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来看,李奇微能否与朱可夫平行?

W先生191639348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战略?还平行?你快拉倒吧,他李奇微给朱可夫提鞋都不配。说穿了,他就是有点小聪明,抖个机灵,善于抓住战机的一个将领而已,帅才?您可太过高看他了。

当年咱大华夏搁朝鲜战场上如果没有后勤的压力,就算是把天空全让给你,李奇微他能有啥作用?充其量就是当年接手菲律宾那烂摊子,给麦克阿瑟收拾后手的温莱特一个下场。

您如果不信占做个对比瞅瞅!

李奇微

首先是小李子,原名马修.邦克.李奇微。您千万别被李奇微三个字给骗了,以为这是个啥韩国人或者亚洲人,这老小子是地道的美国人,军衔美国陆军上将,能提上台面供人掰扯的就是一朝鲜战争,没啥可聊的。

1953年十月份撸到了美国陆军军衔最高的位置——美国陆军参谋长,但不到两年就被提前退役了,接替他的是他原来八十二空降师时候的同僚。就这退役的年限,按他自己个说,都有点突然,比他自己个想象的都要早。

咋说呢?但凡他的能力要是上的去,提前退役?这根本就不会有不是。

朱可夫

好吧,俺的承认老英雄的原名很长,俺感觉大家伙不会在乎这个,所以咱还叫他朱可夫就好了,毕竟这三字咱大华夏认识度高不是。

朱可夫可是牛掰的不能再牛掰的人物,一辈子再起再落的,可人家毫不在乎。二战结束以后,这就当上了驻德苏军集团军总司令,和苏占区最高军事行政长官。一回国,这就当上了苏联陆军总司令。

人家搁这位置上没有人不服的,当然大胡子斯大林是个例外,老话这叫功高盖主了。这一家伙污蔑他的事,乌央乌央的劈头盖脸的怼了过来。

这要是一般人这就得完蛋了。但英雄虽然老了,但人家还是英雄,那叫老英雄。一大帮子元帅就站了出来,为朱可夫站台驳斥一切污蔑的言论。

大胡子斯大林一瞅这架势没有逮捕朱可夫,但最终被撤销了职务,但就算是这样人家依然是乌拉尔军区司令员。

这到了斯大林去世的时候,大胡子斯大林还是把朱可夫招到了眼跟前,说说只有他俩才能明白的话。

这要是没有能力,斯大林会正眼瞧他一眼吗?那不是开玩乐呢吗?

跟着朱可夫就东山再起,成为了苏联国防部部长。当时有人指责朱可夫在大清洗时候,在一些下达的逮捕令签字。

朱可夫一摸宽脑壳:“奶奶个熊的,你去翻去吧!如果有一份是俺签的,俺这辈子打这起大脑壳朝下走路!”

这要是没有能力,在那个年月里,敢这么干?你快拉倒吧!

那赫鲁晓夫刚刚度过自己个政治危机,回头就对德高望重的朱可夫放不下心。一股脑就把朱可夫撸的啥也不剩下。朱可夫萧条了半拉月,自己个整根钓鱼竿钓鱼舒缓心情去了。

当年赫鲁晓夫快要完蛋的时候,这一家伙又想起了朱可夫,想要和朱可夫见个面,恢复恢复朱可夫的职务

但历史没给这没见识的赫鲁晓夫机会。这要是朱可夫没能力,赫鲁晓夫能着急上火的想到朱可夫?这不开玩乐呢吗?

就算是这样,那后来上台的勃列日涅夫,这货还是没有放松对赫鲁晓夫的监视,就连人家夫妻俩的卧室里都搁着窃听器,你说这就没谁了!

就这事直到朱可夫去世的那一刻才停下来。

说了这么多,估计有人要说了:“人家说的是战略?战略?懂不!你这说的是二战以后的事,跟战略不搭边的!”

