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朝姓赵国名是宋?

周某某ojbk

关于这件事,要感谢秦始皇他老人家了。你没看错,这个规矩是秦始皇定的,我们来看一段话:

初,齐威、宣之时,邹衍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始皇并天下,齐人奏之。始皇采用其说,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始改年,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旌旄、节旗皆黑,数以六为纪。

这段话翻译过来,大概意思是:当初齐宣王的时候,邹衍著过五德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说法。后来秦始皇统一天下,昭告天下秦为水,周为火,水克火,所以秦能胜周。把十月作为一年的开始,天下天下所有习俗都要按秦习俗实行。

这就是阴阳家的五德论。



邹衍提出的五德终始说里的“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

“终始”指“五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邹衍常常以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王朝兴衰作解释。

比如秦始皇认为周属火,秦为水,水克火。因此秦朝可以取代周朝。这个说法可信吗?其实十几年后,秦朝就灭亡了,嬴政所谓的万世,其实也只传到了二世。

我们言归正传,为什么宋朝叫宋?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1.因赵匡胤兼任过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即帝位后,便以宋州(今河南商丘市南)的“宋”字为国号,自称宋太祖。



为什么不叫赵,因为以国为姓的见过,以姓为国的几乎没有。

2.我们来看下这个“宋”字,有一个“木”字,这其实是说宋朝属木。根据邹衍的说法,北宋为木,克土。后被金灭。金国自然属金。辽亦属金。辽者,契丹 也。契丹者,镔铁也。属金。金克木,所以,宋朝一直被金人困扰着,比如著名的将领岳飞就一直抗金,最终还是失败了。这就是五德终始论的说话。




概括一下:宋朝之所以叫宋,一方面是因为赵匡胤在宋地受封,做过节度使。另一方面是根据五德终始论,木克土的说法,因此称为宋。


中华鬼谷子智囊团

自有皇帝以来,中国的传统就是以封地的称号为国名,和姓名无关。

秦襄公因为攻伐戎人有功,被周平王封为诸侯,并且对秦襄公许诺:

戎无道,侵伐我丰岐之地,秦能攻逐戎, 即有其地。

于是秦襄公励精图治,打败了灭亡西周的戎人,开创了秦国的基业。后来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吞二周灭诸侯,建立的王朝也称之为秦朝。

秦之后为汉,是因为西楚霸王项羽在分封诸侯的时候,把刘邦封到了巴蜀,立其为『汉王』。所以刘邦后来打败项羽,建立的王朝也叫做汉朝。

西汉灭亡于外戚王莽,王莽建立的王朝名字为新,来自于其受封的封地『新都』。不过王莽没有当几年皇帝,刘秀就复辟了东汉。

东汉末年的历史我们都耳熟能详,曹操刘备孙权三分魏蜀吴。 魏国来自于曹操的封地,汉献帝以冀州的十个郡封曹操为魏公,后来又封曹操为魏王。而曹丕继承了曹操的爵位,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故而国号也是魏。

而蜀只是我们后人的称呼,刘备和刘禅是继承了汉朝的法统,所以国号依然为汉。

至于吴,则是孙权当年为了应付刘备东征的时候投降曹丕,曹丕封孙权为吴王,故而孙权称帝之后,国号依然是吴。

后来司马昭仿照曹操故事,让魏帝封自己为晋公,以山西一代的太原、上党等十个郡为封地。后来司马炎继承了司马昭的爵位,受魏国禅让,国号依然是晋。

晋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就轮到了隋朝,隋来自于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的封地随国。因为随字有走字旁,怕国运不长久,所以国号改成了同音的隋字。可惜怕什么来什么,隋朝两世而亡,家底都被隋炀帝败坏光了。

