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戰役,朱可夫4個野戰集團軍為何沒能突破德軍頓河防線?

SFNBN


我是國師,我來回答。

斯大林格勒(今伏爾加格勒)會戰是前蘇聯偉大衛國戰爭中,蘇軍為保衛斯大林格勒並粉碎該方向上的德軍集團而進行的一次會戰。這次會戰從1942年7月17日開始,1943年2月2日結束,歷時六個半月。按蘇軍作戰性質,會戰分為防禦戰役和進攻戰役兩個階段。

斯大林格勒位於伏爾加河下游西岸、頓河大彎曲部以東的60公里處,是蘇聯歐洲部分東南部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水陸交通樞紐、歐亞兩洲的咽喉,也是重要的軍事工業基地,在軍事上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斯大林格勒會戰是在頓河西岸的遼闊草原到伏爾加陡峭河岸之間的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進行的。


蘇軍最高統帥部在防禦戰役過程中就制定了斯大林格勒反攻計劃。戰役由西南方面軍、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和頓河方面軍共同實施。粉碎斯大林格勒地區之德軍的戰略性進攻戰役由三個階段組成:合圍德軍集團;發展進攻和粉碎德軍解救被圍集團的企圖;殲滅被圍德軍集團。11月19日,經過猛烈的炮火準備,西南方面軍和頓河方面軍發起了進攻,揭開了反攻的序幕。次日,斯大林格勒方面軍開始進攻。經過兩天戰鬥,蘇軍各方面軍都突破了德軍防禦,坦克軍和機械化軍得到了向戰役縱深發展進攻的機會。23日,西南方面軍坦克第四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機械化第四軍在蘇維埃農社會合,封閉了在頓河和伏爾加河中間地區對德軍第六集團軍及坦克第四集團軍一部共33萬人的合圍圈。繼而西南方面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一邊逐步壓縮包圍圈,同時建立了合圍的對外正面工事,以保障順利地肅清被圍之敵。

德軍統帥部為了給被圍德軍解圍,建立了“頓河”集團軍群。該集團軍群司令官原打算在托爾莫辛和科捷利尼科沃建立兩個突擊集團以解救被圍德軍。但預感到德軍在斯大林格勒附近要滅亡的希特勒,催促司令官不等部隊全部集中完畢就發起進攻,於是科捷利尼科沃德軍集團沿通往斯大林格勒的鐵路於12月12日向蘇軍發起進攻,但進展緩慢,隨後被迫轉入防禦。24日,蘇軍對德軍科捷利尼科沃集團發起堅決進攻並粉碎了該集團。16日,西南方面軍和配屬部隊發起了進攻,粉碎了頓河中游地域的德軍並進到德軍托爾莫辛集團的後方。德軍統帥部為制止西南方面軍的迅猛突破,被迫耗盡了用於進攻斯大林格勒的預備隊。這一進攻迫使德軍最高統帥部最後放棄瞭解救被包圍於斯大林格勒的德軍的企圖。

1943年1月初,壓縮在包圍圈中的德軍態勢急劇惡化,已經沒有任何解決的希望。為了停止流血,蘇軍最高統帥部命令頓河方面軍領導人向德軍第六集團軍發出最後通牒,要德軍根據慣例條件投降,但遭到德軍拒絕。10日,頓河方面軍開始了旨在分割並各個消滅被圍德軍的進攻,德軍被分割成兩部分。31日德軍南集群被消滅,以第六集團軍司令為首的殘部投降。2月2日德軍北集群殘部投降,斯大林格勒會戰結束。蘇軍消滅了德軍在蘇德戰場總兵力的四分之一約150萬人。由德軍及僕從軍所組成的最大軍隊集團徹底遭到覆滅。