能力和战略

你快拉倒吧,如果没有二战时候他突出的战略能力,他能有二战结束以后的事?从这些个事,就能感觉出朱可夫在二战时候能力如何!

朱可夫那是唯一一个整到四次苏联英雄称号的人物,靠自己个的能力整到的奖牌牌,勋章章那叫个海了去了。

当年媒体想要整一张朱可夫胸口挂着勋章的大照片,要求把他所有的勋章都挂上,俺了个去呀!这都有没挂上去的,到了最后朱可夫的女儿都没法抬的起来那衣服,太重咧!

苏德战场那是世界公认的最重要战场,不承认之一。朱可夫愣是在列宁格勒顶住了小个子希特勒的猛烈进攻。小个子希特勒恨他恨的不是一点两点,就因为朱可夫把希特勒想要十个星期干掉老毛子的愿望给扑空了。

老毛子能有一个安全的大后方,这朱可夫那叫功不可没。回头您瞅瞅李奇微,美国佬参战的将军能升上五星上将的有十个,您要说李奇微牛,咋没有他一个。到了1951年的时候,才整了上将。如果不是那沃克没事找事驾车玩极品飞车,一家伙把自己个给整翻了车丢了命,他李奇微那有那机会窜到朝鲜战场上穷嘚瑟。

这要不是扯嗓门喊大调的麦克阿瑟,他但凡消停一点,哪能被怒火攻心的杜鲁门把帽子给摘了,这才让李奇微有机会跑台前说事。

而就在他的带领下,就被咱大华夏干翻在地,丢了那汉城,后边就在横城反击战中被抽的稀里哗啦。他如果真有能力,会这样吗?

这人只是谨小慎微而已,您要是论他那战略差太多了。还是那句老话,如果咱没有后勤之忧,就美国佬那战车上绑上十个李奇微,咱也能把他推到太平洋里去游泳。

您回头瞅瞅朱可夫,那都是百万级别的大战,和他较量的可不是一个德国佬,那是一帮子人,愣是没有干过这宽脑壳的朱可夫。

咱就的给人家竖个大拇指,牛!朱可夫那是当之无愧的二战第一名将,他就是为二战而生的。

好了,最后一句,这俩人真的没得比,差太远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李奇微是个职业军人,打仗就是他的职业。

他对于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非常了解,也对美军、南韩军的优缺点也比较熟悉。

李奇微认为,志愿军在前三次战役的胜利,主要赢在战略战术。

他们利用美军和南韩军的轻敌思想,诱敌北上,然后利用山路进行高速穿插,切断敌人的退路和补给,然后利用兵力优势进行近战、夜战,一举将美韩军击溃。

李奇微认为,志愿军的主要优势在于战术的灵活以及机动的优势。

表面上,美韩军有大量摩托化车辆,还有空中运输,机动性应该更强。

但朝鲜北部的地形特殊,山间基本只有一条公路,很容易被破坏、阻击导致行军速度缓慢。

反而,山间小路虽然艰难,但却畅通无阻。

机动性的劣势,导致美韩军的连续溃败。

另外,就是志愿军往往能够集中兵力的绝对优势,对美韩军进行歼灭战。美韩军即便存在火力优势,但因志愿军战术灵活,仍然给美韩军造成严重打击。

最后,美韩军都是美式军队,对于后勤极度依赖,如果没有充足的弹药和补给很难坚持作战。相反,志愿军不断以高机动性穿插破坏,导致美韩军补给艰难甚至断绝。很多美韩军因此投降或者溃散。