隋之后的唐,唐太祖是李虎,乃西魏的八大柱国之一,受封陇西郡公。后来其儿子李昞被加封为唐国公,之后李昞的儿子趁隋炀帝时期天下大乱的时候造反成功,是为唐高祖李渊。

终于说到了宋朝,可以回答题主的问题了。说实话宋朝确实得国非常不光彩,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根本没有来得及走前朝那一套封公、封王然后受禅的礼数,那么宋这个国号怎么来的呢?因为赵匡胤虽然没有被封公封王,但是人家好歹是归德军节度使,治所宋州。于是在即位诏书中也腆着脸说:

汉唐开基,因始封而建国,故宜国号大宋。

宋之后的中原王朝,『辽』还勉强沿用着龙兴之地的地名做国号的规矩,而『金』就尴尬了。因为金和辽发源地差不多,灭了辽国总不能还叫辽国吧?于是无奈之下,完颜阿骨打就说辽国的国名在契丹语中是镔铁的意思, 而金是诸金属之首,真金不坏,故此能克制辽国,国号就叫金吧!

金朝开了这个头,之后的朝代基本上再也不用封地名做国号了。 元朝来自于易经的易传:『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而大明朝来自于易传上紧接着的下一句:『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本来朱元璋没有当皇帝之前是西吴王,按道理国号应该叫『吴』,但是朱元璋就是在国号上也较劲,要稳稳压元朝一头,所以改成了『大明』。至于清朝,国号『大清』来自于满语daicing的音译,意思为『至高无上之国』。


经史通义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中国古代各个王朝的取名规则,先秦时期,各个王朝的国号之命名与该王朝建立者所在的部落图腾与地望有关;从西汉至北宋,各个王朝的国号与该王朝的开国之君龙兴之地的地望有关;从元朝开始,各个王朝的国号与吉祥号有关,从来没有一个王朝的国号与开国之君的姓有关。

总体说来,在北宋以前,各个王朝的国号与该王朝兴起的地望有关,部落图腾本质上来讲也是一种地望,是所在部落的地望,而从元朝开始,各个王朝的国号则与吉祥号有关。因此,战国时期有赵国,赵国曾经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但宋太宗不可能定赵为国号,因为赵国的地望,与北宋皇帝的地望无关。

(宋太祖赵匡胤画像)

宋朝的国号之所以为“宋”,是因为宋太祖曾经担任过后周的归德军节度使,归德军节度使的驻地在宋州,宋州就是隋朝以前的睢阳郡,治所在宋城县,宋城县就是今天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隋文帝时期,开始废除郡一级的行政单位,于是睢阳郡就改为宋州,宋州在唐宋时期非常的富庶,杜甫诗中有云,“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

唐代初年确定了州、县两级的地方行政区划,同时还根据州的地理位置、经济状况,分了一个等级,按户口的多少分为“上州”、“中州”和“下州”,按在军事上和经济上的重要性分为四辅、六雄、十望、十紧,宋州是唐代的“十望州”之一,宋太祖担任归德军节度使时,就驻扎在宋州,这里相当于宋太祖的封地,因此,宋朝建立以后,当然以“宋”为国号。


腾飞说史

中国历代王朝国号的由来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变更频繁。每个朝代的创建者首要考虑的事情就是确立国号,也就是朝代的名称。《史记·五帝本纪》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那国号都是按什么来定的呢?据考证,大致有五种来历:①由部族或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②由创建者原有封号、爵位而来;③由创建者原始所在或政权统治区域而来;④由宗族关系继承而来;⑤寓意吉祥而定。


现将各朝代国号的来历说明如下:

夏:据《史记》引帝王纪云:“禹受封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阳翟是也”,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认为,是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的。





商:相传商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号。其后裔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称之,或者“殷商”并称。




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之称。





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牧马有功,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秦(今天水陇西县秦亭,一说秦州清水县谷名)。后来秦襄公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汉:楚霸王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改国号为“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又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魏:汉献帝以冀州十郡封曹操为“魏公”、在魏郡治所邺建宗庙,平定汉中后进爵“魏王”,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其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蜀:刘备为汉中山王刘胜之后,其国号“汉”意味着是东汉的延续,又因其占据益州,俗称蜀地,其政权历史上也称“蜀汉”。

