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略來看,李奇微能否與朱可夫平行?

W先生191639348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戰略?還平行?你快拉倒吧,他李奇微給朱可夫提鞋都不配。說穿了,他就是有點小聰明,抖個機靈,善於抓住戰機的一個將領而已,帥才?您可太過高看他了。

當年咱大華夏擱朝鮮戰場上如果沒有後勤的壓力,就算是把天空全讓給你,李奇微他能有啥作用?充其量就是當年接手菲律賓那爛攤子,給麥克阿瑟收拾後手的溫萊特一個下場。

您如果不信佔做個對比瞅瞅!

李奇微

首先是小李子,原名馬修.邦克.李奇微。您千萬別被李奇微三個字給騙了,以為這是個啥韓國人或者亞洲人,這老小子是地道的美國人,軍銜美國陸軍上將,能提上臺面供人掰扯的就是一朝鮮戰爭,沒啥可聊的。

1953年十月份擼到了美國陸軍軍銜最高的位置——美國陸軍參謀長,但不到兩年就被提前退役了,接替他的是他原來八十二空降師時候的同僚。就這退役的年限,按他自己個說,都有點突然,比他自己個想象的都要早。

咋說呢?但凡他的能力要是上的去,提前退役?這根本就不會有不是。

朱可夫

好吧,俺的承認老英雄的原名很長,俺感覺大傢伙不會在乎這個,所以咱還叫他朱可夫就好了,畢竟這三字咱大華夏認識度高不是。

朱可夫可是牛掰的不能再牛掰的人物,一輩子再起再落的,可人家毫不在乎。二戰結束以後,這就當上了駐德蘇軍集團軍總司令,和蘇佔區最高軍事行政長官。一回國,這就當上了蘇聯陸軍總司令。

人家擱這位置上沒有人不服的,當然大鬍子斯大林是個例外,老話這叫功高蓋主了。這一傢伙汙衊他的事,烏央烏央的劈頭蓋臉的懟了過來。

這要是一般人這就得完蛋了。但英雄雖然老了,但人家還是英雄,那叫老英雄。一大幫子元帥就站了出來,為朱可夫站臺駁斥一切汙衊的言論。

大鬍子斯大林一瞅這架勢沒有逮捕朱可夫,但最終被撤銷了職務,但就算是這樣人家依然是烏拉爾軍區司令員。

這到了斯大林去世的時候,大鬍子斯大林還是把朱可夫招到了眼跟前,說說只有他倆才能明白的話。

這要是沒有能力,斯大林會正眼瞧他一眼嗎?那不是開玩樂呢嗎?

跟著朱可夫就東山再起,成為了蘇聯國防部部長。當時有人指責朱可夫在大清洗時候,在一些下達的逮捕令簽字。

朱可夫一摸寬腦殼:“奶奶個熊的,你去翻去吧!如果有一份是俺籤的,俺這輩子打這起大腦殼朝下走路!”

這要是沒有能力,在那個年月裡,敢這麼幹?你快拉倒吧!

那赫魯曉夫剛剛度過自己個政治危機,回頭就對德高望重的朱可夫放不下心。一股腦就把朱可夫擼的啥也不剩下。朱可夫蕭條了半拉月,自己個整根釣魚竿釣魚舒緩心情去了。

當年赫魯曉夫快要完蛋的時候,這一傢伙又想起了朱可夫,想要和朱可夫見個面,恢復恢復朱可夫的職務

但歷史沒給這沒見識的赫魯曉夫機會。這要是朱可夫沒能力,赫魯曉夫能著急上火的想到朱可夫?這不開玩樂呢嗎?

就算是這樣,那後來上臺的勃列日涅夫,這貨還是沒有放鬆對赫魯曉夫的監視,就連人家夫妻倆的臥室裡都擱著竊聽器,你說這就沒誰了!

就這事直到朱可夫去世的那一刻才停下來。

說了這麼多,估計有人要說了:“人家說的是戰略?戰略?懂不!你這說的是二戰以後的事,跟戰略不搭邊的!”

能力和戰略

你快拉倒吧,如果沒有二戰時候他突出的戰略能力,他能有二戰結束以後的事?從這些個事,就能感覺出朱可夫在二戰時候能力如何!

