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億“會員費”成格力第一大股東,為什麼是高瓴?

超過400億元的格力股權轉讓交易終於落錘。

10月28日,格力電器(000651.SZ)正式對外發布公告,珠海明駿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成為格力電器控股股東轉讓部分股份的最終受讓方。合作方案待格力電器管理層接受並就合作方案達成一致,並經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及其他有權政府部門批准生效後,珠海明駿將取代格力集團,成為格力電器的控股股東。

珠海市國資委此前就表示,本次格力集團股權轉讓可能導致格力電器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考慮到格力電器的行業地位、市值規模和市場影響,本次控股權轉讓也有望為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一條新的路徑。也有業內人士曾稱,如果這一次格力混合所有制改革得以順利進行,將是我國國有企業改革裡面第一次在集團公司層面開展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案例。

而根據先前公告披露,珠海明駿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執行事務合夥人為珠海賢盈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委派代表:馬翠芳),基金管理人為珠海高瓴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接下來,格力和高瓴將共同面對新考題:如何用科技賦能傳統經濟。

400億“會員費”成格力第一大股東,為什麼是高瓴?


為什麼是高瓴?

格力集團轉讓持有的格力電器15%股權的消息一經發布,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方面,優質資產的股權轉讓吸引了大批投資機構——最初有意向的投資者多達25家,其中不乏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淡馬錫控股-淡聯投資諮詢(上海)有限公司這樣的巨頭。另一方面,業界都想看看格力如何為國企混改3.0開出好頭。

資料顯示,高瓴資本成立於2005年,是創新型投資機構,目前管理的資金規模超過4000億元人民幣。

根據《公開徵集受讓方公告》披露的公開徵集方案,意向受讓方應有利於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維護公司持續健康發展,且本次受讓申請材料中的受讓意向書要求意向受讓方提出維護管理層穩定的具體措施及未來與管理層合作的具體方案。最終經過層層篩選,格力敲定了高瓴。

此前,家電行業專家劉步塵曾表示,無論在空調行業的市場地位,還是企業的盈利能力,以及在資本市場的表現,格力電器都堪稱優質資產,這是格力集團有意轉讓15%格力電器股權之後,爭奪者眾的根本原因。而新的大股東進來之後則需要承擔三大使命:幫助格力電器推進多元化戰略;幫助格力電器推進國際化戰略;幫助完善格力電器治理結構。

實際上,高瓴早就表現出對家電業的興趣。記者瞭解到,高瓴資本從2006年起早已是格力的股東。格力電器2019年半年報顯示,高瓴資本管理有限公司——HCM中國基金長期持有格力集團0.72%的股權,位列股東前十位。高瓴資本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磊對高瓴的定位是“實體經濟與科技企業的融合媒介”。更重要的是,從能力和投資佈局來看,高瓴資本是可以幫助格力進多元化、國際化戰略,完善治理結構的一方。

家電產業(市場)研究專家陸刃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珠海國資委也希望選擇目光更加長遠的受讓股東,一方面保持格力公司的穩定,也期待高瓴這樣的市場化、專業化的機構能夠給珠海帶來更多資源和活力,從這個角度來看,高瓴的確是更合適的選擇。”

格力的6000億,高瓴的“小目標”

過去,高瓴資本的投資圖譜中,既包括科技企業如騰訊、京東、美團等,又包括實體行業如百麗、格力、藍月亮、公牛電器等。一位接近高瓴的人士對記者評價,這樣的投資結構使得高瓴有機會對傳統企業和新興科技做出深入洞察研究,從而推動新技術與傳統產業有效結合,培育出新模式和新業態,服務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

在完成對格力電器的入股後,高瓴如何幫助格力實現到2023年銷售6000億元的目標?

從營收結構來看,格力電器的主營業務仍然聚焦在空調。如果格力電器要達到6000億營收,空調業務首先扛起大旗。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格力電器股東大會的一個議案備受關注:修改公司章程,公司的經營範圍增加:“電子商務:電子商務的規劃和實施,提供電商平臺網絡開發和維護。”業界普遍認為,一向在電商渠道“著墨”不多的格力電器,或有大動作。

單從這一點來看,高瓴的線上優勢或許能夠幫到正要發力電商渠道的格力。

以高瓴投資的百麗集團為例,從小的場景來看,2017年雙十一百麗品牌BeLLE馬丁靴只佔其銷售總量的1%,但是,經過前期大數據分析和多年經驗判斷,BeLLE將馬丁靴鎖定為2018年雙十一主打款,在短短的一個月的時間內,迅速加大籌備貨量到25%,靴子被一搶而空。從大的佈局上來看,從2017年雙十一取得同比30%增長,到2018年618同比增長41%、雙十一同比增長71%,高瓴的大數據驅動重構人貨場、新零售全渠道融合,的確能為傳統企業優化電商渠道。

同時高瓴還投資了京東,未來不排除引入京東作為戰略合作伙伴,與格力在供應鏈協同、會員體系、用戶體驗、市場營銷、產品定製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光大證券家電行業首席分析師金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以騰訊系、京東系與高瓴的關係,未來都可以成為格力變革的力量,高瓴可以引入這些力量幫助格力電器改革。格力電器最缺的其實是對未來零售市場的變化以及90後、00後消費者的變化的把握,而這背後需要大量思維的轉變和渠道工具的轉變。”

格力+高瓴的新考題:用科技賦能傳統經濟

除了傳統的空調業務,格力電器在年報中表示,將在智能裝備、智能家居、新能源領域實現多元拓展。國資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周麗莎認為,格力應選擇可以有協同作用的戰略投資者,推動產業鏈、價值鏈關鍵領域業務重組整合。

在高瓴的投資佈局中,有涉及人工智能及芯片領域的地平線機器人;有智能倉儲物流領域的普洛斯、京東物流、滿幫、貨拉拉;還有自動化零部件供應鏈、財務自動化領域的怡和達、票易通;甚至人力資源自動化領域和企業數字化領域的易路、Moka、滴普科技雲會議系統Zoom等等,這些都可以聯動起來,幫助格力打造一個更為完善優質的業務——全鏈條數字化、運營系統數字化,生產製造與倉儲物理系統、財會和人力資源信息化……

無論是線下門店的數字化升級,基層店員數字工具、人貨場重構,都有可能成為格力未來的改動。而這些動作,也已經在高瓴投資的企業中有運作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例如,在投資百麗後,高瓴幫助完成百麗主要生產基地深圳大浪廠區精益轉型,提升了工廠的效率和春節員工復工率;高瓴目前正與公牛集團一起從戰略、市場、研發及生產製造,進行全價值鏈的精益轉型;在良品鋪子上高瓴也在開展非製造型企業運營效率的精益改善,為未來的C2M打下良好基礎。

如何真正賦能實體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命題。格力電器的股權受讓方除了必須具備至少近400億元的資金實力以外,珠海國資委也曾表示,必須要有能力為上市公司引入有效的技術、市場及產業協同等戰略資源,甚至要擁有推進珠海市產業升級或產業整合的資源,具備為珠海市導入有效戰略資源的能力。而股權轉讓後,格力電器和高瓴資本雙方如何從交易中各自獲利,併成功扛起國企混改的大旗,也將成為接下來資本市場關注的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