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肩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文化浩劫,是這個“獨眼龍”皇帝所為

比肩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文化浩劫,是這個“獨眼龍”皇帝所為

梁武帝

中國歷史上有才的皇帝屢見不鮮,但在一個皇室中,出現井噴現象的還真不多見。

見於史書的僅僅兩家,一個是三國時期的“三曹”(曹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和南北朝時期的“四蕭”(梁武帝蕭衍與三個兒子蕭統、蕭綱、蕭繹),其中的梁元帝蕭繹又是“四蕭”之中的佼佼者,是個全才式的人物。

蕭繹(公元508年9月16日——555年1月27日),字世誠,小字七符,自號金樓子,南蘭陵(今江蘇常州)人。

他是南北朝時期南朝梁皇帝,梁武帝蕭衍第七子,梁簡文帝蕭綱之弟,母為阮令嬴。

蕭繹早年做湘東王時,因病而一眼失明,留下終身的殘疾。

比肩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文化浩劫,是這個“獨眼龍”皇帝所為

三曹

作為排行老七的皇子,蕭繹知道自己距離皇位,那是有十萬八千里之遙,因此也從來不作那些白日夢。

但是他又不貪慕那種醉生夢死的貴族生活,所以,將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勤奮讀書、著書上,日夜不綴。

他因一隻眼瞎,有時候親自捧書觀閱很費勁,於是就令書僮讀給他聽,始終抱著要“成一家之言”的理想而努力的奮鬥著。

他博學多才,從《隋書·經籍傳》留下的資料來看,他研究的花樣可謂五花八門,包容萬象,但無論做那方面的學問,都取得了不錯的成就。

用著述等身來描述蕭繹,是最恰當不過的了,他的主要學術著作有《玉韜》、《式贊》、《金縷子》、《貢職圖》、《孝德傳》、《忠臣傳》、《補闕子》、《餘德志》、《荊南志》、《注漢傳》、《丹陽尹傳》、《內典博要》、《古今同姓名錄》、《老子講疏》等數百卷,多已散佚,僅存《古今同姓名錄》、《金縷子》等數種。

比肩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文化浩劫,是這個“獨眼龍”皇帝所為

年輕皇子

他除了具有皇帝、文學家、詩人、學者、畫家、書法家、音樂家的身份外,對中醫也有涉獵,圍棋方面還寫了好幾本棋譜研究,他還是個姓氏學家,玄學研究高手,曾經還寫過一本兵書《玉韜》。

他所畫的《職貢圖》,記錄了前來南梁朝貢的各國使節長相,上面有金髮碧眼的波斯胡人,也有渾身只披一塊白布的黑人。此畫不但是藝術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件珍品,更是研究中國古代朝貢史極為珍貴的一份資料。

總之,他的才華以及學問,簡直無人能及無所不包,正因為他的才華橫溢,使他成為歷史上唯一一個進入諸子百家的皇帝。

比肩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文化浩劫,是這個“獨眼龍”皇帝所為

徐昭佩

由於早年的殘疾,對蕭繹以後的性格養成,有著直接的關係。他人性複雜,是“才子皇帝,表裡不一”。

同時因為此殘疾,也給他帶來許多的煩惱。

有一次他和一群文人出去玩,有一個文人說:“今天可真是‘帝子降於北渚’呀!”

這是《楚辭》中的詩句“帝子降於北渚,目渺渺兮愁予。”目渺的引申義就是瞎子的意思,這話一般人聽不出來,但博覽群書的蕭繹一下就明白了其意,但他有苦說不出,只好佯裝沒聽到。

更有甚者,有一次在和人對弈時,到了官子階段,對手突然大笑道:“哈哈!我恰巧多你一目(“目”是圍棋計數方法),服了吧!”