朱可夫那是唯一一個整到四次蘇聯英雄稱號的人物,靠自己個的能力整到的獎牌牌,勳章章那叫個海了去了。

當年媒體想要整一張朱可夫胸口掛著勳章的大照片,要求把他所有的勳章都掛上,俺了個去呀!這都有沒掛上去的,到了最後朱可夫的女兒都沒法抬的起來那衣服,太重咧!

蘇德戰場那是世界公認的最重要戰場,不承認之一。朱可夫愣是在列寧格勒頂住了小個子希特勒的猛烈進攻。小個子希特勒恨他恨的不是一點兩點,就因為朱可夫把希特勒想要十個星期幹掉老毛子的願望給撲空了。

老毛子能有一個安全的大後方,這朱可夫那叫功不可沒。回頭您瞅瞅李奇微,美國佬參戰的將軍能升上五星上將的有十個,您要說李奇微牛,咋沒有他一個。到了1951年的時候,才整了上將。如果不是那沃克沒事找事駕車玩極品飛車,一傢伙把自己個給整翻了車丟了命,他李奇微那有那機會竄到朝鮮戰場上窮嘚瑟。

這要不是扯嗓門喊大調的麥克阿瑟,他但凡消停一點,哪能被怒火攻心的杜魯門把帽子給摘了,這才讓李奇微有機會跑臺前說事。

而就在他的帶領下,就被咱大華夏幹翻在地,丟了那漢城,後邊就在橫城反擊戰中被抽的稀里嘩啦。他如果真有能力,會這樣嗎?

這人只是謹小慎微而已,您要是論他那戰略差太多了。還是那句老話,如果咱沒有後勤之憂,就美國佬那戰車上綁上十個李奇微,咱也能把他推到太平洋裡去游泳。

您回頭瞅瞅朱可夫,那都是百萬級別的大戰,和他較量的可不是一個德國佬,那是一幫子人,愣是沒有幹過這寬腦殼的朱可夫。

咱就的給人家豎個大拇指,牛!朱可夫那是當之無愧的二戰第一名將,他就是為二戰而生的。

好了,最後一句,這倆人真的沒得比,差太遠了!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李奇微是個職業軍人,打仗就是他的職業。

他對於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非常瞭解,也對美軍、南韓軍的優缺點也比較熟悉。

李奇微認為,志願軍在前三次戰役的勝利,主要贏在戰略戰術。

他們利用美軍和南韓軍的輕敵思想,誘敵北上,然後利用山路進行高速穿插,切斷敵人的退路和補給,然後利用兵力優勢進行近戰、夜戰,一舉將美韓軍擊潰。

李奇微認為,志願軍的主要優勢在於戰術的靈活以及機動的優勢。

表面上,美韓軍有大量摩托化車輛,還有空中運輸,機動性應該更強。

但朝鮮北部的地形特殊,山間基本只有一條公路,很容易被破壞、阻擊導致行軍速度緩慢。

反而,山間小路雖然艱難,但卻暢通無阻。

機動性的劣勢,導致美韓軍的連續潰敗。

另外,就是志願軍往往能夠集中兵力的絕對優勢,對美韓軍進行殲滅戰。美韓軍即便存在火力優勢,但因志願軍戰術靈活,仍然給美韓軍造成嚴重打擊。

最後,美韓軍都是美式軍隊,對於後勤極度依賴,如果沒有充足的彈藥和補給很難堅持作戰。相反,志願軍不斷以高機動性穿插破壞,導致美韓軍補給艱難甚至斷絕。很多美韓軍因此投降或者潰散。