吴:孙权占据扬、荆、交,地处长江中下游一带,春秋时的吴国就建于此,曹魏也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其位处江东,也称“东吴”。

晋:司马昭发兵攻蜀后,魏帝以并州等十郡封其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其子司炎继承他的爵位,并逼令魏帝禅让,自立为皇帝,国号称“晋”,定都洛阳。五胡乱华,晋室南渡,琅邪王司马睿在建业重建晋朝,因其在洛阳东面,史分为“西晋”和“东晋”。


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夺为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

唐: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北周八柱国之一,佐命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隋代周后,累官居太原留守,起兵后,李渊自称“唐王”,后废隋帝杨侑遂建“唐”朝。

辽:辽原称“契丹”,后因其居于辽河上游之故,遂称“辽”,“辽”字在契丹语是镔铁的意思。

宋: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扎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次年,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即位,因其发迹在宋州,故国号曰“宋”,定都汴梁(今开封),靖康年间,金兵攻陷汴京,北宋遂亡。徽宗第九子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

西夏: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山西横山县),建国时便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又因其
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安出虎水(今阿什河)之侧,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念作“安出虎”。另据《辽史》记载,由于女真长期受制于契丹,故完颜阿骨打立国时,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的意思,以其镔铁虽坚终亦变坏,而金不变不坏,取“金”为国号,以示压倒过“辽”。

元: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为号,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还认为与佛教有关。

明:明太祖朱元璋是继承郭子兴的元末起义军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所以又称“光明教”,其首领韩山童自称“明王”(其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便称“明”。


清: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至于改变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

补:

王莽原被封为新都候,所以国号叫“新”。

五胡十六国:

先说汉(赵),刘渊(匈奴)声称自己是汉室甥亲(汉代有公主和亲匈奴),所以继承汉祚,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祀之,所以称汉

再说成,李雄在益州(今四川成都)自称成都王,后称帝,故号成

苻健遂攻占长安,据有关陇(故秦地)。是以称为秦

羌族贵族姚苌于北地(今陕西富平县)自称秦王,后称帝,占长安,号不变

国仁据陇西并领秦,河二州牧,所以亦称秦

鲜卑慕容起于东北,华北,(故燕地)是以称燕

张氏领凉州刺史,据凉州,称凉

吕光经营西域入据凉州,亦称凉

段业为凉州牧、建康公。入据张掖,自称凉王

李氏据敦煌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公,并设官建号,发兵攻下玉门以西各城,控制了西域,称西凉

石勒据河北(故赵地),319年称赵王,后称帝


猴神大叔的小萝莉

中国古代讲究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刘邦在灭秦后被封为汉王,这可是堂堂正正的,新王朝当然就是‘汉’了。西汉灭亡,刘秀身为汉朝宗亲,夺取天下后,加上人心思汉,没有什么比‘汉’这杆大旗更能收拢人心的了。曹操在东汉被封为魏王,曹丕代汉自然就是魏了。司马氏在掌握曹魏大权后,司马昭被封为晋王,司马炎代魏自然就是晋了。隋文帝在代北周之前被封为随国公,代周后觉得这个‘随’有‘走’字底,怕他好不容易抢来的江山就这样给‘走’了,于是下令把‘随’字的走字底去掉,就叫‘隋’了。毕竟人力拗不过天意,及至二代,这个当时强盛不输秦汉的大王朝还是不可挽回的‘走’了。唐高祖李渊,在隋时是皇亲国戚,与隋炀帝是姨表兄弟,被封为唐国公。起兵造反夺得天下,国号自然就是唐了。赵匡胤皇袍加身,夺了后周天下,但赵之前没有任何封号,似乎名不正言不顺,但人家想了一下,我之前是殿前都点检,就是禁卫军统帅吧,驻兵宋州,也算老窝吧,就叫宋吧!这‘宋’也争气,没有送,好歹也延续了三百多年!

