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会战后,朱可夫请求围歼德军,最高统帅部为何拒绝?

c陈斌


关于这个说法确实没有听说过,事实上在库尔斯克会战结束后很短的时间内苏军便已经发起了反攻,起初是战役性的进攻,旨在歼灭顿涅茨突出部的德军第6集团军,随后扩大到整个中路和南路战线,旨在德军两个集团军群的结合部达成决定性突破,围歼德军于第聂伯河以东,显然这是一个规模宏大的进攻计划。



苏军最开始将进攻局限在南翼的顿涅茨突出部上显然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首先在这里较易达成对突出部德军的合围,而且即便不能切除这个突出部也可以将当面德军的预备队吸引到该方向上,从而为北面的主要攻势创造有利的态势。其次也是为在库尔斯克突出部集结的进攻主力争取时间,因为苏军并不知道德军已经彻底放弃了对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进攻企图,为了避免德军再度对库尔斯克发起进攻,破坏苏军的集结行动,先对南翼的顿涅茨突出部发起牵制性进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战局的发展果然如苏军所计划的那样,就在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有限的装甲预备队在全力封闭苏军在顿涅茨方向打开的缺口时,苏军主力针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结合部的主要进攻打响了,在短短的几天内便撕开了德军的防线,并将突破口扩大到55公里宽,通往第聂伯河的道路打开了。这里的突破事关南翼德军两个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的生死,连希特勒都意识到了南翼德军所面临的严重局势,在顿涅茨突出部作战的三个装甲师和从中央集团军群抽调的2个装甲师外加属于第4装甲集团军的一个装甲掷弹兵师被紧急派往了苏军的突破口,阻止苏军进一步的突破。


1943年苏军的夏秋季攻势目标宏大,企图在南翼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利用第聂伯河这一地利围歼德军整个南方集团军群,一旦南方集团军群覆灭,那么在库班桥头堡和克里木半岛的德军A集团军群也就被切断了退路,重蹈南方集团军群的覆辙。而东线如果德军一下子同时失去两个集团军群,那么东线的命运也就此决定了,据此来看,苏军最高统帅部在库尔斯克会战结束后的战略企图一直都是计划围歼德军的重兵集团,将战役上的突破扩张为战略上的胜利。


战略论


朱可夫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确实不符合实际。

首先,第一条德国人在此时拥有的军事力量还是很强大的,关于库尔斯克会战,并不是前苏联将德国人击溃击败以后才取得胜利的,而是德国人自己主动的选择退出。

这已经让当时前苏联感觉十分的紧张了,在这之前,德国人表现出自己要撤退的欲望,吸引朱可夫的军队不断的向前深入,最后曼施坦因一出漂亮的釜底抽薪,朱可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上面收获第一场,也是唯一一场的败仗,你今时往日结局如此相似,如果你朱可夫在率领自己的军队出去追击,我还不阻拦你,那我就是傻子。

其次,这一回前苏联损失的军队多,而不是德国人损失的军队多,虽然前苏联方面做了精确而且庞大的准备工作,但是事实上真正面临德国人林立的,尤其是德国装甲兵团的突击的时候,仍然还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单兵手持的反坦克武器的匮乏以及威力不强,造成坦克部队依然在战场上面所向无敌,只有坦克才能够真正的遏制敌方的装甲力量。

最大规模的坦克会战也是前苏联从数百公里之外掉下了自己600多辆,t34坦克紧急赶往战场,才迫使德国人进攻锋芒有所锐减,这已经是前苏联竭尽全力的结果,但是600多辆t34坦克几乎没有几辆是完整的!前苏联的损失太大了,你真的要进攻,你只能依靠步兵,但是德国人是主动撤退的,他的装甲部队还在手里面,万一,不用说万一啊,只要德国人想用这条计谋吃掉你的前线的精锐部队,那是妥妥的。

最大的损失,再加上已经完成了战略目标,前苏联还是觉得再缓一缓,最起码把我损失的t34坦克的数量先给补齐了然后再发动进攻,有我坦克部队在前面追着,那你德国人也别想跑,如果是步兵过去追,说不定速度还慢了点。

当然,最重要的一条,此时此刻,库尔斯克会战打得热火朝天,但是英国人和美国人反倒没动静了,斯大林不断的朝着大西洋的彼岸,在那咆哮,说你们赶紧在西线开辟战场,我这一天到晚承受的损失,(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那是好几百个亿好几百个亿呀,你们这样不负责任,放我们在这里孤军奋战,信不信我立刻就跟德国人签停战协议。

英国人和美国人责任洗碗,你们赶紧打打个两败俱伤,打个你死我活,到时候我出去直接接收d盘不就行了吗?

二者之间都有小心思,也都不愿意真正的展露实力,都知道纳粹德国一倒台,剩下来的就是前苏联和美国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话,能够在这个时候削弱他的实力,就尽可能的削弱,所以斯大林也不愿意去进攻,进攻干什么?徒增伤亡,收获了一大堆荒凉的土地,最后的英国人和美国人过来直接接收了,或者抢占胜利果实了,我找哪儿哭去!先等美国人和英国人表态再说!


漩涡鸣人yy


这是朱可夫在战后对一些战役的回顾中一系列说词。



在检讨库尔斯克战役“库图佐夫行动”得失时,朱可夫认为红军的进攻方向出现了问题,应对奥廖尔地区的德军实施包围行动,彻底的歼灭德军而不是围三蹶一式的驱赶。实际上无论是中央方面军还是西、布良斯克方面军的进攻都遭受德军坚决有力的抵抗,损失惨重,即使集中兵力寻求重点突破也达不成战役目标。朱可夫自己负责协调的“鲁缅采夫行动”也没实现对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地域德军的合围。



紧接库尔斯克战役的“苏沃洛夫行动”和“切尔尼格夫—波尔塔瓦行动”红军的进攻更没能实现断敌后路,分割德军的目的,也就谈不上合围,让德中央集团军群撤出斯摩棱斯克地域,南方集团军群撤过第聂伯河。1943年7-9月,是苏德战争中苏军人员损失最严重时期,死亡68万、失踪11.5万、伤183万,合围德军非不为实不能也。


解放基辅及乌克兰右岸战役中,朱可夫与斯大林会面,据他所言曾提出用合围而不是沿宽正面作战方式的话题。而斯大林鉴于先期苏军合围德军失利,自身反而惨痛损失的教训,对大规模合围德军的作战方式表示怀疑,认为苏军实力还达不到如此要求。苏军首要的任务是驱赶德军出苏联国境,避免合围性作战德军强有力的抵抗反击对己方设施的破坏,人员过多伤亡。

1943年12月莫斯科军事会议决定沿从列宁格勒到克里米亚的宽大正面发动冬季攻势,重点在乌克兰第1、2、3、4方面军的行动。而正是这种宽正面的进攻让德军疲于奔命,消耗掉德军有限的实力,也被有二十世纪克劳塞维茨之称的利德尔·哈特所赞许,更让甩锅帝永远判断错误苏军的主攻方向,丢失整个乌克兰。

但到了1944年1-2月“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战役的胜利,斯大林转变态度,支持对德军进行合围性作战,也就有了史诗般的“巴格拉季昂行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