李奇微的应对很简单,就是最大程度发挥美军的优势,攻击志愿军的缺点。

对于志愿军的机动性优势,李奇微鼓励官兵敢于离开公路行军,并且占领公路沿途的高地,遏制志愿军的穿插。

同时,李奇微上台的时候志愿军一度杀到37度线,补给线太长,机动性优势逐步被瓦解了。

另外,就是通过火力的优势,抵消志愿军的兵力优势。因志愿军多在夜晚进攻,采用近战。李奇微让美军夜晚不要行军,占据高地进行防御,还修建简易工事避免近战。

为了避免被志愿军分割包围,夜晚美韩军各部靠在一起。

同时,空军不断袭击志愿军补给线,导致一线志愿军补给极度困难,失去很多战斗力。

其中尤其重要的是美军必须发挥火力优势,对抗志愿军兵力优势。

李奇微上台以后,砥平里战斗就是最好的例子。虽然双方兵力有四倍差距,但联军拥有大量重武器,火力上实际是占优的。最终结果是志愿军战败,伤亡惨重。

第四次战役中,李奇微扭转了美军的被动地位,收复了汉城,不过战果还是有限。

关键在于第五次战役。

第五次战役,是李奇微战略思想的最好表现。

面对志愿军的全面攻势,李奇微并不急于反攻,而是坚守阵地防御,有计划地步步后撤,同时空军大举出动以消耗志愿军补给。

等到志愿军补给消耗大半,精疲力尽又深入美军控制区时,李奇微突然发动全面反击。

反攻中,美军最大程度发挥火力优势,是所谓“范弗里特弹药量”,美军的弹药量是平常五倍密集炮击。

志愿军力不能及,部分军队还被切断包围,只能拼死后撤,第五次战役就这样失败了。

可以说,李奇微对于美军是极其重要的。


萨沙


李奇微,(1895---1993)全名是:马修·邦克·李奇微。 最高职务做到了美国陆军最高职务美国陆军参谋长。在1951年接替麦克阿瑟任“联合国军”总司令、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远东美军总司令。在1952年接替艾森豪威尔任北约组织武装部队最高司令。

朱可夫,(1896年-1974年)全名是: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苏联元帅(47岁),是公认的二战第一名将。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先后担任苏联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长。晚年蹉跎。在1974年郁郁而终。

显然,李奇微在各个方面都不如朱可夫,在1942年的时候,朱可夫已经开始指挥大兵团做战是方面军总司令了,朱可夫的军衔已经是大将了。而李奇微1942年8月刚刚晋升为准将。担任美国第82空降师师长,虽然他是美军仅有两个空降师之一。但无论如何来说,一个准将和一个大将比起来还是有些差距,而从战略看来,朱可夫显然高于李奇微。列宁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会战,白俄罗斯战役,攻克柏林。这这些二战辉煌战役充分证明了朱可夫的能力战略水平。就军衔而言,美国晋封的十位五星上将(元帅)没有李奇微,在1951才晋封上将,已经是56了,而朱可夫比李奇微还小1岁。

从军事能力,战略布局,个人军事成就而言,李奇微都远远都不如朱可夫,二人根本不具备可比性,美国能和朱可夫相媲美的也就是巴顿,莱西。但就陆军指挥水平而言,美国也无人是朱可夫的对手。

如果不是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意外翻车身亡,李奇微不太可能来到朝鲜战场;如果不是麦克阿瑟终于让杜鲁门忍无可忍,李奇微也没机会接手“联合国军总司令和远东美军总司令”的职务,总体而言,李奇微从美国陆军副参谋长的位子上来到朝鲜前线然后能够“声名鹊起”,有一定的运气成分。

美国陆军在二战后对李奇微的整体评价是:“治军严谨和战术机敏”,注意是战术层面而非战略视野,因为此时马修·李奇微的最高军职不过是第18空降军的军长。并且这支部队(辖第82和第101空降师)是盟军总部直属的战略预备队,只在关键时刻动用。他经历过最大规模的战役是阿登反击战,李奇微由此缺乏战场上的持续作战和大兵团作战指挥的经验,远未达到军事家的层面,不应过分的夸大其军事能力。

第八集团军在李奇微的任内丢掉了汉城,并且在横城反击战中被打的落水流花,只是在战役的尾声阶段,当美军第2师已经准备放弃所有阵地南逃时,是李奇微亲自下令不得放弃砥平里。一方面说明李奇微在战略上并没什么过人之处,一方面确实证明此人对战术要点判断和战场形势掌握的倒颇为准确,算是个有才干的美军将领。