李奇微的應對很簡單,就是最大程度發揮美軍的優勢,攻擊志願軍的缺點。

對於志願軍的機動性優勢,李奇微鼓勵官兵敢於離開公路行軍,並且佔領公路沿途的高地,遏制志願軍的穿插。

同時,李奇微上臺的時候志願軍一度殺到37度線,補給線太長,機動性優勢逐步被瓦解了。

另外,就是通過火力的優勢,抵消志願軍的兵力優勢。因志願軍多在夜晚進攻,採用近戰。李奇微讓美軍夜晚不要行軍,佔據高地進行防禦,還修建簡易工事避免近戰。

為了避免被志願軍分割包圍,夜晚美韓軍各部靠在一起。

同時,空軍不斷襲擊志願軍補給線,導致一線志願軍補給極度困難,失去很多戰鬥力。

其中尤其重要的是美軍必須發揮火力優勢,對抗志願軍兵力優勢。

李奇微上臺以後,砥平裡戰鬥就是最好的例子。雖然雙方兵力有四倍差距,但聯軍擁有大量重武器,火力上實際是佔優的。最終結果是志願軍戰敗,傷亡慘重。

第四次戰役中,李奇微扭轉了美軍的被動地位,收復了漢城,不過戰果還是有限。

關鍵在於第五次戰役。

第五次戰役,是李奇微戰略思想的最好表現。

面對志願軍的全面攻勢,李奇微並不急於反攻,而是堅守陣地防禦,有計劃地步步後撤,同時空軍大舉出動以消耗志願軍補給。

等到志願軍補給消耗大半,精疲力盡又深入美軍控制區時,李奇微突然發動全面反擊。

反攻中,美軍最大程度發揮火力優勢,是所謂“範弗裡特彈藥量”,美軍的彈藥量是平常五倍密集炮擊。

志願軍力不能及,部分軍隊還被切斷包圍,只能拼死後撤,第五次戰役就這樣失敗了。

可以說,李奇微對於美軍是極其重要的。


薩沙


李奇微,(1895---1993)全名是:馬修·邦克·李奇微。 最高職務做到了美國陸軍最高職務美國陸軍參謀長。在1951年接替麥克阿瑟任“聯合國軍”總司令、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和遠東美軍總司令。在1952年接替艾森豪威爾任北約組織武裝部隊最高司令。

朱可夫,(1896年-1974年)全名是: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蘇聯元帥(47歲),是公認的二戰第一名將。僅有的四次榮膺蘇聯英雄榮譽稱號的兩人之一。先後擔任蘇聯陸軍總司令,國防部長。晚年蹉跎。在1974年鬱鬱而終。

顯然,李奇微在各個方面都不如朱可夫,在1942年的時候,朱可夫已經開始指揮大兵團做戰是方面軍總司令了,朱可夫的軍銜已經是大將了。而李奇微1942年8月剛剛晉升為准將。擔任美國第82空降師師長,雖然他是美軍僅有兩個空降師之一。但無論如何來說,一個准將和一個大將比起來還是有些差距,而從戰略看來,朱可夫顯然高於李奇微。列寧格勒保衛戰,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會戰,白俄羅斯戰役,攻克柏林。這這些二戰輝煌戰役充分證明了朱可夫的能力戰略水平。就軍銜而言,美國晉封的十位五星上將(元帥)沒有李奇微,在1951才晉封上將,已經是56了,而朱可夫比李奇微還小1歲。

從軍事能力,戰略佈局,個人軍事成就而言,李奇微都遠遠都不如朱可夫,二人根本不具備可比性,美國能和朱可夫相媲美的也就是巴頓,萊西。但就陸軍指揮水平而言,美國也無人是朱可夫的對手。

如果不是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剋意外翻車身亡,李奇微不太可能來到朝鮮戰場;如果不是麥克阿瑟終於讓杜魯門忍無可忍,李奇微也沒機會接手“聯合國軍總司令和遠東美軍總司令”的職務,總體而言,李奇微從美國陸軍副參謀長的位子上來到朝鮮前線然後能夠“聲名鵲起”,有一定的運氣成分。

美國陸軍在二戰後對李奇微的整體評價是:“治軍嚴謹和戰術機敏”,注意是戰術層面而非戰略視野,因為此時馬修·李奇微的最高軍職不過是第18空降軍的軍長。並且這支部隊(轄第82和第101空降師)是盟軍總部直屬的戰略預備隊,只在關鍵時刻動用。他經歷過最大規模的戰役是阿登反擊戰,李奇微由此缺乏戰場上的持續作戰和大兵團作戰指揮的經驗,遠未達到軍事家的層面,不應過分的誇大其軍事能力。

第八集團軍在李奇微的任內丟掉了漢城,並且在橫城反擊戰中被打的落水流花,只是在戰役的尾聲階段,當美軍第2師已經準備放棄所有陣地南逃時,是李奇微親自下令不得放棄砥平裡。一方面說明李奇微在戰略上並沒什麼過人之處,一方面確實證明此人對戰術要點判斷和戰場形勢掌握的倒頗為準確,算是個有才幹的美軍將領。