最來氣的是就連他的妻子徐昭佩,也時常的和他置氣,曾數次戲弄於他。

因為蕭繹有一隻好眼睛,徐昭佩每次聽說蕭繹要來時,她就只化妝半邊臉(一隻眼就賞半邊臉吧),然後靜靜的等他,每當看到這種情況,蕭繹總是憤怒地離開她的房間。

後來竟至於發展到與智遠和尚、蕭繹的隨從暨季江等私通的地步。事後暨季江砸吧砸吧嘴,深深的回味到:“柏直的狗雖老但仍能狩獵,蕭溧陽的馬雖老還仍能馳騁,徐娘雖老但仍然多情。”

由此竟無意中給中國文化增加了一些作料——貢獻出一句“半老徐娘”的成語來。

比肩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文化浩劫,是這個“獨眼龍”皇帝所為

出軌

世間的事情,往往說不清楚,彷彿一切都是冥冥中註定的,世人不可預知。

蕭繹過去從來沒有覬覦過皇位,但一個侯景之亂,打破了這個社會平衡,也打破了他心裡原有的平衡。

公元548年八月十日,爆發了侯景之亂,時任荊州刺史、鎮西將軍的蕭繹,他擁具實力卻坐觀國禍不理,暗藏私心,首先故意放縱侯景作亂,造成老父親梁武帝被侯景逼死。

這段時間內,對他將來登基為帝,所有能構成威脅的兄弟子侄,逐個進行消滅,等這些潛在的競爭對手基本被剷除之後,才發兵勤王。

他一討伐侯景,侯景不敵戰敗,出逃時被部下殺死,叛亂終於平息。

就這樣,蕭繹竟奇蹟般的當上了皇帝,是為梁元帝。

比肩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文化浩劫,是這個“獨眼龍”皇帝所為

焚書

蕭繹做學問是一個很有天賦的全才,但是論到治國理政,卻連小學生水平都不如。

當時是五代十國時期,天下大亂,梁國周圍諸強環伺,但蕭繹不會在這個亂世中求生存。

公元554年,蕭繹給西魏權臣宇文泰寫信,要求按照舊圖重新劃定疆界。但不會外交辭令的他,在信中的言辭極為傲慢,這讓宇文泰大為不滿。

宇文泰於是命令常山公於謹、大將軍楊忠、兄子大將軍宇文護等將領,領兵5萬,進攻江陵(今湖北江陵縣)。

敵人發兵來打他的時候,蕭繹在做什麼?

他不是嚴陣以待,要求將軍們做好大戰前的準備工作,而是讓士兵穿著軍裝,坐在廣場上,聽他來講老子的《道德經》!

像他這樣的對敵,戰敗是必然的。

比肩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文化浩劫,是這個“獨眼龍”皇帝所為

蕭繹

江陵將破之際,他怕自己收藏的圖書、古物落入敵手,於是將聚集數十年在城中的太王、渾天儀毀掉,又取古畫、法帖和古今圖書14萬卷盡焚於一炬。

做完這些之後,悲嘆一聲:“讀書萬卷,以致有今日之禍”,就要學殷紂王欲投火自焚,但被宮婢扯衣服拽袖子,才沒能成功。

這次焚書,是中國歷史上繼秦始皇“焚書坑儒”事件之後,又一次最大的破壞文化的事件,可以說蕭繹是中華文明遭受巨大破壞的千古罪人。

梁元帝戰敗後,由御史中丞王孝祀作降文,隨後,便率太子等人到西魏軍營投降。

但西魏是站在政治角度來看問題的,並不因為他是個天才,並且業已投降就饒過了他。

投降後的梁元帝被敵人用土囊壓死,然後草草的葬在郊外。

蕭繹帶著滿肚子的史書文章、錦繡文采,被一起埋葬了。

明年的春草還會發芽,但梁元帝和他的學問,打死古往今來的生物學家,那是再也長不出來了。

《梁書·卷五》南朝·姚察 姚思廉

《資治通鑑·梁紀二十一》宋·司馬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