即便是李奇微在二战时的统帅艾森豪威尔,也不具备与朱可夫在战略上相提并论的资格,阿登战役,希特勒拼凑出来的30万德军,打得兵力火力绝对优势的盟军哭爹喊娘,丘吉尔甚至去找斯大林求援,要求苏军发动攻势减轻美英军队的压力。而朱可夫的对面,还有百万量级的德军主力部队,美军在欧陆战场,善长的是摘桃子,如果单挑的话,早被赶下大海了。

朱可夫元帅,唯一一个4次苏联英雄称号的获得者,靠自己的努力获得勋章最多的人。据说获得勋章最多的人是勃列日涅夫。在朱可夫允许公开露面后,曾经拍摄过一张把他的勋章全部都佩戴上的照片,那件挂满勋章的衣服重的连他的两个女儿都拿不动。朱可夫是列宁格勒顶住了德军的进攻,为后来莫斯科战役创造了一个安全的侧翼。而李奇微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则是在美国陆军最大的败绩以后,冷静的找到了志愿军的弱点并制定了磁性战术,是双方的战线最终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从对于战争结局的影响上来看,朱可夫对于苏德战争的影响是要远远大于李奇微的,李奇微在二战中可以说是对于战争的结局无足轻重。不过,在抗美援朝中,李奇微对于美军则是起到了救火队长的角色。但是,朝鲜战争和二战相比,从规模影响上来说那是相差太远了,李奇微的影响力也要比朱可夫差远了。










经常用了


如果不是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意外翻车身亡,李奇微不太可能来到朝鲜战场;如果不是麦克阿瑟终于让杜鲁门忍无可忍,李奇微也没机会接手“联合国军总司令和远东美军总司令”的职务,总体而言,李奇微从美国陆军副参谋长的位子上来到朝鲜前线然后能够“声名鹊起”,有一定的运气成分。



(李奇微)

李奇微最显著的装扮是我们熟悉的胸前挂上两颗手雷,当美军中有人批评他是作秀和“哗众取宠”时,这厮的反驳是:“TMD,这是战争”。应该说,这位出场救火的三星中将比较务实,确实强于每天“夸大其词和自吹自擂”的麦克阿瑟,敢于深入战场了解第一手的情况,他和座机驾驶员林奇由于在降落时过于靠近前线,曾经发生过飞机被击毁差点被俘的情况。

美国陆军在二战后对李奇微的整体评价是:“治军严谨和战术机敏”,注意是战术层面而非战略视野,因为此时马修·李奇微的最高军职不过是第18空降军的军长。并且这支部队(辖第82和第101空降师)是盟军总部直属的战略预备队,只在关键时刻动用。他经历过最大规模的战役是阿登反击战,李奇微由此缺乏战场上的持续作战和大兵团作战指挥的经验,远未达到军事家的层面,不应过分的夸大其军事能力。



(朱可夫)

李奇微是个优秀的陆军将领但仅局限于战术方面

在朝鲜战场上,李奇微潜心研究和总结出来志愿军“礼拜攻势”的弱点,即我军携带的粮弹只能维持八天左右的作战,并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战术:当志愿军发动攻势时首先命令美韩军利用机械化优势有节奏的撤退,一俟志愿军经过一周左右时间粮弹耗尽后,再指挥部队用磁铁战术粘上去追击,一度让志愿军比较头痛,但总归是“战术层面”。

第八集团军在李奇微的任内丢掉了汉城,并且在横城反击战中被打的落水流花,只是在战役的尾声阶段,当美军第2师已经准备放弃所有阵地南逃时,是李奇微亲自下令不得放弃砥平里。一方面说明李奇微在战略上并没什么过人之处,一方面确实证明此人对战术要点判断和战场形势掌握的倒颇为准确,算是个有才干的美军将领。