即便是李奇微在二戰時的統帥艾森豪威爾,也不具備與朱可夫在戰略上相提並論的資格,阿登戰役,希特勒拼湊出來的30萬德軍,打得兵力火力絕對優勢的盟軍哭爹喊娘,丘吉爾甚至去找斯大林求援,要求蘇軍發動攻勢減輕美英軍隊的壓力。而朱可夫的對面,還有百萬量級的德軍主力部隊,美軍在歐陸戰場,善長的是摘桃子,如果單挑的話,早被趕下大海了。

朱可夫元帥,唯一一個4次蘇聯英雄稱號的獲得者,靠自己的努力獲得勳章最多的人。據說獲得勳章最多的人是勃列日涅夫。在朱可夫允許公開露面後,曾經拍攝過一張把他的勳章全部都佩戴上的照片,那件掛滿勳章的衣服重的連他的兩個女兒都拿不動。朱可夫是列寧格勒頂住了德軍的進攻,為後來莫斯科戰役創造了一個安全的側翼。而李奇微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則是在美國陸軍最大的敗績以後,冷靜的找到了志願軍的弱點並制定了磁性戰術,是雙方的戰線最終穩定在三八線附近。

從對於戰爭結局的影響上來看,朱可夫對於蘇德戰爭的影響是要遠遠大於李奇微的,李奇微在二戰中可以說是對於戰爭的結局無足輕重。不過,在抗美援朝中,李奇微對於美軍則是起到了救火隊長的角色。但是,朝鮮戰爭和二戰相比,從規模影響上來說那是相差太遠了,李奇微的影響力也要比朱可夫差遠了。










經常用了


如果不是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剋意外翻車身亡,李奇微不太可能來到朝鮮戰場;如果不是麥克阿瑟終於讓杜魯門忍無可忍,李奇微也沒機會接手“聯合國軍總司令和遠東美軍總司令”的職務,總體而言,李奇微從美國陸軍副參謀長的位子上來到朝鮮前線然後能夠“聲名鵲起”,有一定的運氣成分。



(李奇微)

李奇微最顯著的裝扮是我們熟悉的胸前掛上兩顆手雷,當美軍中有人批評他是作秀和“譁眾取寵”時,這廝的反駁是:“TMD,這是戰爭”。應該說,這位出場救火的三星中將比較務實,確實強於每天“誇大其詞和自吹自擂”的麥克阿瑟,敢於深入戰場瞭解第一手的情況,他和座機駕駛員林奇由於在降落時過於靠近前線,曾經發生過飛機被擊毀差點被俘的情況。

美國陸軍在二戰後對李奇微的整體評價是:“治軍嚴謹和戰術機敏”,注意是戰術層面而非戰略視野,因為此時馬修·李奇微的最高軍職不過是第18空降軍的軍長。並且這支部隊(轄第82和第101空降師)是盟軍總部直屬的戰略預備隊,只在關鍵時刻動用。他經歷過最大規模的戰役是阿登反擊戰,李奇微由此缺乏戰場上的持續作戰和大兵團作戰指揮的經驗,遠未達到軍事家的層面,不應過分的誇大其軍事能力。



(朱可夫)

李奇微是個優秀的陸軍將領但僅侷限於戰術方面

在朝鮮戰場上,李奇微潛心研究和總結出來志願軍“禮拜攻勢”的弱點,即我軍攜帶的糧彈只能維持八天左右的作戰,並制訂出有針對性的戰術:當志願軍發動攻勢時首先命令美韓軍利用機械化優勢有節奏的撤退,一俟志願軍經過一週左右時間糧彈耗盡後,再指揮部隊用磁鐵戰術粘上去追擊,一度讓志願軍比較頭痛,但總歸是“戰術層面”。

第八集團軍在李奇微的任內丟掉了漢城,並且在橫城反擊戰中被打的落水流花,只是在戰役的尾聲階段,當美軍第2師已經準備放棄所有陣地南逃時,是李奇微親自下令不得放棄砥平裡。一方面說明李奇微在戰略上並沒什麼過人之處,一方面確實證明此人對戰術要點判斷和戰場形勢掌握的倒頗為準確,算是個有才幹的美軍將領。



(最高軍職四星上將)