可见,在古代,名号是很重要的,叫响了,就是一竿不灭的大旗。中国古代最响亮的旗号莫过‘汉’!两汉四百多年,构铸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汉族,及至每个王朝更迭时,都有人打出大汉旗号,直到辛亥革命,各省光复时,还有人打着‘大汉军政府’的旗号。所以我们人是汉人,话是汉话,字是汉字,好男儿是汉子,坏杂种是汉奸!


云卷飞山

中国人做什么事都讲究个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论语·子路》),因为正当而充分,所以才会理直气壮。所以每个朝代的创建首先要办的事,就是确立国号。同时,中国又特别讲究家庭伦理,“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明其德”,意思是不管朝代再怎么更迭,都是黄帝一家人。因为其他人没有做好,所以天命轮到我,要改个国号,以示区别。

战国时期,邹衍创建"五德终始说"后,自秦汉直至宋辽金时代,五德终始说就成了历代王朝阐释其政权合法性的基本理论框架。"故自秦推五胜,以水德自名,由汉以来,有国者未始不由于此说"。因此,宋朝除了定国号外,还要定王朝的德运。

中国各个地方原本没有地名,在商王朝时,只有各种夷,称呼上也只能按照地理方位称呼,如东夷、西戎等。到了周王朝建政,他们创造性地发展了分封制,极大地拓展了王朝的生存空间,也让中华大地第一次有了确切的地名,如齐地、燕地、晋地、楚地等。以后中土豪杰崛起,万姓一家,发迹之地意味着王朝的兴旺之地,就从发迹之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名定为国号。

赵匡胤在登基前,任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归德军当时在商丘一代,也是春秋战国时宋国的核心地带,因此赵匡胤就定国号为“宋”,史称“北宋”。宋乃是从后周而出,后周属木德,木生火,宋为火德,服色尚红。

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心地清正,嫉恶如仇,宽仁大度,虚怀若谷,好学不倦,勤政爱民,严于律己,不近声色,崇尚节俭,以身作则等等,对改变五代以来奢靡风气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

赵匡胤对于中华帝国礼仪之邦的传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国民性格和文化方面,可以说即使是李世民虽然文治武功,也未必有如赵匡胤的勉力经营。


而知而行

当时有个叫宋州的地方,赵匡胤任归德军节度使的任所在宋州。这个时候是赵匡胤在后周,当殿前都点检,统领禁军。其实赵匡胤在心里是很尊敬周世宗柴荣的,换句话说,只要柴荣不死,赵匡胤是打死都不会“篡位”的,他会帮助柴荣一统天下。

但是呢,柴荣病逝,他的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这个使得赵匡胤手下的兄弟们心里毛了。

因为当时赵匡胤被后周的的奸臣们搞到边境去抵御契丹了,赵匡胤的手下在陈桥这个地方一起拥护赵匡胤为帝,这就是陈桥兵变了,之后赵匡胤黄袍加身,但是他有几个要求要吩咐他手下那帮兄弟们。

首先就是“进城之后不可以杀害后周任何一个百姓以及官员,要做到和平继位。”

从这里可以看出,赵匡胤是很尊重后周的,因此他把自己的帝国命名为后周的一个自己受过恩惠的地方。


60秒观世界

公元960年,赵匡胤推翻五代时的后周政权,建立了宋王朝。既然赵匡胤本人姓赵,为何以“宋”作为国名?

原来在后周时,赵匡胤随周世宗历经沙场有功,授殿前都点检(即统领精锐禁军之长)和检校太尉,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周世宗死后,七岁的幼子即位。当时守卫京城大梁(今开封)的将官就是赵匡胤。

后来,驻守镇州、定州的官兵谣传辽国和北汉南侵,后周宰相范质等人立即派遣赵匡胤率禁军前往迎战。当赵匡胤抵达陈桥驿(今河南开封市北二十里的陈桥镇)后,他授意其弟赵光义、赵普以及一些部下把黄袍加在他身上,拥戴他当皇帝,史称“陈桥兵变”。
随后,赵匡胤率兵火速奔回京城。由于京城防守空虚,毫无戒备,更有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做内应,便轻而易举地夺得了皇位,当了皇帝。因赵匡胤兼任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即帝位后,便以宋州(今河南商丘市南)的“宋”字为国号,自称宋太祖。