(最高军职四星上将)

李奇微的实战经历只是一场规模远逊二战的局部战争

美军在朝鲜战场上投入了第八集团军(两个军)和第10军两个战役兵团,高峰时兵力也只有37多万人(其余大部分为南朝鲜军队),与朱可夫指挥的上百万大军相比,自不可同日而语。同时朱可夫面对的敌人,是法西斯德国大部分精锐的野战陆军,拥有大量的火炮、坦克和飞机掩护,是在广袤战场上进行的两个工业国家之间的生死对决。

而朝鲜战争只是一个局部战争,我们的志愿军几乎还是一支轻武器部队,火力和机动性与二战德军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如果入朝之初我们就拥有苏军的装备和后勤能力,什么“张奇微、王奇微”来了也白扯,他的战术核心是建立在美军巨大的装备与火力优势之上,换一个差不多的美军将领,也不会打得太糟糕。

(李奇微与麦克阿瑟)

李奇微作为朱可夫的晚辈无法“平行”比较军事能力

二战最激烈的1942年8月,李奇微才升任美国陆军第82步兵师(后改为空降师)师长,准将军衔,直到退役前也未能成为五星上将;而朱可夫在同年同月被斯大林任命为“最高统帅部副统帅”,全面指挥斯大林格勒反攻战役,次年便晋升苏联元帅,成为苏联红军理论上的职业军官第一人。

虽然李奇微在50年代曾经坐到了盟军最高司令和美国陆军参谋长的位置(1955年便已退役,甚至没能成为参联会主席),但那已经是冷战时期,没有真正的战场来比较他们的战略能力。而朱可夫在二战中已经用战绩确立了事实上的军事地位,显然,作为李奇微的前辈军人,两人不具备可比性。



(李奇微在前线)

李奇微1950年12月接管第八集团军的指挥权,1951年4月就接替麦克阿瑟前往东京任职,继任者是“范佛里特弹药量”的发明人。也就是说,他在朝鲜战场上的实际指挥时间不到半年,到1951年7月以后,战场进入打打停停的谈判状态,完全是战术层面的较量,哪来的战略考量?

即便是李奇微在二战时的统帅艾森豪威尔,也不具备与朱可夫在战略上相提并论的资格,阿登战役,希特勒拼凑出来的30万德军,打得兵力火力绝对优势的盟军哭爹喊娘,丘吉尔甚至去找斯大林求援,要求苏军发动攻势减轻美英军队的压力。而朱可夫的对面,还有百万量级的德军主力部队,美军在欧陆战场,善长的是摘桃子,如果单挑的话,早被赶下大海了。

(第八集团军司令时期)


度度狼gg


李奇微在美国军事史上确实是一个重要将领,但是说他的水平有多高有点问题,尤其是从战略上说,有点吹嘘了吧。战略层面上,至少要集团军司令以上,类似于朱可夫作为一个方面军级别的指挥员,参与各大战役的指挥。

李奇微在二战时间他只能算个军长,这只能算一个指挥局部战役,档次上要低了很多了,与朱可夫在地位上相差很多,他从军的巅峰之路还是在朝鲜战争,但是这一仗对于他来说也是含金量不足,其实那要换成别人,也不见得会在朝鲜打的更次。美国一个军事大国,连个合格的将军都找不出来才是怪事了。

李奇微能够在朝鲜有一定的好表现,完全依赖于美军的兵力与装备优势等等,这场仗不是靠战术,他是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方式,这说他有多高明就不见得,在与彭德怀的对抗当中,他没占到什么便宜,只是守住了战线而不是突破了志愿军防御,从他上任到离任,美军前进了多少公里呢?