李奇微的實戰經歷只是一場規模遠遜二戰的局部戰爭

美軍在朝鮮戰場上投入了第八集團軍(兩個軍)和第10軍兩個戰役兵團,高峰時兵力也只有37多萬人(其餘大部分為南朝鮮軍隊),與朱可夫指揮的上百萬大軍相比,自不可同日而語。同時朱可夫面對的敵人,是法西斯德國大部分精銳的野戰陸軍,擁有大量的火炮、坦克和飛機掩護,是在廣袤戰場上進行的兩個工業國家之間的生死對決。

而朝鮮戰爭只是一個局部戰爭,我們的志願軍幾乎還是一支輕武器部隊,火力和機動性與二戰德軍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如果入朝之初我們就擁有蘇軍的裝備和後勤能力,什麼“張奇微、王奇微”來了也白扯,他的戰術核心是建立在美軍巨大的裝備與火力優勢之上,換一個差不多的美軍將領,也不會打得太糟糕。

(李奇微與麥克阿瑟)

李奇微作為朱可夫的晚輩無法“平行”比較軍事能力

二戰最激烈的1942年8月,李奇微才升任美國陸軍第82步兵師(後改為空降師)師長,准將軍銜,直到退役前也未能成為五星上將;而朱可夫在同年同月被斯大林任命為“最高統帥部副統帥”,全面指揮斯大林格勒反攻戰役,次年便晉升蘇聯元帥,成為蘇聯紅軍理論上的職業軍官第一人。

雖然李奇微在50年代曾經坐到了盟軍最高司令和美國陸軍參謀長的位置(1955年便已退役,甚至沒能成為參聯會主席),但那已經是冷戰時期,沒有真正的戰場來比較他們的戰略能力。而朱可夫在二戰中已經用戰績確立了事實上的軍事地位,顯然,作為李奇微的前輩軍人,兩人不具備可比性。



(李奇微在前線)

李奇微1950年12月接管第八集團軍的指揮權,1951年4月就接替麥克阿瑟前往東京任職,繼任者是“範佛里特彈藥量”的發明人。也就是說,他在朝鮮戰場上的實際指揮時間不到半年,到1951年7月以後,戰場進入打打停停的談判狀態,完全是戰術層面的較量,哪來的戰略考量?

即便是李奇微在二戰時的統帥艾森豪威爾,也不具備與朱可夫在戰略上相提並論的資格,阿登戰役,希特勒拼湊出來的30萬德軍,打得兵力火力絕對優勢的盟軍哭爹喊娘,丘吉爾甚至去找斯大林求援,要求蘇軍發動攻勢減輕美英軍隊的壓力。而朱可夫的對面,還有百萬量級的德軍主力部隊,美軍在歐陸戰場,善長的是摘桃子,如果單挑的話,早被趕下大海了。

(第八集團軍司令時期)


度度狼gg


李奇微在美國軍事史上確實是一個重要將領,但是說他的水平有多高有點問題,尤其是從戰略上說,有點吹噓了吧。戰略層面上,至少要集團軍司令以上,類似於朱可夫作為一個方面軍級別的指揮員,參與各大戰役的指揮。

李奇微在二戰時間他只能算個軍長,這隻能算一個指揮局部戰役,檔次上要低了很多了,與朱可夫在地位上相差很多,他從軍的巔峰之路還是在朝鮮戰爭,但是這一仗對於他來說也是含金量不足,其實那要換成別人,也不見得會在朝鮮打的更次。美國一個軍事大國,連個合格的將軍都找不出來才是怪事了。

李奇微能夠在朝鮮有一定的好表現,完全依賴於美軍的兵力與裝備優勢等等,這場仗不是靠戰術,他是選擇了一個正確的方式,這說他有多高明就不見得,在與彭德懷的對抗當中,他沒佔到什麼便宜,只是守住了戰線而不是突破了志願軍防禦,從他上任到離任,美軍前進了多少公里呢?

