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特工胆子有多大?从法国直接偷导弹艇,还差点被法军空袭

说起以色列的情报组织“摩萨德”,大名如雷贯耳,其创造的经典案例至今为人所称道。而以色列能够经历五次中东战争而屹立不倒,这其中也和情报组织“摩萨德”的功劳密不可分。虽然摩萨德创作过大量的经典行动,然而可能没有任何一次行动能够比诺亚方舟行动在后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来得那么直接。

以色列的弱势海军

在讲述这次行动前,我们先把时间线对准到上世纪60年代的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那年现在的埃及还不叫埃及,叫做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由埃及、叙利亚于1958年合并组成,1961年叙利亚政变后恢复独立国家地位,而埃及则沿用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名称,直到1971年9月2日, 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才将国名改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那年美国正通过支持以色列将影响力在中东步步扩展。

苏联为了平衡美国在中东的势力,便在阿拉伯国家中大力兜售军事装备。这其中就有向埃及出口的世界首型导弹艇——蚊子级导弹艇。埃及也靠着1962年以来从苏联陆续进口的蚊子级导弹艇,建立起了反舰能力超强的导弹艇部队。

以色列特工胆子有多大?从法国直接偷导弹艇,还差点被法军空袭

苏联海军的蚊子级导弹艇,图中可见该艇装有两具导弹发射箱。

蚊子级导弹艇由苏联的50年代末的P6级鱼雷艇改制而成,满载排水量仅75吨,航速38节,配备有对海搜索雷达、火控雷达,这是世界首型导弹艇。蚊子级导弹艇搭载了两枚冥河反舰导弹,北约编号SS-N-2,苏联型号名P-15。冥河反舰导弹,飞行高度100-300米,有效射程4.5-25海里,主要打击大中型水面舰艇,在无干扰的情况下,命中率高达90%。

后来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海军在1967年10月21日用4枚冥河反舰导弹击沉了以色列标准排水量达到1700吨的埃拉特号驱逐舰。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用反舰导弹击沉战舰,而且还是在以色列驱逐舰火炮射程外就被导弹击沉。此战之后,导弹艇风靡一时。

以色列特工胆子有多大?从法国直接偷导弹艇,还差点被法军空袭

在以色列海军服役的埃拉特号驱逐舰。

不过60年代初期,第三次中东战争还没爆发,反舰导弹还是新式武器,它的效果如何还被很多人怀疑,但埃及对导弹艇这种新式武器的引进,还是对以色列构成了巨大压力,同时一些有识之士也看到了这种小艇具有击沉大舰的潜力,威胁相当巨大。以色列本身则因为长期以来陆上与众多阿拉伯国家接壤,国土面积小缺乏战略纵深,又加上海军是个极其费钱费时间的军种——花钱多见效慢,所以以色列历来将军队建设的重点放在了陆军和空军上,海军建设被长期往后靠。两相比较之下,以色列海军就相形见绌了。

以色列选择美洲虎

坐不住的以色列开始满世界寻找合适的导弹艇来引进。功夫不负有心人,以色列选定了联邦德国在50年代研制的美洲虎级鱼雷艇。该艇以德国海军在二战中著名的S艇为原型建造,采用圆舭船型,标准排水量达220吨,最高航速40节,这种艇型与以英国沃帕斯船厂为代表的的尖舭艇型不同,排水量较大,艇体较长,空间充足,改装潜力远胜后者。当时以色列已经启动了国产迦伯列反舰导弹的研制,计划在研制成功后装配到购买的这些鱼雷艇上,改造成导弹艇。

以色列特工胆子有多大?从法国直接偷导弹艇,还差点被法军空袭

德国141“美洲虎”大型鱼雷艇受到了以色列人的青睐。

1964年,以色列派出特使亲赴联邦德国首都波恩求购该型艇,经过几番讨价还价和周折后,双方达成了秘密协议。德国将按照协议在接下来的6年内,为以色列提供12艘该级艇,并按照以色列的要求改造为导弹艇。为了应对当时世界范围内的反以浪潮,德国人在建造时甚至为该艇设置了石油平台设备以欺骗舆论。不过以色列在德国订购导弹艇的消息还是走漏了风声,不知从哪里获得了消息的《纽约时报》在1966年透露了以色列和联邦德国的秘密协议,激起了阿拉伯国家的强烈不满。