如此表现,与朱可夫平行,还是差了一点,含金量不足。


麦田军事观察


李奇微和朱可夫应该都算是职业军人,两者都参加了二战,不过朱可夫的官肯定比李奇微大,朱可夫是苏联元帅,而李奇微是美军上将,苏联元帅一般认为是和美军的五星上将一个级别,而且朱可夫曾经是副最高统帅,如果是按照这样来算,朱可夫的地位和马歇尔类似。从这一点上,李奇微就差得比较远了,李奇微是一个战区的司令,当然这个战区的面积很大,而且李奇微手下还有一只强大的海军,而朱可夫对于海军几乎没有什么概念,朱可夫的全部军人生涯都是在陆军中度过,而且指挥的战役中,只有是把舰炮当作陆炮使过,别的海军任务就没干过了。
李奇微在原来的中文译名是李奇威,后来大陆这边改成了李奇微,原因大家都明白。他属于美国陆军的伞兵帮,原来的82师师长,在担任师长期间,82师由步兵师改编为空降师。


朱可夫元帅,唯一一个4次苏联英雄称号的获得者,靠自己的努力获得勋章最多的人。据说获得勋章最多的人是勃列日涅夫。在朱可夫允许公开露面后,曾经拍摄过一张把他的勋章全部都佩戴上的照片,那件挂满勋章的衣服重的他的两个女儿都拿不动。

应该说,朱可夫和李奇微都是在各自的战争实践中起到了力挽败局的作用,朱可夫是列宁格勒顶住了德军的进攻,为后来莫斯科战役创造了一个安全的侧翼。而李奇微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则是在美国陆军最大的败绩以后,冷静的找到了志愿军的弱点并制定了磁性战术,是双方的战线最终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不过,二战是一场全面战争,交战的双方没有妥协的余地,就是打到一方倒下位置,而抗美援朝战争则是现代意义上的第一场局部战争,双方除了在战场上刀兵相见以外,还会在谈判桌上拍桌子瞪眼睛,而且战争的范围是受到限制的,比如美军不会攻击中国志愿军在东北的后勤机场等设施,当然中国苏联也没有攻击美军在日本的各种设施。这个话说回来,中苏方面有没有能力攻击,也是个问题。但是,朝鲜战争的规模是受到限制的,这个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苏德战争就没有这个限制了,如果当时苏联有原子弹,估计肯定就扔下去了。

要是从对手来说,当时的志愿军可是要比德军差多了,无论是火力机动防护等各种条件来看,志愿军都是一只轻步兵部队,而德军则是但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况且朱可夫的保障条件可是远远不如李奇微,李奇微的后勤补给十分充分,美军在朝鲜基本上就没有缺过炮弹,只是一些国会议员说你们这么打仗太费钱了。而朱可夫无论是列宁格勒还是莫斯科,都面临一个供应不足的问题,当时苏联正在急急忙忙的搬工厂,据说当时苏联有300多个弹药厂,都处于搬迁状态,苏联可以说是靠着库存打仗,从远东除了调了30万人过来以外还有8000车皮的弹药,而且一直在调动,苏联人自己说,到了1944年的时候,远东苏军的弹药只够2-3个月的作战消耗。

从这个方面来说,李奇微是很幸运的,不过美国人的物资弹药也有很多是从美国本土运过来的,虽说韩战特需也是给日本战后送了第一桶金,但是大部分物资还是要漂洋过海的。

从对于战争结局的影响上来看,朱可夫对于苏德战争的影响是要远远大于李奇微的,李奇微在二战中可以说是对于战争的结局无足轻重。不过,在抗美援朝中,李奇微对于美军则是起到了救火队长的角色。但是,朝鲜战争和二战相比,从规模影响上来说那是相差太远了,李奇微的影响力也要比朱可夫差远了。