如此表現,與朱可夫平行,還是差了一點,含金量不足。


麥田軍事觀察


李奇微和朱可夫應該都算是職業軍人,兩者都參加了二戰,不過朱可夫的官肯定比李奇微大,朱可夫是蘇聯元帥,而李奇微是美軍上將,蘇聯元帥一般認為是和美軍的五星上將一個級別,而且朱可夫曾經是副最高統帥,如果是按照這樣來算,朱可夫的地位和馬歇爾類似。從這一點上,李奇微就差得比較遠了,李奇微是一個戰區的司令,當然這個戰區的面積很大,而且李奇微手下還有一隻強大的海軍,而朱可夫對於海軍幾乎沒有什麼概念,朱可夫的全部軍人生涯都是在陸軍中度過,而且指揮的戰役中,只有是把艦炮當作陸炮使過,別的海軍任務就沒幹過了。
李奇微在原來的中文譯名是李奇威,後來大陸這邊改成了李奇微,原因大家都明白。他屬於美國陸軍的傘兵幫,原來的82師師長,在擔任師長期間,82師由步兵師改編為空降師。


朱可夫元帥,唯一一個4次蘇聯英雄稱號的獲得者,靠自己的努力獲得勳章最多的人。據說獲得勳章最多的人是勃列日涅夫。在朱可夫允許公開露面後,曾經拍攝過一張把他的勳章全部都佩戴上的照片,那件掛滿勳章的衣服重的他的兩個女兒都拿不動。

應該說,朱可夫和李奇微都是在各自的戰爭實踐中起到了力挽敗局的作用,朱可夫是列寧格勒頂住了德軍的進攻,為後來莫斯科戰役創造了一個安全的側翼。而李奇微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則是在美國陸軍最大的敗績以後,冷靜的找到了志願軍的弱點並制定了磁性戰術,是雙方的戰線最終穩定在三八線附近。

不過,二戰是一場全面戰爭,交戰的雙方沒有妥協的餘地,就是打到一方倒下位置,而抗美援朝戰爭則是現代意義上的第一場局部戰爭,雙方除了在戰場上刀兵相見以外,還會在談判桌上拍桌子瞪眼睛,而且戰爭的範圍是受到限制的,比如美軍不會攻擊中國志願軍在東北的後勤機場等設施,當然中國蘇聯也沒有攻擊美軍在日本的各種設施。這個話說回來,中蘇方面有沒有能力攻擊,也是個問題。但是,朝鮮戰爭的規模是受到限制的,這個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蘇德戰爭就沒有這個限制了,如果當時蘇聯有原子彈,估計肯定就扔下去了。

要是從對手來說,當時的志願軍可是要比德軍差多了,無論是火力機動防護等各種條件來看,志願軍都是一隻輕步兵部隊,而德軍則是但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況且朱可夫的保障條件可是遠遠不如李奇微,李奇微的後勤補給十分充分,美軍在朝鮮基本上就沒有缺過炮彈,只是一些國會議員說你們這麼打仗太費錢了。而朱可夫無論是列寧格勒還是莫斯科,都面臨一個供應不足的問題,當時蘇聯正在急急忙忙的搬工廠,據說當時蘇聯有300多個彈藥廠,都處於搬遷狀態,蘇聯可以說是靠著庫存打仗,從遠東除了調了30萬人過來以外還有8000車皮的彈藥,而且一直在調動,蘇聯人自己說,到了1944年的時候,遠東蘇軍的彈藥只夠2-3個月的作戰消耗。

從這個方面來說,李奇微是很幸運的,不過美國人的物資彈藥也有很多是從美國本土運過來的,雖說韓戰特需也是給日本戰後送了第一桶金,但是大部分物資還是要漂洋過海的。

從對於戰爭結局的影響上來看,朱可夫對於蘇德戰爭的影響是要遠遠大於李奇微的,李奇微在二戰中可以說是對於戰爭的結局無足輕重。不過,在抗美援朝中,李奇微對於美軍則是起到了救火隊長的角色。但是,朝鮮戰爭和二戰相比,從規模影響上來說那是相差太遠了,李奇微的影響力也要比朱可夫差遠了。