阿拉伯国家开始集体制抵西德,使得西德政府处境尴尬难以脱身,只好采取弃车保帅的做法,将余下美洲虎的订单连同图纸转手给法国建造,同时保证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顺便弥补下因为二战而闹得很僵的德法关系。这时以色列只得到了3艘美洲虎级导弹艇。(这时因为迦伯列导弹还未研制完成,故只有按照技术标准生产出的导弹艇,但还没有弹)。

以色列特工胆子有多大?从法国直接偷导弹艇,还差点被法军空袭

这三艘首批回国的导弹艇,其中至少一艘被发展为了萨尔1型导弹艇,装备3门3门博福斯高平两用炮,未安装导弹。

接下来,以色列选择了在法国瑟堡港的诺曼底船厂继续制造美洲虎级导弹艇,这也就是为何后来人说萨尔级导弹艇(美洲虎导弹艇在被弄回国后在以色列被称为萨尔级导弹艇)有三国血统的原因。

命运多舛的美洲虎

转移到法国后,一切都在顺利的进行。1967年4月和5月,由法国建造的第一和第二艘美洲虎导弹艇下水并驶回了以色列。

然而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接下来又影响了此事的进程,由于这次战争是以色列先发制人发动打击,导致了以色列和很多国家的关系恶化,这其中就包括和法国之间的关系。1968年12月29日为了报复巴勒斯坦游击队枪击以色列航空公司的波音707客机一事,以军对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拉菲克·哈里里国际机场发动袭击,炸毁了13架民用飞机。这把个性的法国人惹火了,时任总统戴高乐立即在1969年1月2日对以色列宣布施行全面的武器禁运,这当然就包括了在瑟堡船厂还未交付的7艘导弹艇,包括当时已经下水的两艘以及还在建造中的5艘艇。不过聪明的以色列特工打了个时间差,趁着禁运令还没下发到船厂,赶紧赶到了船厂并把这两艘已经下水的导弹艇在1月4日开回了以色列。这样,12艘美洲虎导弹艇已经弄回了7艘,还剩5艘导弹艇没有着落。

以色列特工胆子有多大?从法国直接偷导弹艇,还差点被法军空袭

从法国逃出来的2艘导弹艇,被改装为“萨尔”2型导弹艇。萨尔2型在艇体前部安装了两座单装伽伯列导弹发射架,艇体后部后安装一座三联装旋转式伽伯列发射架,首尾各有一门40毫米炮。

这时的武器禁运对于以色列海军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前文已经提到主力驱逐舰埃拉特号驱逐舰已经在1967年被埃及海军击沉,1968年以色列海军主力达卡号潜艇又神秘失踪,1969年4月为了测试萨尔级导弹艇和迦伯列1型反舰导弹的攻击效果,又在实弹测试中击沉了埃拉特号驱逐舰的姐妹舰雅法号。整个以色列海军急需更多新鲜血液的加入。

这时以色列内阁倍感国内民众和来自军方的巨大压力,为了将剩余的5艘导弹艇尽快弄回国,于是将这一难度巨大的任务又给到了“摩萨德”,并明确不惜一切代价。这个计划被命名为了“诺亚方舟”计划。这名称也应和了时局——挽救以色列海军于水火。

“诺亚方舟”计划

话说法国虽然对以色列施行了全面武器禁运,但这时的法国经济低迷,正处于失业大潮中,船厂好不容易接到订单,戴高乐可不敢轻易就端了工人们的饭碗。于是这5艘艇仍然继续建造了下去,1969年11月这5艘导弹艇已接近完工。这时法国总统已经换成了蓬皮杜,仍然继续执行了对以色列的武器禁运政策,并表示并明确向国际社会表示,无论如何都将阻止仍在建造中的第二批5艘导弹艇交付以色列,法国将积极寻找第三方买家。