有痰


李奇微是我最佩服的美国将军。但他不是战略家,是战役战术家。在这个层面上,他对世界战争史所作的贡献和达到的水准,不亚于朱可夫在战略层面所作的贡献。朱可夫无疑是优秀的为数不多的战略家,由他亲自指挥的战略性战役,也就是战略方向上的决定性战役,基本上都取得了完胜。而李奇微是现代战争中最出色的战术家,可以和战略层面的朱可夫比美。朱可夫在二战中至少是方面军指挥官,担任过战时总参谋长,直接协助斯大林战略筹划,亲自筹划和组织指挥了列宁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会战、攻克柏林等战略方向战役,都是几十万上百万人的决战性质的战役,全部获胜,被誉为战神。李奇微在二战中升到军指挥官,主要经历是空降师师长。他在战史上的辉煌主要来自于朝鲜战争。他先担任8兵团司令,即战场总指挥,后接替麦克阿瑟升为联合国军总司令。他在第三次战役结束时上岗,面临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全线溃败,大逃亡式的逃窜,全军失去了作战的勇气。志愿军只须再发动一次攻势,美军要被赶下海了。他力挽危局,首先稳定了战局,他出现在溃军的队伍里,脖子上掛着一颗手雷,用自己镇定的行动和坚决的态度,使兵败如山倒的败势稳定下来,组织了有效的防御。尔后亲自上一线与各级指挥官、参谋和基层官兵攀谈,亲自乘坐只容两人的小型侦察机,冒被击落的危险,贴着树梢飞行寻找志愿军行踪。他通过深入了解对手,发现了志愿军致命的缺陷:后勤供应不足,越往南打,供应链越长、越不足。后方运输一个月的物资,只够前线一个星期的进攻。李谓之"月光战术"和"星期攻势"。他对此创新了一个"磁性战术",即敌进我退,並不远离敌军,保持接触。我军一夜前进20-30公里,美军先退20-30公里;白天美机轰炸,我军隐蔽。夜间双方再退再进,我始终看的见却打不着美军。如此一个星期,我军物资耗尽,停下休整。美军不待我缓口气,立即转入进攻,打得我错不及防。第四次战役后期和第五次战役,我军吃了大亏,战略上转入相持。阵地战又采用"范弗里特当量",用绝对优势的炮兵和航空兵火力杀灭我有生力量,造成我极大伤亡。彭德怀即是战略家(组织指挥过几十万人的战役,在战略上独当一个方向)又是战术家,经过四次战役就把联军从中朝边境赶到37度线,而且使对手丧失了斗志,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美军远东司令麦克阿瑟根本不是他的对手。而他遇到李奇微,一开始就吃了大亏,后来棋逢对手。李奇微在他的行伍生涯里,把军事天才发挥到了极致。在我心目中,他是完全可以和朱可夫比肩的、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军事天才。


大小王揽天下


李奇微,(1895---1993)全名是:马修·邦克·李奇微。 最高职务做到了美国陆军最高职务美国陆军参谋长。在1951年接替麦克阿瑟任“联合国军”总司令、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远东美军总司令。在1952年接替艾森豪威尔任北约组织武装部队最高司令。

朱可夫,(1896年-1974年)全名是: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苏联元帅(47岁),是公认的二战第一名将。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先后担任苏联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长。晚年蹉跎。在1974年郁郁而终。

很显然,李奇微在各个方面都不如朱可夫,在1942年的时候,朱可夫已经开始指挥大兵团做战是方面军总司令了,朱可夫的军衔已经是大将了。而李奇微1942年8月刚刚晋升为准将。担任美国第82空降师师长,虽然他是美军仅有两个空降师之一。但无论如何来说,一个准将和一个大将比起来还是有些差距,而从战略看来,朱可夫显然高于李奇微。列宁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会战,白俄罗斯战役,攻克柏林。这这些二战辉煌战役充分证明了朱可夫的能力战略水平。就军衔而言,美国晋封的十位五星上将(元帅)没有李奇微,在1951才晋封上将,已经是56了,而朱可夫比李奇微还小1岁。