有痰


李奇微是我最佩服的美國將軍。但他不是戰略家,是戰役戰術家。在這個層面上,他對世界戰爭史所作的貢獻和達到的水準,不亞於朱可夫在戰略層面所作的貢獻。朱可夫無疑是優秀的為數不多的戰略家,由他親自指揮的戰略性戰役,也就是戰略方向上的決定性戰役,基本上都取得了完勝。而李奇微是現代戰爭中最出色的戰術家,可以和戰略層面的朱可夫比美。朱可夫在二戰中至少是方面軍指揮官,擔任過戰時總參謀長,直接協助斯大林戰略籌劃,親自籌劃和組織指揮了列寧格勒保衛戰、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會戰、攻克柏林等戰略方向戰役,都是幾十萬上百萬人的決戰性質的戰役,全部獲勝,被譽為戰神。李奇微在二戰中升到軍指揮官,主要經歷是空降師師長。他在戰史上的輝煌主要來自於朝鮮戰爭。他先擔任8兵團司令,即戰場總指揮,後接替麥克阿瑟升為聯合國軍總司令。他在第三次戰役結束時上崗,面臨的是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全線潰敗,大逃亡式的逃竄,全軍失去了作戰的勇氣。志願軍只須再發動一次攻勢,美軍要被趕下海了。他力挽危局,首先穩定了戰局,他出現在潰軍的隊伍裡,脖子上掛著一顆手雷,用自己鎮定的行動和堅決的態度,使兵敗如山倒的敗勢穩定下來,組織了有效的防禦。爾後親自上一線與各級指揮官、參謀和基層官兵攀談,親自乘坐只容兩人的小型偵察機,冒被擊落的危險,貼著樹梢飛行尋找志願軍行蹤。他通過深入瞭解對手,發現了志願軍致命的缺陷:後勤供應不足,越往南打,供應鏈越長、越不足。後方運輸一個月的物資,只夠前線一個星期的進攻。李謂之"月光戰術"和"星期攻勢"。他對此創新了一個"磁性戰術",即敵進我退,並不遠離敵軍,保持接觸。我軍一夜前進20-30公里,美軍先退20-30公里;白天美機轟炸,我軍隱蔽。夜間雙方再退再進,我始終看的見卻打不著美軍。如此一個星期,我軍物資耗盡,停下休整。美軍不待我緩口氣,立即轉入進攻,打得我錯不及防。第四次戰役後期和第五次戰役,我軍吃了大虧,戰略上轉入相持。陣地戰又採用"範弗裡特當量",用絕對優勢的炮兵和航空兵火力殺滅我有生力量,造成我極大傷亡。彭德懷即是戰略家(組織指揮過幾十萬人的戰役,在戰略上獨當一個方向)又是戰術家,經過四次戰役就把聯軍從中朝邊境趕到37度線,而且使對手喪失了鬥志,即將取得全面勝利。美軍遠東司令麥克阿瑟根本不是他的對手。而他遇到李奇微,一開始就吃了大虧,後來棋逢對手。李奇微在他的行伍生涯裡,把軍事天才發揮到了極致。在我心目中,他是完全可以和朱可夫比肩的、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軍事天才。


大小王攬天下


李奇微,(1895---1993)全名是:馬修·邦克·李奇微。 最高職務做到了美國陸軍最高職務美國陸軍參謀長。在1951年接替麥克阿瑟任“聯合國軍”總司令、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和遠東美軍總司令。在1952年接替艾森豪威爾任北約組織武裝部隊最高司令。

朱可夫,(1896年-1974年)全名是: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蘇聯元帥(47歲),是公認的二戰第一名將。僅有的四次榮膺蘇聯英雄榮譽稱號的兩人之一。先後擔任蘇聯陸軍總司令,國防部長。晚年蹉跎。在1974年鬱鬱而終。

很顯然,李奇微在各個方面都不如朱可夫,在1942年的時候,朱可夫已經開始指揮大兵團做戰是方面軍總司令了,朱可夫的軍銜已經是大將了。而李奇微1942年8月剛剛晉升為准將。擔任美國第82空降師師長,雖然他是美軍僅有兩個空降師之一。但無論如何來說,一個准將和一個大將比起來還是有些差距,而從戰略看來,朱可夫顯然高於李奇微。列寧格勒保衛戰,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會戰,白俄羅斯戰役,攻克柏林。這這些二戰輝煌戰役充分證明了朱可夫的能力戰略水平。就軍銜而言,美國晉封的十位五星上將(元帥)沒有李奇微,在1951才晉封上將,已經是56了,而朱可夫比李奇微還小1歲。

