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失去了二十年”?那只是你的錯覺

◎掘金日本房產(ID:Japan_gold)| DJ版權聲明:本文首發於掘金日本房產(ID:Japan_gold),為原創作品,其他公眾號轉載此文時,需在正文前署作者名、標來源,並同時轉載文末二維碼,否則視作侵權。

當我們聊起日本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首先提一個問題,說到日本,你最先想到的城市有哪些?東京、大阪和京都。

沒錯,這三個城市一定要牢牢記在心裡。我們都說,投資雖有幾分理性,但也要不少感性因子幫助你做判斷,這其中就包括所謂的“第六感”。

為什麼我們會馬上想到東京、大阪和京都?因為平時在日本新聞中經常讀到它們的名字,因為身邊的朋友不是在東京就是在大阪,去旅遊也一定會京都。

這說明什麼?說明日本所有優質資源基本都集中在這三座城市中,正如同中國的所有優質資源集中於北上廣深一樣。

對於我們投資而言,在一個國家正處於經濟騰昇階段,最穩妥的投資地正是這些資源高度集中的地方。回想2012年,如果那個時候給你300萬買房投資,你會選北京五環以內的房子還是老家二三線的一棟別墅?

如今,日本經歷人口老齡化,但東京和大阪的人口卻逐年遞增,就是這個投資邏輯。

“失去的二十年”是驚天騙局!

那麼有人會問,現在處於日本經濟騰昇的階段嗎?它都“失去了二十年”了!

首先,掘金醬要在這裡嚴厲反擊:日本“失去的二十年”其實並沒有我們表面理解的GDP增速、經濟衰退、民間低慾望這麼簡單。

1992年,日本股市樓市泡沫破滅,地價被砍去80%,股市一落千丈。兩者相加,日本當時的損失達到了1500萬億日元,相當於日本三年的GDP!前面三年的努力,基本付之東流。

日本“失去了二十年”?那只是你的錯覺

(資產價格最高暴跌90%以上)

日本人還因為銀行部門的壞賬,平均每個人背上了8萬日元的債務。公司大量裁員、留在公司裡的人也不能倖免,降薪不可避免。同時,政府為了救市掏空國庫,社會一片哀嚎。

這個時候的日本,真真實實地經歷著經濟衰退。

但須注意的是,這個時候的日本其實GDP並沒有掉下來,它的經濟總量仍然長居全球老二,直到2010年才被後起之秀中國超過。

至今,它仍穩坐全球第三的位置,超過第四名德國1萬億美元以上。

我們回想一下,上世紀90年代,日本在我們的生活中的“出鏡率”怎麼樣?是不是還挺高的?

當時的日本企業仍然在不斷創新,先後做出了包括液晶顯示屏、二維碼(現在中國運用於大街小巷的二維碼,是日本人在上世紀末創造的)、80後們的童年回憶任天堂遊戲機,當時玩超級瑪麗、拳皇都是用這些遊戲機。

還有,便是包括70後都有人回憶的日本漫畫。我們耳熟能詳的《七龍珠》、《美少女戰士》、《數碼寶貝》、《神奇寶貝》、《高達》以及《海賊王》等等,都是在這個衰退後的時代創作的。

日本“失去了二十年”?那只是你的錯覺

這些現在成為絕世經典的漫畫,讓日本的軟實力和影響力遍佈全球各地,現在有多少咱們中國人,學日語是因為想看懂漫畫?而漫畫總體產出也佔到了日本0.3%的GDP,其周邊商品所拉動的產業量更是不計其數。

也就是說,雖然日本確實看上去經濟沒有像之前那樣高速增長,但是它的內核競爭力還在。

而且,為了擺脫日美貿易戰給日本造成的國際損失,以及中韓的新品牌如格力、LG、三星的窮追猛打,這些日本的尖端企業都在尋求轉型。

日企的艱難蛻變

它們都向上游核心部件和商用領域轉型。松下、東芝、日立就是其中的代表。

此前我們認識東芝,是停留在它的白色家電,比如電飯煲、小家電這類白色家電。這些都屬於前端市場產業鏈中的產品,技術屬於末端,很容易被更廉價的勞動力取代。所以,東芝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後開始轉型做核能、新能源、氫燃料電池技術。