而二战期间李奇微并不太出彩,他更多是参谋和辅助工作,协助盟军在在西西里岛的空降作战。随即策划了“霸王行动”中的空降作战。在45年也不过是中将。而43年朱可夫就已经是元帅了,李奇微的职务是18空降军军长,朱可夫是却已经是苏联陆军总司令。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的,朱可夫与李奇微在二战中没有任何交集,而二战后朱可夫陷入低谷,而此时却是李奇微大放异彩的时候。尤其是在朝鲜战争中接替麦克阿瑟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以后,扼制住了美国的颓势,稳住了美军败退 态势,尤其是在朝鲜战争的第四和第五次战役中,以所谓“磁性战术”取得了胜利,也就是 以 快速装甲部队的穿插、空降部队机降和地面主力部队的“齐头并进”的组合战法。也就是以攻击对方后勤和后方军队为主,就此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从军事能力,战略布局,个人军事成就而言,李奇微都远远都不如朱可夫,二人根本不具备可比性,美国能和朱可夫相媲美的也就是巴顿,莱西。但就陆军指挥水平而言,美国也无人是朱可夫的对手。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李奇微是朝鲜战争中后期登场,因为麦克阿瑟的狂傲自大导致美军在一二三次战役中节节败退损失惨重,志愿军把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回三七线附近成功收复了汉城。在撤退途中美第八集团团司令沃克遭遇车祸身亡不得不把李奇微调到朝鲜战场担任第八集团军司令。

在朝鲜战争中联合国军总共有三位主要领导人,

第一位:麦克阿瑟策划仁川登陆打北朝鲜一个措手不及从一次战役到三次战役,为人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甚至连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和杜鲁门都不放在眼里。

第二位:沃克 作为麦克阿瑟的副手在朝鲜战场上比麦克阿瑟低调很多,为人小心谨慎,一步一步稳打稳扎可是并没有让他赢得这三次战役。

第三位:李奇微 这是一个极其难缠的对手他一上任就把以往三次战役的战况做了详细的了解发现志愿军的短板制定磁性战术。

“磁性战术”是朝鲜战争时,美军将领李奇微发明的战术。“磁性战术”是快速装甲部队的穿插、空降部队机降和地面主力部队的“齐头并进”的组合战法,敌后空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在对方缺乏大纵深防御和处于运动战时,就发挥了巨大的威力。首先,步兵一改只靠公路前进的套路,开始注意抢占山头、争夺制高点、实施宽正面的多路进攻,最多时达15路,每路约一个营至一个团的兵力,对中朝军队各防守要点同时实施攻击。在朝鲜战争中,李奇微在其上任后,即着手展开对第8集团军的整顿,逐渐让联合国军回到原有的正常作战状态和对敌态度,整顿的效果在后来第四、五次战役中就体现了出来。

但是李奇微所作一切并没有让美军在朝鲜战争中取得想要的胜利,但是同时也让志愿军的胜利是以惨烈的沉重的代价而取得所谓的胜利。



山口彭于晏


如果冷战不在朝鲜而在欧洲打起来,这两个人对峙的可能性90%。应是旗鼓相当的对手。

李其威在去朝鲜战场前是美国的驻欧洲司令,任务就是对付苏联。麦克阿瑟超战打的一败涂地,没办法,李奇微火线救场,取代麦克阿瑟,从中可以看出他在美军中的作用和地位。

李奇威出场晚救了美军,在于彭德怀的对绝中不惜用上全世界都反对的细菌武器(中国告上联合国)这也李奇微走人的原因之一,证明李奇微也黔驴技穷了。

现在说李其威与朱可夫比战略,两人虽没直接比,但通过朝鲜战争李其微的应对也可以看到其应对苏联的预想或战略方针。苏联如攻击北约,法德下平原,其本无险可守,李其威一定象朝战一样全面后退,再利用法国四周山地,驻工式抵抗苏军,像砥平里那样,再利用海空优势从波罗地海登录,分割苏军。李其威实际上是用欧洲预案打朝鲜战争。只不过对手从朱可夫换成了彭德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