而二戰期間李奇微並不太出彩,他更多是參謀和輔助工作,協助盟軍在在西西里島的空降作戰。隨即策劃了“霸王行動”中的空降作戰。在45年也不過是中將。而43年朱可夫就已經是元帥了,李奇微的職務是18空降軍軍長,朱可夫是卻已經是蘇聯陸軍總司令。根本不是一個量級 的,朱可夫與李奇微在二戰中沒有任何交集,而二戰後朱可夫陷入低谷,而此時卻是李奇微大放異彩的時候。尤其是在朝鮮戰爭中接替麥克阿瑟出任“聯合國軍”總司令以後,扼制住了美國的頹勢,穩住了美軍敗退 態勢,尤其是在朝鮮戰爭的第四和第五次戰役中,以所謂“磁性戰術”取得了勝利,也就是 以 快速裝甲部隊的穿插、空降部隊機降和地面主力部隊的“齊頭並進”的組合戰法。也就是以攻擊對方後勤和後方軍隊為主,就此發揮了巨大的威力。

從軍事能力,戰略佈局,個人軍事成就而言,李奇微都遠遠都不如朱可夫,二人根本不具備可比性,美國能和朱可夫相媲美的也就是巴頓,萊西。但就陸軍指揮水平而言,美國也無人是朱可夫的對手。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李奇微是朝鮮戰爭中後期登場,因為麥克阿瑟的狂傲自大導致美軍在一二三次戰役中節節敗退損失慘重,志願軍把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打回三七線附近成功收復了漢城。在撤退途中美第八集團團司令沃克遭遇車禍身亡不得不把李奇微調到朝鮮戰場擔任第八集團軍司令。

在朝鮮戰爭中聯合國軍總共有三位主要領導人,

第一位:麥克阿瑟策劃仁川登陸打北朝鮮一個措手不及從一次戰役到三次戰役,為人狂妄自大目中無人甚至連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和杜魯門都不放在眼裡。

第二位:沃克 作為麥克阿瑟的副手在朝鮮戰場上比麥克阿瑟低調很多,為人小心謹慎,一步一步穩打穩紮可是並沒有讓他贏得這三次戰役。

第三位:李奇微 這是一個極其難纏的對手他一上任就把以往三次戰役的戰況做了詳細的瞭解發現志願軍的短板制定磁性戰術。

“磁性戰術”是朝鮮戰爭時,美軍將領李奇微發明的戰術。“磁性戰術”是快速裝甲部隊的穿插、空降部隊機降和地面主力部隊的“齊頭並進”的組合戰法,敵後空降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尤其在對方缺乏大縱深防禦和處於運動戰時,就發揮了巨大的威力。首先,步兵一改只靠公路前進的套路,開始注意搶佔山頭、爭奪制高點、實施寬正面的多路進攻,最多時達15路,每路約一個營至一個團的兵力,對中朝軍隊各防守要點同時實施攻擊。在朝鮮戰爭中,李奇微在其上任後,即著手展開對第8集團軍的整頓,逐漸讓聯合國軍回到原有的正常作戰狀態和對敵態度,整頓的效果在後來第四、五次戰役中就體現了出來。

但是李奇微所作一切並沒有讓美軍在朝鮮戰爭中取得想要的勝利,但是同時也讓志願軍的勝利是以慘烈的沉重的代價而取得所謂的勝利。



山口彭于晏


如果冷戰不在朝鮮而在歐洲打起來,這兩個人對峙的可能性90%。應是旗鼓相當的對手。

李其威在去朝鮮戰場前是美國的駐歐洲司令,任務就是對付蘇聯。麥克阿瑟超戰打的一敗塗地,沒辦法,李奇微火線救場,取代麥克阿瑟,從中可以看出他在美軍中的作用和地位。

李奇威出場晚救了美軍,在於彭德懷的對絕中不惜用上全世界都反對的細菌武器(中國告上聯合國)這也李奇微走人的原因之一,證明李奇微也黔驢技窮了。

現在說李其威與朱可夫比戰略,兩人雖沒直接比,但通過朝鮮戰爭李其微的應對也可以看到其應對蘇聯的預想或戰略方針。蘇聯如攻擊北約,法德下平原,其本無險可守,李其威一定象朝戰一樣全面後退,再利用法國四周山地,駐工式抵抗蘇軍,像砥平裡那樣,再利用海空優勢從波羅地海登錄,分割蘇軍。李其威實際上是用歐洲預案打朝鮮戰爭。只不過對手從朱可夫換成了彭德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