松下在2013年因為經營不善而無奈從紐交所退市,但同年新上任CEO就決意放棄連續投資了12年的等離子電視業務,以及不少家電終端業務,並且在集團分設住宅設備機器、環境方案、汽車電子和機電系統以及互聯解決方案四大公司,同時向節能、環保及安全技術行業轉型,進入上游核心產品的生產。

日立也從小家電轉型,目前在高鐵等交通工具的開發上撥得頭籌,還欲和美國合作投資泰國的高鐵項目。

如今,夏普的液晶面板,松下的鋰離子電池,索尼的攝像頭,旭硝子的面板玻璃,這些核心技術及電子元器件隱藏在“全球”各個品牌的智能手機、超大屏幕電視、平板電腦、電動汽車等裡面。

在經歷了中美貿易戰這一年來我們逐漸發現,一個國家的最核心競爭力其實就是這些上游核心技術,包括芯片、半導體、核能、精密製造、生物科技、氫燃料、機器人等。比如美國對華為的一個制裁,就讓華為生產不出產品來。

近期日韓貿易戰打響,日本拿出殺手鐧一下子也打得韓國嗷嗷叫慘。

比如三星就是影響最慘的一個。在日本政府的禁令頒佈後,它著急地找其他國家尋求替代品,但這氟化氫卻只有日本可以大量生產。雖說日本是個資源貧瘠的國家,但是這種高精度高純度的加工製造工藝,卻只有這個國家能不斷生產,包括氟化氫在內的制裁品,日本出口的份額佔到全球7成以上。一旦日本不再供應,三星最多隻能熬2個月。

由於老齡化、勞動紅利吃盡,以及國內的需求紅利不再,競爭倒逼走向上游核心技術及基礎科學領域,依靠自力更生、自主研發,也就成為了必然趨勢。日本的優質企業逐漸轉型成為競爭力更強的國際性企業。

全球化是檢驗一國GDP的重要標準

可能有人會說,日本的企業怎麼樣我不知道,但他們的GDP是真真切切沒有再漲了,還萎縮,這要怎麼解釋?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你所做對比的這個“錨”是什麼?是日本1992年以前的GDP吧?

如果用這個作為檢驗標準,那看起來當然日本的GDP確實萎縮了。但是,要知道這是在廣場協議簽訂後,日本本國的投機氛圍空前濃厚,積累下來的“財富”,裡面有很大泡沫。

泡沫破滅的好處是,日本不再把目光只鎖定在國內,而企業轉型也迫使它們對國外。在進行產業升級優化的過程中,它收購了不少外國高科技技術。基本上日本最重大的幾大收購項目,都是在2000年之後進行的。

這下,它們不再像泡沫破滅前那樣子收購沒用、維護成本又高的洛克菲勒大樓,而是實在地選擇需要的產業進行收購。

至2011年,日本在國外的資產配置和產業分佈已經達到了它本國GDP總量的1.8倍,同樣地,全球其他國家也紛紛在日本置業、收購日本企業的產業鏈。等於說,日本的資產是由全球為其背書的。

而它這時候的GDP,也在全世界的檢驗當中,相比於1992年以前的數據,它更為真實、更接近實際情況。

在讀文章時,看到智本社寫的這一句話,覺得很有道理:

“如今日本是一個全球開放經濟體,日本的房產、股票、債券以及金融資產,都在國際市場自由競爭中被重新估價。如今的資產規模,是被擠過水分的,是相對真實的。所以,表面上日本的經濟規模沒有增長,但真實資產實際上在增加,同時真實的競爭力也在增強。”

日本是全亞洲唯一一個深度全球化的發達國家,也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國家。

所以,你說日本“失去了二十年”,這裡的“失去”只是你看到的數據。很多時候,眼見不一定為實。

現在,日本的房產、股票等資產已經收到全球的檢驗和督查,一有不好的風吹草動就有人警覺。

全世界都在幫你監督日本,而你拿到的日本資產,也將是踏踏實實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