邀请专业人员指导居民自主编写了一系列社区独立教材,涵盖社区社会创新、社区美学、社区环保等内容。大家从学习本地的自然、社会和历史,挖掘社区材料等环节入手,旨在形成一个可复制、可持续发展的“家装”理念,为“社区花园”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

此外,记者了解到,在完善空间基础功能的前提下,“社区花园”还打造出折叠空间的概念。“折叠意味着空间利用效率高效化,以提供远远大于空间本身的更多功能。”肖莉丽介绍,比如这里既可以是儿童玩耍的乐园,也可以是学生们进行自由创意的沙龙,还可以是社区项目展示和开办工作坊的场所……

厉害了!这个20平方米专业又环保的“社区花园”,是杨浦“马大嫂”们造的

如今,在四睦邻,一种消逝已久的邻里情在生态花园里尽情生长。眼见绿意渐浓,居民们喜不自胜,“社区多了一个具备自然教育、环保教育、休闲功能的花园,人人共享,社区氛围也更加和谐。”

记者:张蓓

厉害了!这个20平方米专业又环保的“社区花园”,是杨浦“马大嫂”们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