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七十年代后期越南当局的排华与归国侨民的安置

自1975年越共统一南北之后就开始排外政策,越南当局为了稳定政权,认为民族主义是一块好的招牌,因此打着民族主义旗号而大肆进行排外。最初越共不但对华人而且对所有非越南的民族进行驱赶,特别是对原殖民国家法国侨民。随着越南针对私有财产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进行,对经济上比较富裕的华人财富的剥夺成为这个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加之越共越来越亲苏,中越关系紧张,在越南的华侨更是成为两国关系的牺牲品。

1977年4月开始,越南当局开始有针对性地没收华人财产,并开始向中国境内驱赶华人,同时在党、政、军部门内华人也进行大清洗,到1978年越来越多的华人被清理出政府机关,许多已移民到越南几辈的华人也被迫离开长期生活的土地回到国内。据资料记载,从1975年到1984年间,越南政府共驱赶了超过150万越南华侨出境,他们的财产基本上被越南当局非法侵占,成为难民潮,其中被联合国收容后入籍到西方国家的约50万人,余下的100万人由中国政府收容,另外从海路逃亡到外国而遇险死亡的越南华侨人数难以统计。

回到中国的这些华人,政府进行了安置,广东省英德县国营黄陂茶场是当时广东省安置归国难民的一个重要单位,而笔者正好收集了一册这个茶场安置这部分华人的详细安置表。这册安置表包含以下内容:

「往事」七十年代后期越南当局的排华与归国侨民的安置

1979年至1980年填写的《归国华侨登记表》23张;

1979年茶场以户为单位填写的《归侨安置就业情况名册》33张;

八十年代黄陂茶场保卫股给上级公安机关的一份报告,内容包括《难侨外流外逃人员登记表》、《难侨返解回场人员登记表》及对茶场现有侨民的情况调查;

从1978年6月6日安置第一批起到1979年6月21日安置第五批的人713人名单的《归侨登记表》47张;

部分第一批与第二批安置人员《归国华侨入户登记表》57张;1978年9月3日《黄陂华侨茶场归侨(16岁以上)花名册》一份。

「往事」七十年代后期越南当局的排华与归国侨民的安置

「往事」七十年代后期越南当局的排华与归国侨民的安置

「往事」七十年代后期越南当局的排华与归国侨民的安置

在茶场保卫股的报告中最后提到这个茶场共安置了归国的难侨1473人,而以上资料中所显示的这些人员大多在越南务农,是普通的农民,原居住的地区大多是在北越广宁、海防等地,也有一部分是来自南越的西贡。不过这些难侨归国后也被严格政审,在保卫股的调查报告中就有政审所谓的九种人的情况记录:1、越共党员24人;2、越团员10人;3、越政府干部和工作人员13人;4、越公安人员1人;5、越军人27人其中军官2人;6、越南人籍19人;7、越劳改释放人员11人;8、国民党员1人;9、49年逃越的国民党兵3人。

在《归国华侨登记表》上还要求填写归国的方式,仅仅根据这23份表格所显示的归国方式就比较多样,有乘坐难民船、拖船的,有划木船、竹排的,有坐汽车的,更有步行回国的,可以想象他们归国之路的艰辛。不仅如此,在许多份表格中填写家人情况时很多家人是联系不上的,比如一位叫“严纪章”的侨民,他的两个儿子分别被安置在广西、海南,两个女儿虽然1978年回国但下落不明。

黄陂茶场创建于1954年,地处粤北地区,位于英德市东北部,空气清新,风景秀丽,属于小丘陵地带;其前身是粤北国营黄陂畜牧场,1965年安置广州、汕头等地区知识青年,1968年更名为省直机关“五七”干校,1973年更名为广东省黄陂茶场,1978年由于接收越南归侨而更名为广东省黄陂华侨茶场。(以上资料来自网上)而现今的黄陂华侨农场除了生产茶之外,还开发了东南亚风情的旅游项目,也许这里面有着归国的越南侨民对那段海外生活回忆的因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