我是國師請別開槍


  蘇軍最高統帥部自9月底開始準備大反攻,負責斯大林格勒地區總體戰略的紅軍統帥朱可夫開始向斯大林格勒秘密大規模集結兵力。至11月中旬,在斯大林格勒地域城外的南北兩側的蘇軍計3個方面軍143個師110.6萬人,計15500門火炮和迫擊炮,1463輛坦克和強擊火炮,1350架飛機。 朱可夫的策略是將德軍繼續牽制在城內,然後通過打擊德軍虛弱的外側來將德軍包圍在斯大林格勒市區。11月13日,斯大林批准了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擬製反攻計劃,並親自給這個計劃取代號為“天王星行動”,這與針對德軍中央軍群的“火星行動”相呼應。該計劃規定:西南方面軍由圖瓦京中將指揮,其任務是從頓河西岸的謝拉莫菲維奇和克利茨卡亞地域橋頭陣地實施主攻,突破羅馬利亞第3集團軍防禦,直插頓河東岸的卡拉奇;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由葉廖緬科上將指揮,其任務是從斯大林格勒南面向西北突擊,突破羅馬利亞第4集團軍防禦,與西南方面軍在卡拉奇會師,完成對德第6集團軍的合圍;頓河方面軍由羅科索夫斯基中將指揮,其任務是從斯大林格勒西北面向東南實施輔助性突擊,掩護西南方面軍的主攻。反攻日期定為:西南方面軍和頓河方面軍為11月19日,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為11月20日  1942年11月19日,蘇聯紅軍開始實施天王星行動。圖瓦京的西南方面軍和羅科索夫斯基的頓河的方面軍在紛飛的大雪中發起了反攻,瓦圖京中將指揮的主攻部隊包括整整3個軍團(第1近衛軍團,第5坦克軍團和第21軍團),一共由18個步兵師,8個坦克旅,2個摩托旅,6個騎兵師和1個反坦克旅組成。在進攻的前夕,羅馬尼亞部隊似乎已有所察覺,不斷向總部要求增援,但是遭到德軍總部拒絕。負責防衛德軍第6軍團側翼安全的羅馬尼亞第3軍團,由於在數量上處於絕對劣勢並且缺乏精良裝備,僅僅在戰鬥發起一天之內羅馬利亞第3集團軍的陣地便被蘇軍突破。很快蘇軍向前推進了20多公里。  11月20日,葉廖緬科的斯大林格勒方面軍也在南部轉入反攻,突破了防衛該地區的羅馬利亞第4集團軍的防線,主要由騎兵組成的羅馬尼亞人迅速被殲滅。此後蘇軍迅速向北直趨卡拉奇。22日,西南方面軍開始分批渡過頓河。23日,西南方面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在卡拉奇會師,從而切斷了德第6集團軍的後方交通線,完成了對斯大林格勒的包圍。至30日,蘇軍3個方面軍將德第6集團軍的第4、第8、第11、第51步兵軍和第14裝甲軍計5個軍22個師,羅馬尼亞和意大利部隊以及部分克羅地亞軍隊共約27萬人合圍在斯大林格勒1500平方公里的地域內,第6集團軍只有約5萬人的部隊被分割在包圍圈之外。


柚子愛舞蹈


這段歷史本人僅在紀錄片中有所耳聞,大體回憶如下:

首先德國人汲取了自己攻打頓河的蘇軍防區時蘇軍自身的教訓,藉助了頓河是運河這個條件,在必經之路上僅僅保留了一座鋼結構吊橋。

同時這也是冒險,本方部隊必須有充足的時間渡河。

但最終德軍佈置的三面防線成功拖住了回追的蘇軍,給大部隊渡河贏得了時間。

並且德軍自己特有的縱深,也提前在頓河岸邊佈置好了強大的防禦工事,頗有種反客為主以逸待勞的架勢。

再說蘇聯這邊。

朱可夫因諾門坎戰役和他的大集群機械化而名聲大噪,使他過分依賴機械化。

同時將近200天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已經打傷了蘇聯陸軍的元氣。

歷經此役,

蘇軍不再輕易投入自己的陸軍,

而從其他戰場收穫的戰俘,

就成為了蘇軍的先鋒軍。

他們就是炮灰,戰鬥力幾乎可以忽略。

蘇軍的戰車在抵達頓河河畔時,

唯一的橋樑已經被炸燬。

引以為傲的鋼鐵洪流戛然而止!

剩下的時間,

蘇軍只能依靠步兵強行渡河,來爭取二次架橋時間。

同時還要承受來著對岸德軍的猛烈炮火還擊。

再加上這群俘虜組成的先鋒軍,

不僅沒有任何戰力,

且趁機逃脫或者投誠的不計其數。

大大降低了蘇軍進攻效率。

個人認為這一系列原因,

造成了蘇軍短時間內無法有效突防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