以色列特工胆子有多大?从法国直接偷导弹艇,还差点被法军空袭

瑟堡港中的5艘导弹艇艇体。

这时“诺亚方舟”计划开始正式登台。摩萨德针对于此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动作。先是摩萨德让以色列政府通知瑟堡造船厂,已对要回5艘导弹艇不抱任何希望,只是希望尽快收回造船资金。这使得船厂老板不得不加紧找到第三方买家,以回笼资金和了解此事。另一方面

摩萨德利用了原来德国造船厂安装石油平台设备的设计,在巴拿马注册了一个空壳石油公司。然后以摩萨德特工扮演挪威的一个代理商,前去船厂和船厂老板表达购买意愿,用于在挪威海域进行石油勘探工作。

对于这送上门来的生意,船厂老板当然求之不得——以色列已经放弃了这些导弹艇,船上也没有任何武装,根据禁运令这就不算禁运物资,况且这些挪威人的出价也不低。船厂老板马上就提交了报告,法国政府也很快批准了出口许可。当然以色列这玩法,法国情报组织不可能一点都没看出,只是借着此事顺水推舟,将这个烫手山芋也就此了结。

以色列特工胆子有多大?从法国直接偷导弹艇,还差点被法军空袭

在艇上考察船体状况的“挪威人”。

很快,船厂就来了一批接收这批艇的“挪威人”,他们一边忙着做船的验收工作,一边又让每人四处小批量购买食品,很快就累积了7-8天的食物量。另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是准备燃料,摩萨德指挥船员通过每天以试车的名义,不断藏油,试车也让周围的居民习以为常。

1969年12月25日夜,当法国瑟堡港还沉浸在圣诞节的欢乐中的时候,这5艘导弹艇突然启动钻进大海。第二天法国政府才知晓此事,而且还是通过媒体的报道才知道——一个记者来到码头发现空空如也随即作出了报道。这事情让法国政府很被打脸啊,国防部长一度下令要空袭击沉这5艘导弹艇,不过一些政见不一的同僚拒绝执行了这道命令。12月31日,这批导弹艇在历经5000余公里的航行后,终于到达以色列,在快到岸时收到岸边人们的热烈欢迎,摩萨德的此次行动也宣告圆满成功。

以色列特工胆子有多大?从法国直接偷导弹艇,还差点被法军空袭

以色列人将导弹艇从法国沿海开回国的路线,长达5000多公里。

这12艘艇在回国后被命名为“萨尔”级导弹艇,根据武备的不同又分为萨尔1型炮艇,萨尔2型导弹艇和萨尔3型导弹艇,其中2型和3型占大多数。此后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这批导弹艇和以色列自研的两艘莱谢夫级导弹护卫艇一起发挥了重要作用,赢得了所有对埃及和叙利亚的海战,击沉击伤对方导弹艇12艘,开创了导弹艇击沉导弹艇的先例。

以色列特工胆子有多大?从法国直接偷导弹艇,还差点被法军空袭

参加1973年拉塔基亚海战的以色列海军米次那格号导弹艇官兵合影。

得失分析

诺亚方舟的行动,完美演绎了以色列人的胆大心细,当然还加上了一点运气。回顾此次行动,有这样几点值得总结。

1.切入点选择。诺亚方舟行动摩萨德采用的是智取而非强夺,根本原因是在于摩萨德选择了合适的切入点——利用了法国失业大潮和艇体可用作石油勘探的设计,从而让法国船厂老板立刻就愿意出售。

2.胆大又心细。法国宣布禁运令后,以色列并未坐以待毙,而是马上打了一个时间差,直接到船厂开回了两艘已经下水的导弹艇。船厂在拿到出口许可后,秘密调派接收的特工和人员,也悄悄储备燃油和食品,且并未等到真正法国人允许离开的日子,而是趁着圣诞节夜晚突然出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