文史春秋

其实的确有姓氏与国号一样的大佬,比如南朝陈的陈霸先,但他是史上惟一的例子了。说说宋的得名之由,它和河南商丘这个地方有关:商丘在后周时称宋州,赵大发迹于此,故定有天下之号曰宋”。

名不正则言不顺,国号要么是受封之号,如曹操是魏王、李渊是唐公;或远循前朝,无中生有,如武周、后周、北魏;或以前朝故地,如慕容氏诸燕;或以龙兴之地,如大宋;等。

宋州后来被升格为应天府,以其为南京,陪都。按《宋史·太祖本纪》,赵匡胤在黄袍加身前的最后一个职位是,“恭帝即位,改归德军节度、检校太尉”。

归德军本称宣武军,于唐朝建中二年(781年)置,治所在宋州,即今河南商丘睢阳区。

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宣武军改称为归德军,治所未变。

后周时期,初称宣武军,后仍称归德军。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驾崩,恭帝柴宗训即位,秋七月,以赵匡胤归德军节度。《旧五代史·恭帝纪》对此直书,“以今上(宋太祖)为宋州节度使,依前检校太尉、殿前都点检,进封开国侯”。


这当然是新帝上位、大封功臣、以示皇恩之举。然赵大在此次受封中的排名其实并不靠前,与他同时进封的还有如下十三人:

1、王仁镐,襄州节度使,进封开国公;

2、袁彦,陕州节度使,加检校太傅;

3、李继勋,邢州节度使,加检校太傅;

4、陈思让,沧州节度使;

5、韩令坤,陈州节度使,加检校太尉;

6、高怀德,夔州节度使,充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检校太保;

7、张令铎,遂州节度使,充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检校太保;

8、李重进,淮南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中;

9、向拱,河南尹,充西京留守,加检校太师,兼侍中;

10、韩通,郓州节度使,依前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值得注意的是,他在调整之前,本为宋州节度使);

11、张永德,许州节度使,进封开国公;

12、赵匡胤;

13、慕容延钊,澶州节度使,检校太傅,依前殿前副都点检,进封开国伯;

14、石守信,滑州节度使、检校太保,依前殿前都指挥使。

按传统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赵大的“开国侯”排在王仁镐、张永德之后;

按“检校”二字后所加虚职,太尉更是排在太师、太傅、太保及所谓“三公”之后;最简单的,按排名来说,他也排在了第12位。由此可见,赵大在陈桥驿兵变之前,在帝国重臣中的真实排名。


然而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往往应运而生,谁能想到偏偏是如此人物,终结了后周,终结了五代乱世,于朱温篡唐之后又54年,建立了又一个我们与有荣焉的大宋!

赵大统一天下之难,当然在隋文帝之上;而得国之易,却仅在司马炎“带剑入内”之下。

显德七年(960年)春,北汉勾结契丹入寇(未经证实的消息),朝廷令赵匡胤领军出征,当晚大军停驻离开封二十公里之外的陈桥驿(瞅这行军速度,大概是单车两小时左右的路程,约等于北京西站到故宫一个来回),然后就是全世界都知道的黄袍加身了!

此次新君出世,惟一的星象只是,其时“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而已,这与正常的王朝当兴时至少五六个人瑞相比,简直不要太寒碜。



王事情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特别奇怪,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释,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回答一下,如果大家支持我的观点,麻烦你们在下方为我点一个赞。

为什么宋朝姓赵而国名是宋?其实这个国名是什么并不管姓什么,例如唐朝李渊姓李,而国名却是唐,还有后面的明朝,开国皇帝是朱元璋,但是国名确实明,因为他想给百姓一个光明的天下。还有明朝之后的清朝,都是这样的例子。国名这里面其实很有学问,一般都是代表开国皇帝的思想。

以上便是我的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