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南强北弱”广东蝉联第一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记者王晓涛

10月27日,主题为“面向未来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规划与战略”的“2019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该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承办。会上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以下简称《创新报告》)显示,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地区间的差异在日益扩大,虽然东西地区的差异在缩小,但南北地区的差距在拉大。

一份受到地方领导重视的报告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发布会的规模并不算大,参会嘉宾除了专家学者,还有多位省市科技厅(科委)的负责人。事实上,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柳卸林教授的主持下,从1999年起,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每年推出一本《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经过多年不懈努力,越来越多的地方领导开始关注重视起这份研究报告。与会的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厅长王瑞军透露,广东省省长马兴瑞是《创新报告》的忠实读者,非常看重这份报告。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骆大进在评价这份报告时以幽默的口气说:“我们对这份报告是‘又爱又恨’,‘爱’的是研究报告很好,既可以进行横向比较,又可以从纵向分析创新能力建设工作;‘恨’的是由于报告中上海的排名近几年一直处于第4位,结果惊动了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让我们科技部门来解释原因。”

今年的《创新报告》由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高太山代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发布。他表示,今年的报告使用的基本是2017年的数据。2019年广东区域创新能力排名第1位,连续3年居全国首位,北京、江苏分列第2和第3位,进入前10位的其他省市依次为上海、浙江、山东、重庆、湖北、天津和安徽。

区域创新格局新特点

《创新报告》研究认为,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分布呈现出以下六个新的特点:

一是领先地区创新格局略有变化。2019年广东区域创新能力排名第1位,北京、江苏分列第2和第3位,较上年保持一致。自2007年以来,天津创新能力排名首次下降,居全国第9位,被重庆超越。东北的辽宁和吉林排名均有下降,转型发展压力依然较大。

二是领先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步伐各异,广东省优势持续扩大。从前10位地区来看,2015~2019年,广东创新能力提升步伐明显快于其他省市,领先优势持续扩大,江苏、天津两地提升速度有所放缓,重庆进步明显,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区创新能力提升步伐基本持平。

三是地区间协调发展面临挑战。从全国范围来看,东西地区的差异在缩小,但南北地区的差距在拉大。南方地区创新能力提升步伐明显快于北方地区,在排名前20位的地区中,南方地区占13席。总体上看,各地区创新能力差距在拉大,区域协调发展有待提升。

四是多中心的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创新集聚区内不同省份间的差距较大,一体化水平普遍不高,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创新要素、政策环境等方面的优势互补。

五是不同地区创新实力、创新潜力和创新效率差异较大。在综合效率指标排名中,北京、上海和天津位居前三,表明直辖市在人均投入和人均产出方面具有优势。在综合潜力指标排名中,贵州排名第1位,较上年提升1位,表现出较强的发展后劲;宁夏和青海位列第2和第3位。

六是部分指标增长明显,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日渐增强。2017年,全国有27个地区政府研发投入较上年有所增加,宁夏和贵州投入增长超过70%;全国有19个地区企业研发投入增速超过10%,其中,江西超过23.3%,连续两年增速超过20%。

广东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

经济大省广东的区域创新能力继续排名第1位,王瑞军对此颇为感慨,他说:“广东历史上并无大的科研院所,知识创造获取能力始终是广东的‘短板’。”不过,近些年来广东在吸引人才方面成效显著,据统计,去年流入广州的45万人中,就有20万人流向了高新技术区。

据介绍,为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广东以承担国家战略任务为使命积极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先后分三批加快实验室布局与建设:2017年底,广东在再生医学与健康、网络空间、先进制造和材料领域启动建设第一批省实验室;2018年底,广东在海洋科学与工程、化学与精细化工、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领域启动建设第二批省实验室;今年8月,广东在岭南现代农业、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先进能源领域启动建设第三批省实验室。

在构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组织体系方面,广东主要选择了三条途径:一是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今年广东启动了首批重大项目的遴选工作,优选出13个项目拟立项支持,财政资金总投入为5.6亿元,平均资助强度约4200万元。二是国家联合基金(NSPC-广东联合基金)项目。2006~2017年,NSPC-广东联合基金项目共立项369项,合计资助金额约7.86亿元。2020年起,将启动新一期的国家联合基金,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三是省内联合基金和杰出青年项目等。广东省基金委已经与广州、深圳、佛山和东莞四个城市以及温氏食品集团签署了联合基金协议。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广东在加强粤港澳基础研究合作方面不遗余力。例如,加强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建设,2019年省科技厅新增5000万元,启动建设1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同时,积极推进省级财政科研资金过境港澳使用,组织实施粤港、粤澳联合资助计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